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繼續教育公需培訓心得體會3篇

學問君 人氣:8.66K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繼續教育公需培訓心得體會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繼續教育公需培訓心得體會3篇

繼續教育公需培訓心得體會 篇1

經過培訓學習,我更堅定了自己“教書育人”的思想,更懂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要堅定不移地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真正把教師這一個職業當作一份自己的事業來完成。

一、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養。

“學無止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 不論是對理論方面的知識還是實踐方面的知識,

都要向老教師虛心請教,向新教師學習新知識,使自己永遠有一桶滿滿的水,把自己的水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爲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

二、嚴格執行師德規範。

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隨令不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爲人師表,誨人不倦,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 透過培訓,使我深深懂得: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

精力乃至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爲基礎的,要以強烈的責任心爲前提。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應該勤勤懇懇,無怨無悔。這也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三、關愛每一位學生。

老師的愛,是開啓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激勵學生奮進的催化劑,是師生之間達到心理相融的接觸點。教師需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健康發展。透過培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一個學生。不用學習成績作爲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係,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作爲教師。今後我需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笑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巨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爲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

四、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係。

在與家長聯繫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學生髮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禮、不吃請、不叫家長辦事,不進行有償家教,贏得了廣大學生家長的普遍讚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透過培訓學習,也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作爲一個教師應該明白的最基本的道理——專業水平和工作態度的重要性。培訓老師深厚的理論素養、在培訓過程流露出的樸實真誠、勤奮敬業的工作態度,也讓我在這次培訓學習中受益匪淺。

繼續教育公需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師德是教師人生的根本,是引領教師職業行爲的內在靈魂,是教師職業人生幸福的心靈根基,優良的教師職業道德將教育引向和諧、美好。這次參加20xx年東莞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課培訓,透過喻忠恩博士等幾位專家的指導,以及自我師德剖析,相互發帖交流,使我進一步瞭解到教師職業的神聖,同時也感責任重大。下面我談談我的學習心得:

教師職業是以育人爲核心的職業,教師職業的根本指向是啓迪人的精神,培育人的靈魂。這意味着教師職業不是簡單的技術,不是按部就班,照章行事,而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生命的實踐,是教師全身心的投入。離開了教師自身人格的基礎,教師的教育行爲就成了沒有真實生命內涵的空洞形式。教師職業的尊嚴不僅來自神聖的'責任感與對教書育人天職,更在於把這種使命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成爲教師個體的內在德行,正是教師德行的引導,直接成爲教育實踐的基礎,成爲引領學生精神起點的內在依據。

師德的表現又是多方面的,教師經常與學生在一起,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對學生的態度、對社會的看法,甚至行爲舉止等等,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所以,我們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行爲舉止,做好表率。如上課精神飽滿,不可將個人絲毫的不良情緒表現在課堂上,更不可在課堂上發牢騷,抱怨學校或貶損其他老師。否則,不僅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影響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正人先正己,育人比教書更重要,知識的缺乏可以後天彌補,但一個人的道德觀、世界觀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改變。所以,教師的責任絕不是僅僅是講幾節課,我認爲教師應該具備:

1、教師要具有無限的愛生之心

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的技能全部奧祕就在於熱愛每個學生。”教師要時刻想着學生,一切爲了學生,對待學生要溫和,要以情動心,要學會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教師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教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纔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如果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愛,就等於抽掉了教學的靈魂。教師在授課中的關愛學生的情感以及語言,不僅能激活學生聽課的情緒,而且能增強說理性,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只有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纔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纔會“親其師,信其道”。

2、教師要具有愛崗敬業的決心

我們要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教師從自己執教之日起,就應該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徹底清除“拜金主義”觀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正如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無論何時,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

3、教師要有人格魅力的教育

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爲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特徵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於對事業的忠誠,他們不是僅僅把教書看成謀生的手段,而是毫無私心雜念地投身其中,以教書育人爲崇高的職責,並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他們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築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他們應是最能以身作則的人。教師時時處處要以大局爲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爲爲學生做出表率。爲人師表,身教重於言教。一定要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爲。

