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實習報告>

野外實習報告範文集錦六篇

學問君 人氣:2.57W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使用成爲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野外實習報告6篇,歡迎大家分享。

野外實習報告範文集錦六篇

野外實習報告 篇1

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實習,勘探工作目的是:

二:勘探任務,本次野外實習的任務是:

(1)觀察各實習地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體等其他情況;

(2)觀察奧陶紀石灰岩的顏色、光澤、解理、化石的種類及其含量、斷層等其他情況;

(3)對斷層做素描圖、描述其擦痕的狀況;

(4)觀察晚奧陶統與中石炭統的假整和麪及其過渡岩層的風化程度、顏色、巖性、化石種類及其數量等其他情況;

(5)觀察中石炭統本溪組泥岩層的岩層特點、砂岩的顏色、解理及砂岩岩層中所包含的礦產、石灰岩的顏色、解理、裂隙的發育情況、化石的種類及其數量等;

(6)觀察上石炭統的黏土層、石灰岩層的特點、岩層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和數量、岩層的裂隙發育程度、含水情況、礦產種類及其數量;(7)觀察上石炭統的砂岩、泥岩、黏土層的特點、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和數量;

(8)觀察煤礦的地形、瞭解煤礦的各種設施的用途、觀察各種機器的特點,瞭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項.(9)瞭解煤礦的開採情況、煤的種類、煤的儲存和運輸等。

三:交通狀況

縫山針公園位於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園西邊是村莊,公園前是東西走向的公路,公園內是海相沉積的中、晚石炭統石灰岩。

紅砂嶺位於的縫山針的公園西方,焦作影視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視路從南面跨過,上白作鄉公路從南至北穿過此地區,交通便利,有盤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鐵礦和其他的一些廢棄的鐵礦礦井。

西張莊位於焦作市區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從山下到山上路礦稍差,山頂上有硫磺礦和用黏土燒製陶瓷器皿的小工廠。

焦煤集團珠春礦位於焦作礦區西南部,東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鐵路交通便利,焦晉高速在礦區西部穿過,焦克公路在礦區北部透過,有礦區鐵路專線與焦柳、正太乾線連接。

四:天氣情況

五:水文地質情況

(1)在縫山針公園內無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羣英乾渠自西向東穿過本地區,一般乾涸無水,夏秋季節彙集降雨並排泄山洪,有時會發生小規模的山體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爲景觀用水。地層含水層自上而下依次爲:第四系砂岩含水層、二疊系砂岩含水層、石炭系第八層、二層石灰岩、奧陶系石灰岩含水層。

(2)在紅沙嶺未見到明顯水體,無固定水系,無河流、河塘,僅有東西走向的羣英乾渠,一般乾涸無水,夏秋季節彙集雨水並排泄山洪,此處地貌多爲褶曲,季節性雨水多滲入地下。

(3)在西張莊沒有發現明顯的水體,無固定水系,無河流、河塘,羣英乾渠自西向東穿過,一般乾涸無水,夏秋季節彙集雨水並排泄山洪,此處地貌多爲褶曲,季節性雨水。

野外實習報告 篇2

12月20日早上8點,我們在匆忙的準備後,坐上了前往華南植物園的大巴。在植物園門口和老師們匯合後,開始了第一天的實習。

還在華南植物園門外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問周勁鬆老師:“這是什麼植物啊?”儘管那可能不是什麼藥用植物,但我們所有人都記下了。進園以後。老師一邊走一邊給我們講解。有的是高大的喬木,有的是匍匐的小草本。只要是老師開講,我們肯定會將老師圍個水泄不通。

這天我們在華南植物園內主要逛了藥園和溫室,見到了很多很多的奇花異草,但它們的奇異性真的讓我們很難再見他們一面。一天下來,老師講解和要求我們記住的,反而是更多的是在綠化草地上或牆角石縫裏的那些所謂的雜草,就好像:黃鵪菜、一點紅等。

