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總結>

學校新教師培訓的個人總結範文

學問君 人氣:9.17K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爲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校新教師培訓的個人總結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學校新教師培訓的個人總結範文

學校新教師培訓的個人總結1

不知不覺我已經工作快一年了,記得剛當老師的時候,我有多麼的手足無措,想着如何去組織管理一個班級,學生需要什麼,我要提供給學生什麼東西。可以說,雖然,我成爲了一名教師,卻如一隻無頭蒼蠅,不知從何做起。

經過將近一年的新教師培訓,一下子讓我有了信心,因爲他給了我一種方向,給我引了一條路。以使我漸漸清楚應該如何使用交通工具,怎麼樣完成這段旅行。新教師培訓分爲兩學期進行,第一學期進修學校的領導、老師給我們安排了很多學習機會,請各個學校的名師來給我們上講座,講的都是課堂教學和教師發展的寶貴經驗,讓我深受啓發,並適當採取了他們的一些方法,實踐起來大有成效。記得培訓剛開始時,老師就給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的課。讓我一下子增加了我對教師這份職業的喜愛。她講到了做爲一名教師,擔負着孩子的培養工作,首先要具備的是愛心。有了愛心,纔會對學生產生耐心,耐心地去了解他們,寬容他們,鼓勵他們,喜歡他們。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夠和諧地相處,以創造出一個美好的學習環境。

教師做的工作不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這些都會讓學生終身受益。特別關愛後進生,對他們採取最多的是鼓勵,並且要對症下藥。從他們喜歡的、擅長的地方入手,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並且要耐心的對待他們。看着魏潔老師臉上露出無比自豪的表情的時候,我的心底在想我什麼時候我也能擁有讓我爲之自豪的學生。講座不僅講到了如何教好學生,也講到了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覺得非常有道理。教師剛入教,首先進入適應期,專業思想和專業能力都不成熟,這段時間確實得勤奮刻苦。我們還年輕,我們要爲教育事業奉獻微薄的力量。接着進入發展期,這是一個矛盾不斷爆發的時期,我們在教育事業奮鬥,一定會碰到許多的困難,只有不斷髮現問題,之後透過努力不斷解決問題,人才會成長起來。然後,會過渡到成熟期。在接着進入高原期,這時人很難再發展,會出現停滯現象,但如果不斷努力,就會達到突破。再者,也非常人體能夠教師的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讓我不再彷徨,因爲每一份職業都有它的成長過程。

第二學期,注重了教師的教學方面的培訓。這次新教師培訓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對教學規章制度、教學常規、師德、教育的常識和特點等諸多方面的系統學習,各位專家的講座給了我很多啓示,讓我受益匪淺。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很少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夠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與自己有關。當學生出現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爲時,只是一味怨學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是否適應了學生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其特點之一,就是每節課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達到及時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結果,遠遠比不上他獲取結果的過程重要。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重要的前提是給予他在學習和研究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這樣,他的體驗纔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教師要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爲本的現代教育觀念,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學生在老師的關注中,不僅會喜歡老師,喜歡上課,產生融洽和諧的師生情感,還會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快樂愉快地去學習。

作爲新教師,我們沒有多少教學經驗,理論水平低,對自己的工作不善於總結歸納,現在,透過對教育學、心理學、美學等的理解,基本上能用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把握了教改方向,堅定了探索新路子的信心,並增加了教育科研的意識,認識到不能只做教書匠,而要做新時期的教育家。

瞭解了國內外基礎教育的現狀,尤其是瞭解到一些發達國家如日本、英國、美國等國家的基礎教育現狀,看到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差距,如教材的`陳舊、方法的古板、對學生統得過死等弊端,增強了作爲一名教師的使命感,更加堅定了以培養祖國所需要的人才爲己任的信心。

這次培訓,就自身更新優化而言,樹立了終身教育(學習)的思想。以前總以爲搞繼續教育沒有學到什麼新知識,所以總覺着耽誤時間,不如讀讀書,備備課,這次,透過聽取了報告,真正認識到了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提高了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學然後知不足,這是我的一個體會。透過培訓,感覺以前所學的知識太有限了,看問題的眼光也太膚淺了。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經過培訓後,我覺得教師絕對不是一桶水這麼簡單,它應該是一條有源頭的溪流。我認爲,教師只有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時代前進和知識發展的步伐,才能勝任複雜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教育工作。“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否定自己,才能不斷進步,擁有的知識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憐的“一桶水”了。總之,在參加培訓後,使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做爲一名教師,一個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溝通學校與家長、社會的橋樑,一定要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教育帶領學生,爲國家培養跨世紀的人才。

學校新教師培訓的個人總結2

8月21日,學校安排了爲時一天的新老師崗前培訓,我收穫頗多:一名好老師除了要有廣博的知識和專業的教育教學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用一顆博大的心去愛自己的學生,忠誠於教育事業。

我迫切的期望自己成爲一名在課堂上游刃有餘的老師,期望每一個孩子在我的課堂上能有所得。所以我仔細地聆聽陳校長的講座,體味着他每個故事後面的深意。陳校長是一位從一線走來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校長,他從一線老師的角度出發,細細的闡述瞭如何成爲學生眼中的好老師。成爲學生喜歡的好老師必備的三個因素如下:

1、喜歡學生,能與學生溝通。“親其師則信其道”,老師愛學生,從心靈上與學生交流,把教育當成一種對社會的服務,而不是對學生高高在上的給予。同時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學生纔會“親”你,“信”你,“敬”你。經過問卷調查,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笑容滿面;有陽光思維;心態平和。試想學生整天面對一個愁眉苦臉的老師,即使老師的課設計的再好,學生學習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的吧,因爲他們認爲老師不喜歡他們。

2、能讓學生愛上你的課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使人主動的學習,反之被動的學習。其效果的差別也是不言而喻的。如何上出一堂生動的課呢?首先,老師的知識功底要紮實,學問淵博“千問不倒”,那麼學生會由衷的佩服老師。作爲一名數學老師,應多看業務書籍,多解題,一題多解,以備不時之需。其次具備敬業精神,教育也是一種投資,雖然回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老師捨得在學生身上投入,耐心而細緻的面對問題,面對學生,學生怎會不喜歡你。再次課堂吸引力高,語言是直觀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方式,雖然數學不像語文課文朗讀那樣對語言要求那麼高,但是數學同樣需要藉助語言魅力來感染學生,抓住學生。這種魅力從何而來?精煉的語言,有穿透力的語調等更有利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間來。

3、學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取得一定的成績。每一個學生都像是老師的作品,有着許多優秀作品的老師怎會不優秀呢?

促進三個因素形成的根本是“愛”。長郡最牛班主任李老師如是說。然而愛是一把雙刃劍,愛能產生奇蹟,不恰當的愛也具有不可忽視的毀壞力。如何愛的智慧,在不長的時間裏,李老師的語言裏不時閃現出愛與智慧的火光。坐在我們面前的她時而是位嚴師、時而儼然一位母親,時而又扮演着學生的朋友。她總是能在恰當的時機用恰當的語言不着痕跡的爲學生掃清心中的艱難苦悶。是的,作爲一名老師,經過時間的沉澱,你能留給學生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深深的刺激着我的神經,我想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也許纔是教育的意義---教書且育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不是件簡單的事。李老師以她二十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們,對於學生,老師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才能做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導師。

社會進步很快,老師同樣也要與時俱進。喻建軍老師是一位優秀的青年教師,他在短時間內的成長得到了學校學生的認可。作爲處於上升階段的我,他的以下經驗對我來說很寶貴:

1、儘可能的使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如課標、教材、書籍、網絡、前輩後輩、甚至學生。

2、注重積累。老師從評課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反思改進,一定會有所進步。

黃澤教授向我們提了一個問題:你爲什麼要做老師?這個問題直指人心。那麼教師的職業和別的職業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作爲一名老師,一要耐得住寂寞;二要耐得住清貧;三要心憂天下,敢爲人先。教師的勞動具有公衆性、複雜性、創造性、勞動效果的內隱性。成爲一名優秀教師還有一段路要走。這條路是苦的,也是快樂的。

學校新教師培訓的個人總結3

在新學期的開學之際,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教師培訓活動。在這次培訓活動中讓我開闊了視野,充實了知識結構,豐富了大腦思維,受益頗深。在衆多的培訓題目中,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李莊老師的,關於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一個時常被關注的話題。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以下幾點是造成課堂教學效益不高的原因:

1.目標空泛,隨意遊走;

2.面面俱到,串講到底;

3.照本宣科,索然無味;

4.糾纏情節,事倍功半;

5.注重結果,忽略過程。

既然知道了問題的所在,我們就要根據問題來找出解決的辦法。如何來提高課堂效率,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一、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

不同的質量觀會有不同的效率觀。什麼樣的課堂是高質量的課堂?我們應該明確,好的課堂不僅有質而且要有量。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有既定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師要優化課堂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有所提高。

二、要功夫用在課外,精心備課。

我們應在備課時除備常規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煉的語言,更準確的語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爲課堂大多數時間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展,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要珍惜課堂每一分鐘,善於把握最佳時間。

據專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後的前5分鐘到20分鐘。所以,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時間分配。珍惜時間不是教師急不可待地把課堂內容講完,而是要多給學生時間思考。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後再透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着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通常我在上課前會制定一個時間表,標明每一個教學環節大約所需時間,努力控制好節奏,做到課堂儘量無廢話,多給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讓學生主動探索,提高效率。時間是有限的,但我堅持在每次提問之後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幾十秒鐘。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爲解決問題作出自身努力。經過這一點時間的思考,他們也許就能恍然大悟,不僅省去教師講的時間,而且有利於面向全體,提高課堂效率。最後我還規定自己每節課必須至少留出5分鐘時間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

四、要恰當的使用多媒體。

多媒體作爲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和歡迎,它帶來了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的變革。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上,是極爲有效的手段。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爲學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學生儲備豐富的表象資訊,爲他們實現資訊重組、進行“再發現、再創造”打下基礎,但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一定要有“度”,否則將達不到目標,得不到效果。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教師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就會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和課堂效率。今後我會不斷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