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日誌>

高一政治教學反思日誌

學問君 人氣:2.39W

高一政治教學反思日誌1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爲認識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它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新課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反思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狀,分析產生現狀的原因,深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不斷探索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素質教育功能。在新環境下,我更加深刻理解了思想政治課的性質、任務,明確歷史責任。

高一政治教學反思日誌

一、在教學反思中做一個稱職的教師

怎樣纔算稱職的教師,是熱心、幽默並且具有關心他人的能力還是有計劃、勤奮努力和自律並且具有感召力以及言語表達能力,大部分人都會認爲所有這些品質都是稱職的教師所必需的。確實,這沒有錯,但僅有這些品質還是不夠的。作爲有意識的教師就是要求教師應該經常反問自己,他的教學試圖使學生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教學的每一部分是否與學生已有知識、技能和需要相適應;每一項教學活動是否與要達到的目標有明確的聯繫;是否靈活而有效地利用了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這就是說教學反思是一個稱職教師所必需具備的品質,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舊有教學理念以及不適當的教學行爲就很難改變,其結果是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

二、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發展的要求

實踐證明,凡善於教學反思,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步伐也會加快。教學反思還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衝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髮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不斷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進步輝煌的過程。因此,開展教學反思,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纔會努力的去發展自我,建構自我,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三、教學反思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優秀的品格

優秀的品格可使學生產生敬佩感;真摯的師愛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淵博的知識能使學生產生信任感;卓越的施教能力使學生產生輕快感。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平等的師生關係,寬鬆的教學環境,不僅能夠使教師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地全面展現思想政治課內容的科學性,真理性,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教學藝術的魅力,教師人格的魅力,而且能以健康廣泛的興趣、愉悅的心情向學生潛移默化地培養健全的人格。要注意加強施教能力的培養,鑽研教育理論,學習摸索教學規律,做到切實懂得教學對象身心發展的規律,教學規律和教學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基本要求,並善於把教育理論方面的知識創造性的運用於教學過程之中,結合教學實際,不斷進行新的探索。總結交流實踐經驗和先進的科學教育教學方法。注意不斷更新和積累知識,拓寬自已的知識面,使自己不僅具有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具有廣泛的相鄰相關的科學知識,這樣就爲做好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

教師應特別注意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注意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下執行教學。這種教學執行模式,自然地調動了學生投入社會、觀察生活、分析問題、有感而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去爭求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想理論,採取積極的態度,運用正確的方法,對問題進行入情入理的論證剖析當然,課堂教學的順利執行,關鍵還在於教師捨得花力氣,全面瞭解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探究性問題,並善於抓信契機,創設階梯型和發散型的問題,既能幫助學生提高認識事物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又能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內化爲學生的信念,也使得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更具有感染力、說服力和生命力。

總之,作爲思想政治課教師,只有堅持理論學習,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素質、教學素質的修養,才能正確把握和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目的;只有堅持以教師爲主導,學生學習爲主體,密切配合,也才能實現教與學的真正統一;只有教學中勇於實踐,大膽探索,常教常新,才能到達思想政治課教學勝利的彼岸。

高一政治教學反思日誌2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高中政治教學也逐漸的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以及提高,就必須及時的開展教學反思,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以及先進性。本文以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反思的重點作爲切入點,簡單的探討加強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措施。

教學反思指的是教師在完成自身的教學活動之後,及時的對自身的教學進行主動性的、探究性的教學總結,透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僅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更客觀的瞭解到自身教學的優、缺點,更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師教學的完善,從而形成動態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適應於教學的要求,最終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從根本上來說,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夠有不斷的進步,因爲透過反思教師能夠及時的延續優點、改正缺點,從而保障教學的質量、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應該是不斷反思、不斷提高的教學。

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反思重點

(一)對教學態度進行反思

在冗長的教育生涯中,教師的教學態度會在不自覺中產生變化,這是因爲對教師對自身職業產生了倦怠性。正是因爲這樣,高中政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積極的、及時的對自身教學的態度進行反思,因爲教師的教學態度不僅僅會影響教學的開展,更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影響。只有不斷的對自身教學態度進行反思,才能夠端正自身的位置,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對教學組織進行反思

