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事蹟材料>

名人優秀品質的事蹟材料

學問君 人氣:8.35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事蹟材料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優秀品質的事蹟材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優秀品質的事蹟材料

名人優秀品質的事蹟材料1

李四光是農村中一位窮教書先生的兒子。

他的祖父母更窮。他們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於什麼原因,在清朝光緒年間,沿途乞討,流落到湖北黃岡的回龍山旁。

回龍山,蜿蜒起伏,氣象不凡。人們傳說回龍山原有九條龍蟄伏在這裏,後來都乘着雲雨回到龍宮去了,獨有那第九條小龍,捨不得這個地方,又返了回來,後來變成回龍山。它確實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這個去處靠山有水,不願再四處流浪,就帶着妻兒在一座破廟裏住了下來。

白天,他帶着兒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換點糧食、零錢養家活口。晚上,他帶着兒子在燈光下讀四書五經。

清朝的時候設有科舉考試。李卓候在父親的教誨下進府應考,倒也考上了一個秀才,只可借家中無錢無勢,因此也並沒有得到什麼出路,只得在離家比較遠的另一座破廟裏,設了一個館,靠着教幾個農村的學生餬口。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這回龍山下的下張灣裏誕生,因爲他是父親李卓侯的第二個兒子,父親給他起名叫仲揆。

六歲,小仲揆跟着一位名叫陳二爹的老先生髮蒙了,他學習很用功,經常受到陳二爹的誇獎。

爸爸讓他這麼早就讀書,也是抱着“早發矇、早出息”的希望。家裏雖然貧寒,但是,他交代給小仲揆的媽媽,家裏寧可少吃點油,每天晚上也要給孩子們一盞燈油,讓他們可以在晚上讀點書。

那個時候農村裏已經有煤油燈了,不過不是帶燈罩的,只有一根燈論兒,插在一根鐵皮管蓋上,就着瓶裏的煤油燃燒着。這種燈,冒出來的火焰紅紅的,還帶着一股又黑又難聞的煤煙;它的火花,是一閃一閃的,飄忽不定。時間稍微長一點兒,就會薰得人的鼻孔裏和牙齒上都留下一層黑,腦袋也疼,眼睛也累。父親怕把兒子薰壞了,所以特地關照要給孩子點清油燈。

清油燈的優點比煤油槍子燈要強多了,它燈光清亮,輕煙不起,也沒有怪味。

晚上,小仲揆和哥哥面對面坐在一張桌子跟前,他不忙開啟自己的書包,卻先看了看油盞裏的燈芯。媽媽在裏面放了兩根燈芯,小仲揆用撥燈很輕輕撥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點兩根燈芯吧,孩子。”媽媽疼愛地說,“這是你爸爸關照過的,別省這點兒油了。”

“不是這個意思,媽媽。點一根燈芯,我可以多學一倍的時間。哥哥,是吧?”小仲揆說着,擡起頭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挺好,其實也差不多一般亮。”哥哥同意。

媽媽也就不再勉強。小仲揆和他的哥哥就這樣默默地讀呀,寫呀,誰也不打擾誰,一直堅持到燈盞裏的油點完。

媽媽坐在他們的桌子旁邊,就着這一根燈芯所發出來的亮光,搖着她的紡車。晚上紡點紗線,還能換得幾個零錢,好買點火柴、油鹽,也給孩子們買點讀書用的筆墨紙張。

名人優秀品質的事蹟材料2

高士其從小就用功讀書,他的學習成績,年年都是班級裏的,全校老師和同學,都誇他是個好學生。

他是一位科學家。它六歲那年,要上學讀書了。開學那天,大矇矇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揹着新書包,上學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樂得象只小鳥兒,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學校門口一看,大門還緊緊地關着呢。他不敢去敲門,只好站在門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學校的大門開了。

開門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聲“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裏真高興,笑眯眯地說:“多懂禮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級新學生吧!”

高士其點點頭。老伯伯把高士其領到一年級的教室裏。

過了好一會兒,小朋友們才一個個來到學校。

在開學典禮上,校長站在臺上講話。高士其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專心地盯着校長,他聽得可仔細啦。

校長講完了話,叫高士其站到他身邊來。高士其不知道有什麼事,一顆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亂跳。

校長摸摸高士其的頭,表揚他是一個守紀律、懂禮貌的好學生。

高士其把校長的話記在心裏,每天,他上課用心聽講,放學回家就認真做功課,他跟全班的同學都要好,跟同桌的一個小朋友更要好,下課以後,兩個人一起遊戲,可高興呢。

可是有一天,這個小朋友嘟着嘴,衝着高士其說:“你到底認識我嗎?”