回到宿舍我們只能對着電腦整理照片,一會兒就完成了。

第二天,我們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前往了廣州鳳凰山。同前一天一樣。周老師一下車就開始給我們講。不過這天有點不同的是:我們每個小組都帶了袋子、籃子、標籤紙和枝剪。老師一路講解植物,我們就一邊選擇性的採摘植物樣本,爲的是方便我們複習和記憶。

在鳳凰山上,我們爬過了一個又一個山頭,在那些人跡罕至的地方,看到了很多很多我們曾經以爲很熟悉的植物,如鹽膚木、肖梵天花、刺蒴麻、大頭艾納香、懸鉤子、金毛狗等。

以前,我那些植物都是以平面的形式儲存在我們的腦海裏,而經過這麼一天,我們才真正地認識這些中藥,讓它們從平面變成了立體的。老師也不遺餘力地給我們講解了近200種植物,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記住這200多種,老師講得多了,我們纔有印象,而且我們的筆記和採集的樣本都是很好的複習工具。這天的學習效果,比在公園逛好多了。

野外實習報告 篇3

學 號

姓 名 蔣健楠

指導教師 黃勇

二零一一年四月

中國 南京

提 綱

實習時間、地點、路線和目的等

二、實習區概況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工程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三、實習內容

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包括地層巖性背斜、斜等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這門學科有了深刻的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大都是理論上的,往往與實際狀況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爲了更好地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瞭解,我們09級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與4月23日在黃勇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工程地質實習。

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

學會對肉眼的岩石判別

瞭解湖山地區沉積岩的每一層的岩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岩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岩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工程地質實習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爲兩個階段,實習報告《工程地質野外實習報告》。首先,我們到達湖山地區,觀察湖山地區的地質地貌,肉眼判別岩石,採集岩石標本,並且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岩石的產狀,判斷背斜和向斜;其次,我們去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瞭解中國石文化。當天下午三點結束工程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工程地質實習內容

認識湖山地區的岩層

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大約28公里,處於寧鎮褶皺束南帶,有三列山組成,其走向爲北向東。自南京有公共汽車通湯山鎮、湖山地區,交通便利。於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對湖山地區進行了研究。而國內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也對此作過研究。在湖山地區所觀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積岩爲主,還有少量的侵入岩。這裏地層出露齊全而清楚,易於觀察,在寧鎮地區是少有的。志留系高家邊組、墳頭組出露較好,茅山組很不發育,僅零星可見。五通組、孤峯組發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龍潭組中下部的頁岩與砂岩暴露,易於觀察。青龍羣在棒錘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層剖面十分清晰。

在開始實習時,老師給我們介紹以下內容:

一、志留系

1、高家邊組(s1g)

主要由土黃色頁岩(質感滑膩,易折斷)及泥岩組成,厚度大於293.5米;據資料,高家邊組含有多種筆石。高家邊組與上伏五峯組的接觸關係可能爲整合接觸。

2、墳頭組(s2+3f )

主要由土黃色中層-厚層砂岩構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夾有少量土黃色薄層粉砂岩、泥岩和頁岩;厚度120m;據資料,墳頭組含有王冠蟲等化石。墳頭組與下伏高家邊組爲整合接觸 。

3、茅山組(s3m)

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組成,夾粉砂岩等;厚度約爲20餘米,呈斜層理構造。茅山組與下伏墳頭組爲整合接觸。

二、泥盆系

五通組(d3w)

底部爲中厚層底礫岩、下部爲厚層灰白色石英砂岩夾厚層粉砂岩,上部爲砂岩及粉砂岩,頂部爲中厚層石英砂岩,有層間構造,如印模構造等,有風化現象,可見節理構造,成巖破碎,沒有錯位,粘土高嶺土化;厚約150米;據資料,有斜方薄皮木、亞鱗木及楔葉木等化石,但是沒有觀察到。與下伏茅山組爲假整合接觸。

