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三字經>

關於三字經作文彙總七篇

學問君 人氣:7.29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字經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三字經作文彙總七篇

三字經作文 篇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短小精悍、膾炙人口的《三字經》,可謂是家喻戶曉。這裏面蘊含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被歷代人們奉爲經典而不斷流傳。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小時候,每天“人之初性本善”的背《三字經》,簡直可以說是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了,可是雖會背,但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幾天,我又找來這本書,細細的讀了起來。讀完後,我收穫很大,受益匪淺,終於明白了古人爲什麼說讀了三字經,可以知道天下事了。

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講得是孫敬和蘇秦刻苦學習的事。孫敬年少好學,讀書時,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於是,他每次讀書時都會找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爲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

蘇秦是洛陽人。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有時候都刺出血了,但是這樣精神卻來了,他接着讀下去。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孫敬和蘇秦他們不用別人的督促,困了自己提醒自己讓我想起一件事,頓時感到十分慚愧。

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寫數學作業,突然,盯上了爸爸放在書桌上的計算器。我爲了趕快寫完作業,提心吊膽地拿起爸爸的計算器,可是轉念一想,我現在是打基礎的時候,應該按老師的要求去列豎式。聽到小夥伴們在外面玩耍的歡笑聲,我忍不住了,飛快的算起來。寫完後,我把爸爸的計算器又放回原處。第二天,作業本發下來,我的作業全做對了。我很高興,同時心裏又有幾分說不出的感覺。我的耳邊似乎迴響起老師的聲音:“做一件事不怕做不好,怕說謊騙人。學會了騙,會成爲對社會對國家沒有用的人……”我欺騙了老師,更欺騙了自己。我爲了貪快,爲了玩,竟犯下如此大的錯誤。於是,我勇敢的向老師承認了錯誤。

讀了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我羞紅了臉。他們不用別人監督,自己督促自己,而我呢?偷奸取巧,竟然用計算機完成作業。十年苦讀無人識,一舉成名天下知。孫敬和蘇秦的刻苦爲他們積累了巨大的精神財富,而他們日後的成功也正是憑藉這這些深厚的積累。所以他們的成功與他們的刻苦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我們一定要像孫敬和蘇秦學習,自己監督自己。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會把《三字經》上的知識時時刻刻都牢記在心,避免一些在生活中和學習中不該犯的錯誤,自己的學習不能放鬆。《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作文 篇2

清晨,踏進校門,我就聽到從教室裏傳來了朗朗讀書聲:“人之初,性本善……”是在讀什麼呢?走近一看,原來是同學們在看《三字經》。

我們在一年級時,已經學過了《三字經》,可是卻不懂內在的涵義,現在明白了,應該讀起來更方便吧!可是我的腦海中閃出了兩個念頭:爲什麼要讀三字經?讀後有什麼好處?我苦思冥想半天,也沒有想出個所以然。我趕緊去查有關資料,不一會兒這幾個困擾着我的問題就解決了。首先,“三字經”內包括了許多知識,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記憶也很方便。其次,讀了“三字經”後,會增加我們的知識和見聞,使人注重品德修養,按“三字經”去做將成爲一個博學廣文、品德優秀的人。

爲什麼這本書稱作“三字經”呢?是因爲它從頭到尾始終是以三字一句的形式寫的。瞭解了這些,我覺得人人都應該認真讀、認真學“三字經”並找出蘊含在內的知識,平時的行爲規範按照“三字經”上的要求踏踏實實去做。

最後,我想: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學習“三字經”,我們必將成爲一個“四會”好學生。

三字經作文 篇3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爲流傳。 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 他爲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於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爲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 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爲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運用事理並舉的方法,以大量典故、故事,蘊含了我們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闡述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導尊敬師長,寬厚待人的,有頌揚勤勞節儉,清正廉潔白,有勸誡謹慎持身,悔過改錯的,有愛國愛民,弘揚正氣的,有激勵立志勤學,發憤圖強的,可以說這些內容包含了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經典詩文感人肺腑,中華美德動人心玄,《三字經》就是教我們在現代生活中怎樣對待人與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座標,如何培養道德情操的。

“頭懸樑,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三字經》中兩則多麼激勵人勤奮學習,發憤圖強的典故呀。當我讀到這兩句時不禁感慨萬千,在現在的社會,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條件優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網絡遊戲、電視,很多的孩子都成了熒屏兒童。現在的孩子很難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奮發學習的決心。因此,作爲教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經典詩文中的故事來教育學生,還應該在經典詩文典故的基礎上予以拓展,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現代生活的實際,去教育學生,去塑造他們的靈魂,爲孩子的終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礎。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爲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所以能夠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作爲教師,我們要積極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教師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聯繫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困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爲了讓孩子儘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爲好的學校爲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三字經裏一個個榜樣 十分明確地告戒我們:向他們學習,就能有所作爲。我們要教育學生把榜樣作爲模仿的對象,以榜樣的行爲規範自己的舉手投足。

三字經作文 篇4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啓蒙讀物《三字經》爲代表的作品最爲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可是,由於以後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

從“苟不教,性乃遷。”到“知某數,識某文。”告訴我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告訴我們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會變壞,而學習的方法,貴在專心。“昔孟母,擇鄰處。”裏面蘊含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學習環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爲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像方仲永一樣:他家世代都是種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時候時,方仲永已經會作詩,由此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因爲很多人都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於是父親一天到晚帶着方仲永去寫詩、賺錢,不讓方仲永去學習。直到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寫作才華仍和五歲時的寫詩水平一樣,到了二十多歲時,他的才華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這不正體現了這句話的意思嗎?