高士其覺得很奇怪,說:“咱倆是好朋友呀,怎麼會不認識你呢?”

這個小朋友氣呼呼地說:“那你剛纔上課的時候,爲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聽,笑了起來。原來,剛纔上課的時候,這個小朋友拿出紙頭,折成一隻只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陣子,玩着玩着。覺得一個人玩沒有勁,就湊到高士其的耳朵邊,輕輕地說:“我們來玩鬥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聽老師講課,這個小朋友的話,他根本沒有聽見。這個小朋友又輕輕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還是坐得好好地在聽課。這個小朋友心裏挺不高興,使勁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這一來,高士其回過頭來了。那個小朋友指指膝蓋上的兩隻紙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鬥青蛙呀,他對那個小朋友白了一眼,又用心地聽老師講課了。

高士其想到這裏,笑起來了,他對那個小朋友說;“下課的時候,咱倆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課的時候,我就不認識你了。”

高士其的話,說得這個小朋友也笑了。

名人優秀品質的事蹟材料3

在明初的時候,有一個叫宋濂的文學家,詩人。

在小時候他十分好學,但是由於家裏很窮就沒有辦法去買書來讀。於是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借書,然後把借來的書親自重新抄在一張紙上,再按時歸還給別人。的時候,天氣十分寒冷,大雪紛飛,天寒地凍,而宋濂卻堅持的抄書。有時,連硯臺裏的墨都凍成冰了,他的則端來熱水,把熱水倒進硯裏,使它溶解。宋濂的十分關心宋濂,當宋濂全身都凍僵時,母親則找來棉被給宋濂披上,怕他凍着。的時候,天氣十分炎熱,蚊蟲又多,宋濂還是堅持的抄寫,有時把他的手都咬腫了,可宋濂毫不在乎。而母親卻在旁邊爲他把扇,母親的愛,讓宋濂更加勤奮的學習,抄完後,就小步加快跑地送去,生怕超過了約定的期限。由於他十分堅守信約,因此有許多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他,他就更勤奮地閱讀,每天早起晚睡,宋濂的母親十分擔心他吃不消,但宋濂只是一笑了之。於是他廣泛地閱讀到各種各樣的書,知識也就更多了。

到了成年時,宋濂就更加仰慕聖人賢士的學說。但是又擔心沒有大師,名人和自己交流,在這時,他每天跑到很遠的地方,專心的去跟有名望的前輩請教。前輩的弟子很多,擠滿了房間,先生十分嚴厲,宋濂畢恭畢敬。提出問題並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着耳朵來請教。先生有時訓斥,但宋濂並沒畏縮,而是表現得更恭敬、態度更好。有時等到先生高興時,先生便更具體的給他講道理,這讓宋濂受益匪淺,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但宋濂並不滿足於現狀,於是他去拜師。在拜師途中,他遇到了嚴酷的條件,身上又揹着許多的東西。大雪像鵝毛一樣的下着,北風像猛獸一樣迎面撲來。宋濂踩在一尺深地雪中,艱難的行走着。一次宋濂由於冷得昏倒了,被一位好心的人家收留,當他補充完體力後,謝過老人便又上路了。經過了艱難的經歷,讓宋濂更加堅強。

到了校舍,他四肢都僵硬了,不能動彈,學舍的傭人端來熱水給他洗,用棉被給他披上。宋濂才慢慢暖和起來。他寄居在旅店,主人每天只給他兩頓飯吃,但宋濂並沒有和別的比,依舊很滿足。和宋濂同宿舍的學生都穿着富貴,像神仙一般,而他卻穿着酵素,沒有羨慕的意思。因爲宋濂他心裏有快樂的事,就是讀書。

正是由於宋濂的勤奮,不怕苦,不愛慕虛榮的品格,才使宋濂有了偉大的成就。

名人優秀品質的事蹟材料4

夜,已經很深了,馬雅可夫斯基還在緊張地工作着。可是睡魔糾纏得越來越厲害,他覺得頭很沉,眼皮象是要被膠水粘住似的,怎麼也睜不開。實在沒法再工作下去了,他只得橫下心來躺一會兒。

他跑到廚房裏拿來了一大塊劈柴,放在牀上,將頭枕在劈柴上面就呼嚕呼嚕地睡着了。帶棱帶角的劈柴,將後腦勺的皮肉壓了一條深深的印痕,他在睡夢中略微翻動了一下身子,便覺得腦袋疼痛難忍,驚醒過來,於是一躍而起,又重新繼續他的工作了。

