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培訓心得體會>

關於暑期培訓心得體會八篇

學問君 人氣:1.46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暑期培訓心得體會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暑期培訓心得體會八篇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從7月12日開始,我接受了爲期六天的暑期高中數學老師培訓。每一天,我都有新的收穫,每一天我都能新發現自身的又一個教育上的盲點。每聽完一次課,我都心潮澎湃,就想立即從現在開始,爲做好老師這個角色好好修煉自己。

首先,在教育理念上,學習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理論。多閱讀,多看一些教育名家的著作、論文和思想,多寫教育教學隨筆、教育反思,爭取做一名研究型的老師。

其次,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上,我要多向陶維林老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他老人家50週歲開始學習幾何畫板,現在用得得心應手,爐火純青。我才35歲,現在埋頭學還來得及。想想以前需用幾何畫板的時候,由於我不熟悉,也沒有鑽研,都是使用別人現成的課件展示給學生看,而沒有親自操作展示結果的形成過程,這是誤人子弟啊,也是對學生的一種不負責任,真是汗顏啊!

同時,我還要向朱建明老師學習,將自己平時積累的教育教學的心得以論文的形式整理出來,或者多參與省市數學課題研究,利用該機會與同行們切磋交流,透過這個過程使自己的教學素養得以提升。

最後,在課堂教學方面,我從孫旭東老師那裏學到了很多教學方法和理念。比如,孫老師一再強調,在課堂上,老師不要好爲人師,提前教學,只會把學生越教越笨,你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學生就會給你多大的回報。同時,孫老師也透過具體案例分析,如何給學生空間,如何定位老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定位。孫老師的講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我受益匪淺。

透過這幾天培訓,我發覺自身需要充實的地方還很多,我下定決心,好好鑽研教育教學,爭取早日擺脫“教書匠”這個稱號,向“研究型”老師靠攏。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2

自古就有着這樣的譬喻: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行走,是攀登,是逾越。這其間,“勤”與“苦”固然有之,但是卻也不乏樂趣所在;這樂趣,就是在行走中發現獨好的“風景”。而這“風景”,總會開啓一扇思維之窗,從而使我們有了這樣或者那樣的新想法,也有了克服困難再去實踐的新動力。這裏,我就擷取此次江浙之行的幾處獨好的“風景”記之——

景之一:花苞心態

這是一個多麼含蓄而又溫馨的命名啊!

當我看着XX市XX區行知小學的專題片《鄉村裏的世界學校》,當我聽着校領導楊瑞清老師對行知小學的介紹時,我突然就想到了一句話:一件事,只要堅持去做,努力去做好,就一定能做出成績。這句話,不是楊瑞清老師現場說出來的,而是我從他的介紹中感受到的。

行知小學,走的是“行知”路,踐行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行而後知,知而再行”;“教人求真,學做真人”。這些教育思想,行知小學沒有單從理論上做學問,而是一邊研究,一邊踏踏實實的去實踐,去探索,堅持走出了一條“行知路”。就是這一條“行知路”,讓我不禁思量:平日裏我們所學所做,一樣的忙忙碌碌,但是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繫實際”;是否“見好就收”了,等不及踏出一條“路”就終止了一段行程呢?其實細想起來,不僅僅是行知小學,更多的“特色”與成功都有着堅持的過程,都有着堅守的磨礪。於是自勉,記得“行知”,記得“堅持”。

行知小學的“堅持”,使這一所原本普通的農村小學,發展成一所承接全國乃至世界學子的實踐基地校,贏得了衆多參觀者的讚譽。作爲參觀者,最欣賞的就是這“花苞心態”。其實,“花苞心態”並不是第一次聽說,然而唯有這一次卻觸動極深。我想,這觸動大概是源於特定的場景吧:配合着楊瑞清老師的介紹,屏幕上出現的朵朵荷花,顆顆花苞,真的就像是我們的學生。我們都知道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也都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愛育愛。但是,情急之中,我們有時候還會有抱怨,有牢騷。那麼如果我們真正的把“花苞心態”植入心中,我想,在教育教學中,在面對學生時,我們的心境就會開朗,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教育靈感。

