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學書籍>

《積極心理治療案例》讀書筆記

學問君 人氣:1.14W

《積極心理治療案例》這本書講述了幸福的核心支柱,對於我們的人生有積極的影響。《積極心理治療案例》讀書筆記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積極心理治療案例》讀書筆記

  

《前言》:幸福:樂趣、投入、意義——幸福的三個核心支柱。

《第一章》:詢問自己覺察到的優勢。

激活和發展優勢。

《第二章》:將注意力引導至樂趣、投入和意義之上。

《第三章》:關注“對”的地方。什麼是對的?

《第四章》:關注內在動機,自己要什麼。

《第七章》:希望帶來希望。

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我們很容易相信我們頭腦中的想法,並把它們當成是真實的。這些話語可能被我們社會或文化中的信念和概念所強化。它是真的嗎?這麼想有什麼幫助嗎?你能創造什麼更有益的想法呢?

《第八章》:幸福學取向將幸福同投入和承諾聯繫在一起,而不是積極的情緒和樂趣。

詢問積極和有益的體驗來源。

將意義賦予自己的經歷。

《第九章》:從脆弱變得富有技能。

謹記針對青少年的積極心理治療的一個核心原則:治療並不僅僅在於去除青少年身上的弱點,而是從本質上促進其快樂。

《第十章》:

你見到的是整個森林還是一棵樹?

在注意方面,一個基本的知覺原則,同樣也是臨牀催眠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是你會放大你所關注的事情。如果你所關注的是森林,那麼你會更少覺察到每一棵樹。而當你關注每一棵樹的個體特點時,你就沒法看到森林這幅更大的畫面——關注能力還是缺陷?類似的有皮革馬利翁效應。自我實現的預言。

《第十一章》:

建立樂趣體驗:

1、 詢問有樂趣的活動。

2、 培養感激之情,比如花時間承認自己所感激的事情,細數你的福氣。

3、 聚焦於感官覺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正念是幫助一個人進入投入的狀態,活在當下,體驗對當下的覺察以及不再牽絆其他因素的一種方法。

正念,即把注意力輪流放在每一個感覺通道上。用這樣一種正念的方式來聆聽我們的感官是一種投入某種活動之中,在情感上捲入是保持專注的方式。這類感官聚焦的活動能透過集中注意力促進深層的、毫不費力的捲入且保持專注的方式。

若一個人能夠在生活中有投入、情感捲入和專注的感受,那麼這種生活便是一種幸福的生活。

《第十三章》:對改變保持開放,拓寬視野,去探索新的可能性。

《第十四章》:

正念並不只是聚焦注意力,它指的是帶着一種特殊的態度去集中注意力——帶着對於自我的平靜的憐憫之心,心懷接納和非評判的態度。練習去觀察它,而不去嘗試改變、擺脫、攀住它,也不去評判它的好壞。

自己沒必要去嘗試迴避某些想法和感受,無論自己是否想要這些想法和感受,它們都可能會出現,所以我們能培養出的唯一的選擇是練習更小對它們有反應——更少爲它們所動。打個比方,它們就像思維的火車,自己不需要去和火車搏鬥,我們只要學會注視它們來來往往但是不登上它們。

基於正念的治療所涉及的悖論之一:我們並不是透過嘗試叫停一輛試圖按照自己的方向進行的列車那樣來讓我們擺脫不想要的想法,這麼做只會讓我們更緊密地同它們綁在一起。自由乃源於鎮定和不偏不倚,源於對它們不做反應。無爲而治。

《第十五章》:

ACT(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接納和承諾治療。其焦點是接納內在的體驗。與此同時促進來訪者承諾去採取和個人所具有的價值相一致的行動。

ACT更關注於良好地生活以及去體驗哪些等着被體驗的東西(即想法、情緒、軀體感覺和記憶)。ACT背後的假設是去完全體驗所有那些等待被體驗的東西——無論那是什麼,無論那將在何時出現。它關注於透過接納所有的內在體驗來增加生活的豐富性。

