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總結>

校本培訓的工作總結範文

學問君 人氣:2.87W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教師教育向校本培訓提出了新的挑戰,現代的校本培訓尤爲重要,它是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一環,結合學期初制定的校本培訓計劃,本學期校本培訓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校本培訓的工作總結範文

一、激發學習意識,促進主動發展

我校的校本培訓關注教師在學校、課堂的實踐活動,關注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更關注教師參與校本培訓的熱情。學期初,學校給教師印發了相關材料供教師學習,使教師領悟到自身的成長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爲,社會是課堂,實踐是礪石,他人是吾師,自身是關鍵。認識到這一點,老師們參加校本培訓的熱情高了,積極性足了,這是我校有效開展校本培訓工作的基礎。

二、多形式、多角度開展培訓工作

㈠教師個性化學習

教師培訓是教師全員參與、合作研究、全校受益的教研,是教師人人要做,人人能做,人人受益的大衆化教研。有了教師全員性的參與,校本培訓才彰顯活力。因此,我們十分重視教師的個性化學習。

⒈開展好讀書活動。

本學期教學人員要閱讀《新課程學科實用教學法》一書,另外根據所教學科自選一本適合自己教學的書來讀,以教研組爲單位組成讀書小組,要有讀書摘抄筆記,撰寫讀書心得,教研組利用教研半日無課日進行書評,交流心得。

⒉提供學習與反思相結合。

學校要求教師們在認真閱讀理論書籍的基礎上,把自己欣賞的觀點或受啓發的地方摘抄下來,加上自己的點滴體會,鼓勵教師開展教學反思,上完每一節課後,及時撰寫課堂教學反思,使教師反思後知困,知困然後知進取。

⒊積極申報個人課題。

學校在確定主打課題“新課程實用教學法的研究”的同時積極鼓勵教師個人申報訥河市及學校“十一五”個人研究課題,我校已有多人次參與了申報。

㈡教師互助合作學習。

“學習是共同合作的探險”而非一趟孤獨之旅,在教師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我們還鼓勵教師和其他同仁共同合作和相互學習,只有教師一起“合作學習”,才能塑造出優秀的教學文化,包括教師的相互合作,教師間的親密溝通,積極的學校氣氛等。我們鼓勵教師之間形成合作的、團隊的情誼。共同計劃教學,相互觀察、討論,並彼此學習新的教學模式或檢討或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

⒈加強教研組建設。

學校教務處長期召開教研組長例會,教研組能根據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和教科研工作計劃制訂教研組工作計劃,確定教學研究課題,教研組定期召開會議,學習教育理論,瞭解教育動態,關注課改熱點,收集、總結先進的.科研資訊,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專題研究。備課組每週抓好集體備課,發揮羣體效益。

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是教師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學校定期進行校內的隨堂課研討課,展示課活動,根據每一位教師的特點,充分挖掘他們上課的閃光點,揚長避短,形成課堂教學特色。

⒊業務學習,集中培訓,每週二的業務學習時間,是我們進行校本集中培訓的良機。我們有時精選一些典型的課例,組織教師進行實際的課例研究,學校要求每一位教師認真學習理論,認真總結教學經驗,每一學年寫出一篇較有分量的論文。

⒋抓好骨幹教師培訓工作。

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想盡辦法安排骨幹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學習,如平時參加外出學習,學校給調課,解除教師的後顧之憂,安心學習;節假日外出學習,學校給一定的補助待遇,爲教師的學習提供服務及經濟補貼。

三、面臨的問題

校本培訓是一項新型的教學教研活動,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⒈部分教師認識不足,儘管學校領導再三強調校本培訓的重要性,但有些教師對此認識不足,思想上沒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些活動未能參加,對過去的教育教學思想未能加以反思,而是憑着經驗去幹活,

⒉少數教師活動流於形式。這些教師認爲校本培訓只是走走過場而已,熱情不高,主動性不強。

今後,我們將乘着課改的契機,繼續以校本培訓爲突破口,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設良好的培訓氛圍,不斷探求我校校本培訓的新模式。

一、基於學校

㈠從實際出發,不斷提高教師的自信心和專業素養。

我校是介於城鄉之間的鎮級普通中學,拉哈鎮在改革開放中,經濟地位衰落,文化氛圍不強。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和期望不高是客觀因素。就學校內部而言,教學設備落後,教學資源潰乏。教師專業理論水平低,思想相對僵化,接受新事物較慢,問題意識不強,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我反思質量不高,同科互助處於淺層次,這種情況可以說比較普遍,想要實現校本教研的目標主觀上困難重重。

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學習和思考。這是提高自信心和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

⒈給教師創造多讀書的條件。

變革流於思想,思想來自學習,校本教研要想以發現的問題爲開端,首先要在思想上充電,學習是減輕改革壓力的力量源泉。

課改初期我校就提出要建立學習型學校的遠景目標。每個學期都要明確教師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並定期舉辦讀書論壇活動。比如,我們舉辦“課標解讀論壇”和“創設教學情境和合作學習”一書學習論壇等。

開始階段,許多教師總以工作忙,時間緊,樂於事務工作和學習管理,不願學習,因此我們建立學習制度,規定時間和任務,學校和個人雙項出資購書買書,逐漸使學習成爲教師的自我需求和習慣。幾年來,許多教師的業務自學筆記上萬字,隨筆和日誌近百篇。