景之二:課的“遺憾”說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句話常常被我們拿來一用。但是這裏的“課的遺憾說”,卻並不是重複這句話的意思,而是XX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程紅兵院長引用的於漪老師的一句話:“我當了一輩子的老師,我一輩子學做老師;我上了一輩子的課,我上了一輩子令人遺憾的課。”程院長是在進行“專家評價課堂”這一話題時引用的這句話,其意在指出一節課,無論執教效果如何,總還是有可以再改進的地方的。然而,除了這層意思,我還想到了另一層意思,那就是“追求”。於漪老師,是教苑之“大家”,其課堂教學已然成爲我們學習的典範之一。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大家”,卻有着這樣的課的“遺憾”說,不得不令我欽佩與敬仰。從於漪老師的課的“遺憾”說中,我感受到了一顆傾心於教學的心靈,感受到了一腔熱衷於課堂的熱情,感受到了一位教師的教育至上的忠誠。這是一種“追求”的境界,不侷限於過去,不沉緬於成績,一心只想把課上好;上好了以後,再去想怎樣上得更好……

我們也說“遺憾”:當一節課上得不夠滿足的時候,我們說“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那是一種自我安慰;當一節課上得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我們也說“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那是一種謙虛。然而,說過以後呢,我們是不是就此繼續去思考,去追求一種似乎是永遠追求不到的“完美”呢?也或者,我們是被這“永遠的遺憾”牽絆了吧,追尋完美的腳步不那麼堅定,總是走走停停。我想,於漪老師的“課的遺憾說”,應該是可以讓我們警醒的,於警醒中自覺,於自覺中追求,這纔是成長,這樣才能成長。

景之三:“眼界”與“作爲”

“有多大的眼界,決定你有多大的作爲”。讀到這句話,你是否想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誠然,眼界的開闊,需要走出去,走過的地方越多,見識也就越多,想法也就越多,靈感也就越多。於是,我們常常把自己的狹隘,歸咎於一點——沒去過太多的地方。而這裏的“眼界”卻與“走出去”沒有太大的關係。當程院長講到“對教材要做比較研究”的時候,他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有多大的眼界,決定你有多大的作爲”。從程院長的話中,我體會到:作爲教師,要做研究;研究教材,是基本的研究;把各版本的教材進行比較研究,是必須的研究。

我想起了自己去年參加雙優課的經歷,雙優課的“說課”環節的比賽,選手們拿到的課題都是除了人教版以外的其他版本的。其實,在參賽前,我還是多少的看了一些別的版本的教材的。但當時自己拿到的課題,卻是之前沒有見過的,只能是快速調動大腦的所有細胞,去思考,去構思,去設計。然而,如果我也曾做過這樣的“教材比較性分析,想必一定會“心中有譜”的。

當然,程院長所講的要做“各版本的教材的比較研究”,絕不是讓我們單去爲某一次比賽而做準備。——單看教材的內容,不理解教材的實質,這樣的理解是偏頗的。程院長所倡導的,是將各版本的教材聯繫起來,既看教材內容,也要看教學的價值取向,更要結合課標去看教材的編輯意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從根本上把握課堂,從全方位認識課程。我想,這樣的“眼界”,是我們必須有的,是我們今後應該努力讓自己具備的。

景之四:聚焦課堂

一直說“聚焦課堂”,一直沒有對這四個字做深入的思考,只是潛意識裏覺得“聚焦課堂”,就是要深入研究課堂、思考課堂、改進課堂,要將課堂作爲教學的根本,發揮課堂效用,落實課堂效率。程院長簡短的幾句話,卻讓我對這四個字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程院長說:“課程是立體的,教學是線性的,課堂是點狀的。點連接成線,線組合成立體圖形。聚焦課堂的這個‘焦’,就是‘焦點’……。”

關於“焦點”的重要性,這裏自是不言而喻,我不贅述。我所想到的,還有一點,就是我們“聚焦課堂”的時候,一定還要清楚,課堂不是獨立的,不能上一節課說一節課,那樣我們教學的這一條“線”就不能連接成行,沒有成行的“線”,那麼何以去建“立體的課程”呢?