野外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目的和意義

動物學是一門內容十分廣博的學科,研究對象是動物各類羣的形態結構、分類和有關的生命活動、發育規律、以及動物和外界環境之間多種多樣關係的科學。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可能很好地認識和利用動物,使它能更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學會認識動物的特點,並且透過其特點對動物進行鑑定,瞭解其用途,以及在農業生產中的預防;掌握動物標本的採集以及製作方法;透過野外實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學會認識動物的特點,並且透過其特點對動物進行鑑定,瞭解其用途;掌握動物標本的採集以及製作方法;透過野外實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掌握所採集動物的種類名稱、分類地位、分類依據、採集場所、採集方法、標本製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1、透過野外實習,不僅能夠把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聯繫到實際中,還能夠使我們對已學的知識加深理解。同時可以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培養我們對於動物學學習的興趣。

2、透過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動物(主要是昆蟲),學習採集動物標本的方法, 並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類鑑定,同時學會和熟悉運用諸如圖片比照、動物分類 檢索表、主要特徵鑑別等方法進行動物分類鑑定。

3、透過對捕捉到的動物進行動物標本的浸製、剝製、乾製等的標本製作, 學會動物標本製作的基本技術和方法。

4、透過野外實習,可以培養我們在今後的教學科研工作中應有的科學態度, 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和團隊榮譽精神。

二、實習基本情況簡介

1、實習時間:20xx年05月26日——20xx年05月29日

2、實習地點:安徽省黃山市湯口鎮寨西浮溪村

黃山市位於安徽省的南部溫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實習地點是黃山的最南端——湯口,該地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學和科研價值,是我們進行野外實習、學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實習人員:20xx級生物科學班全體學生

4、指導教師:耿學俠、查嶺生、李學明、丁建華

三、實習要求與任務

1、認識100種以上的動物種類 (主要是昆蟲),並至少能分類到目。

2、學會並掌握描述動物的分類特徵。

3、學會利用檢索表檢索和鑑定動物的類別

4、學會製作昆蟲標本和動物錄製標本的基本方法。

四、實習內容

我們實習的內容主要爲無脊椎動物(昆蟲)的野外觀察、採集、分類鑑定、標本製作與儲存等。無脊椎動物——昆蟲標本的採集與製作

1、昆蟲採集工具

捕網、毒瓶(裝有乙醚或酒精,用於迅速毒殺昆蟲)、三角紙包等

2、昆蟲採集方法

本次實習中我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網捕法和燈光誘捕法,介紹如下:

(1)網捕法:分爲飛網採集法和掃網採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蟲後用捕網採集,適用於善跳會飛的昆蟲。飛網法主要對象爲鱗翅目(蝶類)、蜻蜓目、雙翅目(蠅類)、和膜翅目(蜂類),掃網法主要對象爲竹節蟲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蟲、同翅目、脈翅目以及陸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類羣等。 捕網的使用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當昆蟲入網後,使網袋底部往上甩,將網底連同昆蟲倒翻上面來。一種是當昆蟲入網後,轉動網柄,使網口向下翻,將昆蟲封閉在網底部。

取蟲時,先用手握住網袋中部,將蟲束在網底,再將毒瓶伸入網內扣取。對於膜翅目昆蟲,應先隔着網將其彈暈再放入毒瓶中。對於鱗翅目昆蟲,應隔網用手輕捏其胸部,之後使其兩翅豎立,放入三角紙包中。

(2)燈光誘捕法:利用某些昆蟲趨光性的特點,夜間在駐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樹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盞電燈。昆蟲會趨光而至,多數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採集,用鑷子夾入毒瓶或紙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備製作標本。主要對象爲蜉蝣目、廣翅目、鱗翅目(蛾類)、襀翅目。

其它的輔助方法有振落法,適用於在高大樹木上的昆蟲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蟲。搜尋法,適用於躲藏在各種隱蔽的地方昆蟲。毒殺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蟲。

