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總結>

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總結(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2.94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纔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總結(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總結(精選5篇)

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總結1

我院舉行了爲期三天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活動。聽了院長、教授、教授的講話後我深受啓發,深刻的認識到了我國高職院校目前的嚴峻形勢,瞭解了我院今後的發展方向;觀摩了骨幹教師的講課比賽後,學習了優秀教師的先進課程設計理念,找到了差距;聽了典型教師的發言,瞭解了其他高職院校的優秀案例和我院課程改革的成果,這三天的學習時間雖短,但是我受益匪淺。

高職教育已成爲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容忽視的“半壁江山”,成爲高等教育大衆化的主要載體。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一些共同的弊病:

一、生師比不合理

生師比平均爲15/1,15所院校中8所院校的生師比均超過15/1,其中絕大多數爲民辦院校,生師比最高學院爲19/1。因此目前整體師資量缺口較大,教師的工作量超負荷。專業教師的缺口更大。

二、雙師比例太低

雙師型教師比例(佔專任教師比例)只有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一所學校剛好達到優秀標準;平均爲40%,6所院校均低於平均值,其中最低的學院僅爲15% 。

三、進階職稱比不符合要求

進階職稱比例(佔專任教師比例)平均爲33%,其中10所院校均低於平均值,最低的學院僅爲17%。且進階職稱的教師主要集中在基礎課的退休教師中,而專業課的教師中,具有進階職稱的卻很少

四、兼職教師比例各院校不平衡;平均爲37%,其中較高的學院爲66%,較低的學院爲12%。公辦院校中兼職教師佔的比例較低,民辦院校中爲了降低師資的工資成本,兼職教師佔的比例較高。

五、年輕教師比例不合理,(佔專任教師比例)平均爲50%,其中碩、博比40%以上,在整體專任教師中。新、老教師呈兩極分化,其中中5所院校新教師比例高於70%,還有3所院校的老教師佔教師總數的70%,而具有專業教學經驗的中年教師卻很少。

調查發現我市高職高專師資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a.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兩頭大中間小呈啞鈴狀

b.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缺乏現代職教理念

c.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按照學科體系的傳統模式,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脫離。

d.教師缺少針對性、持續性的業務培訓和相應的培訓制度的保障。

一所高職院校辦學定位明確之後,最重要的發展因素就是師資。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但是,從不少學校的發展現狀來看,最大的瓶頸問題就是師資隊伍建設。高職教育不同於普通高校的學科教育,它培養的是社會經濟發展中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這種人才的知識結構是圍繞生產一線的實際需要加以設計的,在課程設定和教材建設等環節上,強調的是傳授職業素質、職業技能和工作流程,而相對減少了對學科理論的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探尋關注。二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更強調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三是應用型人才培養在模式上常常不是演繹型的,往往採用由真實職業任務引領的職業活動導向教學。換句話說,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以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爲導向,創造一種學與教、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社會交往情境,把教與學的過程視爲一種社會的交往情境。具體來講,就是在教師的設計帶領下,引導組織學生心、手、腦並用,教、學、做結合,身體力行獲取知識和技能,完成學習任務,進行反饋和評價。 面對這些問題,作爲一名高職教師,我們要做到: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以崗位羣爲基點進行制定,進行課程設定的時候也要以

崗位需求爲基準,另外課堂教學模式也由有傳統的理論灌輸式式教學轉向學習方法的教授以及實踐經驗教授,堅持育人爲本,加強職業責任感和道德感,爲社會培養實用的人才、有職業道德的人才、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總結2

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我有幸來到久別的母校——永春師範,參加泉州市第二十二期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收集整理聽了方正山、徐敏、蔡福山、李春喜等十一位教授、專家的講座,他們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觸動,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可謂受益非淺。下面談淡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以人爲本,樹立生本教育理念。

以學生爲本的教育思想,“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不再只是一句動聽的教育口號。課程目標體現出來的是一種教育民主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反映的是一種教育生本化的價值取向。身爲教師,我們要堅信:人才多樣化,行行出狀元;人人都有才,人才有差異;人人能成才,成才的路千萬條,樹立全人化的教育理念。