以往工作中,聽課評課是常常要做的。現在想起來,包括我自己執教的課在內,我更多的思考的是:這樣的一課書,上得怎麼樣;哪裏好,有實效;哪裏不好,教學不到位……如此看來,我曾經的思考是有些侷限性了。不過,好在現在是清晰起來了,上一節課,評一節課,且不能就課論課,一定要做足“焦點”的功夫,讓“點”連“線”,用“線”建“課”(課程)。只有這樣的“聚焦課堂”,纔是真正研究課堂,纔能有所發現,有所突破。

景之五:命卷說

“一個合格老師的標準之一,是能夠命出一張合格的試卷。”聽到程院長說這句話,我趕緊把它記到了本上。我一直以爲,作爲一名教師,如果自己都拿不準自己所教的學科考試題有哪些類型,自己都不清楚課標中對自己所教學年級段的評價標準,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如果真的是那樣,這位教師肯定會有一種失落感,那就是累沒少受,但是卻成績不佳。

當然,這裏首先要指出來,這裏所說的教師要會“命卷”,並不是倡導應試教育;我們的素質教育也是要有評價的,而卷面評價也是評價的途徑之一。既是如此,那麼我們就不能迴避考什麼,如何考的問題。在鑽研教法學法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分一點心思過來,來看看我們平日裏所教給學生的,如何才能檢測出他們學的成效,這裏就涉及到了教師命卷。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教師也是要學會命卷的,那就是從“要減負”的角度說。“題海戰術”作爲應試教育的弊端,已然被我們所杜絕;可是學生要考試,不做題不練習也是不行的。那麼做什麼題呢?這就要求教師動腦子了。倘若不加分析的見題就做,勢必會回到“題海”中去,是使不得的。因此教師必須是要研究教材,研究課標,要熟知評價的方式方法,從而給學生設計出最佳的練習方式,這樣的設計,不是侷限於一張試卷的設計,而是着眼於課標,着眼於課程的。記下了程院長的這句話,也開啓了一種教研的思維,開學在即,有待於落實吧。

景之六:何以爲教師?

南京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的徐文斌所長,在《教師學習與教師發展》的專題講座中對“教師”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他說:不學習無以成爲教師,不發展也無以成爲教師。他指出,教師要做視思考、學習成爲習慣的人;這樣的人,學習就成爲了生活。他還指出,教師要力求做視思考、學習爲空氣的人;這樣的人,學習就成爲了生命。

讀着徐院長的話,心中不免有些慨嘆:是啊,教學者首先應該是爲學者。自己倘若都不能視學習爲了,那麼何以去引導學生走進學習之門呢?試想這些年來,每每於導師侯老先生談話,總會激起心中渴學的願望;而每每見到侯老先生,又總是會深深的愧疚。原因很簡單,無論什麼時候去拜訪,總能見侯老師書桌上攤開着的書,總能見書旁的手稿。也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抱怨:工作太忙;瑣事太多……然而,倘若如徐院長所說,視學習爲生活、視學習爲空氣,想必這些抱怨就將不復存在了吧。

都說人的成長是需要引領的,行走於江浙的求學路上,攜“景”賞“趣”,真是其樂也融融埃諸上數言,並不能綜合所有的感受,待閒暇下來的時候,再續之。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7月7日—7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經開區教育局組織的小學校長培訓。在這次培訓活動中,我有機會聆聽了名校長的精彩報告,校長的述職又讓我感受到了每個學校的先進理念,瞭解每個學校的成長曆程,獲得了許多寶貴的思想和經驗,收穫很多。點滴體會總結如下:

