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師德演講稿>

關於教師師德演講稿模板彙總4篇

學問君 人氣:5.32K

透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那麼一般演講稿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師德演講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師師德演講稿模板彙總4篇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

在第xx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首先我祝各位同事節日快樂。教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我們爲此感到自豪和驕傲。然而,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各種資訊紛涌而至,社會家庭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迫使我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現代教師應該怎麼做?今天我有幸和大家交流思想,我想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二點自己做教師的體會。

一、做一個有事業心的年輕教師

事業是一個人一生追求的目標,是爲了滿足內心深處成就感和價值觀的事,它需要你用心去經營。面對教師這份職業,需要我們年輕人把它當作是自己事業來對待,全身心投入,無悔的付出。

平心而論,當初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是出於能夠順利考上學校和更容易的找到工作的目的,只是將它看作一種謀生的職業。隨着教齡的增長以及老教師們的薰陶影響下,一顆浮躁的心漸漸的安定下來。近十年的教師生涯中,我始終信守“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職業精神,潛心鑽研教學業務,積極參加課改實踐,努力探索教學新法,耐心轉化後進學生,細心輔導學生學業,關心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雖說沒有什麼令人矚目的成績,卻總算沒有誤人子弟,於是也就心安理得的領受着“人民教師”光榮稱號。

只有用一顆事業的心,真誠的對待教師這份職業,才能真正的熱愛自己的學生。我們的學生是一個個有鮮活生命的個體,有思想,有個性而不是一個個冰涼的零件,如果不是以心換心,以情動情,如果不是真誠的關愛,是很難喚起他們心靈的共鳴。記得上學期的學生張同學,數理化成績在班裏是數一數二的,文科雖稍差,可年級名次也始終在70名裏面,上學期期中考試還考進了前20名,但有一天早晨到校後我卻發現他在哭。與他交流後我很震驚,他哭的原因是被他爸打了,他爸爲什麼打他,是因爲他不想來讀書了。當時我懵了,一個成績不錯的學生也會厭學,和他交流後我才明白,原來是他覺得自己太沒用了,文科方面多次考試的失敗讓他受不了,一時想不明白就選擇了逃避。那天透過長時間的交流鼓勵,終於讓他重新找回了學習的信心。可事後想想,可能平時在後進生身上花的時間多了,而忽略一些優秀或者是中等的同學。透過這件事後,我告訴自己,平時還要儘量多的找學生談話,多瞭解他們的內心想法,而不是等有了問題再去解決。

只有用一顆事業的心,真誠的對待教師這份職業,才能真正的熱愛自己的工作,無私奉獻自己的熱情。作爲教師,把課上好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對我們青年教師而言,要想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那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而有無事業心就決定了你付出精力的多少。

只有用一顆事業的心,真誠的對待教師這份職業,才能真正作到淡泊名利,甘爲人梯。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總是謙遜地垂着她的綠蔭的。”教書育人從來都是與“名利”絕緣的職業,如果教師也加入了追名逐利的大潮中,就很難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很難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

多年前曾經讀過塞林格的《麥田裏的守望者》,主人公霍爾頓厭惡世俗,最大的心願是守在懸崖邊看着一大羣孩子在麥田裏做遊戲。爲此他不斷去嘗試,去尋找,雖然這在現實社會裏很難實現。面對這份職業,面對成長的學生,面對“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作爲老師就應當用愛事業的熱忱全心全意去改變自己的態度,爲了將來實現事業的決心,守住心靈的這快麥田,做一名教育事業的守望者。

二、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年輕老師

責任心是一種習慣,是可以透過日積月累來形成的。對於我來說,支教的那段日子,使我的責任心得到了強化。

20xx年3月,我很有幸的成爲了第二批去睢寧支教的老師。一學期的支教時間不長,但卻歷了很多很多,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纔會有刻骨銘心的感受。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我的靈魂受到了震動;我所經歷的和學到的會讓我終身受用。

睢寧經濟相對落後,學校條件自然不能和我們江南的學校比。一到龍集中學,映入眼簾的會是幾排黃牆紅瓦的平房,房樑都是木結構的,紅瓦下面是用稻草做的屋脊。因此,晴天,你在上課的時候,經常能聽到老鼠在稻草中穿梭的聲音;雨天,教室還會漏雨,學生搬桌子避雨是常事;爲了要省電,白天教室是沒有電的,要到晚上7點左右纔來,很多時候,學生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的,但他們依然聽得很專注。聽過梭梭的聲音,欣賞過教室深一腳,淺一腳的水塘,感受完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求,一分責任感便會油然而生,那就是:一定要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與簡陋的學習環境相比,他們的伙食也很差,他們每週的伙食費是10元。看着一個餅吃三頓,五個餅過一個星期的學生,我的心裏特別的難過,偶爾請他們吃點小吃便成了我那段日子中比較開心的事。

