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書記的事蹟材料

學問君 人氣:2.89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擬事蹟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村書記的事蹟材料,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書記的事蹟材料

村書記的事蹟材料1

曹鳳秋同志是五分地鎮板石吐村的黨支部書記,任職以來來,她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工作在農村第一線,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被廣大村民公認爲“勤政爲民的好書記”。

如果說,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寬廣胸懷,那麼曹鳳秋同志做到了;如果說一個基層黨支部的領頭人應該情繫百姓,全心全意地爲人民羣衆謀利益,那麼曹鳳秋同志也做到了。正因爲如此,她被五分地鎮黨委多次評爲“優秀共產黨員”。她所在的村黨支部被鎮黨委評爲“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在曹鳳秋的手中,有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記。自上任伊始,曹鳳秋就堅持走村串戶、訪貧問苦,記錄下了許許多多民情民意。只要羣衆有反映,哪怕事情再小,對她來說也是大事。誰家婆媳不和了,她就去勸說;哪裏鄰里發生了矛盾,她趕去化解;什麼事情有羣衆一時不理解,她馬上找上門耐心地給予解釋。村民們都說:書記真是我們的“貼心人”啊!

曹鳳秋時常說:“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黨員、黨員看支部。我們天天同村民打交道,如果不注意自身形象,老百姓就會戳我們的脊樑骨。”多年前,她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職務,針對村裏的實際情況,經過認真思考,鮮亮地提出了“風氣正、作風正、行爲正”的口號,她同支部成員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強化組織建設,規範民主管理,落實各項民主制度,加大村務公開,自覺接受村民監督,帶領支部黨員和村裏的羣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羣衆中樹立了較高的威信。

近年來,板石吐村以新農村建設爲有利契機,曹鳳秋帶領支部成員按照“村美、戶富、班子強、風氣好”的新農村建設目標,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抓黨建促經濟,以抓經濟促發展,有效地推動了農村黨建工作的健康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和諧、文明、健康的試驗區建設。在她的帶領下村民打配機電井,擴大水澆地面積,發展林果基地,全村農民純收入達到7000元左右。

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再一次給了曹鳳秋展現自我的機會,她日夜奔波於政府與村部之間,充分傾聽百姓心聲,爲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在村裏,她引領下鄉工作隊的幹部走村入戶,徵求意見和建議,每到一戶農民的家裏,她總能把農戶的實際情況詳盡地向幹部們介紹,鄉親們也大多笑着稱她爲“大忙人”。在鎮裏,她結合板石吐村的實際,滔滔不絕地爭取扶貧項目,不厭其煩地介紹貧困羣衆的生活困難,建議政府給予生活救助。就是這樣一個“大忙人”,爲板石吐的百姓日夜操勞着,就是這樣一批“大忙人”,爲踐行羣衆路線,樹立爲民形象,每天做着一點一滴的貢獻。

村書記的事蹟材料2

張俊民,男,1974年7月出生,1999年5月入黨,果樹學碩士,現任北京市林業工作總站科技推廣科科長,2015年11月被派到平谷區大華山鎮梯子峪村任第一書記

小張家鄉也在農村,考上大學後學農業,畢業後在市園林綠化局林業站幹農業,是真“農人”。聽說市裏要選派第一書記支援農村建設,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周圍有人說,農村工作環境艱苦、工作千頭萬緒、扶貧任務那麼重,你怎麼還那麼興奮?張書記微微地笑着沒說什麼,他心裏想,這正是我要的舞臺,看我的!

2015年11月中旬,按照區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報到後要先在鎮裏熟悉一週工作,可是張書記爲了抓緊時間,盤算着利用晚上住在鎮裏時間與值班幹部聊天來“補課”,報到當天下午就入村與村兩委班子見了面。晚上回到鎮裏的宿舍他才發現,空蕩蕩的房間裏只有一張牀、一幅被子和一個垃圾桶,沒桌子,沒椅子,沒水壺,最爲關鍵的是因爲煤改氣還沒完工,沒暖氣!當晚張書記就被凍感冒了,由於不適應環境,感冒又發展爲肺炎,將近一個月纔好。但張書記把這一切都當作農村工作的考驗,反而更堅定了紮根農村的決心。近一年來,他俯下身子,與村兩委班子一起認真調研做規劃,調整結構謀發展,整理土地增資產,用求真務實的作風和真抓實幹的`精神踐行着第一書記的使命,堪稱第一書記的楷模。

完成使命,有機融入是前提

對於“第一書記”這個上面派來的幹部,村民、村幹部既充滿期待、又滿懷“戒心”,既期待第一書記能切實改善自己的生產、生活水平、又擔憂第一書記空有名頭、流於形式,甚至有人認爲第一書記工作不過是沽名釣譽、撈取政治資本的作秀。針對這種情況,到村後,張書記先從黨員幹部、村民代表起,透過入戶走訪、座談交流、田間地頭嘮家常等方式,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很快融入了村子。同時,以自己的真誠、熱情、務實、肯幹的作風點燃了村幹部的工作熱情,贏得了村兩委的信任,帶給了村民“發展的希望”。

科學發展,做好規劃是基礎

張書記任職的梯子峪村是平谷北部山區的一個小山村,由梯子峪、臥龍峪東西兩條山溝組成。目前能澆上水的土地僅160畝;同時受地形地勢限制發展空間侷限,與周邊村比較沒有突出資源優勢;與多數農村一樣,存在着老齡化、空心化的問題。正所謂:有山山不秀、有水水不流;有綠不出彩、有人老殘多;糧田百餘畝,產品銷路愁!

