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師德演講稿>

【精品】教師師德演講稿範文彙總七篇

學問君 人氣:4.36K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要怎麼寫好演講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師德演講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教師師德演講稿範文彙總七篇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1

20xx年8月22日到25日,我校進行了爲期四天的師德培訓,本次培訓內容豐富,其中還組織我們觀看了由中宣部、教育部聯合組織的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五位老師的模範事蹟和重慶開縣搶險救災,保護學生優秀教師羣體報告團的先進事蹟.全體老師被深深地震撼着.他們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強烈的責任意識、無私的奉獻、敢於犧牲的精神,使我心情難以平靜.他們是育人的模範,做人的楷模,是當代人民教師的優秀代表,他們是我們學習的光輝榜樣

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的主題就是“愛的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戰線廣大優秀教師共同的特點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師愛更多流淌在平凡的日子裏.霍懋徵老師從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是什麼力量把一個人見人煩的孩子,變成人見人愛的孩子?是愛.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愛是春雨,能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從事小學教師工作60年,他從沒有對學生髮過一次火,從沒有懲罰過一個學生,從沒有向一個學生家長告過狀,從沒有讓一個學生掉隊;”多麼偉大的師愛.鄒有云老師提出,“讓愛的陽光照亮深山,他30年,足足走了4個二萬五千里長徵”;黃靜華老師“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我們每天做的就是這一件件平凡而細小的事,而這些小事卻連着千家萬戶,連着祖國的未來.”;盤振玉老師“用大山一樣的情懷,讓愛在大瑤山中不斷延伸”;林崇德老師指出“師愛是嚴慈相濟的愛、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愛、無私廣泛而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學生“親其師”,纔會“信其道”.“師愛是師德的靈魂”.

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開縣優秀教師羣體在突如其來的井噴事故和嚴竣的洪災考驗面前,捨生忘死,無私奉獻,搶險救災,保護學生,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突如其來的井噴和洪災考驗面前,他們把學生的安危放在首位,臨危不懼,團結協作,搶險救災,保護學生,譜寫了一曲新時期師德精神的頌歌.正如高橋初中教師陳善知所說的:“因爲我是老師,所以,在危難時刻,老師在,學生在,要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開縣中學黨總支副書記傅六雲激動地說:“保護學生是教師的天職,當災難降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教師的光榮稱號.”譚世明老師在“井噴”那天晚上,他幫助學校一千多名師生和近百名鄉親安全撤離,他自己和家人卻沒能逃出毒氣的魔掌.一夜之間我失去8位親人,把對生命價值的追求永遠地鐫刻在21歲的年輪上.開縣復興初中學生周興華含着熱淚說道:“在那一刻,是老師給了我們勇氣,是老師給了我們信念.長大後,我也要當這樣的老師.”

我和同事們聽得很認真,記得很仔細,不時被開縣教師的事蹟感動的熱淚盈眶.大家都認爲開縣優秀教師羣體在生死抉擇面前表現出來的巨大的人格力量震撼人,崇高的思想境界感動人,高尚的師德風範教育人,無私的奉獻精神激勵人.他們不愧是全國廣大教師學習的光輝榜樣.

作爲一名教師,報告會讓我感觸很深,更加明白了時刻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是作爲一名老師必需承擔的責任.從教八年,平時要求自己也挺嚴格,也爲教育做出了貢獻,但聽完報告會,才發覺和開縣這些優秀教師比起來,還有很大的差距.有時覺得壓力很大很累,現在才發現,當在城裏當老師挺幸福,很少會遇到他們那樣的考驗.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以他們爲榜樣,學習他們站在時代前列,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學習他們愛祖國、愛人民,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我要以培育優秀人才爲己任,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超的教學技能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爲乍浦基礎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那麼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什麼?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是在創造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實踐中,感受理想目標和理想實現而得到的精神滿足,從而在追求理想與目標的過程中的到的愉悅感受,是教師從工作理想到現實的最美的情感體驗。

