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總結>

教師個人綜合素質培訓總結範文

學問君 人氣:1.24W

作爲一名教師,綜合素質是十分重要的,那麼教師在進行培訓之後應該如何寫培訓總結呢?下面就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個人綜合素質培訓總結範文

教師個人綜合素質培訓總結範文【一】

很榮幸參加了XX年xx區中小學“名教師”培訓班的培訓學習,非常感謝區教育局爲我們搭建瞭如此好的一個學習平臺,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貴的機會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總的來說,這次的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教育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學員圍繞專題進行的觀摩課,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透過這一輪的培訓,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 樂觀對待教育事業

回首這半年的教師培訓,真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特別是xx教授有關《尋找教師的職業幸福》的專題講座,真是心生感慨,讓我受益非淺,讓我懂得從平常的工作中去體驗幸福。我們老師面臨着來自自身、學校、家庭、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面對如此重大的壓力,我們必須先學會愛自己,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因爲一個人的心理因素不僅影響到人的健康和壽命,還關係到人的成敗。作爲教師要學會調試自己的心理,同時還要學會與學生溝通,用陽光般的心態積極面對學生,纔能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堅持讀書,豐富自己的內涵。

任何人想發展都離不開書,讀書的邊界就是人生的邊界。書籍可以讓我們跨越時空與先哲進行精神對話。給我們培訓的老師,幾乎都談到了這個問題。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還要博覽羣書。不讀書,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學,如何在課堂上與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如何與時俱進地掌握教育教學的技巧?在培訓中,我深感自己的差距與不足。作爲一名教師,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我深感只有不斷的充實自己,博覽羣書,授課時才能做到遊刃有餘,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無味。教學需要教師不斷重新載入,而不是複製。特別是現在的新教材新理念,爲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同時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更需要有創新的思想創新的理論。因此,以後要堅持讀書,以豐富自己的內涵,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要做創新型、研究型的教師

透過此次培訓,我得以反思自我,尋找自己與“名教師”之間的距離。我經常會思考: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怎樣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師?怎樣成爲學生好的引導者?平時我們疲於應付日常教學,很多問題都沒有認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

1.教--研分離。“教師在行動研究中成長”,要想成爲一名教育科研專長骨幹教師,光會教還不行,還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長型發展,這就要求必須在一定行爲規範的基礎上,將自身調節機制放在教育活動的控制執行環節上。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多做創新嘗試,要多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以堆積、沉澱並吸收經驗。透過此次培訓使我認識到一個教師不僅要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還應該從經驗型逐步向研究型轉變,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2、缺乏激情和創新。

透過此次培訓,透過聆聽各位專家的精彩講座,透過與各學員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貧乏.我覺得自己太安於現狀、自滿自足多,緊迫感、危機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縛,惰性大,闖勁少;課堂上展示自己才華多,給學生參與的

機會少。透過培訓,我清醒地認識到:激情和創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師的必要因素.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自身的素養,人格的魅力,離不開廣博的知識,離不開先進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教學技術。透過學習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轉變,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的更爲系統。本次專家的講座可謂:深刻獨到,發人深省,作爲教師,必須有淵博的學科知識,良好的思想品質,特別是骨幹教師,更應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教學技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將次此培訓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去,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咀嚼、消化,內化爲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要不斷蒐集教育資訊,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

我相信,孜孜以求,堅持不懈的理論沉積,一定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

教師個人綜合素質培訓總結範文【二】

一、領導重視,科學規劃,確定骨幹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

幾年來,學校把骨幹教師隊伍建設作爲加快發展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列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搶佔教師隊伍建設的制高點,建設骨幹教師隊伍。爲此,學校制定了《骨幹教師評定標準》、《骨幹教師管理辦法》,明確了骨幹教師的標準和培養目標,鼓勵教師拔尖、成名成家,打造我校骨幹教師隊伍。

本學期在全校進行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對象的選拔。按照市教育局制定的具體選拔條件,遵循公開推薦,公平競爭,公正選拔的原則,並且兼顧不同學歷和學科的合理分佈,擬篩選中小學市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5名(其中,中學部3名,小學部2名),鎮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0名,校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5名,共30名各級骨幹教師培訓對象。

二、積極培訓,提高骨幹教師素質。

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名教師)培養是學校工作重點,同時也是繼續教育工作的核心,按上級要求,學校要本着選好對象、培養骨幹、分層培訓、講究實效的原則,採用集中培訓,師徒結對等形式,繼續組織好骨幹教師的校級培訓。同時,還要積極支援教師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級骨幹教師培訓活動,爲參訓教師提供經費保障,着力打造一批名符其實的不同等級的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不斷提高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

