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學問君 人氣:6.37K

爲了響應“三個代表”,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爲有效途徑,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重要舉措,在天津商業大學藝術學院開展了。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我院今年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顯著。廣大青年學生在爲民服務的活動中,不僅學習、宣傳和實踐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並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加強了同社會的緊密結合,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而且在實踐活動中拓展了自身的綜合素質,增長了知識,增強了才幹。 基本概況

我院充分發揮文化技術優勢,緊扣今年“三下鄉”活動主題,把學習、宣傳、實踐“三個代表”,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爲重點。

1、大學生落實科學發展觀,身體力行“三個代表”

爲了更好地發展大學生在學習、宣傳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示範作用,根據學院的自身的特點,結合當地實際,我們大學生“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認真貫徹思想教育下鄉、愛心下鄉。經過山西大同市的某個地區的實踐,先後在“萬人坑”紀念館、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走訪革命老紅軍、給大同市兒童福利院送溫暖,表達新一代大學生懷念歷史,珍惜現在,把握將來的先進思想,實事求是,用自己的努力和熱情來渲染這次實踐活動。在“萬人坑”紀念館我們看到日本侵略者的殘暴,也看到了中國當時的軟弱無能;在老紅軍身上看到“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在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中看到中國祖先之氣勢磅礴,欽佩其堅守信仰的人生觀;在福利院,孩子的歡笑無不打動我們,雖然失去了很多,但是美好生活依然陪在他們身邊,他們從不孤單。在實踐的同時,我們也提升了自己能力。“三個代表”是實踐根基,加強實踐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

2、回顧歷史,重溫紅色經典

今年是建黨九十週年,我們透過參觀山西大同“萬人坑”紀念館,緬懷抗日時期犧牲的無名烈士和礦工,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樹立起傳播科技、振興中華的理想。大同煤礦萬人坑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煤峪口南溝。日軍侵佔大同期間,殘酷掠奪大同煤炭資源,從山東、江蘇、河南、安徽、河北等地抓夫騙人到大同煤礦當勞工。礦工在條件極其惡劣的礦井下,每天服苦役十幾個小時,在日本法西斯統治下折磨而死的勞工不計其數。勞工死後被拋屍荒山野嶺,造成白骨累累的“萬人坑”,其中南溝萬人坑死難礦工達六萬多人,是大同萬人坑中最大的一處。一具具被日本侵略者屠殺的屍體,一幅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我們不得不憤恨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燒殺搶掠無休無止,民不聊生,同時政 府 無 能,不能抵禦外來侵略反而簽訂不平等條約,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舉國洶洶。之後我們拜訪了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革命老紅軍王老, 王老出生在一箇中農家庭,初中文化程度,青年時期積極要求進步。參加革命期間,一直是部隊政治工作骨幹,解放後長期擔任政治工作領導職務。1938年3月,王老擔任了二縱隊四團三連指導員,奉上級命令從汾西前往山西大同執行破壞同蒲鐵路任務,阻礙日軍增兵山東臺兒莊。當時全縱隊只有領導那裏有一本書。

王老深知這本書對中國抗戰革命的重要指導意義,便向教導員建議手抄《論持久戰》留給本單位。1982年10月王老離休了,他否決了家人爲他提出的出遊和養生建議,爲自己制訂了一份理論學習規劃,並提出在理論學習上要做到“三個天天有”:天天有個小目標、天天有個小希望、天天有點小進步,並堅持27年不輟。把傳播理論融入“希望工程”。王老有句口頭禪:“關心青年人,就是關心國家的未來、關心民族的希望。”1990年,國家啓動了希望工程,組織了“百萬愛心活動”捐助全國失學兒童。王老定的資助標準是:小學生每人每年300元,中學生每人每年500元,大學生每人每年1000元。在他的影響下,孫子和孫女也分別與多名小學生和初中生結成了幫學對子。王老認爲,作爲一名共產黨員,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只能爲黨添彩,不能給黨抹黑。對大事,他講黨性、講原則;對小事,他也拘小節、講風格。王老家2公里外有個菜市場,每次買菜,他都讓公務員陪着一塊走着去,來回需要2個多小時,中途要休息好幾次,司機勸他坐車去,他卻笑着說:“我走着去買菜,既鍛鍊了身體,也爲公家節省了汽油,一舉兩得啊!”老幹部都說“楊老心態好、人善良、熱心腸、好打交道,是我們心中的榜樣。”在他的帶動下,幹休所的老同志之間形成了和諧融洽的良好氛圍。主動關心社情民生。楊老每天堅持收聽收看新聞,關注國內時局。國家開展公益事業,進行搶險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