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參加高效課堂培訓會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2.46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參加高效課堂培訓會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參加高效課堂培訓會心得體會

參加高效課堂培訓會心得體會1

在新學期開學之際,我有幸參加了爲期五天的高效課堂視頻培訓會,聆聽了專家關於高效課堂的報告,觀摩了高效課堂“五步三查”體驗式培訓之小組建設。五天緊張而歡快的學習,使我受益頗多,同時也思考了許多。

自從我市開始提出了“以學爲主,當堂達標”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我校的教學模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存在着一些迷茫和遲疑。透過五天的視頻培訓,使我對課堂教學改革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更堅定了信心,提高了對課堂改革的認識。這將指引我今後工作的發展方向。

一、從新課改到高效課堂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編制科學合理的導學案。

其次,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和學生會學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課堂高效。

第三,教學中適時指導、監控、反饋、激勵,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二、我心目中的高效課堂

1、要“清”。環節清、思路清、重難點清。

2、要“活”。導學案設計靈活、學生思維活躍、師生互動活。

3、要“新”。結構新,教法新,學法新。結構新,指教學中知識的網絡結構,層次體系設計新穎。教法新,指在課堂中老師以學生的角色幫助學生的身份去引導學生實踐。學法新,指每節課學生學習的方法上多下功夫,這是誘導學生自主探究的關鍵所在。比如說課堂中教師提問或學生展示時,可採用知識點補充法;在學生閱讀完課文時,採用要點接龍法,提升學生的求知樂趣。對於教法,有更多探討的價值。

三、今後工作中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提升預習質量

以前我們在教學中也曾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甚至在新教材中也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但是一方面,我們對預習這一環節重視不夠,只有要求沒有落實,或流於形式,甚至根本就沒有用到這一環節。另一方面是我們也沒有充分利用這一環節的應有價值,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我們在佈置預習任務時不明確,沒有分解學習任務,沒有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沒有對學生的預習能力進行專門的培養。學習高效課堂必須高度重視預習環節,要加強對預習環節的具體要求、效果檢測等方面的落實,保證預習的效果。

2、注重學生的展示

每位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慾望,每位學生在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都會進一步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信心,都會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都會有新的收穫,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交流展示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讓學生在展示中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展示自己生成的東西,同學之間進行思維的碰撞,產生激情的火花,小組之間、個人之間形成知識的對抗。加強展示的精彩和課堂的生氣。

3、杜絕面面俱到,選擇以點蓋面的探究問題

在選擇探究問題時,以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出發。儘量選擇能牽引本課全部要點的關鍵性或實質性問題,或能反映本課主線、承上啓下銜接點。這樣,既能使學生在自主與合作的探究過程中把握重難點,也能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

4、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理與提煉

整理、加工、提煉知識結構既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又是鞏固提高學習效果的必然環節。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容易忽視這一點,結果學生學習的都一些零亂的知識點。這樣的學習結果很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利於學生認識學習內容的實質與核心,不利於學生對知識之間進行聯繫,不利於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因此,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要給學生總結概括的時間與空間,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

總之,透過聽取專家的報告和自己體驗式培訓,我對高效課堂模式有了更深地認識。我深信,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援下,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把課堂還給學生。面對困難和問題,冷靜思考,善於總結,終會取得高效課堂改革的成功。

參加高效課堂培訓會心得體會2

2月27號、28號兩天縣教研室組織我縣部分校長70餘人參加了爲期兩天的高效課堂培訓會,,聆聽了李炳亭、陳立、何志強、張代英、王公叄等專家關於高效課堂的報告,參與了許世國老師高效課堂“五步三查”體驗式培訓之小組建設。兩天的學習,深有感觸,特將所聽所感記錄如下。

一、聆聽講座,熱血沸騰

27日上午,專家李炳亭作了題爲《高效課堂的“行動研究”》的講座。李老師的講座觀點鮮明、深入淺出、比喻形象、風趣幽默,我震撼於李老師對傳統教育的批判氣魄,佩服於他們團隊爲此耗費的心血與精力,感動於他們致力於爲中國教育尋找出路的一片苦心。

他首先談了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他評價中國教育六個字:老師講,學生記。他認爲傳統課堂讓孩子失去了創造力,個個都像失去了水分和生命光鮮的木乃伊。他說傳統課堂已經無聊透頂,必須抓緊改!課改是什麼,就是“從油鍋裏撈孩子”,高效課堂是“對症下藥”。

他談了他的教師觀,引用梭羅的話闡述“池塘”理論,要求老師創設學習條件,營造學習氛圍,建構課堂生態,一切爲了讓種子“自己”發芽。他說教師即條件,教師即可能。教師不要當“二傳手”,要放手發動學生“一傳”。要求老師退居‘二線’,找不到老師的課堂纔是最好的課堂,只要有一個人會,教師就要閉嘴,教師閉嘴才能讓學生張嘴說,動手寫。所以他認爲教師的作用80%是點燃——把溼柴火弄乾、“爲李大娘報仇”;20%是在流程操作引導學生。教師是集思者、啞巴、懶漢爲一體的複合角色。

他選取了老太太學麻將、打麻將、打籃球作爲關特定場景,闡述了他的學習觀,他認爲學習即經歷,學習就是選擇與建構;學習是失敗-反饋-矯正-成功體驗。

他認爲高效課堂是個“人本”教育概念,思想支撐在於“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教學系統要以學爲中心,評價系統要以學憑教,文化系統要開放搞好,教師作用的流程爲“帶入——體驗——感受——情感——生命”,提出課改要完成四個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評的方式、發展的方式。課改必須的“四步路”,即:理念變觀念,觀念變方法,方法變文化,文化變信仰。

他講了好課的六個特點:

1、學生自主學習的課。自主學習簡稱“自學”,也可以說好課的第一條即自學的課。

2、動靜結合的課。要讓課堂動起來,動包括三動,即身、心、神俱動。

3、注重展示的課堂。對於未成年,好奇和展示是兩大天性,而展示是解決學習內驅力的好辦法。課堂因展示而生動精彩。

4、有這樣流程的課。自學、展示、反饋。一切自學的課都必須經歷和體現出這樣的三步流程。

5、師生相長的課堂。放手發動自學,兵教兵、兵教官,兵兵合作、師生相長。

6、情感的課堂。 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不是參加葬禮,而是婚禮。

一句總結: 一切圍繞、服務於“學習和學生”的課便是好課 !

