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朗讀者培訓心得體會

學問君 人氣:1.15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朗讀者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朗讀者培訓心得體會

朗讀者培訓心得體會1

透過參加朗讀培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下面是我培訓後的收穫,和大家分享。

朗讀也稱頌讀,是把靜止的文字語言變成活的有聲語言,也是透過讀者的藝術加工的有聲語言活動。

做到把作品清晰地響亮地讀出來,繪聲繪色,入情入理,朗讀者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對於朗讀者本身也有很高的要求。

上午透過培訓讓我們瞭解到了音節,聲母,韻母,聲調等基礎知識以及讀音錯誤與缺陷的常見類型,比如:癖好,壓軸線等詞語的讀音。

下午馮亮老師給老師們做了精彩的朗讀師範,針對老師們的朗讀進行了點評,講解了如何做好朗讀。

朗讀時,應把握文章的體裁和和背景、語句特點,注重朗讀的感情色彩,注意朗讀語句時那些字應該重讀,那些應該輕讀,哪裏該停頓,哪裏該延長。

做到朗讀時句句讀得抑揚頓挫,或是振振有力。

在朗讀的過程中,不應當看一個字讀一個字,而是應當看一句話,透過瞬間的記憶或思維來讀這句話,做到“眼先到,腦思考,口讀好”。

我們的母語很優美,其原因在於漢語是聲調語言,可以有平仄規律,漢語也是單音節語素語言,可以有它的特殊的聲韻規律。

所以,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各種不同的生活現象和人們各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就必須採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

不能自始自終採用一成不變的速度。

讀得快時,要特別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爲了讀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讀得慢時,要特別注意聲音的明朗實在,不能因爲讀得慢而顯得疲疲沓沓,鬆鬆垮垮。

總之,在掌握朗讀的速度時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

在朗讀實踐的過程中領會朗讀的技巧——要“讀出韻腳,讀出音步,讀出意思,讀出言語關係,讀出意境”。

透過朗讀我們不僅能夠欣賞到語文抑揚頓挫的音韻美感,加深並促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且朗讀本身又是一種創作,朗讀者加入了自己的體會,並透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朗讀因而成爲一種極具個性色彩的創作行爲,而這正是朗讀的魅力所在。

而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能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調,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

朗讀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能讓有效的組織和實施教學,使課堂充滿生氣,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爲主動感知。

它還是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學習方法。

語文學習講究涵詠,講究體悟。

語文學時不僅要掌握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人文情懷、人文精神,提升人的文化修養。

而朗讀正是一條通向人類寶貴文化遺產的路,是我們與古今聖賢精神對話的橋樑。

因而在工作中,我會不斷實踐,不斷提高,走進朗讀的天地,爲自己,也爲孩子們。

朗讀者培訓心得體會2

我們xx小學請來顧老師對我們進行了朗誦培訓,培訓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把互動提到首位,青年教師讀文、現場點評、專家範讀、專家講座四個階段。

我最深感觸的是:透過青年教師的朗讀、專家聲情並茂的範讀與適時的指導、同事們學習的專注,令我感動,同時使我學到了不少東西。

首先是開啟了思路,專家提出的觀念讓我對朗讀課文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青年教師的朗讀讓我對比到了我們之間的差距,在深受啓迪的同時,也有所反思,深感當前教學任務的艱鉅。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如何使語文朗讀教學工作煥發新的光彩,是我要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後的語文朗讀教學中,針對自己的教學的薄弱環節與不足之處,以名師爲榜樣,研究他們的教學藝術與教學思想,爲我所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美,努力提升語文教學朗讀水平。

這次學習我體會最深的的有以下三點:

一、發揮想象,配以肢體語言指導朗讀

每次朗讀,都要啓發學生想象,要變文字爲圖畫,要眼睛看文字,腦海中要展現出相應的畫面來,從而入情入境。

例如讀《所見》時要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是你在喜、在憂,有了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像演員一樣扮演好各種角色,再配以相應的神態、動作就能讀得有味而傳神。

不多我的年紀大了,做起來覺得彆扭,看同事做覺得開心,賞心悅目。

二、老師的範讀,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平時裏,我喜歡從投影機裏放出朗讀,我以爲只要他們能讀準音就行了,而今天顧老師站在我們中間精彩的範讀,以聲傳情,形神兼備,則更能使我感到貼近也更能打動我,不僅使我對課文內容產生感情,還使我受到感染。