幼兒教師是在幼兒園中從事幼兒教育實踐工員。沒有當過幼兒教師是無法體驗其中的辛苦和甜蜜的幸福感的,在幼兒園做的工作是瑣碎的、細緻的、要面對一羣孩子,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教師對於不同的孩子要使用不同的方法,還要面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教育改革的深化,對教師的專業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付出總沒有回報”這是教師最常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對於這句話,幼兒教師的體會也是很深刻的。每天面對的是一羣天真無邪的孩子,老師們要發現這個職業的幸福感才能做好這個行業。如果她從心底感受到這個職業的幸福,那麼她每天都會很有激情地上班,看到孩子的一張張笑臉,那些煩心的事也會拋到九霄雲外;她會很認真地做好每項工作,很公平地去愛每一個孩子,這樣天天都很開心對於幼兒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

教師面對的是一羣不一樣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有差別的,在經過你的教育,孩子有變化了,有進步了。比如:幼兒從依賴父母到自己獨立,從不會做事情到能主動幫父母、老師、同伴等;孩子去參加比賽獲獎了等等;都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幫助。看到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感受到學生對自己的喜愛、尊重、感激和祝福,教師的內心都會有油然而生的滿足。這就是做教師的幸福。

當家長說:我們會好好配合老師的工作。或者是幼兒園開展的活動,我們做爲家長的都會大力支援而且積極地配合;再者是家長對你說:“老師,我的孩子多勞您費心了,您辛苦了”。“恩,這個老師真不錯。”就這麼一句話或幾句話,說明老師的工作得到家長、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家長的支援、配合、理解是老師的付出的回報,這也是教師的幸福所在。

幼兒的內心生活時刻給我們帶來滿意和不滿意、高興和苦惱、憂愁和歡樂、疑惑和詫異、寬慰和憤怒。在幼兒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極廣闊的情感領域內,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興的和傷心的曲調。善於認識這種和諧的樂聲,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條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當你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傾聽孩子的童聲,與他們心與心的交流,你會認識到孩子中間蘊藏着智慧和力量。如果我們與孩子交往蹲下身來,與孩子同唱、同跳,與他們共同感受成長,你會發現快樂就在你身邊。你給孩子一份愛,孩子會回報給你十分最真誠,最純潔,最美好,最無私的愛!這就是幼兒教師最終幸福的歸屬感!

讓我們一起爲孩子們的啓程之路努力吧!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師德永存》。

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您最不希望您的朋友缺什麼?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是一致的——缺德。可見,道德品質是評判我們交往對象的首要標準。就我們教師而言,師德可謂是我們的靈魂。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講: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光要解疑答惑,教授知識,更應傳承優良的道德,愛國之道,奉獻之道,文明之道,和諧之道,做人處世之道。倘若教師無德,又以何傳於學生?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經說過:“要使學生的品德高尚,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用真誠的心去教導學生,用真誠的愛去呵護學生。

在開縣白泉鄉羣嶺村校就有這樣一位可敬的老師——王洪春老師。羣嶺村校坐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山樑上,一間破舊的土牆教室,兩邊的陡坡延伸至讓人恐懼的深谷。XX年夏,49歲的王洪春主動申請到羣嶺村校任教。“羣嶺村校不能撤。那裏的孩子也需要老師呀。”這是王老師給出的樸實的理由。王老師紮根羣嶺村校,一方面,她兢兢業業的工作,想方設法的豐富、精彩孩子們的課餘生活。更令人敬佩的是,王老師對孩子們無私的關愛。中午,她爲孩子們奉獻出可口的飯菜,晚上,爲了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家庭的溫馨,她讓這些孩子留宿學校,如母親般無微不至的關心疼愛這些孩子。

從王老師執著的選擇,無悔的付出上,折射出她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熱愛;她用行動詮釋了“師德”這兩個字的全部含義。

雖說我們教師沒有令人羨慕的收入,但我們精神上是充實的。記得崔永元在新聞會客廳裏採訪開縣敦好小學的陳歷春老師時,有這樣一段對話:

崔永元:你怎麼會心裏不失落呢?培養那麼多大學生,同學都在幹別的,都在發財,自己辛辛苦苦地做一個代課教師,只拿三百多工資,我還聽說這樣的事兒,教室倒了,你把孩子接到自己家,接着上學。你喜歡這個職業,是嗎?

陳歷春:喜歡這個職業,養成習慣了,

崔永元:捨不得那些孩子。你現在的工資一千二,如果三個月不用,可以在重慶買一平米的房子。你滿意現在這個收入嗎?