在培訓中,我們還欣賞了全國十大教師楷模周小燕、楊瑞清、桂賢娣的感人事蹟,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洗滌了我的靈魂,平時總以爲自己爲學生已付出了很多,培訓中,我才明白自己是多麼渺小。像桂賢娣老師每天都會問自己三個問題:“今天你愛孩子了嗎?”“你會愛孩子嗎”“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了嗎?”蔡福山老師提出的:我相信每一位優秀的數學老師都將“種子課”視爲數學的種子,讓他的學生隨身攜帶,到合適的環境中生根發芽。這是數學教師的使命!“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不讓一個學生落後。”“我們應該把數學的感覺給學生。”作爲數學教師,心中裝着教育,就不會僅僅只關注知識;心中裝着兒童,就不會僅僅只在意分數;心中裝着成長,就不會僅僅只在意自己的付出……

二、浸潤數學文化,展現數學魅力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數學思想、數學文化的教學,讓數學洋溢着文化的魅力,使孩子們由內至外喜歡上我們的數學。此次培訓,讓我們也感受到數學文化的精髓、數學的內在魅力。如,永春師範劉集平老師的《數學的魅力》講座中,他透過從古代數學謎語到現在數學在高科技中應用案例,讓我們感受到了數學是美的,有簡潔與抽象的美,有構圖美和組合美,還有方法的美,而做爲數學老師在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引導孩子在具體的數學符號、概念、方法、思想中去體驗數學文化的魅力,受到文化的薰陶,在玩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正如蔡福山老師所說的,每一個孩子都像一粒種子,教育需要回歸本真,迴歸人性,讓兒童與生俱來的潛能得到生長,讓他們的心靈和精神得到成長,讓孩子們在濃厚的數學文化中生長、收穫着。

三、反思提升,促進專業成長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就可能成爲名師。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專家倡導我們不僅僅要成爲經師更要努力成爲能師、人師。教師的課堂教學修煉需要持之以恆的不斷反思。要實現教師專業化,持續化發展,就必須大力倡導教師的反思實踐,使每一位教師擁有這種思想、意識、能力、習慣,最終實現教師在教學反思中不斷成長。如上完課,走出教室,靜下心反思:在這節課,我教會學生什麼了?學生學到了什麼?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我更好的教學方法嗎?針對課堂出現的問題進行剖析、總結,形成文字資料。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你進歩了,你的教學更精彩了,你成長了……

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總結3

一、站位高遠,內容務實,貼近基層的培訓

教學督導是學校爲主動適應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對教學工作實施監督與指導的一項制度,是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育局領導把督導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高瞻遠矚的眼光看問題,想方法設法爲我們創造機會外出深造,大力支援我們倫教督導工作。這次培訓以全面落實督導工作,推進倫教依法治校爲主題。所以,徐敏教授的《校長的價值引領與學校管理的變革》,深層次剖析基層教育的現狀、學校管理、學校文化積澱、學校改革等方面,讓我們更清楚瞭解學校管理的來龍去脈,讓我們的督導思路更清晰,更明確。

二、受益匪淺的學習

自從成爲一名新督學以來,我一直有不少困惑和想法。此次培訓,讓我找到了答案,讓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廈門市政府教育督導室陳宏瑤主任《督導的轉型與轉型的督導》講座,從《教育督導條例》的解讀,督導作用,廈門督導的做法三方面講解。明確規範辦學是督導的底線,在督導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行診斷,改進工作,促進學校的個性化、特色化發展。

三、對自身工作的推動

這次培訓的機會來之不易,因而,我倍加珍惜。培訓中,有幸聽到諸位領導、專家、學者對督學工作的深刻見解,這讓作爲一名新督學的我在慶幸有如此收穫機會的同時,也深深感到了自身的兩個不足之處。一是教育督導理論功底不深。剛到督導戰線工作,提高自身素質、業務能力是擺在我面前的重要課題和任務。作爲一名新任督學,我還要進一步結合自身的工作職責和工作範疇,認真學習教育督導相關理論、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水平,用教育督導專業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儘快適應教育督導工作。二是職業道德修養不高。做督學與當教師不同,我想我還要進一步強化全局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質量意識、學習意識、廉潔意識。此次培訓,雖然只有五天時間,但卻解開了我的不少困惑,爲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增添了前進的動力。