⒉培養教師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育家劉佛年說過:“教師必須經常把自己觀察到的、想到的東西記錄在筆記本中,特別是要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經過思考後形成的設想寫下來。”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在現實教學中發現一些教師的課上得很好,但是卻疏於總結,很少把它們記錄下來。對成功的課和留有遺憾的地方不做認真的剖析總結,沒有用心積累,所以難於得到長足的發展和產生質的飛躍,因此我們特別重視課後反思這一環節,硬性要求,每節新課的反思都要體現在教案上,並定期從宏觀上寫階段反思,使教師在這一環節上有了新的認識和新的作法,世上無難事,只要有心人,纔能有所發展。

㈡實事求是,解決教師的內在要求。

本次基礎教育改革是2002年暑假開始的,參與的教師不多,以後逐年增加,隨着參與面的增加,問題也就越來越多,學校校本教研領導組和指導組的同志經常深入到教師中間去,與教師交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克服困難,鼓勵他們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瞭解他們有什麼困惑和需求,透過瞭解我們發現不同年齡,不同資歷的教師的需求有很大不同,首批課改教師與後來參與的課改教師的需求也不同,比如:一般10年以下教齡的教師普遍希望得到課程標準、新教材、教法方面的培訓;10—20年的教師關注的是教法,如何聽評課和如何組織教學;而剛參與課改的教師總希望實踐性、操作性方面的培訓和指導,有一定課改經驗的教師總希望專家的引領和在研究方面的指導等等。以上表明教師對於自身的專業成長是有內在需求的,但是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在校本教研活動中區別對待,分層次進行。例如我們在近兩個學年中每個學期都要進行新教師的過關課,初級教師的彙報課,二、三級教師的創優課和示範課,中、進階教師的研究課、示範課等不同形式的校本教研,過關課和彙報課主要以解決新教師和經驗短的教師對課程標準、新教材、教法方面的培訓需求,創優課和研究課以解決中青年教師對教法、如何聽評課和組織教學方面的培訓需求。

㈢培養教師學會研究。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於行動,行動的好壞在於研究。我們透過抓教師的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實踐的自信心。而後我們更注意培養和教會教師如何做研究,提高每一位教師參與校本研究的能力。一方面我們吸收和借鑑各地在校本研究上的經驗和作法,傳授給教師,另一方面我們把專家請進來,2004年11月我們以“聚焦新課程,感悟新課堂”爲題自發組織了課改推進會,請來了兄弟學校的課改骨幹和市進修學校的教研員爲我們會診、引領和指導,2005年我們借省物理教研員李景志來校調研的機會,爲我們進行了專題講座,教師受益匪淺,我們經常派出骨幹教師去外地培訓和參加教研,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傳授校本教研經驗。2005年《人民教育》連續刊發教師如何做研究的九種方式,如教育日誌、教育案例、教學課例、教育反思、教育敘事等,既是研究方式,同時也是研究成果的表達方式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和實踐,使教師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和展示。幾個學期以來,我們透過論壇、敘事、反思、案例分析、課例分析、觀摩課等方式領引教師做研究,促進了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爲的反省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師不僅有參加校本教研的意願,而且具有參加校本教研的能力。

二、在學校中

㈠建立充滿活力的校本教研製度,規範校本教研活動的發展。

建立學校領導目標管理、分工合作制,學校領導宏觀調控,制定校本教研計劃,每兩週一次校本教研例會,總結工作,佈置任務,落實活動、目標及方案,進行指導性校本教研,學校領導分包教研組,深入教研活動,掌握各學科的教學和教研情況,及時解決問題。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聽課,課後和任課教師及時交換意見,及時反饋,及時做出評價,以促進教學。各教研組、備課組每週都有半日無課日,集中進行教育理論學習,專題研究,圍繞重點專題研究開展聽課,舉辦觀摩活動,認真總結本學科行之有效的經驗,進行交流、宣傳、推廣。

㈡創設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圍。校本教研的目的在於指導教育改革,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校本教研並不神祕,每位教師都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進行。我們透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舉辦成果展示、展覽等形式,爲教師創造寬鬆的教研氛圍,並重獎在校本教研上有突出貢獻者,使教師樂於參與,幹勁十足。

㈢建立聽課、評課制度。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着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使課堂實效、高效一直是我們追求的最高目標,因此我們很重視課堂教學,建立了聽課、評課制度,學校領導帶頭深入教學一線聽課,指導教學工作,教師每週聽課有計劃、有目的。以此推動同伴互助與交流。學校重視教師間的聽課與評課,要求教師當天聽課當日交流,聽課筆記當日送教務處接受檢查和評估。

㈣構建校本教研的基本操作方式。我們的操作方式是:問題—計劃—行動—反思。即:發現問題(教師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思路)—同伴互助(教研組聽課評課)—專業引領(指導組領導聽課指導)—自我反思(我的課程標準我建立)。逐步形成了以課例爲載體,進行學科教學研究;以青年骨幹教師爲主體,以點帶面,重點培養,集體參與,共同進步的校本教研模式。幾年來,透過校本教研解決了教學,創設情境,小組合作學習,課堂評價等共性問題,也解決了學科中的許多具體問題。

三、發展學校

透過一個階段的校本教研,激發了學校的活力,我校教師無論從理念上還是教學實踐中都有可喜的變化。我校數學教師馮靈敏被評爲省級課改突出貢獻獎,地理教師被評爲市級課改先進個人,物理教師被評爲首屆課改首席教師,英語教師被評爲市十佳班主任,語文教師和物理教師被市進修校吸收爲心備課組成員。幾年來教師多次在省、市級教學活動中獲獎,優秀案例、反思、敘事一百多篇。雖然在校本教研上我們取得了點滴成績,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校本教研的路任重道遠,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完善自己,發揮優勢,克服困難,使我校各方面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