陳歷春:很滿意。

透過這平靜的回答,陳老師那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心聲震耳欲聾。是的,雖然我們的生活清貧,我們的雙手卻託舉着明天的太陽。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總是謙遜地垂着她的綠蔭的!”的確,我們教師是一片平凡的綠葉。站在三尺講臺,日復一日地講授知識,那麼平淡,也那麼平凡,然而崇高的師德風範正是在這平凡的本職工作中體現出來。

最後,允許我引用著名文字家莎士比亞說過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演講:“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傳到遙遠的後世。”

謝謝大家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4

"小時候,我以爲你很美麗,領着一羣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爲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歌聲激盪着我的青春歲月,兒時的我就仰慕於神聖的教師職業,希冀成爲歌中那美麗的角色。於是,懷揣着滿腔熱情和赤誠,我義無反顧選擇了教師行業,圓了我的教師夢。

還記得我第一次站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一切都讓我感到新鮮、好奇。看看這張臉,摸摸那個頭,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臉,渴求着陽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師,您早"那童稚的問候,給我帶來一天的快樂和生機。每天傍晚隨着一聲聲"老師,再見",給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們純潔的心、聖潔的情、深厚的意,淨化了我的心靈,激起了我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如今我已經在教師的崗位上和孩子們一起走過了13個春夏秋冬。我也深深體會到了平凡工作中默默奉獻的快樂。正像歌裏所唱,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幼兒園的孩子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園丁"的呵護和培養。李園長常說"教者父母心",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是父母的希望,在工作中我也如同對自己孩子那樣對待每一個孩子,這就是工作中最有意義的地方。幼兒身體健康,活潑快樂,學習進步,我就能感覺到工作的快樂。

我用一顆永駐的童心走進孩子們的世界,發現、瞭解、幫助、教育他們。每天帶着微笑,帶着熱情迎接他們。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孩子的安全是天,教育是地。幼兒教師這個職業有其苦,有其樂,可以感染同事,感染家長,我始終相信只要真心付出就有收穫。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自己肩上的責任,在播撒知識的同時,將愛種在孩子的心間。選擇當幼兒教師真好,它使我青春永駐,永駐童心。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5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是人民教師崇高的勞動!在我們準東二小,也有這樣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師,她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了二十七年。她就是我心中的常青樹——吳開英老師。

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唯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您也許會驚奇地問:“那是什麼呢?”我將毫不遲疑地回答您:“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奉獻。吳老師就是把這種愛奉獻給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從接手懵懂無知的一年級孩子開始,她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寫字,認讀生字,學唱兒歌……悉心地教孩子們各種生活的常識。如今,又一批六年級學生即將畢業了,孩子們將滿載着愛和知識跨入更高的學府。而吳老師,還將繼續她熱愛的教育事業。我有幸與吳老師在同一辦公室工作了近六年,見證了她無私奉獻的全過程。我跟着吳老師學習,向她討教,請她指導,這讓我從中獲益不少。吳老師就是我心中的那棵常青樹。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人世間,擁有最多熱愛別人孩子機會的職業,就是教師。吳老師關心班裏的每一個孩子的生活與成長。哪個孩子生病了,哪個孩子情緒有波動了,哪個孩子家裏有困難而影響了學習了,只要是吳老師知道的.,她都盡力去幫着解決。比如他們班裏的艾米爾丁、李涵等學生感冒發燒去輸液了,黃思睿、吳子逸等同學出水痘了,楊冬雪的外婆生病了,吳老師都親自訂購牛奶、紅棗蓮子羹、孩子愛吃的零食或者藥品親自去探望或者請人轉交。幾個學期下來,班裏已經有十幾位同學受到過這樣溫暖的問候了。天氣熱了,她經常提醒學生勤洗澡、勤換衣,告訴他們避暑的方法。天氣冷了,她提醒學生注意增減衣物,陪着學生一起鍛鍊身體。這些潤物細無聲的愛點點滴滴都融入了孩子們的心田。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更加融洽了。她們班的艾米爾丁同學經常在上學放學時都到辦公室來看一看,爲的就是見到吳老師叫一聲“吳老師好。”“吳老師再見!”也許,在他的心中,這是最能表達對老師的愛的一種方式。古話說“不以善小而不爲”,我今天想說“不以平凡而不爲”,孩子的進步纔是對我們最大的回報。吳老師關懷學生的事蹟感動着我們,也感染着周圍的人們。

