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名言>

孔子的名言和意思

學問君 人氣:3.27W

孔子的名言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的孔子的名言和意思,歡迎閱讀本文!

孔子的名言和意思

1.子曰:“志於道,據於徳,依於仁,遊於藝。”——《述而》——釋義: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據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文字、算術這六藝之中研習遊樂來陶冶身心。”

2.有教無類——釋義:我對凡來求學的人,都無區別地加以教育。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摘孔子《論語》——釋義: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說:“時光的流逝就象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摘孔子《論語》——釋義:一個人能夠做到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不會招致別人的怨恨了。

5.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爲政》——釋義:孔子說:“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小車缺乏了關鍵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樣,那怎麼能駕車走路呢?”

6.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能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摘孔子《論語》——釋義: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討得他的喜歡則很難。以不正當的方式討他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但他在用人上,卻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難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歡心則很容易。如果以不正當的手段討他喜歡,他是會喜歡的;但當他用人時,則會求全責備。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摘孔子《論語》——釋義: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8.朝聞道,夕死可矣。——釋義:早晨學得真理,當天晚上死掉也不後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釋義: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爲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爲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10.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摘孔子《論語》——釋義:君子有九種事情需要考慮到:看,要考慮是否清楚;聽,要考慮是否明確;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貌,要考慮是否恭敬;言語,要考慮是否忠實;做事,要考慮是否認真;疑惑,要考慮是否求教;憤怒,要考慮是否有後患;利益當前,要考慮是否該伸手。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摘孔子《論語》——釋義: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爲端正,那麼就是不發命令,下面的人也會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爲不正,即使發佈命令,下面的人也不會服從。

12.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爲成人矣。——摘孔子《論語》——釋義:在私利面前能夠想到道義,遇到危難能夠挺身而出,雖然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也沒有忘記平生的諾言,這樣就可以說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了。

13.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釋義: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績來。

14.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釋義:懂就就懂,不懂就說不懂,纔是聰明人。

1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摘孔子《論語》——釋義:只有到了氣候寒冷的時候,才能瞭解松柏傲霜獨立的品格。

1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摘孔子《論語》——釋義:只知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勢必惘然而無所獲,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讀書,也是很危險的。

17.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釋義:用功讀書便忘記了吃飯,陶醉在學問裏,便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要到來。

1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爲政》——釋義:孔子說:“君子團結人而不搞勾結拉攏,小人只搞勾結拉攏而不團結人。”

19.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摘孔子《論語》——釋義:尊崇賢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夠盡心盡力;侍奉君主能夠捨生忘死;與朋友交往能夠做到說話講信用。這樣的人,雖然說沒有學習過做人的道理,但我卻認爲他學過了。

20.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釋義:君子以言論超過行動爲恥辱。

21.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釋義:熱衷於傳播小道消息的行爲,是對道德的背棄。

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釋義:讀書人不能不心胸寬廣意志剛強,因爲肩負重任而且征途遙遠。他把實現仁的理想作爲自己的使命,擔子難道不重嗎?他爲這種理想而奮鬥,直到死去爲止,路途難道不遠嗎?

2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摘孔子《論語》——釋義:如果質樸勝過了文采,就會顯得粗野,而文采勝過質樸,也會流於虛浮。只有外表和內心配合適當,纔算得上是個君子。

24.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釋義: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間又好象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開闊我的視野,又用禮法來約束我的行爲。

2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釋義:一個真正的有責任的人,必須具有堅韌的意志,因爲他揹負的責任重大而實現的道路很漫長。因爲以仁爲自己的責任,所以是重大的責任。因爲以生命的結束作爲任務的結束,所以實現仁的道路是漫長而遙遠的。

26.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釋義:君子應該說話謹慎,做事勤勞敏捷。

27.禮之用,和爲貴。——摘孔子《論語》——釋義:運用禮法時,要特別注重和睦相處。

28.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摘孔子《論語》——釋義:我每天都多次對自己進行反省:爲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盡力?與朋友交往是否以誠相待?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已經溫習?

2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釋義:對天資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而對於中等以下天資的人,則不可以和他談論高深的學問。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摘孔子《論語》——釋義: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31.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釋義: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32.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釋義: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3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論語》——釋義:君子普遍地團結衆人,而不只是親近少數幾個人,小人則只勾結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大家親近。

3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摘孔子《論語》——釋義:發憤研究學問,常常忘記吃飯,一旦有所收穫便又高興地忘記了憂愁,連自己的漸趨衰老也沒有感覺到。

35.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摘孔子《中庸》——釋義:君子的爲人之道是:外表暗淡無色而美德日見彰顯。小人的爲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鮮明,但漸漸地消失了。君子的爲人之道還在於: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厭惡,簡樸而有文彩,溫和而又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的,知道教化別人從自己做起,知道隱微的東西會逐漸顯露,這樣就進入聖人的美德中了。

36.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爲也。——摘孔子《論語》——釋義:即使是小小的技藝,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對於遠大的事業恐怕有所阻礙,所以君子不去幹這些。

3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釋義: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瞭解別人。

38.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摘孔子《大學》——釋義:沒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壞處,沒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39.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論語》——釋義:我還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40.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摘孔子《論語》——釋義: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處處要求別人。

41.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釋義:正確的話,能不聽從嗎?必須認真改正錯誤,纔算可貴。恭順的話,能不使人高興嗎?

42.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釋義:讀書人立志於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爲恥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談論什麼了。

4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論語》——釋義:如果名分不正理論上便講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就一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44.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釋義:孔子沒有如下四種毛病:主觀臆斷,絕對肯定,固執已見,自以爲是。

4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釋義: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學習文化,修養德行,忠誠不渝,言行一致。

46.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釋義: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事嗎?

4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釋義:鳥快要死的時候,叫聲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話是善良的。

48.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論語》——釋義:廣泛地學習,專心致志,懇切地求教,多思考當前的實際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49.名不正,則言不順。——釋義:名分不正,說話就不能順理成章。

50.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論語》——釋義:我從十五歲開始致力於學習,三十歲便能自立於社會了,四十歲對各種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歲懂得了自然界的規律,六十歲對聽到的事情能領會貫通,並能辨別是非真僞,七十歲時做事能隨心所欲,但又不會超出禮法的規範。

5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釋義: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學,即知名學。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學,規範人們行爲,使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三、忠學,是修養學。是培養人自覺自願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四、信學,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人判斷力的學問。

5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論語》——釋義: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能立身處世?就象牛車沒有了輗,馬車上沒有了軏,還靠什麼行走呢?

5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釋義: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54.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摘孔子《中庸》——釋義:任何事情,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準備就會失敗。

5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釋義:我願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們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關懷。

56.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摘孔子《論語》——釋義:過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來的還是可能補回。

5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摘孔子《論語》——釋義:戰鬥中,三軍的統帥可以被俘虜,但一個普通人的意志卻不能被迫改變的。

58.施諸已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摘孔子《中庸》——釋義:不願意別人加給自己的,也不要加給別人。

TAGS:孔子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