3、昆蟲的分類鑑定

(1)參考:指導教師的講解、徐亞君和唐鑫生《無脊椎動物學野外實習指導》

(2)方法:根據昆蟲的形態特徵利用分類檢索表和形態對比進行鑑定

4、昆蟲標本製作

(1)製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於鱗翅目昆蟲的展翅。

②昆蟲針:用於針插固定昆蟲,針由細到粗分別爲0、1、2、3、4、5號。 ③鑷子:用於夾鑷昆蟲。

④標本盒(內放泡沫):用於存放標本。

(2)製作方法:展翅法、針插法等

(3)製作過程

一個昆蟲標本製作的全過程應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標籤、儲存等幾個步驟。 ①清理與插針:標本必須清理,在採集昆蟲時,蟲體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蟲標本都要用昆蟲針針插固定,針插的方法依昆蟲的大小、結構、種類特點的不同而定。插針部位一般是從前胸近後緣正中略偏右一點向下插針,正好透過第二對足的基節爲準。針插高度採用三級臺規範。標本的留針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觀。

②整形與固定:標本插針後就進行整形與固定,包括整姿、展翅、雙重針插和粘貼針插。對蝗蟲,甲蟲等標本的觸角、步足等須一一整形。對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進行展翅,使之模擬飛翔狀態。對小型蛾子等爲使其美觀,也可用雙重針插法。有些小昆蟲如瓢蟲等,可直接把標本粘貼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紙尖上蘸少許萬能膠或一般膠水。粘在蟲體前足與中足之間,在用三號針從小三角片的底邊附近插入,使它達到一般標本的高度。

③標籤和儲存:每一個標本都必須附有標籤,以此說明標本的中名、學名、採集日期、地點和採集人姓名。在野外實習中,要將完整無損的標本分目上盒,在實習結束前,各組展示標本,進行考覈。實習結束後,選取製作精美且符合科學要求的標本放入專門的標本盒,帶回學校標本庫。 具體的標本製作過程以蝴蝶爲例:

①根據蟲體大小,選擇適當的昆蟲針,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並留有8mm長度。昆蟲針要從前足與後足中間的胸部垂直穿過。

②將針對準展翅板槽的中間垂直插下,使蟲體背面與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號昆蟲針或鑷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較粗的翅脈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後緣和身體相垂直。蝴蝶的腹部要與胸部成一直線。

④壓上事先摺疊過的透明的壓翅條,使其前翅後緣與壓翅條上的摺痕重合。爲了使標本呈自然狀,可用昆蟲針在翅基部翅脈處撥弄整形蝶翅,並把足、觸角和觸部稍加整理。

⑤檢查標本製作是否正確,有無差錯,若無差錯可把它放好以晾乾或烘乾

五、實習結果

這次實習我們共捕捉了105只昆蟲,透過鑑定之後將它們分爲15個目。各目主要特徵分別介紹如下:

1、直翅目:21只,該目是野外實習昆蟲第一大目。該目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大。前翅革質,後翅膜質。後足爲跳躍足。漸變態。

2、鞘翅目:17只,該目是昆蟲綱中種類最多的一個目。該目觸角多樣,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質化,在背中線處相遇,後翅膜質。無尾須。完全變態。

3、半翅目:15只。該目觸角絲狀或剛毛狀,1—5節。刺吸式口器。前翅爲半鞘翅,後翅膜質透明,或兩對翅均爲膜質,也有兩對翅近於革質者。無尾須,漸變態。

4、革翅目:6只。該目體長略扁。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前翅革質,很短,不能遮蓋腹部。後翅半圓形,摺疊於前翅下。尾須革質,鋏狀。漸變態。

5、螳螂目:1只。該目頭部三角形。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前足爲捕捉足。前翅革質,後翅膜質。尾須短,漸變態。

6、雙翅目:7只。該目觸角絲狀或短而具芒。口器刺吸式、舐吸式。前翅膜質,後翅退化爲平衡棒。無尾須,完全變態。

7、膜翅目:7只。該目觸角絲狀或膝狀。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兩對膜質翅,前大後小,或無翅。無尾須,完全變態。

