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社保政策>

農村老人怎麼養老?四川農村居家養老路探索

學問君 人氣:1.03W

探索四川農村居家養老路:需要可持續化運營

農村老人怎麼養老?四川農村居家養老路探索

農村老人怎麼養老?有人總結:五保老人進福利院、空巢老人守着老宅、普通老人帶着孫輩耕種自家的一畝三分田……

這一現狀或將改變:經過中心城區的三年摸索,今年成都將把居家養老服務推進農村——投資三千萬,在二三圈層建設50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再交由社會組織或民營養老機構管理。

然而,農村與城區的情況有所不同,同樣的模式在農村能行得通嗎?執行至今,成都探索出了怎樣的新經驗?

近日,記者走進成都溫江壽安鎮以及金堂(微博)縣官倉鎮,一探究竟。

基本服務需求量大

深秋的田野間已經微涼,但金堂縣官倉鎮紅旗、雙新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裏洋溢暖融融的氛圍。走進去向右,老人們圍坐成一桌一桌,喝茶、聊天、搓麻將;向左,理髮室裏有老人正在理髮,圖書閱覽室內有老人三三兩兩在看書。

這也是全省首個農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農村養老服務探索從這裏開始。“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來中心享受免費理髮一次,洗衣服四次,打麻將六次等服務。80歲以上的不限次數。”金堂縣官倉鎮紅旗村黨支部書記張澤萬介紹,該中心服務兩個村的老人,如果超出了免費服務範圍,就收取低廉的成本價。

但與城市的集中居住不同,農村居住分散,兩個村共享一箇中心,居住較遠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如何獲得養老服務?

村裏研究出這樣一個辦法:動員村子裏的茶館或小鋪子老闆加盟,成爲中心的“分點”,爲老人提供基本服務。村上負責購買桌椅等設備,並每月對其進行一定補貼。“我們每2公里左右設一個點,一來老人們不用趕太遠的`路,二來也讓更多羣衆參與養老服務,促進鄰里和諧。”張澤萬說,土辦法挺奏效,分點受到了老人們的歡迎。目前,僅在紅旗村,已設立了五個分點。

在溫江區壽安鎮復興社區,老人們則用另一種方式享受養老服務。

朗力馨悅生活館從八月初執行至今,十二張牀位目前僅有兩位老人來住,然而預訂送餐、上門康復的老人卻不少。“已有十來名老人找中心預訂服務,包括送餐、康復等。”負責人伍鬆說,這與城區截然不同。“這也爲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如何做好居家服務這部分,纔是關鍵。”成都市朗力養老服務中心運營主管曹麗說。

養老服務中心衍生更多“民生效益”

“我喜歡這裏,每天都來,早上和老哥們喝茶,下午看書,遇到放壩壩電影,我們都會一起來看,心裏不那麼孤單了。”85歲的獨居老人林祖信說。

生活不孤單了,以前有些不便的事情也有人幫着做了——不管在溫江還是在金堂,最大的變化是老人們臉上有笑容了。“這也正是政府搭這個‘臺’的意義所在。”金堂縣老齡辦副主任鄭廷東說。

中心建成後,張澤萬鼓勵村幹部每天來陪老人們聊天,瞭解他們的所想所需。半年時間,大家的關係從“幹羣”變成了“朋友”。

這變化體現在了實實在在的事情上:前兩天,村裏修路要經過李婆婆家門口,她兒子不幹了——推我們的牆,必須按照我的要求賠錢!

這樣的事兒放在以前,要麼村幹部妥協,要麼項目擱置。然而如今,卻有了不一樣的結果,李婆婆看到是張澤萬來溝通,立馬拉住自己的兒子,幾分鐘時間,雙方就達成一致,項目也得以順利開工。“我挺意外的,付出變成了收穫!”張澤萬告訴記者,現在村裏開大會氛圍都很好,以前那種幹羣相對的緊張氣氛消失不見了。

持續發展需深耕服務

老人們高興了,村裏幹羣關係和諧了,養老服務中心帶來了看得見的好處。然而,對於承接其運營的社會組織來說,如何維持中心可持續發展,並將服務延伸到更多老人生活中,卻是個不小的考驗。

以溫江爲例,運營初期,由壽安鎮政府出資購買服務,每年3萬元;市上對牀位進行補貼,一張牀位每年一萬元。以年爲單位,由第三方進行評估,老人滿意度達85%以上,還可獲得額外獎勵。

夠麼?其實不夠。“朗力在成都做了三年,城區的點位基本上可以持平,但農村的就目前來看,還屬於虧損狀態。”曹麗說。

這樣的尷尬在金堂體現得更爲明顯。“鎮上現在爲5名固定工作人員發工資,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是什麼?我們也很苦惱。”金堂縣官倉鎮黨委委員肖永忠說,他期望運營方馨園公益服務中心能實現自我“造血”。

如何“造”?“提供好的服務,培養老年人的生活習慣,逐步轉變他們的養老觀念,讓他們接受低償服務。”張澤萬說。

然而,觀念的轉變並非朝夕,空窗期怎麼辦?“我想把爲老服務做成愛心產品,動員愛心企業或者愛心人士認領,比如一個人認領多少老人的服務,以捐資的方式實現。”馨園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廖紹芬說。

對於朗力而言,涉足農村養老服務還是首次,以溫江爲基點,他們打算將“服務”兩個字進行深耕。“溫江老人們的消費能力還不錯,將服務做紮實,還是挺有市場。”曹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