ACT六個核心過程:接受、去融合、與此時此刻接觸、將自我作爲背景、有價值的生活以及承諾行動。

去融合指消除自己與頭腦的融合、想法只是想法,不是自己。

將自我作爲背景,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能夠把自己的頭腦和身體作爲一種在當下不間斷的存在來觀察,而不是被當作間斷的、即將被相信的思維或感受的事件。一旦自己能夠觀察並觸及這些體驗,而不是成爲那個體驗,那麼嶄新且更靈活的反應模式就可以被髮展出來了。自己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廣大。

承諾行動:建立更廣泛的、與自己所選擇的價值相一致的承諾行動模式。

《第十六章》:改變就發生在當下的每一刻。

《第十七章》:

正念有助於疼痛的管理。

選擇性注意:我們有一定的選擇權,能夠選擇我們去注意什麼,不去注意什麼。

《第二十章》:

和自然環境做簡單而短暫的接觸能降低應激水平,能夠降低由於危機造成的痛苦以及心理疲勞。

感官覺察問卷:關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活動。(指導語:在每個標題下,請列出10~20個項目或活動,你能從這些項目中獲得樂趣、享受或慰藉)。

《第二十一章》:

四階段的創造性過程:

階段一:數據採集。

階段二:孵化期。

階段三:啓發期。“啊哈”的體驗。

階段四:覈准期。應用。

《第二十二章》:

假裝遊戲,指一種象徵性的行爲,即“以一種遊戲的方式,當一件東西好像是另一件東西”。

可以建立一個相同的世界從而和兒童建立更豐富的互動。

《第二十三章》:

1、 組塊邏輯:

幫助自己覺察到並去觀察它們,注意和命名自己每日體驗的方式。(斯文加利牌戲法,大牌後有小牌,注意到的是什麼。)關注此時此刻。

2、 生動的象徵性意象(導向較遙遠的過去)。

當沉湎與一個記憶或一件事情當中的時候,會容易製造出生動的象徵意象。這種象徵性意向歲時間的推移會影響到不同的體驗。在一開始,這個意象會提醒自己在這件事情中曾有何種體驗。當自己在幾天或幾周內進一步反覆回想這個象徵性的意象時,它就會改變自己的自我形象。在一開始,它們的自我形象會變化爲“這是我的一種感受”,然後這個自我形象會被這種感受所界定。

3、 自我形象思維(導向不遠或較遙遠的未來)。

一種典型的情況是當一個人畏懼一個即將到來的情景時,他就會想象自己處於那個未來的情景中,體驗着畏懼的感覺。做出這種預見能夠大大增加在這個未來處境中的的確擁有這種畏懼感受的.可能性。從另一個角度看,帶着期待的預演所帶來的積極體驗會增加自己在未來處境中獲得這些積極體驗的可能性。轉換要面對的背景。

4、 賞識清單(指向不久前才發生的事情和馬上要發生的事情)。

這個練習是在睡覺前花幾分鐘列出一天當中的10個左右的時刻,你因爲在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很欣賞這些時刻。即有意地去記錄下這一天裏你的記憶中讓你欣賞的東西。

5、 發散意象(逆向構建未來)。

想象自己現在已經在未來,從想象中的未來開始回顧過去(事實上就是現在),想出從“過去”走到“現在”的步驟。

《第二十五章》:

建立感激和欣賞:

1、 讓自己注意到值得感激的事情。

2、 享受生活。

2.1常涉及此時此刻的感官體驗。

2.2不要同時從事多種任務,只是去做,並關注自己正投入其中或正在做的那件事。

3、 向他人表達感激。

一般而言,你所關注的都會在你的生活中擴展。

有研究發現,那些無法原諒自己或別人的人出現抑鬱及對別人冷漠的機率更大。自我寬恕包含着原諒自己或溫和地對待自己,以及減少我們對自己通常所採取的評判或批評的態度。

規律運動可提升快樂水平,可有效降低抑鬱。

《第二十六章》:

一個具有治癒效果的故事中有這三個元素:

1、 它(故事)所處理的問題。

2、 它幫助發展的資源。

3、 它所提供的結果。

PRO,指代以結果爲導向。

P指代問題(Problem)

R指代資源(Ressource)

O指代結果(Outcome)

《第二十七章》:

當人們覺得他們有一定的選擇,能夠選擇對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做出什麼反應,他們就可能會感覺到更多權能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