他說了評課“李五條”:

1、狀態(看動作、聽聲音、察表情,好教育寫在臉上)

2、參與(教師統計到組、組長統計到人)

3、效果(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

4、流程(自學、展示、反饋)

5、師德(講超過10分鐘師德不達標)

他講了高效課堂“五步三查”模式:

第一步,獨學,讓學生找出學習困惑,而教師“一查”自學進度、效果;

第二步,讓學生圍繞困惑進行對學、羣學;

第三步,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在組長組織下,“展示”學習成果,謂之“小展示”,而教師“二查”展示過程中暴露的問題;

第四步,教師根據小展示暴露出來的問題,組織全班進行“大展示”;

第五步,學生歸位,整理學案、整理糾錯本,對子測評,而教師利用對子“三查”。

聽着李炳亭的講座,我一直在思考,我們一直在喊課程改革,我們改了什麼?我們在改什麼?我們的教學理念真的改變了嗎?我們在教學中真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了嗎?我們真的在努力實施素質教育嗎?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養與提高嗎?學生在學校、課堂快樂嗎?經過偌多年的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哪些東西在學生身上只是一拂而過,而又有多少東西生根成長了呢?現在國民表現出來的一些低劣素質有多少是因爲學校教育的缺失呢?也許李老師的有些話有些偏激,有些案例僅是個案,但是我很欣賞他提出的“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我很贊同他提出的教師是一個點燃者,認爲他們團隊推出的“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模仿性強,操作性強,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信,提高學生思維、合作、表達、表現等多方面的能力。全身血液在他的慷慨陳詞中流動加速,教師責任感在他的激情澎湃中迅速提升,面對課改,我熱血沸騰!

二、觀摩體驗課,心馳神往

許世國老師的體驗式小組建設培訓別開生面,他讓參加培訓的校長們們親自體驗了一次做學生的感受。我也被選爲第一小組成員親自體驗了小組建設。在他的培訓課上,參訓教師輕鬆活潑,幸福快樂,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我坐在課堂上,一方面感受着如此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方面在思考我們的教育教學。

我認爲目前我們的教育教學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教學評價單一化。雖說近年來,我國對中小學考試制度進行了一定的改革,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校長和教師的評價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然而,依然有很多人認爲評價就是測驗或考試,就是考查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並根據考試分數對學生進行評等和排隊。考考考,是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每次根據學生成績的優劣對教師業績的排隊排名是教師的榮辱榜。合格率、升學率是學校的生命線。社會如此評價學校,學校如此評價老師,老師如此評價學生,在這個大循環中,還能剩下什麼呢?還能要求什麼呢?評價是重要的導向。學校、教師在這種評價大旗下,怎能不盡心盡力地進行應試教育?還有,目前教師仍然被要求是神聖的知識的化身、真理的`化身,要求要有一桶水,是大海,是源源不斷的自來水,是知識的傳授者,是疑惑的解答者。這樣怎能不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怎能不影響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第二、教學目標知識化。當前教學注重的主要是如何透過課堂教學,把要考試的知識和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透過學習雖然獲取了相應的書本知識,但卻未在真正素質的各方面得到發展。舉個簡單例子:孩子們在小學都學了計算各種平面圖形面積這個知識,但是如果家中要建房子,有幾個小學生能計算出建築面積?從這可以看出當前教學沒有達到真正促使學生透過知識的學習在能力等方面得到發展,僅僅以知識掌握爲目標的教學是不成功。還記得這樣的順口溜:“考考考,老師的法寶;練練練,學校的手段;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教學的原則是“考什麼,教什麼;考什麼,學什麼;考什麼,背什麼。”有人戲謔某些教師的教學方法是“看書、講書、劃書、背書、考書”的五書法。聽說有外國人對中國留學生的評價是:兩大優點(勤奮刻苦、記憶力好),兩大缺點(動手實踐能力差,缺乏創新精神),這評價可謂一針見血。

第三、教學方法過程統一化。在當前教學中,強調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傳授以及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追求學生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因而特別講究向學生講授系統的知識,採取統一的方法,按統一的進度以及統一的要求來開展教學。不論是優等生還是落後生,在當前教學過程中的各方面沒有多少區別,優秀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香,學困生吃不了。還有些教師還在填鴨子,往往認爲只要講得多,講得細,學生就可以學得多,就不至於在應試中失敗。可結果往往是教師講得口若懸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種教學實在是談不上學生個性的發揮和教學中因材施教的實現。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而不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當觀衆被動接受的單邊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這樣評價教師的角色:“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爲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那種拿出現成真理的人。”由此可見,現在的教師不應是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演者,而應是流動於學生(演員)之間的導演者,參與者。素質教育中的師生關係有如下特點:民主和諧、平等和作、互敬互愛。素質教育觀念中的優秀學生不是那些認真聽講、全盤接受、不假思考的學生,而是那些善於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敢於創新的學生。高效課堂“五步三查”模式在這方面非常成功。相信透過參與這種學習模式的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將得到長足的提高。

我期待我們的課堂像許老師的體驗課這般自由快樂和諧高效,對於課改,我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