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求職故事>

有關於禮儀的故事

學問君 人氣:1.3W

東方講壇辦公室的徐老師邀我爲畢業生做一個講座,講點面試中的禮儀。上海高等醫科專業學校的南老師把講座安排在下午五點開始,兩層劇場式的位子坐滿了八成,有點意外。自從成爲世博會禮儀志願者講師,高校禮儀課這麼高的出席率還是第一回。

有關於禮儀的故事

於是我發自內心地說:感謝各位放棄應該用晚餐的時間,與我共同探討面試禮儀。我國是一個文明禮儀之邦,大家耳熟能詳,但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常常感受不到,傳統積澱下的禮遇及愉悅,於是你我之間有了探討空間,也感激你們給我提高自己的機會。

不落俗套的開場白並未鬆弛正襟危坐的白衣天使的神經。我想,今天講座非應景之作,畢業生對求職禮儀的重視,可知今年大學生就業趨勢。儘管醫科學生去向明朗,但要找心儀的崗位,競爭激烈到禮儀也被高度關注,這也許是會場坐滿、神情嚴肅的緣故了。

禮儀來有影去有蹤,在瞬間往往被人疏忽,可它對人的影響卻是終身的。當年美國某知名大學十幾位同樣優秀的畢業生應邀參觀嚮往的研究所,結束參觀時,只有一位同學把接待人員遞上的紙杯用後放入垃圾桶,於是脫穎而出被錄用。可以說成功一步之遙的溝隙,有時就是適度禮儀及運用的水準!如果說筆試是“應試”教育,那麼面試則是素質教育的反映了。

此時會場上,同學們開始與我點頭致意、眼神交流互動了。我感覺,講禮儀課,一上臺就以一連串名詞、概念,問誰能答,居高臨下之勢,不尊重聽衆,也很不禮貌。禮儀不是高新技術,更不是誰的專利,它存在於生活之中,你我他人人能行。

有單位請專家來講禮儀,禮儀從敲門開始。專家說:中國有八成人不懂敲門。譬如敲一聲,代表試探;敲兩聲,等待對方應答,並且說明與主人認識;敲三聲,是詢問,意思“有人嗎?”接着專家請人模擬送水,表演後指出“送水工”敲門聲太重;不表明身份;沒自帶鞋套三個問題。於是,又表演了一回。專家說:“這位學員,你可以下臺了。”“送水工”對專家說:“讓我說兩句吧,如果來我家送水,我不讓他換鞋,寧可拖一下地板。另外,送水工離開我家,我會道一聲謝謝!現在我也需要專家您給我一個謝謝,因爲我完成了您的'演示活動。”

此時會場已相當活躍,白衣天使們和我討論熱烈起來,有同學說,敲門是一聲,還是三聲,並非禮儀的關鍵,但聲音要恰到好處,太響了不禮貌、太輕了聽不見;老師我們理解了你講送水工故事的用意,禮儀是一種養成……

禮儀是一種共贏文化,它的本質是讓人“開心”,上海人有句話叫“尋開心”,開心是尋出來的,面試中誰能尋到開心,誰往往是成功者。至於面試可否化妝?能否灑香水?穿西裝最合適嗎?生活中的禮儀只要你用心來體會,面試時就遊刃有餘。當然自我介紹很重要,比如以我名字爲例,地域概念明顯,大家知道,甬是寧波的簡稱,滬是上海的簡稱,我感謝父母起名時的用心,知源感恩。同學們也可適當秀一下自己的特別處,讓面試官關注你!在互動式的討論中,同學們對衣着面容形象、進門稱呼用語、交談眼神手勢等都有了自己的主張。

講課目的實現了,一個多小時的交流讓同學們若有所思且意猶未盡,我不忍心白衣天使肚子再餓着,該結束了!因爲這也是禮儀的內容啊。

以上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好的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TAGS: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