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學習個人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5.36K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學習個人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學習個人心得體會

8月5日至8月7日縣教研室對全縣小學數學骨幹教師進行了集中培訓學習。對於剛接任教研員不久的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對待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我倍感珍惜。本次培訓的內容---網絡大集體備課深深吸引着我。面對集體備課,用張主任的話說是:古老的新話題、最難啃的硬骨頭,很多時候讓我們覺得有些霧裏看花,水中望月,無所適從。此次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學習,猶如爲我開啟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三天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

一、培訓內容注重實效性。

首先,縣教研室張老師向我們詳細的介紹了“網絡大集體備課的流程”,理論聯繫實際,面對面交流。一遍又一遍地演示着操作程序,讓在座的老師們感受到了縣教研室領導對進行網絡集體備課的態度和決心。全體入會老師在微機室現場操作了在網絡平臺上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然後加入沂南縣小學數學協作組,並結合網絡集體備課學習瞭如何上傳自己的備課,撰寫共案,如何根據共案編寫個案。接着裏莊等四個單位就集體備課作了典型發言,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很值得學習、借鑑。教研室就集體備課的意義、形式、要求等進一步做了詳細的說明。明確了今後集體備課發展的方向。之後,觀摩了徐長青的《退中的數學》和濟南市經五路小學都雯的《分數除法》,緊接着展開了評課議課活動。

二、網絡大集體備課,爲你歡呼。

張老師的精彩報告不但讓我明確了集體備課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確了網絡集體備課的操作方法。她的報告既有理論的闡述,又有具體操作的演示,是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說句實在話,集體備課以前我們學校也搞過,只不過是有形式,但實效性不大。正如張老師所說:

①只見表格不見人;

②課時備課變了味;

③備課意義知多少。

總之,備課成了形式:書頭真“頭”;簡案真“簡”;祥案真“新”。裏莊、雙堠、大莊和界湖老師的集體備課的經驗介紹可以說是張老師報告的延伸。他們毫無保留的把他們多年的寶貴經驗傳授給了我們,這不正體現了大集體備課的團隊精神嗎?我們十分感激,要好好的向他們學習。使我對大集體備課的內容、形式、要求(三定五統一),以及三種意識、三個關係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網絡教研,資源共享,真正把老師們從寫教案(甚至是抄教案)中解放出來,讓老師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研讀課標,鑽研教材,瞭解學生,編寫自己的個案,有更多的時間來反思我們的教學。我想,老師們會爲之歡呼,爲之雀躍!

三、觀摩名師課堂,領略名師風範。

在這次集中培訓中,我有幸觀摩了兩位名師的課堂教學,深深爲兩位老師紮實的教學功底,幽默的教學語言,精湛的教學技藝,靈活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教學智慧而折服。徐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風趣幽默的話語,都充滿着啓發與挑戰,抽象的數學思想不經意地融於課堂之中。在整個的課堂教學中,精彩不斷,高潮迭起,師生互動,共同參與。“退退退,大踏步的退,退到不失事物的本質。進進進,小步子的進,回頭看,找規律。”的思維方法。課上老師用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反覆強調了三次,告訴學生的不僅是一種數學的思維方法,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徐大師魔術般的情境,將學生引入實踐探索的殿堂;蜻蜓式的點撥,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結論的過程,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樣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到“退、退、退;進、進、進;回頭看,找規律。”這一探索思想的魅力所在。自主性的操作,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思想的價值。

計算課上起來比較枯燥,沉悶,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都老師的這節課卻上的如此的生動,活潑,有序,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重視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培養,重視算理的理解和計算方法的探究,注意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數形結合和轉化的思想。

牛頓曾經說過:“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爲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兄弟單位的成功經驗爲我今後的教研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縮短了探索真理的過程。三天的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釐清了集體備課的思路,找出了與一名智慧型教師的差距所在,對於今後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起到推動作用,我將以此爲起點,讓“差距”成爲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