吳老師曾經帶過一個叫兵兵學生。他特別調皮,上課不專心聽講,課後不認真完成作業,時常在班上鬧事,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生”,別人瞧不起他,他也自甘消沉。但是我們作爲教師,不能因爲它有瑕疵而讓一棵稚嫩的幼苗夭折在我們的手中。吳老師透過瞭解,知道兵兵家境貧寒,兄弟姐妹多,父母爲了生活,無暇顧及孩子。兵兵每天回家都要幫父母做家務。同時,吳老師觀察到,孩子很聰明,課堂上只要會的問題就很愛發言,在學校參加勞動也很勤快。於是,吳老師就在課堂上給以了兵兵特別的關注,在她回答問題時,適時地給他表揚鼓勵,引發了同學對他的認同和喜愛。還在平時讓他協助整理和分發作業。漸漸的,他的臉上有了那種從未有過的自豪感。那是一個孩子得到認可和尊重時莫大的幸福感。大家發覺他的學習態度比以往有了改變,開始愛學習了,作業質量也提高了。在一次課外活動中,他跑到吳老師的跟前,羞澀地說了一句:“老師,我喜歡你!”,說完便很快地跑開了。吳老師心中爲之一震——隱約的感到一棵充滿生命力的種子就要發芽了。在一個課間活動時間,吳老師上完課正要走回辦公室,突然聽到一聲充滿熱情的招呼:“老師。”吳老師回頭一看,原來是兵兵,只見他小心翼翼地從口袋裏掏出一包東西——一塊用紙包着的月餅。“ 老師,這是媽媽給我的,你嚐嚐。”雖然這是極其普通的月餅,而且用紙包着也顯得不衛生。但此時,看着他稚嫩的臉上那熱切的目光,吳老師怎能拒絕一顆幼小的心靈對老師的那一份感激之情呢?她滿臉笑容地收下了。孩子滿意地走了。望着他那顯得嬌弱的背影,吳老師心中油然生出一種感慨:“這雖然是一塊不起眼的月餅,但它凝聚着一位教師對一位問題生的仁愛和感化之心,也預示着一個可愛的生命正健康地成長起來。”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6

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您最不希望您的朋友缺什麼?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是一致的——缺德.可見,道德品質是評判我們交往對象的首要標準.就我們教師而言,師德可謂是我們的靈魂.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講: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光要解疑答惑,教授知識,更應傳承優良的道德,愛國之道,奉獻之道,文明之道,和諧之道,做人處世之道.倘若教師無德,又以何傳於學生?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經說過:“要使學生的品德高尚,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用真誠的心去教導學生,用真誠的愛去呵護學生.

在開縣白泉鄉羣嶺村校就有這樣一位可敬的老師,王洪春老師。羣嶺村校坐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山樑上,一間破舊的土牆教室,兩邊的陡坡延伸至讓人恐懼的深谷.20xx年夏,49歲的王洪春主動申請到羣嶺村校任教.“羣嶺村校不能撤.那裏的孩子也需要老師呀.”這是王老師給出的樸實的理由.王老師紮根羣嶺村校,一方面,她兢兢業業的工作,想方設法的豐富、精彩孩子們的課餘生活.更令人敬佩的是,王老師對孩子們無私的關愛.中午,她爲孩子們奉獻出可口的飯菜,晚上,爲了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家庭的溫馨,她讓這些孩子留宿學校,如母親般無微不至的關心疼愛這些孩子.

從王老師執著的選擇,無悔的付出上,折射出她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熱愛;她用行動詮釋了“師德”這兩個字的全部含義.

雖說我們教師沒有令人羨慕的收入,但我們精神上是充實的.記得崔永元在新聞會客廳裏採訪開縣敦好小學的陳歷春老師時,有這樣一段對話:

崔永元:你怎麼會心裏不失落呢?培養那麼多大學生,同學都在幹別的,都在發財,自己辛辛苦苦地做一個代課教師,只拿三百多工資,我還聽說這樣的事兒,教室倒了,你把孩子接到自己家,接着上學.你喜歡這個職業,是嗎?

陳歷春:喜歡這個職業,養成習慣了,

崔永元:捨不得那些孩子.你現在的工資一千二,如果三個月不用,可以在重慶買一平米的房子.你滿意現在這個收入嗎?

陳歷春:很滿意.

