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總結>

赴德國培訓總結

學問君 人氣:1.47W

篇一:

赴德國培訓總結

爲了進一步推動廣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進程,廣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不斷組織全省技工院校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赴德國進行培訓學習。感謝我們學校給了我這樣的機會,使我有幸作爲20xx年廣東省技工院校專業帶頭人之一,與其他兄弟院校的15名專業帶頭人一同參加了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共同組織的“廣東省技工教育赴德國學科(專業)帶頭人師資培訓班”。透過此次培訓學習,我初步完成了我校領導專門給我佈置的“從建設全國一流技師學院角度出發,立足於創建有特色的技工院校的“清華、北大”這一目標,我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究竟該如何向前走?”這一課題。

一、培訓交流情況實錄

此次培訓學習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培訓於20xx年8月26至30日在廣東省國防科技技師學院舉行,由德國羅騰堡州立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尼希特萊恩博士主講,主要是初步學習德國先進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爲出國進修作人文環境適應和專業知識學習準備;第二階段培訓於在20xx年11月2日至12月1日在德國進行,主要是深入學習德國先進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升技工院校教師課程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能力。第二階段的培訓內容主要有德國的職業培訓體系、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組織機構、職業學校的教學大綱、企業進行技能培訓的規章制度和實訓大綱、青少年社會能力和個性發展、技能培訓的教學方法和能力考覈與鑑定等。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國土面積35。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8401.2萬人,全國劃分爲16個州。此次培訓主要在德國南圖林根州的羅爾村(Rohr)自然保護區內的羅爾—克羅斯特職業(手工業行會)培訓中心(BTZ),佔地12.8公頃(約192畝),所涵蓋的培訓領域較廣,是德國規模最大、培訓功能最爲齊全的職業培訓中心,在聯邦德國也是唯一一個綜合類的培訓中心。培訓中心的實訓車間有汽車維修、建築工程、木工、數控加工、塑料成型、麪點、電工電子等21個種類的培訓,包含傳統手工業與現代自動化專業。同時該培訓中心還提供7、8年級的學生進行職業體驗。

整個學院基建約爲6500萬歐元,每年主要用於技術更新、樓房維修等的管理費約爲100萬歐元。管理費80%來自國家及圖林根投資,20%透過培訓獲得。大部分實訓車間設備都由企業提供贊助,一些教學教具由老師自己設計製作。

在德培訓期間,週一至週五每天7:30至下午15:00上課,課程安排得很滿,僅僅在中間安排大約半小時時間吃午飯,沒有午休。透過實地考察、集中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按專業分組深入課堂體驗德國教授的專業授課、與外籍教師面對面座談等方式,親身體驗以機械、電子和汽車等的職業教育爲例的雙元制培訓;透過分別到當地職業學校、行業協會、勞動局資訊中心——蘇耳就業指導中心、有雙元制學徒的企業——DMG生產分廠、環保生產企業等參觀訪問學習的方式觀摩熟悉德國職業教育體系、全面瞭解德國職業教育和雙元制情況、培養模式以及管理方法,就德國教育體制和現狀、高等職業院校組織機構、“雙元制”結構特點、專業設定和教學計劃實施情況等進行了重點深入學習和親身體驗,進一步瞭解了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教育理念及辦學經驗。

此次出國培訓於我是第一次走出國門的難忘的學習之旅。在異國他鄉我克服了生活方面、文化差異方面的一些不適,嚴格遵守出國前的紀律要求,認真學習,虛心求教,並做好我們培訓團隊祕書長的相應工作職責。透過這次學習讓我親身體驗到了原汁原味的德國職業教育,學到了德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完善的課程開發思路和健全的人才培養模式,讓我在原來僅僅只是聽說的基礎上對德國的職業教育與雙元制教學的完整運作模式和其內在精髓有了系統瞭解,收穫頗豐。

二、德國職業教育探祕

(一)國家法律政策支援職業教育

德意志民族注重手工藝和技藝,有很強的職業歸屬感,這一點光從大街上穿着工裝、拿着酒瓶的那些工人臉上自豪的表情都可以窺見一斑。德國人都認爲“培養一個技術熟練、精湛的勞動者與培養一個知識廣博的大學生相比,對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這一點從德國與職業教育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政策中也可以看出。根據《聯邦職業教育法》的規定:在德國,職業教育包括職業準備教育、職業初級教育(或稱職前教育)、職業進修教育以及職業改行教育。德國教育體系大致分爲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第一階段、第二階段)、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五個階段。具體見圖2德國教育體系。