8、廣翅目:1只。該目觸角長,絲狀,或爲櫛齒狀。咀嚼式口器。前胸方形。兩對膜質翅,後翅基部寬大。靜息時翅呈屋脊狀置於背面。無尾須,完全變態。

9、蜚蠊目:3只。該目體背腹扁平。前胸背板寬大,蓋住頭部。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前翅革質,後翅膜質。腹末一對尾須,漸變態。

10、蜉蝣目:4只。該目體柔弱,觸角剛毛狀。成蟲口器退化。翅1—2對。尾端有一對尾須和一箇中尾絲。發育爲半變態。

11、蜻蜓目:3只。該目體細長。觸角剛毛狀。咀嚼式口器。兩對相似的膜質翅,靜息時平放或斜向豎立於背。半變態。

12、毛翅目:2只。該目外形似蛾,身體和翅面有短毛。觸角絲狀,很長。咀嚼式口器。兩對膜質翅,靜息時翅呈屋脊狀置於背面。無尾須,完全變態。

13、襀翅目:3只。該目觸角絲狀,咀嚼式口器。兩對膜質翅,前翅狹於後翅。腹末有一對長尾須,半變態。

14、同翅目:2只。該目體型變異較大,刺吸式口器,吻3節。前翅質地一致,較後翅略硬,靜止時置於背面呈屋脊狀。

15、鱗翅目:3只。該目觸角棒狀、絲狀或雙櫛狀。虹吸式口器或口器退化。兩對膜質翅,身體和翅面覆蓋鱗片。無尾須,完全變態。

六、實習心得與體會

這次動物學的野外實習時間雖然很短,卻收穫頗豐。一方面,我們領略了黃山的韻味與美麗,另一方面我們也真正的見到了許多不曾見到的動物。這次實習,不僅鞏固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而且我們將理論知識真正地運用到了實踐之中,開闊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理解了很多以前沒有認識到或沒有明白的問題,也培養了我們對科學研究的嚴謹的態度、對生活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隊的協作精神。在實習的過程中大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組員之間團結協作,分工明確,很好的完成了實習的任務。雖然實習過程比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對遇到的每一個困難,大家在笑聲中掌握知識、鍛鍊耐力,它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和知識令我們難以忘懷,實習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透過這次實習,我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如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夠紮實,交際能力較弱,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不足等等。這些不足,我將會努力的克服,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爭取自己進一步更好的發展。今後,我要充分利用在學校的時間好好學習,不僅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學好,還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要把學習知識侷限於課本上,爭取做更好的自己。

野外實習報告 篇5

一、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地質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其目的旨在透過短期的野外實踐是同學們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瞭解,鞏固和掌握地質科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初步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址問題的能力,爲以後的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目的有三:

(1)認識各類地質現象,瞭解華北地臺基本地層層序。

(2)瞭解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從野外觀察、記錄、描述羅盤儀的使用。此外,透過實習是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於地質學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

二、實習時間:20xx年x月x日到20xx年x月x日

三、實習地點:xx島石門寨地質實習基地

四、實習內容:

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臺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誌清楚,地層特徵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範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羣,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羣

(1)龍山組:分佈於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於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岩,底部爲砂岩。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岩呈沉積接觸關係。厚91米。

(2)景兒峪組:主要分佈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岩—粘土巖—碳酸岩,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係。其分界標誌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鏽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淨砂岩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二)寒武紀

(1)饅頭組:該組由於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爲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岩作爲標誌層的。巖性特徵是鮮紅色泥岩、頁岩爲主,頁岩中含石鹽假晶,並夾有白雲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爲整合接觸。厚 71m。

(2)徐莊組:分佈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爲標準剖面。巖性爲淺海相的黃綠色含雲母質粉砂岩,夾暗紫色粉砂岩、細砂岩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岩與暗紫色粉砂岩互層爲標誌。厚101m。

(3)張夏組: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佈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佈,在揣莊北 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爲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岩;上部以鮞狀灰巖爲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爲整合接觸。厚13m。