因此她每次範讀我幾乎都能把我帶到文章的情境中,使我聽得如癡如醉,情感也隨之跌宕起伏,這時的階梯室異常安靜,隨着顧老師的朗讀情感,我們的心和作者的心碰撞在了一起……很多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跟顧老師一起讀起來。

同時讓我明白在耳濡目染中,範讀不但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可以觸及學生的內心,使學生及時把握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調,基本掌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

師的範讀很重要,可以把學生帶入文章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相比之下投影裏傳出的聲音聽起來很遙遠。

三、劃分節奏,改變符號

劃分節奏,由我以前總認爲單一的,一成不變的。

聽了顧老師的講解,讓我知道原來劃分節奏可以根據意境與理解詩意來劃分。

但我有點質疑(不敢提出)因爲我沒做好準備。

如果劃分的節奏與參考書不一樣,考試的時候批改試卷時,批改老師會改變答案嗎?還有標點符號,可以在讀書時這句的符號省去,那句的符號也可以省去。

聽起來美感是有了。

可是我還是質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閱讀和作文的教學,而標點符號的掌握又是其中的一個難點,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在初步接觸和學習標點符號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

我們如果在平時中告訴他們這種朗讀方法,會不會對他日後閱讀與寫作造成影響,這也值得深思。

蘇聯著名進階編輯布拉果曾指出:“標點符號就是標出思想,擺正詞和詞之間的相互關係,使句子易懂,聲調準確。

標點符號好比音符,它們牢固地縛住文章,不讓它撒落。

”被選入教材的課文每一篇都是文質兼美的。

它們不僅思想內容積極向上、語言文字準確生動,而且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極其講究。

標點符號的學習也離不開朗讀。

以前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朗讀課文,也要讀出標點符號的語氣和情感、逗號停頓時間短,句號停頓長些。

如教師能充分利用課文引導學生像推敲語言文字一樣去琢磨標點,感受標點之意蘊,體會標點之精妙,並創設情境使其學以致用,相信學生濫用標點符號的情況一定能得到改善。

但今天顧老師這一招又是否創新呢?該值得借鑑嗎?我個人認爲標點符號是——無聲英雄,朗讀指導時該怎樣使用真是見仁見智了。

此次培訓使我們全體語文教師受益匪淺,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讓教師們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是專業成長的主體,只有教師自身具有不斷學習的動機和需求,並且不斷地付諸於行動,不斷地自我學習,主動積極地參加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並能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分析、總結,這樣才能使自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高。

朗讀者培訓心得體會3

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掌握不了讀與不讀的尺度,究竟該怎樣指導學生去讀?怎樣範讀出最佳的效果?今天經過楊修寶老師的培訓和指導後,開始對朗讀及朗讀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培訓時楊老師就朗讀的方法和朗讀教學十二種策略進行詳細地講解和指導。

朗讀時首先要調整好氣息,這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朗讀時還要處理好重音,而處理重音的方法有加強音量;增加音高;增加音長;重音輕讀。

沒提到一種策略時,楊老師都舉出恰當的例子,引導我們去試讀體會。

說句實話,在如此專業的老師面前,一向還自詡朗讀不錯的我,竟然多了幾分怯意。

每次朗讀例句總是小聲的嘗試着。

等聽過楊老師的示範朗讀後才知道了自己在朗讀上有多麼大的差距。

雖然很多理論的東西需要不斷地實踐去檢驗,不過透過這一下午的培訓到使我對朗讀產生了極濃的興趣。

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環節,課上要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教師就要善於以“趣”引路,以“情”導航。

低年級的課文多以童話故事爲主,情節生動,人物的對話內容較多,最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讀,讓學生選定自己喜歡的角色,配之以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讀,這其中最能體現出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人物感情的把握,因爲他們真正地做到了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去參與,這時的孩子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文章中的人物。

這樣讀出來的語句必然趣味橫生。

要做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指名讀,分角色讀,上臺表演讀、誦讀,美讀等。

不同的形式也給學生提供了朗讀的機會。

配上樂曲來朗讀,又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儘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

總之,朗讀作爲一種有聲有色的語言藝術,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爲訴諸聽覺的活動。

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朗讀在學習和教學中的運用,象白居易則是讀書以至“口舌成瘡”方有大成;韓愈是“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始成大家。

願借這一次的培訓,提高自己對朗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