一、校長要善於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

校長對於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纔是行政上的領導。學校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有思想、有素質、開拓進取的校長,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責任,爲辦好教育而思,爲學校發展而謀,充分發揮核心主導作用。

二、校長要有教育質量意識

校長工作的核心是務必狠抓教育質量,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的立足之本,是師生的榮譽。一所學校質量的高低,是否有競爭力,是否有競爭力,關鍵看這所學校校長的管理能力。

三開展童心悅讀、打造書香校園

沒有閱讀就不可能有個體的心靈成長,就不可能有精神的發育,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閱讀不能改變我們的長相,但可以改變人的品位和氣質。讀好書、做好人。開發區區直小學的“晨誦、午讀、晚寫”,給了學生一個讀書的世界,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童趣,感受生活,體驗成功。教師配合專業化成長讀書,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爲學生的領路人,教師要擁有自身的底氣,透過讀書發展教師的專業,透過讀書與學生的交流需,透過讀書與家長的交流。同時也要動員家長讀書,讓他們走進教育的生活,瞭解教育,瞭解自身和孩子發展的密切關係。教師和家長和孩子同讀一本書,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感受孩子的歡樂和憂愁,體驗孩子的需求,不再把成人的習慣、感覺、思維強加到孩子的身上,而是和他們一起思考、成長。

透過學習,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職責。知道了一個好校長是成就一所好學校的關鍵,清楚地意識到了身上肩負的神聖使命。今後的工作中,一定把此次學習所獲、所悟、所感,應用並指導自己的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改革與創新,尋找到適合自己學校的發展模式,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7月22至28日.縣教育局對全縣歷史教師進行歷史培訓,主要內容是《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和《傳統文化滲透歷史教學》。透過學習讓我受益非淺,它使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得以進一步更新,對於自己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一、對歷史教材的認識。

原來的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以知識傳承爲主”。在新理念指導下要“以學生髮展爲主”。以學生的學習爲主體,把教材變成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學本”。發揮教材資源優勢:利用導語(傳說、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正文、資料(增強歷史真實感,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材料閱讀”(與本課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讓學生自行閱讀)、動腦筋(生動有趣的問題,使學生的思想機器開動起來)、活動與探究、課後自由閱讀卡(把課堂教學與課後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與技能,也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要注意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使傳統文化與教材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弘揚傳統文化。

二、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認識:要倡導合作探究性學習方式。

要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於強凋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動腦筋、活動與探究等欄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將學生活動直接引入教科書體系和課堂學習過程之中。利用課程內容的生動性、啓發性和開放性,突出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透過教學實踐,可以看出這些學習方式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某些內容的分角色搶演,某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資料蒐集,以小組爲單位的合作評價等,都可以鍛鍊學生查閱資料、運用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新思路、新點子不斷被開發出來,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認識

採用三級跳躍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既有小組討論(常用形式),又有遊戲、角色扮演、搶答競賽等形式,教師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與學生平等交流,教師也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中。在授課中注意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如注意讓學生列表進行縱橫比較、中外對比,注意引導學生讀圖、填圖,使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從中提取有效資訊。注意運用史料,幫助學生理解某一問題,並能用所學內容解答與材料有關的歷史問題,等等。要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靈活編排內容,以新穎的形式,製作精美的課件,增強教材內容的直觀性,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與接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於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生活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需突出。經過培訓,我深切感受到這麼多的變化。對於新課改,我們肩負重任,願盡我最大的努力與課改一同成長前進。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5