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直接的關係到教學的進度、教學的質量以及教學的效果,簡單的來說,高中政治教學能不能夠順利的完成,關鍵就在於教師的教學組織。正是因爲這樣,高中政治教師必須加強對自身教學組織能力的反思,否則教學就會脫離原有的軌道,甚至阻礙教學的開展以及學生的發展。

(三)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

從表面上來看,教學的內容是國家、教育局以及學校預先制定好的,但其實不然,因爲教材內容僅僅只是高中政治教師實施教學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是教師對內容的完善化,比如說有機的整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等等。而高中政治教師只有不斷的對自身所完善的教學內容進行反思,才能夠更好的給予學生不一樣的教學感受,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

高一政治教學反思日誌3

自實施自主探究、快樂合作、學習方式的實驗研究以來,我在教學中結合學情,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我積極使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而中學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爲主,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對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營造情境、濃厚課堂氛圍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新奇感、驚訝感、新穎感,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快樂學習知識的興趣,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透過小組間討論、交流、歸納、整理,在輕鬆快樂中掌握了知識,又培養小組間的團結協作能力,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上雖然我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學習效果有了明顯改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學習的投入度、快樂度有了明顯提升,當然,也還有一些明顯的不足:比如,教學設計不夠合理、各個環節的銜接不夠緊湊、學生的發散思維還有待開發……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發揮自己的優勢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達到一種“亦師亦友”的境界,讓我們的課堂充滿快樂,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的主人。

高一政治教學反思日誌4

在課堂教學中我以一顆平等尊重之心對待學生,由於《思想政治》這門功課的特殊性。因此當我有一次在課堂上講話的語氣重過頭了、或者說威脅學生說罰抄書本了,我聽到有學生在下面小聲地講,還是思政老師呢,居然也要讓我們罰抄書本。我馬聯繫到我在教學過程中所講過的所謂言傳身教,身教重於言傳。我豈能知錯而犯獵呢,因此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語和行爲。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時時刻刻不忘記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的理念。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做到準備充分,上不無準備之課。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質疑能力顯得尤爲重要,要在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指導學生去學習。我常常遇到學生的提問,而且常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果在上課前沒有進行很好的準備,有時會很難應對。老的教材,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用老教材新思路的方式進行教學。

平時注意點滴知識的積累。爲了增強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我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平時大量閱讀有關的報紙和新聞消息,充實自己的知識水平,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出和討教。我認爲只有在學術嚴謹,才能夠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遊刃有餘。使學生滿意,使學生愛學。

高一政治教學反思日誌5

我從事了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學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助,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爲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透過不斷的教學反思,我認爲面對現在的學生,教師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精力和腦力,還有感情也就是教師的愛。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撫慰,盼望老師的理解,同時更害怕受到來自老師的傷害。所以和學生相處,必須用真心去接納學生,用真情去投入,並且對象是全體學生。

我相信紮實的基本功、高尚的敬業精神加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這樣的教師一定會被學生所承認,一定會受學生愛戴。這一定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反思,並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長並走向成熟。

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因此,作爲教師必須着眼於自己教學行爲的改進,透過自己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自我覺察,來達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效能。在從教的兩年當中,本人就一直在進行教學反思,以求促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 ”就是這個道理。平時在教案書寫中,除了符合學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過的教案,我都會認真的回顧並進行診斷,開出教與學的“病歷”,並且對這些“病理”進行分析、交流,最後發現並提出解決這些教學“病理”的對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時我還非常珍惜並利用進修等渠道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爭取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分析他們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爲什麼要這樣組織課堂教學。同時與自己的課進行比較。透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名家名師的教學藝術中得到啓發,得到教益。

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傳統的政治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師生一問一答多,學生探討研究少;教師啓動問題多,學生啓動問題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等等。這些傾向妨害和限制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爲教師,應該充分地正視和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每一節課做起,要敢於在師生關係的改善、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設計的研究、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另闢蹊徑”、“獨出心裁”,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高一政治教學反思日誌6

九年來,不管是在以前的浞水中學,還是在現在的縣慶中學,我一直從事高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學工作,想想過去,雖無什麼成就,但深有體會。因爲思想品德科目的特殊地位,所以,要成爲一位受學生關注和歡迎的政治老師,並不那麼容易。思想政治課包含了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法律教育、責任教育、養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國情教育等知識,是老師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辨別真善美、假惡醜、增進學生了解國情、愛我中華情感的一個重要科目。要很好地實現上述目的,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巧,爲此談談教學實踐中的點滴,作出反思,以求改進今後之教學。