一是在結對幫扶工作中,採取骨幹教師上公開課—青年教師上公開課—骨幹教師點評—青年教師反思--修改教案--再上彙報課的雙向互動的方法互助互促,共同提高,得到了青年教師的普遍歡迎。二是舉辦職業道德輔導講座,圍繞思想建設、理論素質建設、師德建設、自身修養建設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和措施,狠抓師德建設,鼓勵骨幹教師積極投身教育事業。多年來,學校堅持年年評選師德標兵,提出永遠讓愛灑滿校園,使骨幹教師的事業心、責任心、師德水平不斷提高,透過師德教育,骨幹教師工作熱情高漲,展現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三是搭建骨幹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平臺,學校堅持唯纔是舉,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將骨幹教師送上個人發展的快車道,學校透過名師工程、青藍工程,在全校開展骨幹教師、首席教師、新秀教師評選活動,透過實施專家引領導航,學術研討促動,外派研讀進修,校本發展培訓等策略,培養德業雙馨的骨幹教師隊伍,讓他們走雙師型路子,在學科前沿中佔領制高點。透過這些措施,加強了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工作,形成了尊重人才,人才樂於奉獻的局面,真正使骨幹教師能引進來、留得住、用得上、幹得好,爲發展職業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壓擔子、引路子、搭臺子,加快骨幹教師成長

學校明確要求骨幹教師每年做到五個一:即在地市級以上刊物發表一篇以上教研論文;上一次水平較高的公開課;帶動一個學科組;在本校以上做一場專題講座;參加一項以上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和實驗。爲了使骨幹教師都能完成上述五個一任務,學校積極總結交流教師教育教學經驗、指導骨幹教師培訓、指導青年教師學習和實踐、展示教師科研成果的陣地,爲骨幹教師展示教研成果創造條件。至今日止本學期已有骨幹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教研論文4篇;14位骨幹教師的15篇教學案例、論文被選送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世界銀行貸款/英國政府贈款‘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項目’”論文大賽;5名在學校舉行的PTT(參與式教學)優質課比賽中脫穎而出的骨幹教師,近期將代表學校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PTT(參與式教學)優質課比賽。透過壓擔子、引路子、搭臺子,使骨幹教師有壓力,有動力,有成就感,他們已成爲學校的學科帶頭人和科研骨幹。

四、 制定標準,落實考覈,實行動態管理

爲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促使青年教師不斷成長,培養一批思想作風紮實,教學水平較高,教研能力較強的高水平青年骨幹教師,切實發揮青年骨幹教師在教學中的帶頭示範作用,學校制定骨幹教師考覈辦法:1、思想政治素質(12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爲人師表,敬業勤奮,樂於奉獻。2、課堂教學水平(12分):高質量地執行“教學五認真”要求,課堂教學做到基礎性、主體性、創造性有機統一;勇於開展教改實踐與創新,並形成一定的風格特色,教學效果明顯。3、帶頭示範作用(12分):在學科教學中起帶頭和示範作用,每學年在本校舉行一到兩次示範課,或赴其他學校進行一次借班示範或講學活動。4、教學成績(16分):積極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新路子,在各級各類統考或抽考中,所任學科教學成績較好,名次靠前。5、課題研究(12分):主持一個校級以上立項課題的研究,課題計劃與實施方案的理論性和可操作性較強,研究過程完整、課題研究成果材料充實,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6教研論文(12分):積極總結教改經驗,認真撰寫教研論文,每年有兩篇以上論文在縣級以上刊物上發表。7、幫帶工作(12分):發揮幫帶指導作用,承擔培養1-2名青年教師的任務,具有明確的培養計劃和活動內容,並在三年內將其培養成爲校級骨幹教師、教壇新秀或校級教學能手。8、班主任工作(12分):擔任班主任多年,取得B級以上班主任以上資格,所帶班級班風好、學風濃。按照這個標準,每年考覈認定一次,使骨幹教師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基本保證。我們在以後將盡量拓展培養模式,提高骨幹教師在思想政治與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學術水平、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造就一批高素質、高水平,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能真正發揮帶頭、示範和輻射作用的骨幹教師隊伍。儘快把骨幹教師培養成一代名師或教育專家,促進我校教師隊伍整體實力的全面提升,實現我校教育的飛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