這就是馬雅可夫斯基獨創的“劈柴替枕法”,真可謂別出心裁。那時他在羅斯塔做革命宣傳工作,工作極度緊張,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嚴寒的冬天到了,也是一天到晚在沒有生火、冰冷的`工作室裏忙碌,而且往往回家後還要“加班”。有時實在太累了,他就稍睡一會兒,爲了怕睡過去忘記醒來,就想了個用劈柴作枕頭的辦法。

馬雅可夫斯募對待工作從來就是這樣勤奮、頑強、堅忍的。一九一五年的春夏季節,他住在芬斯基海灣庫阿卡拉的別墅裏,創作一首長詩。每天天一亮他就到庫阿卡拉海岸上來了,這裏有許多又圓又滑的大石頭從水裏露出來。人們看見他站在這些大石頭上,從這一塊走到那一塊,有時停下腳步,吸幾口煙。然後又邁步走着,時而放慢腳步,時而又加快腳步,時而眉心緊皺;時而又顯得悠閒輕鬆。就這樣連續三個、四個、五個鐘頭,不住地吟詠着,挑選着需要的字眼,組成合適的詩句。想出兒行詩來以後,就把它寫在香菸盒子上,或者乾脆記在心裏,再往下“搜尋枯腸”,繼續工作。

馬雅可夫斯基寫作長詩《列寧》時,首先專心致志地研究了列寧的傳記和有關的回憶錄,以及列寧本人的論文和演說,然後進行緊張的寫作。

據馬雅可夫斯基的朋友—青年詩人阿謝也夫回憶,當時“他跟誰也不說話,免得分心注意別的事情。他上別墅去住,在那裏獨自住了三個月。他感到自己在這個巨大的主題面前負有很重大的責任。”

另一位目擊者回憶說:“他正在寫作長詩《列寧》,旅行皮箱裏放滿了列寧的著作和論述列寧的書,在海濱浴場上,飯館裏,散步時—到處都掏出一個黑漆布面的小冊子。微動着嘴脣,哼哼哪卿地寫出了涌入腦海的詩句。”

經過六個月的艱苦勞動之後,長詩完成了。當馬雅可夫斯基在羣衆中朗誦之後,立即引起強烈的反響,報紙當時是這樣報道的:“大廳裏擠滿了人。長詩博得整個大廳的熱烈鼓掌。開始討論時,許多同志都說,這是歌頌列寧的作品中的最有力的一篇。絕大多數發言者都不謀而合地一致認爲:這部長詩完全是我們的。馬雅可夫斯基寫了這首長詩,是做了一件無產階級的大事。”

勤奮刻苦的馬雅可夫斯基,一生中成就卓著。斯大林曾經讚揚他說:“馬雅可夫斯基過去是,而且現在還是我們蘇維埃時代秀、最有才華的詩人。”

名人優秀品質的事蹟材料5

世界上有許多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鬥爭。牛頓少年時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頓1642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裏。在牛頓出生前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那年改嫁了。當牛頓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繼父不幸故去了,母親回到家鄉,牛頓被迫休學回家,幫助母親種田過日子。母親想培養他獨立謀生,要他經營農產品的買賣。

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多麼不願意離開心愛的學校啊!他傷心地哭鬧了幾次,母親始終沒有回心轉意,最後只得違心地按母親的意願去學習經商。每天一早,他跟一個老僕人到十幾裏外的大鎮子去做買賣。牛頓非常不喜歡經商,把一切事務都交託老僕人經辦,自己卻偷偷跑到一個地方去讀書。

時光漸漸流逝,牛頓越發對經商感到厭惡,心裏所喜歡的只是讀書。後來,牛頓索性不去鎮裏營商了,僅囑老僕人獨去。怕家裏人發覺,他每天與老僕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個籬笆下讀書。每當下午老僕人歸來時,再一同回家。

這樣,日復一日,籬笆下的讀書生活倒也其樂無窮。一天,他正在籬笆下興致勃勃地讀書,趕巧被過路的舅舅看見。舅舅一看這個情景,很是生氣,大聲責罵他不務正業;把牛頓的書搶了過來。舅舅一看他所讀的是數學書,上面畫着種種記號,心裏受到感動。舅舅一把抱住牛頓,激動地說:“孩子,就按你的志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

回到家裏後,舅舅竭力勸說牛頓的母親,讓牛頓棄商就學。在舅舅的幫助下,牛頓如願以償地復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