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指導>

培訓市場的背後

學問君 人氣:2.22W

    “教育伴隨終生”——這是中央電視臺第十套科學教育頻道的一則廣告語。從一隻高高舉起的稚嫩小手,到拋向半空的畢業證書,一路印證了教育在人生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同樣,踏入工作崗位後的人們,依然和教育有着割捨不盡的關聯,2012年無憂指數年中盤點培訓篇就來爲大家細數詳情……

3000億元,誰來分羹?

    《2012年中國教育與培訓業研究諮詢報告》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培訓教育市場的潛在規模達3000億元,並保持着迅猛的發展速度。IT培訓、英語培訓和少兒教育已成爲目前培訓教育業的三大支柱。2012年整個IT教育和培訓服務市場銷售額達到41.49億元,並仍然保持着年增長率30%以上的發展勢頭。而當前中國英語培訓市場的市場總值大約是150億元,全國的英語培訓機構總數也已達到了5萬家之多,預計2012年,我國英語培訓的市場總值將會達到300億元人民幣。

    再從培訓企業來看,國內各類民營教育機構之間展開的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師資品牌戰”等花樣層出不窮,可儘管如此,圈內人還叫嚷着“這個行業太難做了”;另一方面,國際知名教育機構也瞅準了時機,不斷地進入中國,大多以合資經營的模式在國內發展他們自身的連鎖品牌。2012年9月,新東方在美國成功上市的消息一經發布,就在中國教育培訓業內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它讓許多培訓機構清楚意識到要將培訓事業做長做久,依靠的不僅僅是短時間內的贏利目標和同行之間的互相傾軋,而是建立起獨特的辦學項目特色、系統規範的課程體系以及人性化的服務,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品牌價值,擴大其在業內的影響力。當這個培訓機構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同時,又何愁企業規模無法壯大,效益利潤無法實現呢?縱觀全局,類似新東方這樣的全國性權威教育機構在中國培訓市場中還是太少,如今縱有千億元的潛在規模,也可能出現一家獨享的局面,這對於廣大有着教育需求的消費者而言,少了選擇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英語培訓緊盯職業人士
 
    2012年北京奧運會的臨近,使國內衆多的企業看到了新的商機,於是紛紛開始爭搶起“北京奧運會獨家××供應商”的頭銜。在培訓業內享有較高聲譽的英孚教育絲毫也不遜色,瞄準了奧運會的國際影響力,獲得了“北京2012年奧運會語言培訓服務供應商”的稱號,這無形中也成爲了英孚教育競爭英語培訓市場的一大重要砝碼。而同樣作爲國際知名英語培訓機構的華爾街英語在2012年初也規劃了自己的美好藍圖:計劃今年在中國再建立7個新中心,除了在已經設立中心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地繼續擴建外,還將在蘇州開闢新的市場。未來10年內,華爾街英語要在國內最少開設70個培訓中心。這些大型的培訓機構尚且如此,其餘的中小型英語培訓公司自然也不能放過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市場擴張的機會。參與切分國內英語培訓市場蛋糕的人越來越多,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在愈演愈烈。

    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在國內英語培訓市場中,少兒英語培訓所佔據的份額還是相當大的,而各大培訓機構似乎並沒有特別在意這塊市場,紛紛將關注目光投向職業人士。究其根源,一來是職場白領面臨的競爭壓力迫使他們必須再深造,尤其是想跨入世界名企,克服英語口語的門檻,是先決條件之一;二來職業人士對高端課程的購買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這是許多培訓機構所看重的;還有,就是透過這些白領消費者,能夠挖掘出隱藏在其身後的更大的消費羣體——企業,例如英孚、華爾街都曾爲不少的企業客戶提供語言培訓支援,其中不乏一些世界500強公司。如此看來,職業白領的確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切入點,但英語培訓機構同樣也面臨這些消費者更挑剔的`眼光,“你的硬件設施夠不夠進階?你的外教資質夠不夠硬?你的培訓效果夠不夠好?”只有當這些疑問逐一獲得答案之後,那麼消費者參加培訓所付出的金錢和時間,纔算是物有所值,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才能真正贏得廣泛的認可。因此,圍繞着自身的品牌建設,國內英語培訓機構還需要做得更多。