“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又讓我懂得,做兒女的,從小時候要親近好的老師和朋友。正所謂“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從“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訴了我們十進位算術方法,什麼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訴了我們“春夏秋冬”、“東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從“地所生,有草木。”到“絲與竹,乃八音。”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和“稻樑菽麥黍稷”等許多豐富的知識。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蘊含着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作文 篇5

我是一個愛讀課外書的女孩子。我讀過很多課外書,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莫過於《三字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經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師。它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直到現在,我還經常翻閱它。它每次都能引起我的思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開篇的短短几句話說明了環境對人性的影響。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很相近,但是在成長過程中,由於生活、學習的環境的不同,慢慢地人的習性就會相差很遠,有了好壞之分。可見周圍環境對人成長影響很大。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有出息,即使在古代也不例外,所以纔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一直鞭策着我奮勇向前。玉石只有經過雕刻打磨才能成爲器物。同樣的,一個人只有透過學習才能懂得知識和道理。人之初,上天賜予我們每個人成爲“玉”的機會,可爲什麼長大後,人與人之間卻會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呢?除了環境的影響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各人後天努力程度不同造成的。只有愚蠢和懶惰的人才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老天的不公。要想得到更多,就必須得付出辛勤勞動。如果今天不把握大好時光好好學習,整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就只會一事無成。相反,如果你願意刻苦磨練自己,將來就一定能成爲光彩奪目的“玉”。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非常孝順,九歲時就懂得替父親暖被窩。父母養育我們長大,爲我們操碎了心。成功時,父母陪我一起慶祝,失利時,父母在我身邊支援鼓勵,與我共渡難關。我們從小就應該懂得感恩,孝敬父母,讓孝順這一光榮傳統在我們身上傳承下去。

除了以上讓我感悟最深的名言和典故,《三字經》裏還有很多充滿智慧,給人啓迪的名言、典故。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傳統的傳承使者,值得我們細細品讀。相信今後無論我多大了,走到哪裏,都會在身邊帶一本《三字經》,時時翻閱,處處提醒我做人的道理,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三字經作文 篇6

早就聽媽媽說,《三字經》是一本老少皆宜、膾炙人口的書,書中包含了我們國家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和豐富的哲學道理,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我牢牢記住了媽媽的話,默默記住了《三字經》這書,平時聽別人念幾句“人之初,性本善”等《三字經》中的句子,我也記住了一些,但是沒有完整讀過。 所以,寒假一開始,我就一口氣讀完後,我才發現確實如媽媽說的那樣,《三字經》不過簡單上千字,其內容卻博大精深,有些句子我能明白,有些道理我卻一知半解。

其中有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深深地打動了我。東漢時期的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孝順自己的父親,天冷的時候用身體幫父親暖被子;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謙讓,把大的梨給自己的哥哥,而自己挑最小的梨。

這兩個故事教育我們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

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的孩子,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知道了這兩個故事後,覺得非常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並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朋友們一起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當然,《三字經》裏值得我學習的故事和道理還有很多,我讀了《三字經》後,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這真是一本好書。

指導教師:孫學紅

三字經作文 篇7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這是我在《三字經》裏閱讀到的晉朝的一首詩。這首詩歌講述了一個故事:“晉朝有個人叫車胤少年時家裏貧苦。夜晚讀書常常沒有油點燈。有一次,車胤和好朋友在捉螢火蟲,發現紗囊包着螢火蟲會發光。就對朋友說讓自己來保管,說完就拿着紗囊回家,用它來照明,讓自己晚上可以讀書。”讀完這個故事,我感覺非常感動。是呀,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已經是21世紀的 “e時代” 沒有油點燈的那種滋味我們已經很難去體會。但是我們身邊卻還有很多不懂珍惜的人。整天埋頭不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就是追求名牌。沒有心思讀書,在家要父母傷心,在學校使老師生氣。我雖然年紀只有9歲,但是我知道:青春無價。短短的幾年時光置於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是微不足道的,轉瞬即逝。我們也許還未懂得青春的珍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也許只是一句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珍惜時間,沒有幾個人真正去做。殊不知“江無回頭浪,人無再少年”,“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滾滾東逝的長江水不知埋沒了多少英雄豪傑的事蹟。要知道世界上可是沒有賣後悔藥!與其晚年悲嘆,不如青春努力。睜開惺忪的睡眼,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許你會發現那份遺失已久的美好!年輕就是資本,就是財富。爲何不趁早拿起你的筆竿,努力發奮呢?青春的腳步如行雲流水,青春的歲月容不得半點浪費。莫要爲年華嘆息。當你爲虛擲年華而嘆息的時候,年華又在嘆息中虛擲。珍惜時間,珍惜青春,從眼前開始。

書可以讓我們找到心靈的港灣,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特別是作爲學生的我們,應該對於自己有清晰的認識。我們要適應自己的角色,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仍然不能忘記“勤奮”二字。努力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追求上進的人。要勤奮好學,時刻準備着做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