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有關家庭教育的名人故事

學問君 人氣:8.59K

一個人的家庭環境對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都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爲父母爲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極爲重要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幾位名人的家庭教育故事,歡迎閱讀。

有關家庭教育的名人故事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爲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爲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爲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爲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爲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啓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爲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司馬光父母的家教

幼時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千百年來被人們視爲慧光早現的“神童”。其實,司馬光的成長與他父母對他得當的家教是分不開的。

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是一位胸懷大志的知識分子,他沒有沉湎於幾十萬家產之中,而是專心讀書,銳意進取。在成家立業之後,以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質樸作法,來待人處事,事政治家,培養子女。司馬光的母親聶氏,也是一位知書達理,才德俱佳的女子。宋天禧三年,司馬光就誕生在這個書香門第和貴胄之家,在嚴父慈母的直接影響和教育下,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司馬光六歲開始讀書。起初,他對所學的東西不能理解,背書也記不住,往往都是同窗們都背會了,他還沒背出來。父親知道了,就告訴他:讀書不能只是機械地背誦,還要勤于思考,弄懂意思,誦讀與理解並重。於是,別人做遊戲時,他不去,一個人找個清靜的地方苦苦攻讀,直到把書背得滾瓜爛熟爲止。很快,他的學業進步了。對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第二年,他開始學習《左氏春秋》,書不離手,句不離口,剛聽完老師的課,他就能夠明白書的大意,便講給家裏的人聽。漸漸地像着了迷一樣,常常因學習忘了吃飯睡覺。父親不僅關心他的學業,而且在做人上嚴格要求,以培養他的優秀品格。司馬光五六歲時,一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剝皮,卻怎麼也剝不開。姐姐走開後,一個女僕把青核桃放在開水裏燙了一下,皮就很容易剝了下來。姐姐回來一看,便問是誰剝下來的,他說是自己剝的。這個過程恰巧被父親知道了,見他撒謊,就嚴厲地訓斥他:“怎麼能這樣撒謊!”這件事雖然很小,但卻給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從此,無論是爲人處事,還是學習,他總是十分誠實,不敢有半點虛假。

在父母的教誨下,司馬光到了15歲,便“於書無所不通,文辭醇深,有西漢風”。而且,學到的知識都很紮實,以至“終身不忘”。後來,他經過去時19年的嘔心瀝血,終於完成了篇幅浩翰、紀事廣博的編年鉅著《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