4、教師要有傳道、授業、解惑的本領

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爲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淵博知識。自己要大量的充電,不論是對理論方面的知識還是實踐方面的知識,都要向老教師虛心請教,向新教師學習新知識,使自己永遠有一桶滿滿的水,把自己的水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爲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在知識的海洋裏,教師如同一葉扁舟,常年累月航行於其中,將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達理想的彼岸。

5、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幸福感

教師的幸福是什麼?這次師德培訓聆聽了韋筱青教授《教師的幸福感》的講座,如沐春雨,細潤心田,心中豁然開朗。韋筱青教授針對教師的幸福展開了深入的闡述,而讓我受益最深的是對心態的論述。心態能決定人生,因爲一個人的心態便是他對生活的態度,態度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成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越豐富,他看到的世界就越豐富;內心世界越光明,看到的世界就越光明;內心世界越深刻,看到的世界就越深刻;內心世界越美好,看到的世界就越美好。我們的美好人生是從心開始的,有心的地方就有發現,有發現的地方就有欣賞,有欣賞的地方就有愛,有愛的地方就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有快樂,而幸福快樂就是我們心馳神往的地方。我想教師不僅是太陽底下最光榮最高尚的職業,也不僅僅是教師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羨慕與尊敬,它更應該是教師在實際工作生活中的那份真實的體驗與感覺。這種幸福的體驗與感覺可以來自學生的成長與信任。在這一切中,你真實而深刻地體驗與感受着來自另一個生命所帶給你的幸福。

透過這次培訓,使我更有信心懷着“愛與責任”,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去從事教育這項神聖的職業,同時更加認真學習,努力實踐,不斷反思。師德需要培訓,需要教育,更需要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繼續教育公需培訓心得體會 篇3

這次公需課培訓主要是觀看專家講解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與其他教師討論教學理論,還有一些比較典型的教學案例。經過了十來天的學習,我對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認識進入到更深的一個層次了。同時,我更確定了自己對教師職業的熱愛。

觀看了許多教學視頻,有的是著名的專家來講解的,有的是一些名教師的教育心得和方法,有的是課堂教學視頻。這些視頻都從七大方面來展示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分別是經濟社會發展與師德、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師生關係中的師德、評價中的師德、家長關係中的師德以及教師自我發展中的師德等。透過觀看視頻,我更加明確自己的目標,堅定自己教師的職業。以下是我這次培訓的一些心得與感悟。

在這個經濟越來越發達的社會,教學技術也越來越多樣化。那麼,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們肩負着社會教育的重任,必須努力地學習新的教學技術,不斷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優秀。除了學習新的教學技術,我們還應該有選擇性地利用新教學技術,而不是盲目地追隨社會的新潮。作爲教師不是爲了展現能力,而是爲了教育才變得更有能力與力量。

在課堂上,教師除了上好一節課的內容之外,還要潛移默化地傳遞學生做人做事的一些基本道理。教師的言行都影響着學生以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教師不單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當然,在課堂上學生會犯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小錯誤,教師就應該好好地引導學生改正錯誤和包容學生所犯下錯誤。

師生關係最好是做到亦師亦友,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感覺到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當學生願意與人分享時,你就會發現他們都是一羣非常有想法的孩子。這樣對教師的教學教育工作也起到幫助的作用。當學生願意把你當成了朋友,他們也會願意傾聽你給他們的建議和意見。這時,教師也感受到教育工作原來是這麼的有趣。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我們儘可能地尋找他們的優點,適當指出他們的小缺點。學生是一羣需要鼓勵的孩子,他們的自信來自教師和家人的鼓勵。很多名人都很重視地指出自信是一個人成功重要的條件之一,同時許多世界知名度很高的大學校訓也提到自信。可見,自信對學生是多麼重要的一個品質。

要更好地教育學生,單靠教師在校的觀察不夠的,還要積極與家長聯繫,瞭解他們在家裏的情況。教師學會如何地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係,是對學生和家長負責的表現。

在教師崗位上,自己要大量的充電,不論是對理論方面的知識還是實踐方面的知識,都要向老教師虛心請教,向新教師學習新知識,使自己永遠有一桶滿滿的水,把自己的水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爲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