一、政治老師要具備廣博的知識

政治科目的內容最大的特點就是“多”和“淺”。“多”就是政治科目的內容涉及心理健康學、法律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等知識;“淺”就是政治科目中涉及的內容在量上比較少。

在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很好地瞭解“多”和“淺”的知識,老師是最爲關鍵的。所以,政治老師要想上好政治課,就不能滿足現狀,而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來補充教學中的“漏洞”。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在教學中才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得心應手,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將“多”的知識連貫起來,將

“淺”的知識儲存起來,將自己“立”起來,從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政治老師要具備良好的修養

在教育教學中除了要求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業餘”知識要豐富以外,政治老師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和道德素質,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教書育人、爲人師表。

政治老師不但要教給學生專業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做人的道理,這就需要老師在言行舉止上要本着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做好表率,時時處處爲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老師自己要首先不做,也就是正人先正己,做好學生的楷模,對學生形成耳濡目染的作用,讓學生由內心深處散發出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之情。

三、政治老師要具備新穎的觀念

在傳統的師生關係中,師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師是絕對的權威,錯的都是對的;學生是處於被動地位,不能反駁老師、不能質疑老師。這樣的師生關係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師生關係就是簡單的授受關係,沒有情感的交流。

時代在發展,師生關係也要與時俱進。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並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纔會因爲受到老師平等、民主對待,得到老師信任和尊重而很樂意同其進行情感交流並接受老師的教育,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四、政治老師要具備教學的藝術

思想品德課的主要教學形式仍然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怎樣組織教學,取得什麼樣的教學效果,都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藝術有直接的關係。在教學中,雜亂無章不是藝術,目標不明不是藝術,方法單一不是藝術,主次不分不是藝術。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課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備課中必須吃透教材,教學中脫離教材,頭腦清晰,條理清楚,注重邏輯,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圓其說的雜亂無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確目標。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貫穿在整個教學的始末,讓學生知道“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記什麼”“做什麼”“懂什麼”,防止出現教學完後學生還在“霧裏看花”的敗筆。再次,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在教學中要堅持啓發性原則,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採取不同的匯入方法,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新發現、新感覺。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映和情緒,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節奏,防止老師在臺上“云云”而學生在臺下“呼呼”的尷尬情景。最後,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難點,爲什麼是重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詳講;“次”就是淺顯易懂,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講。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的錯誤做法。

高一政治教學反思日誌7

一輪思想政治課改革旨在發展,目的是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覺悟方面有所收穫,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多年的教學實踐,本人深深認識到要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注意把握好教學過程中的“四個點”,即結合點、生命點、興奮點和情感點。

一、尋找結合點,體現教學的生活性

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要堅持這個原則,首先必須全面理解理論與實際的關係。應當說,掌握理論是聯繫實際的基礎,因此,必須先學好理論,提高理論修養,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較好地分析當今社會紛繁複雜的經濟、政治和其他社會現象;同時,要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因爲理論若脫離實際,勢必會成爲“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教學中就會把思想政治課講成純理論條條,變成是“空洞的說教”。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很好貫徹理論聯繫實際原則,關鍵在於尋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即考慮“實際是什麼?有哪些?如何聯繫?”的問題。當今世界瞬息萬變,實際存在的問題包羅萬象,無可勝數,如果信手拈來,勢必會浪費時間與精力,因而,科學尋找“結合點”,選擇實際問題極爲重要。我想,教師選擇的“點”應是學生熟悉的、貼近生活的,是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會實際和學生中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並有目的、有重點的分析說明,這樣,教學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理論聯繫實際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才能確保讓學生感興趣。緊扣社會問題與學生現實實際的“生活化”教學,既能促使課堂教學儘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化抽象爲具體,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從而輕鬆地把那些抽象的理論加以理解掌握,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提高覺悟。