隨着資訊時代的到來,資訊技術也逐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作爲教育戰線的一員,樹立永遠學習的觀念更是不可或卻。本次培訓過程中,我們利用3個月的時間,由計算機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統一授課,邊學習理論知識邊上機實踐,從一點一滴做起,先後學習了EXCEL及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隨後又加深課程難度,學習了authorware5和FLASH的軟件使用。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們始終懷着飽滿的學習熱情,認真聽講,仔細做筆記,大膽上機實踐操作,把的知識力求當堂消化吸收,較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全體教師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和網絡技術應用爲核心,從而加強教師對現代資訊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的運用程度,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迅速提高教師的業務技能,來擔負起新時代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

二、 具體工作

此次計算機技能培訓內容側重於的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培訓時我們根據PPT大綱邊講解邊演示方式進行,並在課堂上和學員形成良好的互動,課間和課後進行答疑。根據每次培訓對象的水平差異,我們適時調整培訓的內容。

1、制定可行性計劃,工作有條不紊,收效顯著。本學年初,在學校組建計算機教室之後,學校領導立刻意識到,利用本校的計算機網絡資源,對全校教師進行培訓,以提高他們的資訊技術能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立刻組織人員制定可行性培訓計劃。分工具體,責任明確,收到了良好的成績。

2、微機教師認真準備,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師以課堂的形式,把計算機網絡知識基本知識及技能告訴給大家,課時充分。

3、老師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厚,針對自己不足的地方,努力學習,認真實踐,並且,很多教師利用業餘時間加緊計算機學習。

三、努力方向

今後將繼續參加計算機網絡的相關培訓,以提高在教學過程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能力。

四、培訓的效果

此次培訓覆蓋面廣,知識點新、實用性強,這次培訓個人感覺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8月,我參加了由澄邁縣教科局舉行的20xx年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新課標、新教材暑期全員培訓學習。雖只經歷短短學習時間,卻讓我收穫了許多,思考了很多。但是,要對經歷了十年才修訂的英語課程標準進行重新的認識和把握,對於我們所有的一線教師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下面我想談一談個人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新版英語課程標準的新特點

透過學習我認識到,新課程標準在教學理念、課程目標、教學過程與方法、策略與評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與創新。它體現了當前教育教學與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它以實現各個學科的課程整合爲首要任務,超越了學科壁壘,並首次提出了外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構建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爲核心的課程目標體系,解決了課程理念和目標設定的一致性問題,宣告了“知識+技能”時期的終結,倡導了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

二、新版英語課程標準更具學科特點

修訂後的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髮展的價值;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優化評價方式,着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新舊課標中教育教學理念的對比,改變了原來課程理念也適用於其他學科的普適性問題,使理念更加具體,更加具有針對性。有利於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實。

三、新版英語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

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參與、實踐、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以描述學生“能做什麼”爲主線,強調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如何將學習內容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應更加關注如何爲學生提供最有利於語言學習的環境和儘量真實的語境;同時必須關注學校的整體課程設定與實施在行爲養成上做了什麼,是怎麼做的。

四、新版英語課程標準更加需要創新型教師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創新的精神尋求優良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我想,要做一個創新型教師,至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在使用教材上要創新。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學習的情況,對教材的順序做出適當的調整,將教學內容重新組合和不斷補充擴展。我們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斷創新。在積極進行課改的過程中,我們要增強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靜態的文字變成生動活潑的語言實踐活動,積極創設情境教學,使學生在情境中用,在運用中不斷學習。

3、要有新型的師生關係。我們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創建民主、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師生之間要有互動,既互相幫助又互相鼓勵,形成一個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新局面。

總之,透過這次培訓,讓我更加認清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在新的理念指導下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切切實實地以新的角色和學生相處,使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角,教育的主體和獲得知識的主動者,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學會學習英語的方法,透過英語學習瞭解世界,爲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的性格,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盡一份力,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盡一份心。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熟悉課程標準,才能真正地實施課程標準,才能讓課程標準對一線教師起到真正的引領作用。在此過程中,我認爲最權威的解讀者就是我們一線教師自身。我會在看似平凡、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職業的生命動力。相信在經過無數細節的精打細磨之後,自己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7