縱觀德國教育體系的整體情況可以看出,職業教育在德國教育體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小學畢業後第一次分流開始,到中學第一、

第二階段教育,再到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影子無處不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處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部經費由國家與企業共同承擔。無論在企業還是在學校,對於學生來講,都是免費的。在德國高中階段除了30%的學生進入完全中學高中階段學習外,其餘70%的學生基本上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

(二)雙元制的模式主導德國職業教育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的典型模式。“雙元制”的“一元”爲企業,“一元”爲職業學校,指職業教育中受訓者以徒工身份在企業中接受實踐技能培訓,同時又以學生身份在職業學校接受與職業相關的專業理論教育和文化教育,這是一種將企業與學校、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起來,以培養專業技術工人爲目標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

1。“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突出特點

(1)雙元特徵明顯。主要包括學校和企業的兩種培訓機構,學生具有企業和職業學校兩個學習地點,學生和學徒的兩種身份,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培訓的兩種內容,理論授課和實訓授課的兩類教師,理論和實訓的兩種教材,學業證書和技術證書的兩類證書等。

(2)教學結合生產。雙元制教育形式下的學生2/3以上時間在企業,內容是完全按照企業生產要求進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也是學徒進行的生產性勞動。基礎培訓、專業培訓和專長培訓始終都是圍繞職業實踐活動由泛到精、由淺入深而開展的,目的性、實用性極強。

(3)企業參與廣泛。企業接受雙元制學生是積極主動的,不是被動的。大多企業都擁有自己的培訓基地和培訓師,沒有獨立能力進行單獨培訓的中小企業,也可透過各種合作開展代培而達到目的。

(4)互通機制學習。在文理中學、實科中學、一般中學的基礎教育結束後的每一個階段,學生既可以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也可以經過文化補課進入高等院校學習,這種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搭起的橋樑,更容易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潛能作出職業選擇。

(5)考與教相分離。學生業績考覈由行業協會、企業和學校選出的工會代表組成考試委員會,統一組織結業考試,使證書更具有權威和公正性。

2。“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實踐效果

(1)企業需求得到保證。技術熟練工人是企業的第一生產力,企業根據自己的生產規模同職業學校對接,按計劃完成培訓自己所需的各類工程師和技師,有效滿足了生產過程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這對於崗位多而勞動力少的發達德國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

(2)培訓成本大大降低。雙元制職業教育的核心是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教育,最大意義在於學生上崗應有的勞動技能,在學生和學徒階段已經完成,這就大大降低了培訓的成本和費用。

(3)企業動力得到激活。培訓的過程使年輕人獲得了社會相互承認的證書,使他們在勞動力市場選擇職業時如魚得水,而在工廠學徒期間能夠獲得一些報酬,不僅減輕了家庭的負擔,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職業技術的積極性。

(4)用工效益得到提升。德國人做事認真,養成了嚴格的規範化操作的習慣。學徒按正式工人的標準要求培訓,作業中不搞模擬性的生產

篇二:

20XX年X月17日至9月5日,我有幸參加了集團公司組織的焊接技術進階研修班赴德國培訓的學習。在這次培訓學習期間,我們走訪了幾家焊接設備製造企業、德國焊接協會、德國跨企業培訓中心和汽車生產廠家,聽取了多位焊接專家和老師的講課,在學習之餘,和學員們共同探討,相互學習,使我學到了許多焊接的新知識。同時,對德國的國情和教育培訓體制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到德國的第一天,首先看到的是德國整潔的街道,行駛有序的車輛,德國人不亂扔垃圾,生活垃圾分類,不隨地吐痰,手機調成靜音,遵守交通秩序等,從德國人的生活方式中我們感受到,德國人的環保意識很強,這一方面歸功於德國的管理,另一方面歸功於德國人文明的生活習慣和自身素質,只有民衆的素質達到一定程度,政策才能被很好的執行下去。相比之下,我們國家的'快速發展導致了許多人民羣衆短短几年內,大量的從農村羣衆轉變爲城市人,而他們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和自身素質的提高卻需要很長時間來改變,這使得一些國人在一些場合釋放出不文明的氣息,比如中國式過馬路,影響了國家和全民的形象。