到了農忙期間,班裏一下要缺好多同學,一問才知因父母在外打工,他們得回家幹農活,我的心靈又一次受到了震撼。

爲孩子們過早地承擔重負感到難過,爲那些天資聰慧的孩子因爲家務耽誤學習感到痛惜。同時,我知道,我去支教是對的,雖然自己做的有限,但是至少我讓他們知道,遠方的人在關心他們,有愛就有希望。

支教過後,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感悄上心頭。也讓我深深的明白,我們要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奮起,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李大釗先生說過:“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老一代教育家們已用他們的青春寫下了最撼人的宣言,今天,就讓我們也留下我們的宣言吧:熱情工作,大膽追求,勇於創新,爭創品牌!

追求永無止境,奮鬥永無窮期,最後我想用汪國真的一首詩結束我的演講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事業,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是新教師代表王麗平,今天能站在這裏代表新教師發言,我感到萬分榮幸!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全體新教師向爲我們提供這次機會的各級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經歷了十分嚴格的招聘考試之後,我深深地感到我們鎮領導與我們聯校領導的確下了非常大的決心來組建一支基本功紮實、素質過硬的新教師隊伍。而如今我們已透過層層選拔拿到這個機會,也一定會不負衆望,爲我們八甲口鎮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在這裏,我謹代表新教師向大家保證:

在教學上,我們將更新教育觀念,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課程改革中,認真備課,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堅持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教學爲主線,主動、積極地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發揮學生課堂主人翁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思想上,我們將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做好教育工作,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嚴格要求,自我加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勤勤懇懇,全心全意爲教育、爲學生服務。我們一定會向老教師們一樣,真誠、坦誠的關心每一位同學,在學習和生活上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學生,不僅要成爲學生的老師,也要成爲學生的朋友。

我很清楚:要爲人師、作表率,還有許多事情要學習。我們將以老教師爲榜樣,以校爲家,與生爲友,恪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刻苦鑽研,沐課改春風,育八甲口新花。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新教師將以萬分的努力來學習、充實、完善自己,爭取早日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3

大家好:

“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蘇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讀着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你排憂解難,給你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讓你有着自信。很難想像幾十年前的教育理論,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還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實用意義。難怪他要成爲廣大教師心中追尋的偶像,成爲心中的指明燈。書中談到100條教育理論。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尤其是《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蘇赫姆林斯基在學校裏工作了35年,工作了20年後,他明白了,課堂上老師必須做兩件事情:一、要交給學生一定的知識。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很多老師認爲,教給孩子很多知識就會讓孩子變得聰明,於是把主要的力量用到記憶知識上去了。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學會思考,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這話說得很有道理。我們在教學中發現,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怕思考了,學習很被動,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其實學習應該是一種樂趣,但凡學習好的孩子,都把做對一道題目當作一種樂趣,把思考所得當作一種發現,於是從中得到很多常人得不到的樂趣,最終成功了,問及他們的學習經歷,無一不說學習過程是一種快樂。

可是爲什麼現在很多的孩子還是會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呢?原因也很簡單,孩子沒有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依賴思想嚴重,稍有不會的題目就問家長,或者等待老師的講解,怕動腦筋,即使題目做對了,他也不引以爲自豪,因爲那是父母或者老師講解的結果,他沒有體驗到思考的樂趣。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少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的顫慄中如癡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認爲是死人。”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纔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務。把學習當成一種思考、認識、發現和好奇的需要,這樣的學生纔會成爲會思考的勞動者。只有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思考者時,學生才能體驗學習是一種快樂和幸福,而這種快樂反過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沒有問題意味着沒有思考,沒有思考怎麼能提出問題?較多的學生早已不會思考了,忘記了思考的概念,更不知思考的線路,要思考做啥?

那麼,怎樣才能使思考的活動在學校生的頭腦裏佔據統治地位,怎樣才能使思考、認識、發現、理解和求知的需要,成爲一個人的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呢?

