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故事>

假如沒有媒體 賣糖葫蘆的北大學子會怎樣?

學問君 人氣:1.44W

屢次求職未果的北大畢業生武小鋒,不得不串糖葫蘆賣。此事經媒體報道後,社會反響強烈,多家用人單位伸出橄欖枝。1月21日,遼寧愛母醫療企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李寶山,親自開車將武小鋒接到他的企業工作。據悉,李寶山爲武小鋒提供了免費住房,在公司只有教授級別的人才能享受得到。

假如沒有媒體 賣糖葫蘆的北大學子會怎樣?

至此,北大學子賣糖葫蘆的故事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但是,由於前有陸步軒賣肉,今有武小鋒賣糖葫蘆,北大覺得很沒面子。北大醫學部一位老師說:"別提武小鋒了行不行?他不代表北大,北大爲有他這樣的人而感到恥辱。"這話顯得不夠厚道。不管賣肉還是賣糖葫蘆,人家一不偷二不搶,自食其力,你"恥辱"什麼?再說,他們還不都是你北大培養出來的嗎?因此,有人建議北大反省一下自己,看看在培養人才方面存在着哪些弊端需要改進。

最來勁的還是李寶山,他多次提到:"沒有媒體的報道,我們就不可能發現武小鋒這樣的人才。"李董事長求賢如渴之情溢於言表。有人將李董事長的熱情視爲一種炒作。理由是,在衆多媒體輪番轟炸下,李董事長的"三顧茅廬",爲企業換來了一次免費廣告,是一次成功的商業炒作。

拋卻這個因素不提,有一個問題很值得思考:假如沒有媒體,這個結局還會如此完美嗎?

陸步軒敢於街頭賣肉,武小鋒敢於賣糖葫蘆,說明他們並不缺乏打拼的勇氣,也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問題出在哪裏?如果從就業的角度來看,就是現在的就業服務已遠遠落後於時代的發展。

在計劃經濟時代,大學生就業和人才的流動主要是靠行政配置,比如人們耳熟能詳的"包分配"。人才的行政配置有幾個顯而易見的弊端:一是,行政配置客觀上爲貪腐提供了空間,難以做到公平與平等;二是難以實現人力資源的最優配置,導致一些地方或部門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而另一些地方或部門則人才匱乏。

在一個市場化的社會,參與人力配置的行政力量逐漸淡出,"包分配"成爲歷史,人才的流動主要是靠市場調節,由供需雙方來決定。市場化的'最大一個好處在於引進競爭,靠市場的力量,將人才的配置達到效率最高化。

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有一個聯接點,將人才與用人單位銜接起來,就業服務就發揮着這樣的功能。但是,目前,就業服務發展極爲滯後。這樣導致的一個直接後果是:一方面,用人單位亟需相關人才但找不到,一方面,人才需要找到一個好的就業渠道又難以如願。

作爲就業服務最早的形式------人才市場,曾經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日益成爲雞肋,對人才和用人單位的吸引力逐漸降低。在人才市場日益衰落、新的就業服務跟不上形勢的情況下,出現北大學子陸步軒賣肉、武小鋒賣糖葫蘆這類事件,也就不難理解了。但必須認識到,中國的人才遠沒有豐富到讓大學生去賣肉、賣糖葫蘆這樣的程度。

人才市場的衰落,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其執行缺少法律規範,服務色彩被淡化而逐利色彩日益濃厚,而國外爲了規範就業服務機構的發展,建立起了系統的法律體系。比如,美國有《民權法》、《保健和安全法》、《工作調整和再培訓通知法案》、《提供就業機會僱主減稅法案》等多部法律法規,來規範人才中介服務業,使人力資源配置業達到了高度的市場化。

另一方面,國外也特別注重對人才的培訓,比如,加拿大《就業法》規定,無論政府部門還是企業,必須對員工進行免費培訓,使人才更快地適應市場。

2005年,我國大學畢業生已達到300多萬人,如果不盡快在就業服務方面加以改進,不能在就業者和用人單位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樑,就業問題的解決難度將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