德國的工業化程度非常高,技術水平特別先進,德國領先世界的機械製造水平,至今生產的奔馳、寶馬和大衆依然聞名世界。透過對寶馬和大衆兩家公司生產車間的參觀學習,深刻了解到,只有技術纔是第一生產力。講解員給我們介紹說,他們爲了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儘量採用機械化,零件從數控加工到測量、稱重、掃描、激光打碼最後分類擺放裝箱,每一個重要環節基本上都由機器人完成,工人只需要完成一些輔助工作就行了,這樣不僅保證了質量,而且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車間配備有完善的醫療室、理療室和休息室,以及工作區牆壁上的醫藥箱,由此體現了德國企業以人爲本的原則。

CLOOSEWMTRUMPF三家焊接設備生產廠家準備的比較充分,不僅爲我們作理論講解,而且還爲我們安排了實際演示和讓我們上機操作。

CLOOS主要生產焊接電源和機器人,所有零部件自己生產和組裝。重點爲我們介紹了他們的變極性焊接,所謂變極性電源就是一種對輸出電流的正負半波的時間和幅值可以任意控制的電源,採用變極性電源可以獲得任意的電流波形。由於薄板焊接對母材的熱輸入有嚴格的控制,因此對焊接電源也有嚴格的要求。既要保證焊接過程中的穩定,形成優質美觀的焊縫。同時對母材要降低熱輸入,減少熱變形。CLOOS公司於2002年成功開發出了世界第一臺變極性MIG/MAG焊機GLC353QUINTOCP,解決了各類薄板焊接這一難題。

EWM公司主要生產焊接電源,爲我們講解了該公司的冷焊接技術,同時準備了充分的實際焊接演示,演示完後還讓我們親自上機體驗採用新技術焊接的單面焊雙面成型。CMT冷金屬過渡焊接技術是一種無焊渣飛濺的新型焊接工藝技術。所謂冷金屬過渡,指的是數字控制方式下的短電弧和焊絲的換向送絲監控。數字式焊接控制系統能夠知道電弧生成的開始時間,自動降低焊接電流,直到電弧熄滅,並調節中脈衝式的焊絲輸送,這種脈衝式焊絲輸送有效改善了焊絲熔滴的過渡。在熔滴從焊絲上滴落之後,數字控制系統再次提高焊接電流,並進一步將焊絲向前送出。之後,重新生成焊接電弧,開始新一輪的焊接過程。這種“冷—熱”之間的交替變化大大降低了焊接熱的產生,並減少了焊接熱在被焊接件中的傳導。比較適合薄件和熱敏感零件的焊接。採用該公司的技術,可以將傳統的焊接坡口60度改成30度,生產成本降低一半,不僅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可以獲得良好的單面焊雙面成型。

TRUMPF公司主要生產激光焊接和激光切割設備,透過參觀瞭解得知,他們採用自主研發的框架結構,焊接設備重量輕,強度高,所以行動比較快捷,工作速度可以達到每秒3米以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通派公司還設有先進的教學培訓中心,客戶可根據需要到通派公司學習或通派公司派專家到用戶單位教學。

透過走訪德國焊接協會和德國BWC跨企業培訓中心,知道了德國有一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雙元制職業教育的課程設定以企業爲主導,學校爲輔,以企業崗位工作任務確定課程內容,技能培訓以企業崗位能力爲目標,課程體系的模組化和綜合化特徵十分鮮明,德國職教教材編寫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基本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爲原則。學生大部分時間所使用的就是企業目前正在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培訓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產性勞動的方式進行,從而減少了費用並提高了學習的目的性。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利於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德國焊接協會培養的焊接工程師和我們的焊接工程師也有所不同,我們的焊接工程師只有理論,而德國的焊接工程師同時具備理論和實際操作兩項技能。在實際工作當中理論和實際不會脫節。

透過20天的培訓學習,我深刻的瞭解到,我們現有的技術與德國的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差距是暫時的,希望公司以後經常組織這樣活動,讓大家之間相互交流學習,共同提升,相信差距會越來越小!在實際工作中,建議公司引進一些先進的設備和工藝,提高公司加工能力,建議公司工藝技術人員加強實踐生產學習,公司一線工人要多加強理論知識學習,使公司整體素質得以提高。焊接工作雖然艱苦,但心中的那份成就感也是別人無法享受的。能到德國這樣一個機械製造業先進的國度學習,讓我們覺得公司很注重人才的開發和培養,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用實際行動爲公司添磚加瓦

TAGS:培訓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