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經典名言>名人故事>

李靜的傳奇創業路小故事

學問君 人氣:9.49K

李靜最爲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國內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和金牌節目製作人。同時,她還是東方風行傳媒集團董事長、樂蜂網LAFASO。COM創始人、靜佳化妝品品牌創始人。下面就來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去看看關於李靜的傳奇創業路小故事吧!

李靜的傳奇創業路小故事

李靜說她是個寬女人。心寬、率性,別人對李靜的肯定,她都當真。“有人說我能當餐飲大王,結果開兩家都關門了。但是我認定的事別人要說不行,我偏要做。”紅杉資本中國創始合夥人沈南鵬投資李靜創辦樂蜂網,看中的正是其果敢和寬闊的性格,“這麼多年沒有任何負面新聞,全憑口碑而不是炒作走到今天。”

她看上去要比電視上更爲嬌小,坐在那輛已顯老舊的寶馬5系的後排座上,一路上手裏不停地把玩着一副大墨鏡。我們正在開往位於大興的一座錄影棚,李靜要在那裏錄兩檔節目,嘉賓分別是于謙和那英,時間會從當天晚上六點直到次日凌晨一點。

作爲一位以提問刁鑽鬼馬著稱的著名女主持,一個早就習慣於鏡頭和閃光燈的時尚達人,這是她有生以來第一次面對純粹商業類媒體的拷問。

從李靜的嘴裏,你幾乎聽不到“商業模式”、“現金流”、“企業戰略”等這些創業者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詞,儘管她的確創造了一家在全中國可能模式最獨特的傳媒娛樂+電子商務公司。她在東方風行公司內的官方稱謂也不是“李總”,而是“靜姐”。“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成爲大姐大,戴着墨鏡,穿着黑風衣,身後跟着一大幫小弟小妹。”李靜對此很有些自得。

跟我們熟悉的那些雄心勃勃的創始人(他們基本上是男性)不同,李靜從第一天起就沒有爲自己樹立一個清晰遠大的目標,她也沒有主動去對標一個現實的可模仿的榜樣,她不在乎錢,也對資本沒有什麼概念,她甚至從一開始就抗拒把自己變成一個商人……

她只是從一個非常樸素的原點出發:爲了擺脫現實的無趣,要去做一些真正“好玩”的事情。在不斷的嘗試和挫折中,這個熱愛搖滾的“文藝女青年”慢慢發現,一個原本隨性而爲的小工作室,完全可以演繹成爲一個半徑不斷向外延展的酷商業。

這難道不是“創業”的真正本質嗎?尋找人生的樂趣,從而爲社會創造出價值。

事實上,在我們的身邊有太多猶豫不決的朋友,他們窮盡一生在尋找一個所謂的目標或者理由,無數次地推演得失成敗,來說服自己投身到創業的火海中。

爲什麼不能像李靜這樣簡單呢?只要“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喬布斯語),任何其他事物就聽從命運的安排吧。

“那時我覺得‘李總’這個詞特俗氣”

我相信很多的創業家都不是躊躇滿志地要去創業,都是被命運推到了一個風口浪尖,然後告訴你,這就是你要面對的責任,你的第一反應是逃。但是扭身一看四處都是懸崖,第二再想,那我就硬着頭皮上,所以我覺得不要去誇大所謂的什麼遠大抱負。但是有一些特點,他勇敢、無畏,還有一些個人英雄主義。我從小就做那些夢,都是我去把別人拯救了。

1999年,已在央視小有名氣的李靜突然向領導提出了辭職。

“當時在央視很不開心,一個原因就是我是那種不聽話的主兒,對節目總有自己的想法,領導就找我談話,但我是鐵了心要辭職的。因爲我知道在這個環境裏,我創造不出什麼來,當時我對工作的取捨原則就是好不好玩,快不快樂,有勁沒勁。那時候我覺得特沒勁。”

本來李靜想像許戈輝、陳魯豫那樣去鳳凰衛視的,但由於沒什麼熟人,也就未能去成。怎麼辦?

好在還有一批“臭味相投”的老同學,這些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文藝青年,整天談論的話題是自由、藝術,和這幫“死黨”在一起,李靜覺得自己的狀態完全不一樣。

我就跟我的同學聚了一下,我說咱們成立一個工作室,咱們拍戲,自己寫劇本。然後他們說這裏面最有姿色的就是李靜,李靜你負責去拉錢。我說對,這事太好了。然後我們就開始寫,寫完以後就去拉錢。根本一分錢也沒拉來。不是水平不行,那撥人裏面有後來《瘋狂的石頭》的編劇,也有《金粉世家》的美術,但當時還是一幫電影學院的小毛孩。雖然沒人理我們,但我們都很狂的,不理他們那套。

但是後來錢還是沒拉到,大家都散了。那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總得乾點什麼呀。

在不痛不癢之中,李靜已經由一個央視主持人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北漂”,但她依然花錢如流水,跟哥們在外面吃飯、喝咖啡,基本上是她一個人買單。原因很簡單,一是做主持人這幾年攢了一些外快,二是家裏經濟條件好,沒什麼壓力。

最經典的一個段子是,在最初從央視出來自己做事的那段時間裏,之前幾乎就沒坐過北京公交車的李靜,每天出行仍然習慣性地打車,該吃就吃,該消費就消費,有一天突然發現“現金流”馬上要枯竭了,就在馬路邊花2塊錢買了張獎券,希望碰碰運氣,沒想到居然中了一輛山地自行車。

李靜心想,這樣上下班不就可以省下打車錢了嗎?於是轉天就騎自行車上班,但騎到一半就累得不行了,下來又花6塊錢買了一根夢龍雪糕,美其名曰“休息一下”。

後來我同學就罵我,他說你算過賬沒有,面的才10塊錢,6塊錢一根冰糕,還騎得那麼累,你還不如打一個面的呢!

所以後來我說我要做公司,我們全家都笑得不行了,我媽說你這個孩子從小就糊塗,從小賬就算不清楚,上學時老給家裏發電報說:錢已經花完,速寄。所以我說做公司,我媽就覺得很可笑,果然就應驗了。現在很多人跟我說,說靜姐我想跟你一樣,我說別,因爲我覺得我是一個特例,如果按照我的方法一定會頭破血流。

2000年,李靜和她的妹妹李媛,還有一個同學,三個人組成了最初的團隊,再加上不久後進來的歌手戴軍,幾個人就這樣聚到了一塊,第一個節目就是《超級訪問》。

但是直到2002年,李靜腦子裏還根本沒有創業、開公司的概念:“一開始我拒絕,雖然我在做一些公司該做的事。爲什麼拒絕?因爲我覺得一說創業就特別有銅臭味,我特別怕聽‘李總’這個詞,我覺得那樣特俗氣。我覺得我還挺文藝青年的。”

更要命的在於,一般節目公司是先有廣告隊伍,再有發行隊伍,最後纔有製作團隊;而李靜的東方風行傳媒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風行)則是,一上來就是製作隊伍,廣告和發行隊伍根本不存在。

後來給了李靜第一筆風險投資的紅杉中國的創始合夥人沈南鵬坦言,最擔心的就是這行業的人夠聰明,但是有時“不靠譜”,很容易擺不正位置,“該做老闆的時候藝人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