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手抄報>

小學生緬懷革命先烈手抄報

學問君 人氣:9.45K

導語:清明節,既是春天的美麗儀式,更是生命飛揚激發的季候,因爲她充滿了對生命的祭奠與感恩!以下是小編爲您精心準備的小學生緬懷革命先烈手抄報,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學生緬懷革命先烈手抄報

緬懷革命先烈作文

一條名爲生命的曲線,連接着人民對革命戰士的呼喚,革命戰士渡過了那蜿蜒的線,染紅了它。不知什麼時候,線上發射出了耀眼的光芒,隨即聽到那令人欣慰的歡呼聲。線的兩邊,鋪滿了無限的色彩,耀眼奪目。其中一邊,便是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美麗的時代。

清明節,思緒紛紛。翻看着一首首革命詩,我的眼前漸漸模糊了,思緒飄向了從前。軍閥張作霖,戕我先烈,三絞酷刑,黯兮慘粹。我彷彿看到了那位堅貞不屈的李大釗同志,他在獄中受到酷刑,拋灑鮮血,但仍不屈服,不向敵人委屈求全,至始至終堅守黨的祕密,視死如歸。“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張嘴。”那是誰?那便是張思德同志。偉大生於平凡,平凡成就偉大,他之所以偉大,是因爲他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貢獻。他在窯洞中光榮殉職,身上還撒着爲救同伴、爲了人民的鮮紅的血……爲人民服務!這五個字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中,烙在所有革命烈士的心中,這是他們要貫徹的思想,是黨的宗旨,所以他們求真務實,艱苦奮鬥。立黨爲公,執政爲民。

二萬五千里長徵,“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長征的艱難險阻,是我們常人無法體會的,在這期間,鮮血灑滿了這片土地,生命之線一觸即斷,可“紅軍不怕遠征難 ”,他們告訴我們,即使再困難艱險,也一定要克服,不走坎坷的道路,那能換來今朝的平安啊!戰場上,刀光劍影,槍聲接連不斷,但我們的戰士百折不撓,視死如歸,青山處處埋着他們的忠骨,這片土地被他們的鮮血滋潤、洗淨,然後成爲了我們現在的'美好家園,這個美麗的時代,和平的生活。

那條生命線,把戰士的生命與我們人民的幸福進行了徹底的交換,我們得到了幸福,而他們給我們的教育我們銘記心中,不論是哪一邊,都閃爍着耀眼奪目的光芒。我緩緩睜開眼睛,眼前是那寬大的書桌,堆積成山的書籍。是呀,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如果不立志奮鬥,爲國貢獻力量,就實在不能面對他們。我要回報他們,繼承他們的精神,作爲交換的代價,讓他們看到祖國的強盛,讓他們看到他們渴望的美好、和平,爲此,我必須好好讀書,奮發圖強,去實現更美好的夢想!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爲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爲“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緬懷革命先烈演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清明節既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宗親節日,又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春季儀式,是中華兒女共同認祖歸宗的重要節日,是一條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x年國務院把將傳統的清明節增設爲國家法定節假日,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擴大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增強全世界華人的凝聚力!

回顧歷史——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曾經是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之一。中國的先人們以自己的聰明和努力,影響了世界,改變了世界,同樣爲我們書寫了耀眼的中華文明史。

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國,領土被瓜分、人民被殺戮、資源被劫掠、尊嚴被剝奪、文明被破壞,中華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面對破碎的國土,面對受苦受難的人民,中華民族不屈的個性在一個個愛國的仁人志士身上迸發,他們以鮮血和生命開始探索救國救民之路;開始對侵略者進行英勇的還擊;在共產黨人帶領一代又一代勤勞不屈的中國人不僅贏得了國家的獨立,更是將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再一次自豪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於是我們就能記住一串串英雄的名字:不屈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面對敵人的鍘刀也不肯屈服的劉虎蘭、嚴刑拷打也不改變信仰的江姐、犧牲自己保護戰友的黃繼光等一大批英雄的事蹟被國人傳頌至今……正是有無數這樣的民族英雄,中華民族纔在災難中尋找到了救國之路;正是有這樣的英雄,中華民族纔打敗了侵略者,結束了外族的入侵。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應該是我們永遠值得尊敬和不能忘懷的偶像!

他們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向世人展示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同學們,老師們;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國家儘管在飛速發展和壯大,但是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大距離,縮短這個大差距,需要我們付出極大的努力,這個努力的羣體中應該有你有我,同學們,今天的愛國就是努力學習;老師們,今天的愛校敬業就是愛國的最好體現,讓我們在紅色精神閃耀下,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值此之際我以毛澤東的一句詩結束演講,與大家共勉:“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