(4)崮山組: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佈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爲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岩爲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採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5)長山組: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爲標準剖面。巖性爲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岩與頁岩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爲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6)鳳山組:本組分佈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爲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爲黃灰色泥灰岩夾礫屑泥灰岩。黃綠色鈣質頁岩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爲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岩爲標誌層。厚92m。

五、實習總結:

短短五天的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的認識,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本次實習親眼見到了很多課本中描述過的地質構造以及岩石,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練習了利用地形圖使用後方交會法確定自己的位置,練習了透過讀地質圖來判斷當地岩層的年代、產狀等,深刻地感受了僅有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透過實踐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化爲己用。本次實習真的收穫了很多,感謝兩位老師一路辛苦的教導。

 六、實習心得

對我來說,這次實習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給了我無限的啓迪,在這個過程中我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瞭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上升爲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於實踐的作用。而不論我們以後從事怎麼樣的工作,我們的的人生應該是不斷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這是一次完美的體會。同時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便是這樣一種情況。最後在這裏我還要感謝學院給我們提供的這次實習機會,感謝老師在實習過程中的細心指導。

野外實習報告 篇6

實習報告是指各種人員實習期間需要撰寫的對實習期間的工作學習經歷進行描述的文字。

實習概況

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與人類活動干擾對環境與資源造成極大的壓力,人類迫切需要掌握生態學理論來調整人自然、資源以及環境的關係,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係,促進可持續發展。環境生態學正是隨着全球行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和人類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及尋求調節人類與環境之間協調發展的途徑而產生的。

透過一學期的《環境生態學》學習,我們已初步掌握了環境生態學的一些理論知識,對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發展趨勢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認識。爲加我們的實踐認識,老師精心組織安排了這次教學實習,我們也最終在實習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此次教學實習的安排與目的。

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早上八點乘坐學校班車,從學校出發經過兩個小時到達目的地——青島xx國家森林公園,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此次教學實習的安排與目的,於下午四點多返回學校。這次實習中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受益匪淺。

實習內容

1、xx國家森林公園概況

xx脈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險、清、幽於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臺筒,大黑澗,紮營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峯環列周圍,小xx羣峯迭翠,怪石嶙峋,常年雲霧繚繞,瞬息萬變,忽隱忽現,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素有“東嶗西珠,雙珠嵌雲”之說。小xx地處海濱,景物獨特,層巒疊嶂,奇峯陡峭,曾被前人列爲膠州八景中的第一勝景。

2、森林生態系統的作用和功能

森林在人類的生存,生活與生產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主要表現在:

(1)森林具有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作用:森林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複雜的生態系統,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種基因庫。多種多樣的森林生態系統爲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森林中蘊藏的豐富動植物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使人類寶貴的財富。

(2)森林生態系統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減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徑流變爲地下徑流,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態系統具有調節氣候的作用:森林的蒸騰作用對調節自然界的水分循環和改善氣候有重要作用。透過植物的蒸騰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氣含量大,並且蒸騰還可以吸收熱量,使空氣溼潤,氣溫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4)森林生態系統具有淨化空氣、防止污染的作用:森林透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維持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並且森林對眼成與粉塵有明顯的過濾、組織和吸附作用,淨化了空氣;透過對大氣中某些有害氣體的不同程度的吸收作用可以防止污染

(5)森林生態系統具有防風固沙、保護農田的作用:其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功能可爲農業生產提供生態屏障,在防護林和林帶保護下的農田,風災、旱澇災還可以得到防止或減輕。

(6)除此之外,森林還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陽能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人類木材產品和林副產品。木材產品主要包括原木、鋸材、紙漿材、人造板材等;林副產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葉、花、果、莖、樹皮、樹脂、樹膠、樹液等與經濟林、以及森林動物與微生物提供的各種產品。

3、森林生態系統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的作用規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種環境中的一種類型,而森林不是單獨的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它同樣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兩者會構成相互平衡的統一整體。它們之間的作用規律有:

(1)林透過自身的生態功能與作用可以起到淨化與維持環境質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淨化空氣等的作用。

