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實習報告>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認識實習報告

學問君 人氣:2.3W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認識實習報告

簡介: 做爲水利水電工程二年級的學生,學校安排了本次爲期五天的認識實習。要求學生對水工建築物有基本認識。透過實習讓我們對水工建築物的規模,作用及特點有了很大的瞭解。同時對電站的工作模式,關中地帶的灌溉系統及電站執行一段時間後所產生的問題與處理方法都有一定的瞭解。從四月四號開始我們先後參觀了韋水倒虹、馮家山水庫、王家崖水庫、寶雞峽渠首、釣魚臺雙曲拱壩、石頭河水庫、魏家堡引水工程、湯峪渡槽及電站、漆水河渡槽、鄭國渠、黑河金盆水庫等水利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認識實習報告

關鍵字:報告 實習報告

做爲水利水電工程二年級的學生,學校安排了本次爲期五天的認識實習。要求學生對水工建築物有基本認識。透過實習讓我們對水工建築物的規模,作用及特點有了很大的瞭解。同時對電站的工作模式,關中地帶的灌溉系統及電站執行一段時間後所產生的問題與處理方法都有一定的瞭解。從四月四號開始我們先後參觀了韋水倒虹、馮家山水庫、王家崖水庫、寶雞峽渠首、釣魚臺雙曲拱壩、石頭河水庫、魏家堡引水工程、湯峪渡槽及電站、漆水河渡槽、鄭國渠、黑河金盆水庫等水利工程。

一、韋水倒虹

韋水倒虹的我們實習的第一站。韋水倒虹是寶雞峽灌區塬上總乾渠跨越韋水河谷的一座大型輸水建築物,是由鋼管和混凝土管組成的雙管橋式倒虹,單管長880米,最大水頭70米,進水口與出水口高差爲3.25米,設計流量52立方米/秒,控制着塬上灌區159萬畝的灌溉面積,是目前西北地區最大的一座倒虹工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咽喉工程。工程自建成以來已經執行30多年,我們在實習的時候工人正在更換管道外壁的防護瓦。但經老師介紹得知管道內部經長期的高水頭水流沖刷及水中重推移質(磚頭、石塊等)的撞擊,倒虹的鋼筋混凝土管普遍存在着內壁磨損現象,尤其管底部位最爲嚴重工程於2002年列入國家大中型灌區續建與節水改造項目,計劃投資4540萬元,對倒虹進行全面改造。

經過專家的分析論證工程採用外粘鋼板修復。在內壁先用自鎖錨杆嵌固鋼板,在內壁與鋼板之間的縫隙中用壓力灌注WSJ建築結構膠。鋼板在自鎖錨杆的錨固力和結構膠的粘力作用下,能與原混凝土共同受力工作。鋼板補充了混凝土內部的配筋損失,同時可防混凝構件的進一步碳化和在流水中的腐蝕及衝磨,因此,該方法具有強度高,抗衝磨、抗空蝕性和可靠性高等優點,是本工程的最優處理方案。修復後已通水執行將近一年,停水間歇入洞檢查,監測數據顯示一切正常,修復加固效果良好,能確保執行安全和發揮應有的效益並滿足期望的輸水能力。

實踐經驗證明,將外粘鋼板技術和自鎖錨杆錨固技術結合應用於混凝土管抗衝耐磨修復,值得在涵洞、渡槽等灌溉工程和其它水利水電工程中推廣應用。

二、馮家山水庫

到了馮家山水庫我們學校的一個畢業生在那裏馮家山水庫位於千河下游的陳倉、鳳翔、千陽三縣(區)交界處,是我省關中最大的'蓄水工程。水庫工程於1970年動工興建,1974年下閘蓄水,同年8月向灌區供水灌溉,1980年整個工程基本建成,1982年1月竣工交付使用。該工程是以農業灌溉及工業、城市居民生活供水爲主,兼作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水庫工程分樞紐和灌區兩大部分:水庫樞紐由攔河大壩(碾壓式均質土壩,高度75米)、輸水洞、泄洪洞、溢洪洞、非常溢洪道、壩後電站六項工程組成,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232平方公里,佔全流域面積的92.5%,回水長度17。5公里總庫容4.28億立方米,有效庫2.86億立方米。

