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實習報告>

檢察院畢業實習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1.69W

實習就是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拿到實際工作中去應用和檢驗,以鍛鍊工作能力。如下是本站小編DL爲大家整理的檢察院畢業實習心得體會,趕緊一起看看吧!

檢察院畢業實習心得體會

  檢察院畢業實習心得體會一

不知不覺,還有10多天我的實習工作即將結束。在大學的最後一個寒假,我有幸來到嘉峪關市檢察院偵監處實習。在此,首先感謝各位檢察長及領導能提供這次機會和政治部工作人員的熱情接待,再次最重要的是感謝偵監處李處長、郭檢察官、李檢察官及各位前輩的教導,最後當然也離不開所有部門同志和全院每一位工作人員的關心!

此次實習崗位是偵監處,第一天,李處長就對偵監處的審查逮捕、立案監督、偵查監督職能向我做了詳細的解釋。我主要用到的實踐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接觸了正當而標準的司法程序,真正從課本中走到了現實中,從抽象的理論回到了多彩的實際生活,細緻的瞭解了審查批捕的各環節,認真觀摩了檢察官的整個辦案過程,並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適用及法律文書的寫作。多次跟隨幹警提審,覈實犯罪事實,探詢犯罪的心理、動機,收穫很多。利用空餘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爲以後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這一個月裏,我虛心向領導和檢察幹警求教,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及黨和國家的政策,鞏固法律、法規等知識。並努力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儘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用難得的機會,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單位紀律與辦案規定,不遲到、不早退、不泄密,認真完成領導和檢察人員交辦的工作,參與協助批捕案件10餘起,在複雜、重大的案件中,自願跟隨辦案檢察官加班加點完成工作,在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的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沮喪。走出學校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我感覺到法學教育和實踐的距離,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發展需要理論的指導,更需要實踐來完成。

在實習過程中,我總結出以下認識:

首先我發現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嘉峪關是一個重要的工業旅遊城市,市委市政府進行了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們的法制觀念、法律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與廣度上還有一些不足。衆所周知,近年來在酒鋼的發展及各個新興產業的帶動下,嘉峪關城市經濟保持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各類型的犯罪行爲卻屢見不鮮,其中盜竊案件最爲突出。隨着流動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增加,他們在對城市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有部分人已經成爲犯罪的隱患。這些人往往沒有穩定的住所和工作,個別人由於自幼輟學,文化知識的匱乏和法律意識的淡薄,使得其不勞而獲、損人利己的心理突出,誘發了其偷竊的動機。在我實習期間接觸的所有案件中,盜竊案佔絕大多數,其中很大部分是在嘉打工人員、鄰近地區少數民族人員及無業人員所爲。

盜竊大多以酒鋼廠區財產和居民電動車爲目標。在酒鋼保衛更加嚴格、居民防盜意識和手段越發提高的今天,爲什麼這類案件屢見不鮮?這不得不值得我們深思。在嘉峪關生活的這幾年中,我知道各個社區的工作人員普法工作做的很好,但是他們僅限於讓人們知道法律條文,但不對其進行解讀,如何適用也不是很詳細的說明,以至於大多數接受法制宣傳教育的人還是一知半解。普法的宣傳要從小區、街道延伸到城市的死角,面向那些生活在城市最底層的人。每個法學學生和法律工作者都應該知道,矛盾是犯罪的主要誘因,我們每個人雖然不可能消除矛盾,但是都有讓矛盾儘量減小的能力,所以政府和有關部門應更大限度的解決社會就業,關注失業人羣,深入小巷、棚戶區開展法制工作和疏導,避免讓有勞動力的人找不到工作而四處遊散和應該在校讀書的孩子因家庭輟學落入社會。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青少年犯罪。在這一個月實習中所接觸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嫌疑人是90後,前幾天辦理的一起案件有兩個涉嫌搶劫罪的嫌疑人是96年和94年出生的,其中一人甚至採取持刀的手段。不考慮犯罪嫌疑人家庭和自身因素,從社會大環境來說,我覺得學校和社會是有一些責任的。教育從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個口號,要真正落到實處。我總結出三點:一是加強學校法制教育。在我中學學生時代,學校經常開展法制教育,但大多僅是請來法院法官或派出所的民警在“百忙之中”來學校做個形式化的講座,內容缺少讓人聽完觸動很大的血的教訓及鮮活的案例。

我認爲學校的法制教育應結合嘉峪關本地實際爲主,法院和公安部門掌握的豐富案例資源,應該利用起來編輯成冊,發放到學校,這些實實在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案例勝過了電視上和報紙上發生在異鄉的案例說法。二是加強街道社區18歲以下青少年的管理和心理教育。社區工作人員積極走訪“問題家庭”,瞭解所轄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情況,必要時有關部分提供及時的幫助。三是派出所治安人員及有關部部門應加強對學校周邊社會閒散人員的管理和周圍網吧的監管。偵監處前幾天辦理的一起盜竊案,正是在校學生與社會人員結夥所爲,此案4名嫌疑人中有2名酒鋼技校學生,家庭情況尚可,父母也有正式工作,但是誘發犯罪的原因正是在網吧結識了社會閒雜人員,雖然4人說是不謀而合引發作案的想法,但我更認爲是由於2名學生被另2人久而久之的不良風氣傳染導致輕易教唆成行。