經過短短几天的培訓,聽到許多優秀專家的講座,讓我深受教育、啓發,各位專家的寶貴經驗無私的傳授給我們,讓我深受感動。透過這次培訓,讓我主要思考了以下幾點:

一、 教學先育人,人品很重要。

趙謙翔老師在講座中說:“要育一流‘學生’,莫育一流‘生’”。趙老師以以身殉“名”、以身殉“星”、以身殉“錢”、以身殉“網”四類具有“疾病”的學生爲例,說現在的有很多的學生患有精神疾病。並且還把精神疾病分爲“貧血(愛心缺失)”、“缺鈣(心理脆弱)”、“腦膜炎(思想疲軟)”。趙老師對這三種學生不是排斥和放棄,而是透過自己的班隊會感悟課,讓學生透過心動、筆動(寫自己的綠色作文)、行動,體會班隊會感悟課的真正內涵。透過趙老師的班會感悟課讓我認識到:要讓學生有夢想,我們不能做盜夢賊;要解放學習的“奴隸”,培養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學會感恩,喚醒學子的孝心等等。我們班主任要透過對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把他們培養成“以人爲本、以德爲先”的一流學生。

二、 學習生活要搞好,習慣培養很重要。

三、 班集體要建設,班級活動很重要。

在講座中,每一位專家都闡述了班級活動對一個班集體建設的重要性。丁如山老師在《打造魅力課堂》中認爲:班隊會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載體。趙謙翔老師對“人”字的感悟是這樣的:一撇一捺互支撐,一靈一肉兩相成,一情一理爲雙翼,一言一行賴悟功。他透過自己對“人”字的理解,運用班會感悟課教給學生怎樣做一個大寫的“人”。張邦浩老師則透過組織多種多樣的學校班級,如:學生社團活動、道德實踐活動、春秋遊活動、學習法律知識活動、公益勞動、體育活動等,培養學生誠實、勇敢、善良、寬容的品質,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李莉老師則透過設計豐富的隊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創新意識、責任意識、競爭意識……構建溫馨和諧、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班集體。

透過這些活動,在無形中影響了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在無形中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形成了積極向上的班風。

四、 家校共配合,溝通很重要。

班主任只有得到了家長的配合,班級工作纔會順利進行。鄭立軍老師在《班主任,活出你的精彩》中說:“家長是我們最重要的同事。”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我們要關注學生的進步、成長,不要總是一味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要總是因爲學生的學習問題與家長進行交流,這樣久而久之家長就不會主動與老師進行交流,我們的工作也無法順利進行。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8

透過小學數學新教材的培訓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今後我會根據新課程標準來認真備課上課,認真執行新課程理念。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點心得體會:

爲一名數學教師,首先我們就要學習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在黃金三環中屬於why,也就是課程目標是我們教學的基礎和依據,我們只有弄清楚課程目標,才能更好進行教學,真正實現教有所依。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使學生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就要因材施教,根據每位同學的不同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讓每位同學在數學學習上都有不同的發展和進步。

教材要求我們重點培養學生的四基四能,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與我們數學中的6個核心素養相輔相成,因此我們堅定四基四能的目標,依據課程目標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本學期我教的是六年級,依據課程目標要求學生能夠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日程生活中的一些量。在實際情境中理解比例的含義,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透過具體的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會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畫圖並會根據其中一個量估計另一個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的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關係量的實例,並進行交流。學生能利用方格紙按一定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與縮小。學生了解比例尺,再具體情境中會按照給定的比例進行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換算。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以及圓錐提及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相信透過對課程目標的學習,掌握每節課的重難點,我會更好的備課,上課,學生能更好的進行學習。

總之,透過培訓使我受到很大的啓發,給我提供了更爲專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論,我將努力踐行課標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