透過這平靜的回答,陳老師那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心聲震耳欲聾.是的,雖然我們的生活清貧,我們的雙手卻託舉着明天的太陽.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總是謙 遜地垂着她的綠蔭的!”的確,我們教師是一片平凡的綠葉.站在三尺講臺,日復一日地講授知識,那麼平淡,也那麼平凡,然而崇高的師德風範正是在這平凡的本職工作中體現出來.

最後,允許我引用著名文字家莎士比亞說過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演講:“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傳到遙遠的後世.”

謝謝大家!

教師師德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一代代的人們都以自己不同的語言,訴說着一個共同的感人話題:偉大的人民教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陶行知對於教師的深刻定義。

千百年前有人歌頌教師,千百年後一定會有人歌頌教師。教師作爲一個永久的話題,是一個不變的故事。我要歌頌教師,讓我的讚美溢於言表。

教師,您是湖面起舞的白天鵝,引領着我們邁向幸福的人生。風雨來時,您的臂膀是我們的溫暖港灣,讓我們躲過一次次的災難;機會來時,您美麗的聲音是我們前進的號角,使我們抓住一個個機遇;遠行的時候,您諄諄的教導是我們行動的指南,讓我們在人生的海洋中盡情的暢泳。教師啊,您就是我們的航向!

崇高的師德,源於千百年來中華文化的積澱和傳承。“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們用這樣的詩句讚美教師們的無私奉獻;“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人們用這樣的比喻頌揚教師們的高尚情操;“學爲人師、行爲世範”……人們用這樣的標尺度量教師職業的偉大與崇高。教師節學生演講稿 從古至今,崇高的師德在中國教師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的老教師,他們爲教育事業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他們深厚的愛國熱情、深邃的造詣、誨人不倦的精神、一生淡薄名利、正直爲人的長者與學者風範,給了我們一生不盡的啓迪與受益。我校的××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教師,他熱愛學生、一絲不苟的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他把全部心血都拋灑在教書育人上,在擔任班主任期間,以火熱的激情感召學生,以真摯的愛心滋潤學生,深入細緻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培養出各類合格人才。在形成良好班集體,培養優秀學生幹部、轉化後進生等方面都總結積累出豐富的經驗, 並多次在縣、校介紹,得以普遍推廣。當學生生活上遇到困難時, 他不但儘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給學生以幫助, 還組織學生互助給以解決,許多接受過他捐助和關懷的學生在升入高校或畢業後,曾無數次的表達了感激之情。他所帶領的學生們,個個都很信服他,每一年,在我們學校組織的評教評學活動中,他都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之一。

×老師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就是崇高的師德。那麼崇高的師德來自於哪裏?源於波瀾壯闊新時代的歷史進步,源於人民教師心中的大愛。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一代代人民教師淡泊名利,安於奉獻,堅守在三尺講臺,守護着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他們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的學識,以學生的成長進步爲執着追求。無論是潤物無聲的悉心教誨,還是坦誠直言的嚴格要求,都寄託着他們的厚愛和期盼。而當災難突至,學生們的生命受到威脅,他們挺身而上,用身軀和生命爲學生構築起安全的血肉屏障。

大家永遠不會忘記一位老師,他的名字叫譚鞦韆,20xx年5月12日下午2點多鐘,譚千秋像往常一樣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到高潮部分時,房子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地震!譚千秋老師突然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衝出教室,往操場上跑。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 並伴隨着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衝出去了,譚千秋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着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着四個學生。轟轟轟——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譚老師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四名學生生存的希望……

這就是我們的人民教師!我們可以用“桃李滿天下”描繪教師們的成功,但在崇高的師德面前,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難以充分表達我們心中的敬意。

教書育人是教師們愛的事業,教師的愛與衆不同,它高於母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母愛容易出現溺寵,友愛重在禮尚往來,情愛少了幾多嚴謹。而師愛是嚴與愛的巧妙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主動積極的愛。精誠所致,金石爲開。教師們的愛不會付之東流,他們平淡的生活並不平凡:三尺講臺是他們思緒縱橫的絢麗舞臺,它面對的是將來的桃李滿天下;明淨課堂有我們燈火闌珊的徹悟境界,那裏寫滿了學生點點滴滴的成長、充實。

教育是人類崇高的事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師,每個人都受過老師的恩惠。師恩難忘!今天,在這個意義非凡的教師節裏,請允許我代表天下的莘莘學子,向天下所有的老師們獻上最崇高的敬意、誠摯的祝福,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