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資訊>

三分鐘熱度,耗費生命

學問君 人氣:1.46W

你是三分鐘熱度的人嗎?小編要告訴你三分鐘熱度,耗費生命。

三分鐘熱度,耗費生命

小時候看到別人集郵,收穫頗豐,自己也想培養這樣的愛好、習慣,但收集一段時間後,逐漸就放在一邊;身邊的小夥伴都在塗填《祕密花園》,自己也興沖沖買來塗寫勾勒,卻只畫了幾張就沉入箱底;看到朋友在朋友圈“曬”做各種美食,一拍腦袋就買來烤箱、烘焙書,然而堅持一兩週後就興趣索然……這些“三分鐘熱度”在我們生活中屢見不鮮。但是,你是否也困惑,爲什麼“三分鐘熱度”如此普遍?堅持下來就那麼難?

心理學上,“三分鐘熱度”可以用“獎勵與懲罰”理論加以解釋,即人們都追逐短期效益的“獎勵”,而忽略潛在危害的“懲罰”。“三分鐘熱度”就是一種即刻的滿足,缺少對長遠規劃和堅持付出的認識。好奇心會使人們對一件新事物產生熱情,而當開始着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最初的激情就會被釋放,當還有其他任務或者刺激點時,人們會變得心神不寧,放棄原有興趣,半途而廢,投入到對新事物的追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史佔彪認爲,除了本性之外,“三分鐘熱度”也與資訊發展、時代文化、人性浮躁等諸多因素有關。

資訊的易獲得性讓每個人都看到了“可能性”,造成自我能力誤判。過去通訊不便捷,人們對於每天世界發生的事情並沒有太多概念和興趣,但當人們知道了“比爾•蓋茨輟學創立微軟”“馬雲的阿里巴巴帝國”,似乎每個人都看到了這個時代的機會,都會去思考如何走捷徑“成爲更好的自己”。於是,年輕人看到什麼都想去試試,青年創業比比皆是,但是沒有幾個公司真正堅持下來,馬雲評價“大多數都是死在了明天晚上!”

“人人都是‘項目經理’,長期文化投資不划算”“7天開口講美音”“一個月拿下注冊會計師”……種種不靠譜的“快餐文化”,讓許多人急於求成,恨不得短平快地走向人生巔峯。史佔彪指出,現在的時代是知識重於文化,物質重於精神,短期利益重於長期利益,這樣一個社會氛圍中,像文化這種需要長期積澱和投入的事情自然很少有人在乎。

“三分鐘熱度”也可能源於害怕失敗。當人們開始對某些事情感興趣,並付諸實踐後,才發現“沒那麼簡單”,爲了避免承受未來可能的`失敗,及時放棄,才能全身而退。然而,這樣的後果就是“常立志,無長志”,每件事都是半途而廢,最終一事無成,這對一個人自信心和精力是一種無形的磨損和內耗。

因此,一個高效和幸福的人生不能有太多的“三分鐘熱度”。史佔彪表示,雖然從“三分鐘熱度”能夠看出一個人的興趣點,但真正重要的是,從興趣點出發,延伸培養長期的習慣,這需要積極引導。他建議,藉助“三分鐘熱度”做好三項管理:首先,自我接納。清楚自己的優勢,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要勉強壓抑自己做不擅長的事情,不要盲目攀比。其次,自我察覺。開展計劃或進入新領域時,要時常自我反思,檢驗計劃的合理性,及時做相應調整。最後,自我管理。“三分鐘熱度”大多是執行能力差或者缺少毅力和自律,因此,一旦確定目標要抵制誘惑,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節奏,持之以恆。

TAGS: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