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師德演講稿>

【熱門】師德演講稿彙編五篇

學問君 人氣:1.26W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爲主,是爲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師德演講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師德演講稿彙編五篇

師德演講稿 篇1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好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爲:

首先,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曾經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他不幸患上了強直性脊椎炎,頸不能轉,腰不能彎,腿不能曲,上課時整個身體全靠雙柺支撐着。但他不悲觀、不憂傷,憑着對人民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依然頑強地堅守在講臺上。學生看着他忍着劇痛、冒着冷汗在那裏講課,都感動得落淚。他深情地說:“我的知識是人民給的,我要珍惜這有限的時光,把知識獻給人民。”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爲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爲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其次,規範文明行爲。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纔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再次,關愛每位學生。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史煙飄過,回看今天。師者爲師亦爲範,學高爲師,德高爲範。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爲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師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什麼是師德?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老師本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如何,進而如何教育和影響學生。我認爲,師德首先應該在我心。在我們的心中,就應該明確道德觀,價值觀,是非觀等等。只有我們有正確的想法,才能控制和指導自己有正確的行爲。其實簡化來說,可以說是老師刑種對孩子的愛與責任。

愛之深,責之切。只有你真正用心的去愛孩子,纔會想什麼對孩子是好的,怎麼樣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什麼樣的話語和行爲會激勵孩子,相反怎樣會打擊孩子等等。在剛接到這班孩子的時候,更多的是對孩子們調皮和不懂事的抱怨。但是,越發接觸孩子,就越覺得孩子們的可愛。當孩子們上課時在你面前積極表現時,沒被表揚而沮喪時,下課時圍着我問東問西時,誤把我喊作媽媽時,我越來越覺得,我不僅僅是他們的老師,我更是他們在學校裏的媽媽。

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吧孩子帶好。有了愛,有了責任,還有什麼能難道我?只要我發自內心的想關心孩子,想爲孩子好,我做的就會是對的。再次,師德應該在我身。大家都知道庸師誤認。作爲教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教他們學習。更要教他們如何做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甚至更遠,孩子們大多數時候是在校園裏度過的,學校就是孩子成長的搖籃。

而小學階段,正是孩子的空白時段,需要你爲他添上一筆,需要你幫助他們知道對錯與美醜。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就是我們的小小複印機。放進去什麼樣的東西,出來的自然一模一樣。孩子們認爲老師是神聖的,他說的每句話都是正確的。所以,要想教育孩子,自己就要做好。就如關門這件小事,當我注意到孩子關門很用力時,我就時常注意自己關門輕輕,每次以自己的行動去教育他們。時間長了,孩子們都知道這是件不文雅的事情,現在,除了颳風,我們的班們總是輕輕的。再如關燈鎖門,從一年級開始,每次做操或者是放學時,我都會隨手關燈、關門。後來我發現,總有孩子搶在我前面把燈關注,把門關好。

這不就是我要的結果嗎?孩子門們還小,很多時候並不知道對與錯。就如我班的以訛傳訛事件。他們並不知道這樣做不對,並不知道沒有親眼看見或者自己去證實的事情就去傳播等於說了謊話,傷害了別人。遇到事情,我們就要及時的教育知道。讓孩子知道該怎麼做,怎麼做是正確的。師德。如果它存在在你的心裏,就一定會體現在你的行動上。那麼你的學生就一定會很棒。事事無小事,只要我們做好細節,有了愛與責任,我們的孩子定能健康成長!

師德演講稿 篇3

在這世上,有一種最能體現無私意蘊的情感被稱爲愛心,它能清除悲傷的瓦礫,推倒絕望的斷壁,也能點燃希望的燈。做一名人民教師首先就要有一顆愛心,因爲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導行,以智啓智,以性養性,以情動情的過程。

對於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師愛不同於母愛,因爲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着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教師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纔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敞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於情、情理結合,纔會產生動情效應,從而收到較好的德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同時陶先生還用自己的言行爲我們詮釋了“愛”的涵義。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磚頭砸同學,就將其制止,並責令其到校長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況回到辦公室,見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爲你比我按時來了。”接着又掏出一塊糖給男生:“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行知又說:“據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爲他欺負女同學,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塊糖說。這時男聲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故事有些內容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有些老師從“後進生”身上找不出可讚揚、可誇獎的理由,除了不會多角度思考問題之外,缺少愛心不能說不是一個原因。