培訓學習的結束也是新一階段工作的開始,希望我們全體同仁學以致用,在督學的崗位上紮實工作,勤于思考和總結,相信今後一定能夠把督導工作開展得更好,取得更大的實效。

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總結4

在學校資訊化建設和應用發展這樣一個新背景下,作爲學校領導必須具備資訊化領導力——基本的資訊素養和利用資訊化設備組織教學,合理評價教師、學生和學校管理人員的資訊技術應用水平及其效果的能力,引領和示範合理高效地使用資訊化資源的能力,簡言之就是使學校在資訊技術方面的投入取得應有的成效的能力。學校領導的資訊化領導力,是在資訊化環境中,學校領導所體現出的一種綜合影響力和領導氣質。

站在清華主校門(東門)外的綠地正中,面對橫臥着的主席手書的“清華大學”校名一塊巨大的臥壁,還是很難相信我站在清華園裏。人到中年能非常有幸來到了慕名已久的全國綜合實力最強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能來到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景色宜人、學風嚴謹的大學深造,是我一生的榮幸,因此,我要特別感謝我們質監繫統的領導和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爲我們共同創造了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使我真正有了機會跳出單位,暫時放下了自己繁雜的工作,站在祖國發展、企業發展的高度去學習和探討,提高領導能力的新理念。

教育資訊化作爲一項系統工程,成功與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要想加強資訊化領導力,推動教育資訊化的整體發展,學校應當系統規劃、有序行動,對以下方面要有所關注和思考:

第一,要關注課程

教育改革和新課程的挑戰。教育資訊化的領導力應當體現在全面瞭解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教育資訊化的現狀,並進而認識到教育資訊化與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學改革是密切相關、互爲促進的。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正是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資訊化實踐創新的具體體現。

第二,要關注課堂

創新教學與教學改革。教育資訊化的領導力體現在應當瞭解資訊化教學在課堂實現的基本模式,認識到資訊技術的有效應用需要以教學方式的改革爲基礎,認識到高價值的資訊技術課堂教學應用要確保體現技術的有效整合。

第三,要關注學生

資訊化與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的目的是爲了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資訊化的進程中,創設以“學”爲中心的資訊化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是教育資訊化領導力關注和思考的出發點——應該瞭解如何創造將學校、社區、家庭緊密聯合的資訊化教育體系;瞭解如何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教師、學生、家長多方參與的評價與家庭學校互動:瞭解實現學生的電子成長記錄與全面發展軌跡;瞭解如何將社會資訊化發展和新課程改革對學生髮展的新要求,轉化爲教師、學生的行爲和基本素養。

第四,要關注教師

面向資訊化的教師專業成長。教育資訊化領導力應該體現在——在教育資訊化的`進程中,教師的專業發展面臨着新的要求和新的機遇。教師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術應用能力,需要掌握將資訊技術整合到課程中的教育技術能力,需要掌握藉助資訊技術尋求終身發展的學習能力。學校領導要認識到,面向資訊化的教師專業成長,是教育領域系統規劃資訊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爲教師的專業發展制定相應計劃,以內化爲教師自覺利用教育資訊化的執行力。

學校教師深入各供電分公司、支公司工作現場進行調研,依據《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人員職業能力培訓規範(I級)》,結合省公司所屬各生產單位實際培訓需求編制培訓計劃。邀請省公司的相關部門及生產單位的專家進行審定,並作了進一步的修改。

第五,要關注環境

資訊化教育環境與學校文化建設。學校領導們該認識到,教育資訊化建設的效果體現之一,是教育文化的變革。如何在學校資訊化環境建設與校園文化之間取得協調和共同促進發展,以取得資訊化投入的最佳效益。

第六,要關注效益

區域教育資訊化投入的效益評估。教育資訊化是一件經濟、人力、物力投入都極大的工作。學校領導應當清醒並深刻地認識到,教育資訊化系統規劃需要對技術投入的效益進行關注,需要對教育資訊化各系統要素效果和整體效益進行通盤考慮和認真評估。

經濟專業很多時候都是跟商科和金融專業聯繫在一起,也是中國留學生選擇比較多的熱門專業之一,經濟學專業的範圍比較廣,分爲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美國是經濟發展大國,經濟學專業也是其優勢專業之一。