以上是我實習得出的幾點總結,不免有許多認識上的淺顯和看法的失誤,望領導和檢察官們提出寶貴的指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一個多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着很大幫助。在辦公樓裏,培養的與人文明交往、謙虛謹慎的態度等做人處世的原則和好的習慣,今後也要在工作生活中不斷延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將踏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每一位領導和幹警們都是我最好的老師,你們的教導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裏學習到無限的知識,我要衷心感謝嘉峪關市檢察院所有檢察幹警以及千千萬萬奮戰在檢察戰線上的人。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我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有朝一日會走上檢查道路、投身檢察事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即便未來沒能實現願望,進入別的工作崗位,我也不忘嘉檢的經歷、嘉檢的培養!不論何時何處,我都不枉費4年的法律薰陶,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爲了嘉峪關更美好的明天,我與所有和我一樣即將回到家鄉的大學畢業生共勉!

  檢察院畢業實習心得體會二

大學的最後一個暑假,我去區檢察院實習,時間是從年月十六日至月九日。實習期間努力將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儘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習期間能夠遵守工作紀律,不遲到、早退,認真完成領導和檢察人員交辦的工作,得到院領導及全體檢察幹警的一致好評,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

此次實習,主要崗位是審查起訴科,因此主要實習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實習中,我參加了幾起案件的開庭審理,認真學習了正當而標準的司法程序,真正從課本中走到了現實中,從抽象的理論回到了多彩的實際生活,細緻的瞭解了公訴起訴的全過程及法庭庭審的各環節,認真觀摩一些律師的整個舉證、辯論過程,並掌握了一些的適用及適用範圍。跟隨幹警提審,覈實犯罪事實,探詢犯罪的心理、動機。真正瞭解和熟悉了我國的公訴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職能,同時還配合公訴人員做好案件的調查筆錄和庭審筆錄,做好案卷的裝訂歸檔工作。

實習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領導和檢察幹警求教,認真學習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政策,學習、法規等知識,利用空餘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爲以後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爲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這也許是我一個人的感覺。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我們的法學和實踐的確是有一段距離的。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需要理論的指導,但是法學的發展是在實踐中來完成的。所以,我們的法學應當與實踐結合起來,採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具體說就是要處理好“三個關係”:即課堂與社會實踐的關係,以課堂爲主題,透過實踐將理論深化;暑期實踐與平時實踐的關係,以暑期實踐爲主要時間段;社會實踐廣度與深度的關係,力求實踐內容與實踐規模同步調進展。

在實習過程中,也發現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國政府爲推進法治建設而進行的多年的普法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們的法制觀念、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與廣度上還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時候,人們對有些條文是知道的,但卻不知道如何適用它,以至於觸犯;有時候人們對兩個以上不同對同一問題的規定不明白,不知道該適用哪一部,有一個案件就是這樣的,被告人原是某村會計,後來在改選中落選,這樣一些會計帳簿、會計憑證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認爲《會計法》是規定的要等帳目清算後再移交,所以就堅持不交出,結果被以隱匿會計帳簿、會計憑證罪逮捕。這一個案例就說明我們的普法活動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實際,真真正正的讓人們瞭解、法規的含義。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確立人們對的信仰,確立神聖地位,只有這樣法治建設纔有希望。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實習中所接觸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甚至有兩個犯有搶劫罪的被告人是八七年的。不考慮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從社會大環境來說,我覺得社會也有一些責任的。從八十年代初改革開始到八十年代末,這是一個重大變革的時期。這一段時間對精神文明建設有些放鬆,也就是說,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時期就有可能已經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氣。所以說,從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個口號,要真正落到實處。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近一個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認爲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着很大幫助。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大多來自領導和幹警們的教導,這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這次實習也讓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學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與人相處是現代社會的做人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對於自己這樣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他們就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知識、道理。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面向羣衆,服務大衆,爲健全社會法治,爲我們的依法治國服務的。高等法學在推進法治建設過程中擔當着重要的角色,其培養的具備一定基本理論知識,技術應用能力強、素質高的專業技能人才,將在社會上起到重要作用。現代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是一個處處充滿規則的社會,我們的國家要與世界接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必不可少。因此,對人才的培養,應當面向實際,面向社會,面向國際。法學本身的實踐性很強,所以採用理論聯繫實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是比較可行的,大學的法學院應當與公、檢、法、律師事務所等部門建立良好的關係,定期安排學生見習,讓學生更好的消化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對法學的興趣,避免畢業後的眼高手低現象,向社會輸送全面、合格、優秀的高素質法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