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日誌>

關於人生感悟的唯美日誌

學問君 人氣:2.67W

人生感悟,顧名思義,就是在生活中產生的對人生的一些感觸和覺悟。個人感悟因不同生活經歷和個人修養品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人生感悟的唯美日誌,一起來看一下吧。

關於人生感悟的唯美日誌

《染指流年,感悟生命》1:

生命是段沒有規律的交響樂,刺激與風險同在,安定和平庸相隨。猛然想起自己玩歡樂鬥時“富貴險中求”那句名言。我開始回味走過的流年,用拙劣的文字勾勒自己的這一段偶有斷點的數學曲線。

生命很美,人生亦很美。但過程充滿着未知與疑惑。就比如實習的那一個月,雖然短暫,卻留下了心靈深處的印記。見到了海的波瀾壯闊,看到了浪的鋪天蓋地,似乎航海是如此的有悲劇色彩。而同時,也見到了蒼茫大海中的日出日落,看得了汪洋深處的海豚羣舞。最令人髮指的地方亦有最好的風景。至善與至惡者都能理解人生的真諦。而平庸如八哥學舌者,往往到死也爲活着而活着。人才可以培養,但天才卻需要自己頓悟。人活着,不能老是按照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是每個人的追求都相同,就好比吃水果。有的人喜歡蘋果,有的人喜歡梨。而悲劇的是,大部分人都是迷茫的在沼澤地裏行走,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要長征呢,還是要打游擊。

人生嘛,第一,要有目標,有夢想。第二,要尊重現實,從實際出發去向理想邁步。第三,要堅持,nevergiveup,這是成功的最重要條件。舉例子就不必了,因爲太多了,即使很弱智的人也會知道幾個。中國人的悲劇是,個個都是理論家,都對實踐不屑一顧,於是懂得實踐的人士成功了,千千萬萬自以爲很牛的人都成了垃圾,因爲他們永遠不會把自己放對地方。

對於個人崇拜,我覺得是一個錯誤。如果確實需要心靈寄託,我覺得崇拜自己就ok啦。任何人都有缺點,但如果我們的缺點不礙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那就算ok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爲什麼去崇拜別人?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崇拜和模仿他人。

關於自信,我這樣看。任何時候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迷信權威,不看低別人。一個人,要做到昂首看人容易,而低頭聆聽他人的聲音則比較難。因爲每個人的潛意識裏都有“自信的人天長地久,悲觀的人骨頭喂狗”那種心態。中國的中庸之道纔是自信的源泉。

關於未來。我覺得是挑戰亦是機遇。我喜歡未知的刺激,喜歡默默堅持一個信念的淡定。不管是狂風暴雨,還是巨浪寒潮。都擋不住我前進的步伐。人生,可以被摧毀,但只要活着,就別倒下!

《人生別太在乎》2:

有錢的人是因爲在乎錢,所以容易成爲財奴,因此他會更加嗜財如命,更加地巧取豪奪,斤斤計較;弄權的人是因爲在乎權,所以成了一時的權聖,因此他更加不擇手段,不計成本,唯我獨尊。

極欲與極權的人在現實世界裏爲人所共憤,因爲他們是人類矛盾的基因,是社會災難的根源。

然而,總是有人以錢的多少和權力的大小來衡量人生的價值,這是人類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是社會的一大垢玻其實,人生沒有什麼非不可,成功與失敗往往不是完全的對立,有得必有失,有舍纔有得,遵循自然,順通天命,知足常泰,人生共進!

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是缺乏財富的頭腦和機遇,也不是沒有權利的謀略和通途,也許是因爲不在乎,也許是顧及了更多的臉面和更多的道德與良心,雖然他們最終與權貴失之交臂,卻能安貧樂道,處之泰然。

人世間的一切極欲與極權最終都將演變成社會矛盾和人類的災難,這是一種人爲製造的社會成本與人生消耗,必將加速人類社會走向滅亡。

人生別過在乎。不在乎,也就不奢望;不在乎,就是不強求;不在乎,就是要安分;不在乎,就是大通達;守望清貧,持有寧靜;堅守平淡,享有安康;多一份平和,少一分躁熱;多一份理智,少一分衝動;多一份愛心,少一分傷害,這世界原來是如此的美麗!

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善哉!美哉!

《有多少朋友、已然離去》3:

讀小學的時候,我們有一幫夥伴,整日遊蕩在一起。時光像是尤其眷顧我們,從不會在我們身體上留下任何流走之後的痕跡。

畢業後,我們長高了許多,可也因此,記住了很多人的名字。班上的男生、女生,我們無不銘記在心。以爲這輩子,定是忘不了這些朋友了。

初中三年之後,我們恍然回首,不去翻那本陳舊的同學錄,不去看畢業照背後的名字。我們似乎再也想不起來,以前班上某幾個人的名字。記憶中,他們成了一片空白。取代他們的,是初中三年裏我們所熟識的新同學、新朋友。

他們不斷進入我們的生活。新的,永遠是一副嶄新的面孔。舊的,在逐漸過去,從記憶裏慢慢褪色。再見到昔日小學時的夥伴,我們竟會忽然無語。或者,是裝作從不曾相識,默默地,在街道上的洪流中,擦肩而過,再不相識。

這個朋友再與我們相見時,恐怕也只能形同陌路了。而實質上,能再見的機會,已是非常渺茫。擦肩過後,我們會禁不住回想一些關於他的舊事,可奇怪的是,那樣的痕跡總是微弱至極,淡如清風。

就這樣,我們與小學時的許多朋友,彼此失去。我們忘了對方的名字,忘了對方的生日,甚至,幾乎忘了關於他的一切舊事。想必,對於他來說,我們也是如此。

初中過後,我們贏來了花季的年齡。一些絢爛而又多姿的校園生活,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我們有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有了懵懂心動的異性,也有了許許多多不能向父母訴說的小祕密。

這時,我們需要那麼一個知心朋友。一起說說對人生的困惑,對青春的無助,對朦朧戀情的糾葛。我們彼此這麼安靜地訴說着,成爲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我們的心裏,盛裝着對方所有的祕密。

我們認定了,這是一生都不可能忘卻,都不能失去的朋友。同學錄上,我們給他留下了大片的空白,好讓他把要說的話一次性說個明白。往往,他所說的也是極短極短的,因爲真正想要說的,在平日裏已經差不多都說過了。

畢業之後,互相擁抱着大哭了一場,各奔前程。4年之內,彼此聯繫的次數也如秋來之後的樹葉一般越來越少。我們有了新的朋友,有了新的夢想,甚至,有了新的戀情。

我們忘了昔日花季裏的惶惑,忘了帶我們走出惶惑的朋友。或許,我們不曾忘卻,一直都把他深埋在感激的記憶裏。可我們不得不承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已經失去了這個朋友。

如今,我們每天仍舊在見着不同的面孔,以自己的方式,在接觸着不同的人羣。這些人羣裏,有的人將會成爲我們新的朋友,填補我們記憶深處的空白。作爲別人朋友的我們,作爲尋找朋友的自己,我不得不深深地感到一種殘忍。

作爲一種最爲高等的情感動物,其實我們再也算不清楚,活到今日,到底有多少朋友已經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