IT培訓看重校企合作

    與以往IT培訓的分散化有所不同,中國IT培訓市場的集中度日益升高。從計世資訊發佈的《2012年中國IT教育培訓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IT教育培訓市場銷售收入達到44.78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北大青鳥、NIIT、清華IT等前幾大培訓機構所佔到的總份額就超過50%,知名IT培訓品牌搶佔大塊市場份額的格局已現端倪。當大品牌逐漸擁有更大的市場佔有率時,一些中小培訓機構必然將面臨被淘汰或者吞併的危機,這一發展走勢是無法避免的。報告中還預測,2012年中國IT培訓市場仍將進一步發展,預期銷售收入將達55.21億元,同比將增長23.3%,一個更大的市場潛在規模正在向培訓企業們招手。

    隨着我國近年來的IT產業發展,廣大IT培訓需求者對培訓的認知已日趨理性,看重的是培訓機構的品牌,認準的是培訓以後的出路,於是職業院校與IT企業之間的合作辦學模式,即委託培養、訂單培訓等形式成爲IT培訓業內的新興趨勢。面對中國市場每年至少50萬軟件人才的巨大缺口,威迅教育推出了“微思軟件工程師3.0”課程,在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培養學員職業能力的同時,該機構還與千餘家IT公司簽訂用人協議,2012年學員就業率就達到了98%。無獨有偶,張江創新學院也和高科技園區內的數家國際知名IT企業達成了多個委培項目。就此現狀,前程無憂專家分析認爲,IT培訓機構如今不再只是單純地站在培訓的立場上,而是將培訓的後續服務納入了自己的領域中,爲學員和IT企業搭建了橋樑,爲個人就業拓展了一條新的渠道。不過,要建議那些個人消費者在選擇相關IT培訓的時候,仍需理性對待,並非委託培養就一定能夠確保將來的工作崗位。企業更需要的還是個人的真才實幹,只有在培訓過程中加強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才能成爲培訓後“上崗即工作”的實用人才。

企業培訓需點面俱全

    《深圳市職業訓練條例》中規定,“工資總額的1.5%要用於培訓”,由此可見企業培訓已經成爲員工福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不僅僅是員工個人職業生涯過程中所必需的,也是整個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一大着力點。有專家預測,2012年僅上海地區的培訓消費總額就將達 400億元。前程無憂副總裁王韜先生表示:“目前培訓市場需求雖然大,但還不成熟。不同的企業所處的培訓發展階段也各不相同。較多的企業對於培訓的需求還處於初級階段。另外,中國目前的培訓機構普遍缺乏內容的研發能力、缺少規範、系統的品牌課程,培訓師的培養機制也不健全。長久如此,中國整個企業培訓產業的發展必會受到影響,因此,中國的培訓市場將面臨重新的整合,市場呼喚更多有品牌的培訓機構涌現出來,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多改變行爲、創造價值的高品質培訓課程。”

    我們在呼喚企業培訓機構更加專業化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如今這樣的培訓現狀:“企業培訓一邊倒”。根據零點指標數據網發佈的一項對企業培訓的調查顯示,企業超過80%的培訓是針對高層或中層的,針對基層員工的培訓不到20%。從企業的角度來考慮,企業中高層是帶動員工創造利潤的軸心,花大錢爲他們進行培訓,既可爲企業帶來利潤,又能起到留住骨幹的作用。而爲幾百名普通員工至少要花費上萬元來培訓,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價值體現,況且一旦員工跳槽離開,這筆培訓費又該向誰討回呢?但從廣大員工的角度出發,他們希望企業能夠提供更多的培訓項目,哪怕他們現在還不是一名管理者,但想從管理培訓中獲得一些知識和技能,爲自己的職業生涯早做籌謀,這對於企業未來發展來說,應該是具有積極作用的。現實中,已經有部分公司會定期選拔一些基層優秀員工來參加中高層管理培訓,個人獲得了企業的認同感,而企業也從中挖掘出新的管理人才,何樂而不爲?所以,企業培訓終究不能只傾斜於高層管理者,只有做到點面俱全,才能贏得長久和諧的健康發展。
 

培訓市場的背後

TAGS:市場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