灌區位於渭北高塬,東西長約80公里,南北寬約18公里,工程分佈廣,戰線長。灌區主要工程有總幹、南、北、西四條幹渠,總長爲120公里,其中總幹”萬米隧洞”長12614米,深入地下40米,過水量42.5秒立方米,橫穿黃土高塬區,屬目前國內最長的土質隧洞。北乾渠有六座渠庫結合工程,總庫容2133.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282.6萬立方米,具有調蓄水量、農田灌溉、防洪減災等功能。抽水灌區設5000畝以上抽水站22處53站,總裝機162臺,容量3.47萬千瓦。乾渠以下有支渠97條,總長度542.7公里;斗渠1572條,總長1418.8公里。幹、支、斗渠設有建築物60728座。可灌溉陳倉、鳳翔、岐山、扶風、眉縣、乾縣、永壽等七縣區的農田136萬畝,其中自流灌區65萬畝,抽水灌區71萬畝。

馮家山水庫工程執行30年來,管理局作爲業主單位,承擔着水庫樞紐、灌區工程維護管理、安全執行和供水服務的任務。水庫自投運以來,充分顯示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爲寶雞市區居民生活、寶雞二電廠工業供水。雖然供水量較小(目前年2000萬立方米左右),但社會效益十分明顯,更顯示出水庫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王家崖水庫工程

水庫位於千河寶雞縣王家崖,流域面積 3288 k m2,壩 高 24m,總 庫 容 9420萬m3,有效庫容 8750萬m3,壩 型爲 均質土壩,壩頂透過寶雞峽總乾渠,流量60 m3/S。該工程是我省第座較大渠庫結合工程,壩頂透過寶雞峽總乾渠,乾渠水可放入水庫,調蓄非灌溉期來水,缺水時再補給渠道供水,經多年運用效果顯著,爲我省渠庫結合設計積累了經驗。

四. 寶雞峽引渭灌溉工程

寶雞峽渠首位於寶雞市以西約11km的渭河林家村峽谷出口處,控制流域面積30661km2,實測多年平均徑流量24.0億m3。一期工程爲低壩引水自流灌溉,1958年動工修建,1971年建成投入運用。灌區有王家崖、信義溝、大壩溝、泔河等渠庫結合水庫,水庫形成長藤結瓜式引水,年可調節水量1.97億m3。總乾渠全長180km,其中98km是著名的黃土塬邊渠道。

二期工程計劃在一期低壩的基礎上加壩加閘,以增加庫容進行蓄水,主要解決寶雞峽塬上179.3萬畝的灌溉缺水,並結合灌溉進行發電。

寶雞峽渠首加壩加閘工程主要由樞紐大壩及壩後式電站組成。大壩加高是在原壩體的基礎上進行的。壩頂高程由原來的615m加至637.6m,加高22.6m,壩頂總長210.8m,最大壩高49.6m,壩型爲重力式圬工壩,水庫正常蓄水位636m,總庫容5000萬m3,有效庫容3800萬m3。

大壩中部在壩頂615m高程上均勻佈置10×8.30 m2五個泄水中孔,壩的兩端設有6.5×8.0 m2三個排沙底孔(左端一孔,右端兩孔),孔底高程與河牀齊平爲605m。灌溉和電站兩個引水孔緊靠左岸排沙底孔左側,設計最大引水流量65m3/s,灌溉引水孔口尺寸爲4×5 m2,孔底高程609.5m,是水庫低水位執行及不發電時的灌溉引水孔。發電引水孔尺寸4.6×4.6 m2,進口高程615m。壩後式電站佈置在壩後左側,安裝三臺機組,發電尾水退入灌溉渠道。電站設計水頭18.5m,單機設計流量19.63 m3/s,電站裝機容量9600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