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申請書>

“體育傳統學校”稱號申請報告

學問君 人氣:1.29W

尊敬的省體育局領導:

“體育傳統學校”稱號申請報告

您們好!萊陽市萬第鎮位於萊陽市東南,清澈靈動的富水河縱貫全鎮四十餘公里,滋養了萬第五萬九千餘民衆。膠東第一個縣委就誕生在這裏,被稱爲膠東革命的搖籃,有膠東莫斯科的美譽。萬第中心初級中學就坐落在這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紅色革命老區,猶如一顆璀璨的河畔明珠,熠熠生輝。我校是一所煙臺市級的規範化學校,佔地面積4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80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16個,在校學生800餘人,教師65人。學校有可供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10930餘平方米,人均佔有面積13.7平方米。擁有200米三合土田徑場一處,足球場地一處,籃球場地兩處,排球場兩處,羽毛球場地3處;乒乓球檯6張;組合單槓2處,雙槓2副,肋木 2幅;體育器材按國家教委頒佈《體育教學大綱》規定配備齊全。現有專職體育教師3人,其中市級教學能手2人。

學校深受革命老區不屈奮進的傳統影響,各項工作齊頭並進,體育工作更是成績優異。由於思想重視,措施得力,成績出色,學校1980年被山東省體委、教委命名爲“山東省傳統項目(田徑)學校”; 1985年被評爲“山東省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先進單位”;1987年被評爲“山東省先進傳統項目學校”;1993年被山東省體委評爲“十年振興山東體育”全省體育運動先進集體;1997年在爭創全國體育先進市中榮立二等功;參加萊陽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歷年總分名列前茅,2010年萊陽市田徑運動會又獲團體總分第四名;參加萊陽市“希望之星”比賽、中小學生籃球賽等活動,年年金榜掛名。自1980年以來向上級體育部門輸送優秀體育人才140多人,其中省體工隊6人,省體校8人,煙臺市體校28人,萊陽市體校88人。1980年在墨西哥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中獲鉛球亞軍的王建新就是我校輸送的優秀人才;2010年第十六屆亞運會中我校輸送的姜帆一舉奪得場地自行車追逐賽的冠軍和女子公路計時賽的亞軍。優異成績的取得來自於日常工作的紮實努力,現將我校基本做法彙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重點突出

我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認真落實《體育法》和兩個條例(《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嚴格按照煙臺市教育局頒佈的課程計劃保證體育課開齊開足,保證體育課質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課題。如今,我們在過去的偏重技能,與近年的課改興趣體育中找到了結合點,重新認識“四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基礎興趣;培養學有興趣、學有所長、學有技能的健康學生。體育課質量穩步上升。我校長年堅持每天的大課間活動、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活動及下午最後一節課的課外活動時間,兩操一課和體育課外活動時間納入班級考覈和教師考覈,努力實現“讓每個學生都運動起來,讓每個學生都健康起來。”十多年來學生體育考試成績合格率100%,優秀率達95%以上。學校每年舉辦一次體育節,並舉行拔河賽、踢毽子比賽、越野賽等各種比賽,從鍛鍊選拔到參加比賽,學生參與面達100%。

我們認真抓好體育常規教學工作,確保優質的教學質量。我們注重抓好教學的各個環節,爲了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學校制定了《體育課教學常規》、《體育活動安全保護制度》等規章制度,保障學生安全參加體育鍛煉。十多年我校沒有出現過重大安全責任事故,我校還被評爲煙臺市安全文明校園和煙臺市文明單位。我們要求體育科的教師(尤其是負責傳統項目的教師)必須制定好學期的工作計劃,設計出每週、每節課授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達成的教學目標、使用的教學手段、器材等,使教學工作能根據不同年級和不同階段的重點而有所側重。近年來,我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綜合水平不斷提高,

在面向全體,全面做好學生體育鍛煉工作的同時,我校逐步形成了田徑、籃球等特色強勢項目。多年來,學校始終把田徑傳統校的管理和訓練工作作爲一件大事來抓。學校成立了田徑傳統項目領導小組。歷任校長親任組長,分管副校長具體分管田徑訓練隊,並安排專職體育教師擔任教練。爲了加強對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工作的領導,我校田徑傳統項目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按照有關要求對體育工作進行計劃和總結;我們還制定了各個時期的競賽目標,檢查訓練計劃,落實訓練經費,協調訓練場地,使我校的體育傳統項目工作常規、有序地進行。經過不斷地總結,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抓好田徑傳統校訓練工作的常規管理經驗和科學訓練經驗。

 二、齊抓共管,訓練科學

爲了抓好田徑傳統項目學校的工作,我校配備了三名專職田徑訓練教練員、四名兼職體育教師。其中三名專職訓練老師均多次參加了鎮、市的教練員培訓班。

我校每學期將體育傳統項目工作納人工作計劃、有佈置、有檢查、有總結。校長和分管領導能深入實際,掌握傳統項目活動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特別是體育教師政治思想、工作、生活問題。級部主任、班主任能支援、關心體育傳統項目工作。同時,我校非常重視與市內各傳統項目學校的聯繫、溝通,經常與他們召開座談會,互相交流經驗,還與業餘體校實行教體結合,互補長短,形成課餘體育訓練的網絡,使我校的田徑訓練能蓬勃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