步入菁菁校園,迎面幾個大字: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是我們共同的心聲,更是一中人堅定的誓言!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在播撒知識的同時也把愛種在孩子們的心間,因爲我知道:在這世上,有一種最能體現無私意蘊的情感被稱作愛心,它能清除悲傷的瓦礫,推倒絕望的斷壁,也能點燃希望的燈。

有愛就有一切。

師德演講稿 篇4

師德,是熱愛孩子的赤誠之心,

師德,是熱愛崗位的敬業精神,

師德,是熱愛事業的博大胸懷,

師德,是以身立教的形象之本。

憶往惜,

師德,是孔聖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偉大修養,

師德,是陶行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人生信仰,

師德,是徐特立“忠貞爲教,嚴謹治學“的優秀品格,

師德,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無聲影響……

看今朝,

師德,是蔣築英“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嘔心瀝血;

師德,是董大方“既教書又育人”的自我超越;

師德,是商靜、齊丹對幼教事業的執著追求;

師德,是托起明天太陽的崇高境界……

啊!師德,

師德,是夯實高樓大廈基石的高度責任,

師德,是在希望田野上的辛勤耕耘,

師德,是放飛理想的巨大力量,

師德,是用靈魂塑造靈魂的壯麗寫真……

師德演講稿 篇5

天不亮,你總能在辦公室看到她認真備課,精心批改作業的身影,放學後,你總能發現她最後一個離開教室。作爲一名教師,她深知欲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的不僅僅是一桶水,而是一潭不斷更新的'泉水。休息日或晚上,她總是擠出時間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堅持每天讀書看報,寫讀書筆記,撰寫教育敘事和教育案例。十幾年如一日,從未間斷。從魏書生的班級管理藝術,到李鎮西的民主教學,無不讓她受益匪淺。她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爲了拓寬學生們的視野,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她毫不吝惜地從家裏拿來自己的藏書,並用自己微薄的工資爲學生們辦起了“班級圖書角”,在她的號召和帶領下,班裏的許多學生也自發地帶來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與同學們分享,漸漸地,班裏形成了樂學,好學,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她帶的班級總能在各種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爲了鼓勵孩子們,每學期末,她總會爲每個學生送上自己精心書寫的名言警句,給予鼓勵。一句句帶着墨香的名言滿載着她濃濃的愛意和熱切的期盼。

她,愛生如子,無怨無悔。

李校長常說,我要讓愛灑滿每個孩子的心田,不讓一個孩子受到傷害。作爲班主任,李校長對每一個孩子的方方面面都瞭如指掌,爲了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每接一個新班後,她總會利用休息日或晚上的時間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家訪。一個班30多個孩子,一家一次,就需要30多次,有時她還會帶上班幹部一起家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班裏的學生互相瞭解,必要時給予幫助。比如剛剛送走的畢業班中有個學生叫李安樂,他的一支胳膊截肢了,這無形中給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不便,經過家訪,班幹部得知他的家境並不富裕,於是,號召班裏的學生進行愛心捐助,給予幫助。李安樂也因此事改變了往日的懶惰,發奮讀書,努力學習,在畢業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每次家訪李校長都至少花上兩個多小時。更何況有的孩子,還要重複多次的家訪!多年來,她用她那三寸不爛之舌和真摯的情感,填平了多少父子之間的溝壑,融化了多少母子之間的堅冰,喚醒了多少浪子心底的善良。爲了孩子們,她沒早沒晚,狠心地放棄了多少個陪伴父母兒女的日日夜夜。

有一次,忙完工作已是晚上11點多了,回家的路上,她聽到了一聲聲熟悉的呼喚,走近一看,天哪!女兒正在寒風中四處尋找自己,那可是寒冬臘月啊!看到媽媽,女兒的淚水忍不住流下來。原來,女兒是擔心媽媽才偷偷地跑了出來四處尋找,邊走邊喊:“媽媽,媽媽,你在哪?”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呼喚劃破了夜的沉寂,更似一把把利劍直插李校長的心窩。此時,她早已淚流滿面。哽咽着說:“孩子,希望你能理解,媽媽愛你,可是班裏的哥哥姐姐們更需要媽媽。”李校長只能這樣安慰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