二、體現“生命點”,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爲,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教學的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個性都處於變化之中的個體,學生是“認識的主人”,而不是機器,不是“認識”、“知識”的“容器”。可見,學生是具有青春活力的“生命體”,教學就是要善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爲主動的、活潑的、發展的學習主體。思想政治課教學一定要改變教師唱“獨角戲”、搞“一言堂”的現象,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探討、自我教育與自我體驗。比如,在教學中可運用“讀、議、講、練”教學方式,透過情景設定,組織學生進行充分討論與互動交流,讓教學成爲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最優化結合的過程。“讀”就是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自學時間,指導看書,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學生透過自學,能自己領悟理論知識,發現問題,質疑釋疑;“議”就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分組討論。討論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用基本原理作指導,同時聯繫實際地進行討論,不能脫離教材想當然地亂討論。“講”就是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對基礎知識進行講解,並解答學生自學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是在學生自學和討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目的是使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更加明確、更加系統。“練”就是在自學、討論、講解的基礎上,對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題目進行練習,目的是爲了鞏固知識,並將知識轉化爲能力。透過練習,發現學生學習上的漏洞和教師教學上的薄弱環節,可以及時得到彌補。如在講《學會交往》中“人際關係”內容時,就可以採取這樣的教學步驟:先

由學生課下自學兩點:一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二是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接着,着重對後一個問題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講自己的看法或做法,而教師則重點講解調節人際關係的幾種應該注意的問題;最後,全體學生每人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中完成的。這樣,不僅學得印象深刻,而且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鍛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指導了自己的行爲。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個極爲關鍵的問題就是需要教師做好“疑”字文章,也就是要使課堂成爲學生“提疑”、“質疑”和教師“答疑”、“解疑”有機融合的、互動式的教學。這裏,提疑、質疑是前提,講疑、答疑是關鍵,解疑是目的。面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五花八門的問題,教師要加以歸納分類,並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指導,例如,屬於教師在教學中學生沒有弄清楚的,並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可採取集中講解、答疑的方法解決;屬於教師在教學中學生沒有弄清楚的,而帶有特殊性的問題,但又比較重要,可利用每節課前或結合新課,進行分散答疑;若是不屬於講課內容,或有些還未講到的問題,則可採取個別答疑的方法,等等。這樣做,不僅可以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調動學生主動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改變“說教者”的形象和“灌輸者”的地位,樹立科學的學生觀,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中能得到充分的調動與發揮。

三、刺激興奮點,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學缺乏趣味性,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導致學生“厭學”,因此,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對學習科學知識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將科學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實際上,教學的科學性和趣味性是相輔相成的,當學生學到了豐富的科學知識,有助於他們去認識和改造世界時,他們會感到極大的滿足和樂趣;加強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目的也是使學生更加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所以,兩者結合起來並不困難,問題在於教師是否肯下功夫。尋找“興奮點”是科學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的保證,教師一方面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在教材背後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做好課前教學的準備工作,如廣泛蒐集、積累可供教學用的各種資料,像一些生動的文學、歷史、科學故事,各種有趣的問題,發人深省的警句,耐人尋味的典型事例,以及能開闊學生視野的豐富知識等;還可收集一些剪報,加以分門別類整理;或寫一些教學卡片,買必要的工具書、參考書,甚至是上網查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等。只有這樣,纔能有效保證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讓學生“願學”、“樂學”。當然,講究教學“趣味性”,並不能脫離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要求,使“趣味”成爲教學內容的外加東西,遊離於科學知識之外,像這樣的教學,絕不是真正有意義的教學,其效果必然是無效的。所以,在教學中,要積極探索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政治課由“自發”變爲“自覺”行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任何一個優秀的教師,他必然是一個善於激起學生對自己課程感興趣,確立自己課程吸引力的教師”。

四、抓住“情感點”,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素質教育要求把師生情感的和諧作爲課堂教學應努力追求的一種心理環境,因此,如何科學地運用情感的功能來優化課堂教學,使教學活動中的認知和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這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大主題。思想政治課教學也同樣要努力追求一種感情抑揚頓挫,或奔騰似江水,或抒緩如清流的課堂教學環境,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如

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可見,要使課堂教學富有“人情味”,充滿“活力”,師生之間建立純潔的情感聯繫至關重要,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就要求教師善於抓住“情感點”去了解學生,熱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關心他們的成長,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幫助他們克服各種困難,以博得學生的信任,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