爲了破解發展難題,張書記一入村就馬不停蹄展開調研。曾經一週內爬了5次山,村書記王玉海感慨地說,“張書記一來,我把幾年的山都爬了”。透過入戶走訪、實地勘察,摸清了村裏的基本情況,弄明白區、鎮的發展定位與支援方向,分析該村的發展瓶頸和相對優勢,邀請有關專家出謀劃策,制定了“梯子峪村經濟發展五年規劃”。將大桃種植、特色養殖、特色鄉村旅遊作爲村裏的產業發展方向,提出讓地生“金”、讓“柴”變“金”、用“綠”引“金”的三“金”戰術,制定了年度“扶貧工作計劃”。

謀定後動,產業發展是關鍵

1、種好“一棵樹”

大桃產業是村裏的主導產業之一,但是還一直沿用傳統的“大冠稀植”種植模式,存在桃園密閉、通風不良易發生病蟲害;機械難進入,人工需求量大等弊病,作爲來自市園林綠化局的專家,張書記一開始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曾勸導打算更新的村民採用“高效密植”新技術,但村民對這項技術心存疑慮,積極性不高。今年春季,瞭解到區裏出臺了補貼政策,張書記抓住這個機遇請專家到村講課,並親自帶領村民到周邊做的好的村去參觀,最終村裏計劃改造的農戶全部採用了此項技術,改造面積佔全村果園的三分之一。改造的桃園兩年後畝產將翻一番,達到8000-10000斤,且便於於機械化,爲村民增產增收打下基礎。

2、邁開“兩條腿”

翻開張書記辦公桌上的日曆,隔三差五就會看到“賣雞蛋135斤”、“賣雞蛋50箱”的記錄。這是張書記關心村裏養殖產業的真實記錄。

利用山地散養柴雞是村裏的傳統產業。村裏2003年成立了北京滿山找養殖專業合作社,並註冊了“滿山找”牌柴雞蛋商標;2006年,合作社的柴雞蛋取得了有機食品認證。但如何進一步擴大銷售,提高養殖效益是村兩委班子一直在琢磨的事。張書記到任後,積極與市科委聯繫,最後在科委農村中心的幫助下從中國農大引進了吃得少、產蛋率高的“節糧型蛋雞”,品種的更新,起到了開源節流的作用,養殖效益增加10%。張書記會利用各種場合、線上線下等各種手段推介、推銷村裏的柴雞蛋,於是就有了今天50箱,明天135斤的記錄。

3、挖好“三池水”

盤活村裏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是張書記一直在琢磨的事。經過反覆調研,多次與村兩委班子研討,張書記把目光鎖定在村口的兩個水池子上,決定再挖一個水池,利用山溝的高差以收集雨水爲主發展循環水系,同時利用村裏的山地打造“梯田桃林花海”、“桃花流水”、“桃花倒影”的特色景觀,發展旅遊產業。張書記想法得到了鎮政府、區農委的支援,“梯子峪桃花溪休閒農莊建設”(投資額452萬)在區農委立項,目前已進入施工招標階段,將於10月份開工建設。該項目的實施除了形成特色景觀爲發展特色鄉村旅遊打造基礎外,二可整理出100畝梯田,有效增加村裏桃園面積;同時給村裏增加一個休閒垂釣的新產業,對促進村民增收意義重大。

多方籌措,村民“獲得”是目標

打造花園式村莊,讓村民生活在花園裏一直是張書記的一個夢想。春季,張書記聯繫派出單位捐贈了8000株月季,500棵海棠,鎮裏給支援了一些油菜花籽。其中5000株藤本月季種在了村民的房前屋後;3000株大花月季種在了村裏的小廣場,道路邊;海棠花、油菜花種在了村口。如今,效果初顯,特別是藤本月季,已在村裏形成了一道道靚麗花牆。現在,在派出單位的支援下,張書記邀請了一家甲級園林綠化設計公司正在給村裏做整體綠化美化改造設計,相信在明年春天,梯子峪將有另外一番美景。

張書記聯繫市林業保護站將防治梨小食心蟲的示範點放在了村裏,這樣村裏不僅可獲贈16000根驅蟲的迷向絲,還能掌握新技術;聯繫市農林科學院贈送村民8個優良品種棗樹接穗3500根,5個鮮杏品種接穗500根等;聯繫市科委農村中心贈送村裏5000只雞苗;聯繫中科院植物所對村裏植物資源的調查開發提供幫助。張書記一直在努力爭取各方資源讓村民得到了實惠。

抓好培訓,社會和諧是根本

張書記認爲精神文明才能社會和諧,提高素質纔可持續發展,村民的素質教育是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大事。首先是做村民急需的技術培訓,根據農事需要,邀請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區果辦的果樹專家、市園林科學研究院花卉專家來村開展培訓近20次,指導村民學習新技術,近期還要開展電子商務、網絡營銷方面的培訓。

下一步張書記的計劃是在村委會開設農民夜校,將國學、傳統文化、文明禮儀、黨的富民政策納入培訓範圍,將體育健身、休閒養生納入學習內容,逐步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