只有對這些方面真正思考,從硬件設施、軟件資源、應用隊伍、課程改革、教學應用、規章制度等多維度進行系統設計,纔能有效地推進學校的資訊化發展與建設,真正具備教育資訊化的領導能力。

人力資源管理行動計劃一般由項目名稱和項目細則組成。項目細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項目負責人、項目參與者、實施時間、項目檢查人、檢查時間、項目預算等。有若干個項目就應該有若干條項目細則。

當前,教育資訊化已成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教育資訊化的進程中,學校的職責就是要尋找能夠使每個學生達到最佳學習狀態、學習水平並得以健康成長和發展的條件。校長作爲學校的領導者,是學校工作的掌舵者,學校資訊化的有效應用和使用水平,取決於校長及中層領導因素、教師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學校的引領作用是關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校領導的認識層次決定了學校資訊化工作的發展方向,學校的資訊化的制度的制定符合教學規律,要貼近教學實際,符合教師的工作需求,才能夠被教師認可,纔能有效地得到執行,因此學校有關資訊化方面制度建設和激勵機制的的健全是推進學校教育資訊化工作的重要保障。

學用結合是深入推進資訊化的法寶。學校領導的身體力行是學校資訊化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校領導必須清楚各學科教師的學習情況,做好資訊化推進中的對全體教師培訓指導工作,能及時利用數據對課堂教學及質量進行分析,化解難點和教師的困惑,讓教師切實體會資訊技術的魅力。

資訊化的管理服務是效率的保證。學校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要密切合作,協調做好服務和管理工作,推動學校資訊化工作的快速發展。

爲資訊化搭建、打造必要的環境。學校要從硬件建設和軟件提升方面爲教師的使用提供便利,解決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學校專業資訊技術人員的學習和教師的專業培訓必須符合教師的實際需求,確保優質資源能爲教師正常教學所用,能爲學生平等地共享。

利用資訊化,推進校本教研。學校要着眼教師的專業發展,拓展學科教師資訊技術與學科整合實踐研究,促進教師開展資訊化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研究,激發教師的成就感,爲教師更好的發展創造條件。

學校的教育資訊化工作是一項長期的,逐步完善的工程,只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在行動上積極地踐行,才能使資訊化發揮最大的效用。

以上就是我此次培訓的一點感悟,雖然還有許多知識沒有完全消化,有待於以後繼續加強學習、領會體悟,但透過這次學習、培訓和交流,資訊化這股撲面而來的教育清風,使我更加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做一名教育資訊化的積極踐行者,靈活運用資訊技術,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總結5

感謝河南省教育廳開展這次“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透過培訓學習,讓我受益匪淺,特別對於農村小學,接觸網絡技術的機會比較少,但當今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爲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爲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作爲新時代的數學教師,對資訊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已不能只停留在課件的製作上。而是應該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將最新的網絡技術運用的課堂教育之中。特別是任友羣老師這樣的名師,能夠聽到他的講課,真是我的榮幸。參加這次培訓,對我的啓發如下:

一、重新樹立教學觀念

1、以往教育教學,僅僅是對照教案,給予傳統性的灌輸教學。此次資訊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者培訓,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讓我真正的認識到網絡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反思農村教育於城市教育差距的落腳點,補充知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

2、隨着資訊化快速發展,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資訊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資訊工具(電子白板)對資訊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資訊技術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資訊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資訊素養,就不能成爲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數學教師。

二、新的教學模式

透過聆聽專家教授對“中小學幼兒教師資訊技術能力標準解讀”的解讀學習,使我充認識到作爲老師,要掌握資訊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資訊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資訊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資訊的重要性,明白什麼是教育資訊化發的發展情況,真正理解了資訊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件的基本應用 。

三、全面的知識涵養

這次學習中的很多現場課程,他們透過專題講與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僅教給我們知識和技巧,更在無形中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大家,可以看出優秀教師全面知識的涵養,在這方面,確實是自己的不組,以往只是注重數學領域的鞏固,但導師們全面的知識涵養,在教育教學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紮實做好基本功,學習各種關於資訊技術的專業知識,並將新的資訊技術應用的課堂教育之中,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自我的專業技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化教學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