首先,需要使用教師的智慧。

教師本身應該是個思想者,用思想去點燃思想,用智慧去碰撞智慧,力求轉變自己的一味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蘇赫姆林斯基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裏,都存放着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纔有可能去點燃它。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只有教師纔有可能向兒童揭示出:思考,這是多麼美好、誘人而富有趣味的事。只有當教師給學生帶來思考,在思考中表現自己,用思考來指揮學生,用思考來使學生折服和欽佩的時候,他才成爲年輕的心靈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導者。那種熱愛自己的事業而又善於思考的教師,纔有力量使教室裏保持肅靜,使兒童特別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傾聽他的每一句話,纔有力量激發學生的良心和羞恥心,這種力量纔是一種無可爭議的威信。而那些沒有什麼東西好講,學生也感覺出他沒有什麼豐富的思想寶藏的教師,確實是很可憐的。我們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駕馭年輕的心靈。我們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我們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

道理很簡單,一個不會思考的教師,教不出會思考的學生。當然,這些前提需建立在教師素質的提升上。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的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的激勵思考,他是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實踐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創造性的勞動,和學生一起,互相影響、討論、激勵、鼓舞。

其次、解放學生思想,轉變學生的學習心態。

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了等待、習慣了依賴、習慣了接收、習慣了習慣的一切,主體意識丟失,獨立能力退化。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而自主學習表現爲學習責任,學習是誰的事情,誰應該改承擔學習的責任?教師固然應該承擔,但學生若意識不到學習的責任,不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聯繫起來,學生永遠在昏昧等待中。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時,學生自己的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纔是一種真正的學習。

然後、學會等待、牽線搭橋。

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實際的課堂往往是這樣的,要叫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常常沉默寡言,面面相覷,提不出來,爲何提不出?因爲不習慣思考,也不會思考,那麼,老師提出問題,大家發表看法吧,仍然沉默,爲何?因爲沒有看法,哪裏去找?不知道。也許有極少的同學有點想法,礙於面子怕回答。時間一分分過去,教學進度走不了,急死老師了,忍不住越粗代庖來得乾淨利索,省時省力,結果,我們又回到老路。學生永遠在等待依賴中。所以,教師不能急,首先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準備時間,善於激勵,耐心等待。一部分學生可能就差那麼點勇氣,需要教師爲他們打打氣兒,有種種顧慮障礙的,需要教師排泄疏導。其次會引導,學生思維卡殼的地方要牽線搭橋,結合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結合可能開發的教學資源,如;報刊雜誌、電視、多媒體、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國內外重要的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等,以使思考由溫故而知新,由形象到抽象,由混沌到明晰的過渡飛躍;或者要知梨子的味道,親自去嚐嚐,讓學生親自其參與去體驗,也許這個探索自尋過程要花費很多時間,甚至表面一無所獲,但它使學生思維得到磨礪碰撞,活躍起來。這是一個人的學習、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需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比起短暫的急功近利的強行灌輸,是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學生會受益終生,故而眼前所耗費的時間經歷應該說是值得的。

最後,以包容情誼,爲學生創造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

試想,身處惴惴不安,緊張壓抑,過度莊嚴肅寂的氛圍裏,學生的腦力過度集中在時時刻刻的提心吊膽,焦慮惶恐,瞻前顧後中,怎能集中精力進行積極健康有序的智力思維呢?自由就是不給學生太多的束縛,有寬泛的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輕鬆自如的各抒己見。這其中,教師和藹親切的微笑,循循善誘的開導鼓勵無疑是重要的。只要能思考,敢思考,哪怕是錯誤都是一大進步。人的認識,總是在錯誤中提高,誰畏懼錯誤,誰就毀滅進步,因而對錯誤不是批評指責,哪怕是不經意的一個輕視眼神,一句冷漠的話語,都不能輕易流露。而是引導指正,保護他們思維火化的幼芽是學生學會思考的重要開端。

只有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思考者時,學生才能體驗學習是一種快樂和幸福,而這種快樂反過來促進學生的思考。袁振國先生在《反思科學教育》中指出:“中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時,將有問題的學生教得沒問題了,全都懂了,所以中國的學生年齡越大,年級越高,問題越少;而美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沒有問題的學生教成有問題。如果學生提的問題教師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國的學生年級越高,越富有創意,越會突發奇想。”其實學生不會思考,低效學習的癥結就隱藏在其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親自去感知,只有學生親身參與,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是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這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我深深明白,一個善教的老師,所賦予孩子的,是一種思考,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爲一名教師,我應該認真思考,認真反思,反思我的課堂,反思我的理念,讓課堂真正成爲孩子們學習的樂園。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們老師、同學們:

1990年5月,我開始了地理教學生涯。滿懷激情走進課堂,迎接我的卻是學生對地理這一非升學科目的極端忽視和排斥。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理論學習,我領悟到要改變現狀、走出困境,必須走出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應以興趣爲誘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改變學生厭學、教學質量差的出路在教學改革。我開始了“初中地理趣味教學改革實驗”,探索出以“趣導―趣講―趣結―趣練”爲主線的初中地理趣味教學模式。1994年11月,該課題順利透過一汽子弟教育處專家組的驗收。教改實踐表明,實驗班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明顯高於非實驗班,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突出。統計資料表明,實驗班的各項指標也明顯高於其他班級。

1995年8月,我被推薦走上中學地理教研員這一崗位。新的崗位使我得以擴大教改隊伍,深化教改研究。我將教改實驗課題確定爲“以趣味教學爲載體,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並被省教研室確立爲“xx”重點教改課題。在教改實踐過程中,我以自己嚴謹的科研態度、勤奮的工作作風感染實驗教師,使她們在教改實踐過程中得到鍛鍊和成長。1999年11月,課題以豐碩的果實迎接了來自全省的地理教育專家與同行們的檢驗,得到了專家的肯定,並建議在全省推廣。

趣味教學模式可以解決地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還不能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應徹底糾正把學生看作“靜態接受塑造,被動吸收知識”的容器的錯誤做法,由教師“動”轉變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在愉悅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自覺做學習的主人。基於上述認識,我根據我處各中學班額較少的實際情況,以及地理教材趣味性、可讀性強的特點,在西方心理學家合作學習理論和社會學家交往理論的啓迪下,提出了“互動合作”教學改革實驗方案。目前,該課題已被吉林省教科院確立爲“十五”規劃課題。

透過兩年來的課題實驗,我進一步領悟到了師生互動的深刻意義――教學的魅力在於師生互動中生成與發展的平等的師生關係,和諧生動的課堂氣氛,不斷生成與交流的資訊,以及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中。

1、平等的師生關係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師道尊嚴”和統治我國現行教育界多年的“教師中心論”的影響下,教師成爲教學過程中的絕對主宰、課堂上至高無上的權威,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和“園丁”剪子下的小樹。在這樣的課堂裏,師生間的人際關係是不平等的,學生的自主性被剝奪,自尊心被傷害,自信心被摧殘,師生關係經常處於衝突和對立之中。

而互動是在主體間的交往中產生的,它承認師生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師生間透過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人人蔘與、平等對話,教師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可以說,透過互動,促進了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

2、和諧、生動的課堂氣氛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沉悶的、壓抑的,學生在被動接受灌輸的過程中感到的是枯燥、單調所帶來的身心的疲憊。

而在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學習目標的制定、學習方式的選擇、學習過程的調控、學習結果的評價均是由學生自主進行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學習的興趣也隨着學習進程的展開和學習結果的豐富而逐漸濃厚起來。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其作用體現在學生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積極的旁觀;體現在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體現在雪中送炭般的點撥、恰當及時的協調、恰如其分的讚揚之中;體現在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上。學生是以寬容、安全、支援的心理狀態進行學習的,在這種洋溢和諧之美的氛圍中,學生的潛力、稟賦、審美及創造力得以不斷表徵和凝固,自身的資質和素養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3、資訊的生成與交流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資訊傳遞路線是從教材到教師、到學生,是單向、線性的。而在互動的教學系統中,資訊交流是教師、學生、課程資源之間複雜的、動態的網絡式交流,而且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新資訊在彼此智慧的碰撞中得以不斷生成和發展,這對培養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所必需具備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4、知、情、意、行和諧發展

與傳統教學相比,互動的教學情境中,生生間的合作與交流亦明顯增多。與他人的交流可以促進個體認知的發展,促使學習者參與更多的智力活動,使其思維敏捷,靈感迸發。同時,由於每一個問題的提出與解答,都能更多地受到周圍同伴的關注與尊重,因此極大地增強了學習者的自信心,從而減少了競爭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等負面影響,促使其勇於參與競爭,迎接挑戰,促進其認知、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協調發展。

總之,互動的教學過程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能夠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情感體驗,能夠給學生以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透過互動,學生掌握了終身學習的本領;透過互動,教師經歷了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生命過程;透過互動,促進教學真正成爲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這就是激情與智慧相伴的互動的課堂教學魅力之所在。

回顧十五年來的教學實踐,我一直在爲成爲一名專家型的教師和專家型的教研員而不懈努力。爲了這一目標,我一直在要求自己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去學習;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精益求精。耕耘是辛苦的,但我在創造中體味着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