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師德演講稿>

師德師風校長演講稿精選

學問君 人氣:7.17K

演講稿的結構分開頭、主體、結尾三個部分,其結構原則與一般文章的結構原則大致一樣。以下是由本站PQ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出來的師德師風校長演講稿精選,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師德師風校長演講稿精選

師德師風校長演講稿精選

原賙濟部長提出“愛和責任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只有盡心盡力,精益求精,才能把教學做好。”他還強調指出:“實踐證明,只有兼具‘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的教師才能成爲學生終身銘記的名師。”

這句話其實有兩層意識,一層是對教師的人格要求,另一層是對教師的學識要求。賙濟部長在講到“兩個具有”中,首先把人格魅力擺在第一位,這就說明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最爲重要的。人格魅力說白了就是教師的師德修養,衡量一位老師是不是優秀的合格的老師,首先看他(她)師德是否高尚。一位教師只有愛事業、愛學校、愛學生,纔是一位好老師;一位教師只有對事業負責、對學校負責、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對自己的學生負責,纔是一位好老師。其次是教師的學識,學識就是知識,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的老師雖然都有大專或者大專以上的學歷,但是高學歷並不一定都是高學問。從當前教師的知識結構來看,我覺得知識結構的單一化還是比較嚴重;除了掌握自己任教的學科知識之外,對其他學科的知識還是知之甚少,教語文的只會教語文,教數學的只會教數學。作爲小學老師應該能勝任各門學科的教學;作爲小學老師來講,具備各學科知識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隨着新課程改革,一個僅僅具有單一的學科知識,知識面狹窄、知識系統單一的教師,是不可能在教育改革工作中游刃有餘、融會貫通的,也不可能對教育有深入的理解和追問。這樣久而久之,就會降低甚至失去職業的敏感性和教育的激情,也難以體驗到身爲教師的幸福感。“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應是現代教師的新標準;而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夠有效地彌補我們知識結構方面的欠缺,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要成爲“複合型”教師,要具備各學科教學的知識和能力;不是憑空而來的,是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和實踐才能獲得。

怎麼樣才能成爲一位優秀的老師,一位好老師?我認爲教師的職業閱讀是促進教師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教師作爲一個特殊的教書育人的職業,其文化修養和閱讀狀況更引起教育界和全社會的關注。蘇霍姆林斯基說:“對於一個教師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沒有精神財富的儲備。”“教師要有學習的願望,要有對知識的渴望和理解智力活動的奧祕的志向,沿着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達教育技巧的頂峯——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在全球乃至全球對優質教育不斷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怎樣建設一個不斷學習,有效學習的教師團隊,是決定教育可持續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最重要的因素。那麼推動教師不斷前進,不斷超越自己的內在動力是什麼?應該是教師透過大量的閱讀而獲得的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包括了教師的專業理想、科學精神、人文素養等等,這些都是現代教師應該具備的廣義的師德內容,也是教師專業化素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倡導教師職業閱讀,就是對教師職業的重新認識,對教師精神的重新塑造。教師專業發展不能僅僅追求教師的教學技能的提升,教學方式的變革,它應該是整個人格的提高,是一個伴隨着職業生涯終身的發展過程。教師職業閱讀,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思維品位和理論品位。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句話被很多人看作讀書的動力,讀一本好書,就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就是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財富,在潛移默化中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提高自己的教育底蘊,讓自己心靈得到瞬間理性的昇華。決定一個人的品位和境界的,是他的胸懷和內涵,而影響一個人胸懷和內涵的,則是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

做一名好教師,我認爲做到一個“靜”字非常重要,古人說“寧靜致遠”,這其實深刻揭示了智慧生成的內在道理。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太浮躁了,我們的老師也太浮躁了,在浮躁的狀態下,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要致遠就一定要寧靜,這纔是智慧的生成之道。

有一位叫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比,而是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攏”。李鎮西老師強調自己和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這段話蘊涵着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爲我們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一個人想要在這個社會上有所成就,獲得幸福快樂的生活,就必須對人生有正確、深刻地認識;他必須擁有夢想,對自己事業有很高的熱情。有一本書名叫《感悟佛學中的人生智慧》,這本書中的故事,很有哲理。有一個故事講一個百萬富翁注意到,每天下午都有一位衣服穿着破爛的人坐在公園的凳子上死死地盯着他住的旅館。一天,百萬富翁對此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他要求司機停車並徑直走到那人的面前說:“請原諒,我真不明白你爲什麼每天上午都盯着我住的旅館看。”這人回答道:“我沒錢,沒家,沒住宅,我只得睡在這長凳上。不過,每天晚上我夢到住進了那所旅館。”百萬富翁靈機一動,說:“今晚你一定如夢以償。我將爲你在旅館租一間最好的房間並付一個月房費。”幾天後,百萬富翁路過這人的房間,想打聽一下他是否對此感到滿意。然而,他出人意料地發現這人已經搬出了旅館,重新回到了公園的凳子上。當百萬富翁問這人爲什麼要這樣做時,他答道“一旦我睡在凳子上,我就夢見我睡在那所豪華的旅館,真是妙不可言;而睡在旅館裏,我就夢見我又回到了冷梆梆的凳子上,這夢真是可怕極了,以致完全影響了我的睡眠。”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很多時候,我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真的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狀態。

有一位名師說的好:“教育是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只有感動生命,教育才有魅力。”因此一個教師,如果沒有感動自己生命的體驗,何來力量去推動、搖動和喚醒學生,誘發他們的生命感動?教師不是春蠶,也不是紅燭,因爲我們在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對話時並沒有消耗自己,失去自己,相反,我們在喚醒學生自主意識的同時也喚醒了自己的自主意識,在激發學生潛能的同時也激發了自己的潛能;當一個人把自己的生命注入一種事業,那麼他活着便有了重要的意義。對教師而言,學生的成長能夠成就我們生命的延續;我們在成熟學生理想的同時,也就成就了自己。

教師必須像一條奔涌的溪流,才能常年爲學生送去清涼的慰籍。究竟我們能給學生多少慰問籍,那就想想自己的課堂是否經常涌動着新鮮與振奮?自己的課堂是否讓學生感到有滋有味?

一位優秀教師的講課,應該有交響曲的優美,有進行曲的澎湃。她應該能撞擊學生的心靈,使之迸發出火花,進而燃燒成熊熊火炬,去照亮他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