(2)森林透過涵養水源的作用可以影響局部的氣候條件,從而影響周圍境的氣候狀況,使乾燥的氣候變得溼潤,更有利於自身植被的生長。

(3)森林有時還影響環境的水文狀況,降雨量等。

(4)森林對環境的影響無處不在,反過來,環境對森林的影響也不能忽視。環境的氣候狀況會影響森林植被的生長,決定植被覆蓋率,植被的狀況決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與功能,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發展起重要作用。

(5)環境中的生物可能進入森林生態系統,對森林中原有的物種的生存構成威脅,從而影響原有物種的生存,改變森林生態系統的物種結構。

(6)人類的作用對環境的破壞,使環境惡化,進而限制了森林生態系統的發展。

4、生態環境調查研究方法

主要的調查方法有:

(1)收集現有資料。從農、林、牧、副、漁業資源管理部門、專業研究機構收集生態和資源方面的資料,包括生物物種清單和動物羣落,植物區系及土壤類型地圖等形式的資料。

(2)收集各級政府主管部門有關自然資源、自然保護區、保護規劃及國內國際確認的有特殊意義的棲息地和珍稀物種等資料。珍稀和瀕臨物種保護的規定、環境瀕臨物種等資料,並收集國際有關規定等資料。

(3)現場調查。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需要對環境評價區進行現場調查,取得實際的資料和數據。評價區生態資源、生態系統結構的條查可採用現場勘察和網絡定位採樣分析的傳統自然資源調查方法。

5、xx國家森林公園實習成果

透過實習老師的指導,在我們進行完野外調查後,對小xx所瞭解的概況如下:

(1)平均日照率57%。

(2)地質:小xx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爲新華夏第二隆起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組火山類層十分發育,在小xx地區出巖極爲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崗閃長巖和嶗山式花崗爲主。

(3)土壤:花崗岩和片麻岩風化物爲主的成土母質上發育或形成的棕壤佔的比重量大,所處的地形部位較高,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肥力不高,較爲貧瘠。

(4)植物:由於此次實習時間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連續幾個月的乾旱使許多山上多數植物特別是低等植物已乾旱枯死不能分辨其類型。小xx山腳至半山有少量土覆蓋,植物多分佈在有土覆蓋的地方。主要植物爲:美國黑皮鬆(系飛機播種所形成的,佔小xx植物面積的絕大部分主要分佈在小xx山腳至半山)、刺槐、榆樹、蘆葦、茅草、野梨樹、野山楂樹等零星分佈其中。山頂岩石上生長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蘚、卷柏。由於小xx海拔僅724.9米,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不超過6攝氏度因此植被隨海拔的增高變化不明顯。小xx森林植物中多爲人工種植。其樹木均處在幼年期,森林結構簡單而清晰,分爲喬木層(美國黑皮鬆和落葉喬木)、灌木層(藤本植物、鐵線蕨)、草本植物。

實習心得

此次教學實習我們在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了教學實習的安排,達到了實習的目地和要求。爲我們日後從事相關工作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鍛鍊機會。

透過着此次教學實習,我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理論知識,而且極大的鍛鍊了我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這次野外實習我們不但欣賞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調查瞭解xx生態系統的類型和垂直變化,而且學習並掌握了環境生態的一些調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應用與實踐能力。在野外實習的過程中,雖然非常的勞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實習後的成果心裏還是非常愉悅。這次教學實習讓我們受益匪淺。

但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發現xx旅遊開發一些不合理現象,存在着不少問題。例如北部的大澤山,南部的小xx、大xx、鐵橛山, ,由於長期墾殖,過度放牧及人類經濟活動綜合影響,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乾旱貧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只有赤松、櫟類稀疏分佈,河流及山溝兩側有零星楓楊、毛白楊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資源優勢,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大豐收是開發者應慎重考慮的。

目前xx的旅遊開發剛剛拉開了序幕,我們相信開發者會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智慧,讓xx國家森林公園煥發出新的樂章,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和諧發展,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