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學書籍>

有關環境與心理的書籍

學問君 人氣:1.84W

研究人與環境的關係及其相互作用、特點的心理學分支學科。是應用社會心理學的一個研究領域。環境的概念包括地理的、物理的環境和社會的、文化的環境。環境心理學的奠基者是德國心理學家W.黑爾巴赫和K.萊溫。1924年出版了黑爾巴赫的《環境心理學》,1943年發表了萊溫的《心理生態學》。

有關環境與心理的書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着世界範圍內城市化的迅速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境心理學在近20年有了較大的發展。其主要研究方向是:①環境屬性、環境質量與環境評價。注重評價指標的研究,已從心理―物理因素評價發展到多重因素評價,如物理的、政治的、居住的及社會氣氛的四維因素評價。②環境應激。核心問題是確定人對應激源的反應模型。在對高密度人口研究方面,區分了密度與擁擠兩個概念。密度是指客觀上一定區域的人數,擁擠則指主觀量度,即感覺到在很小地方有許多人。研究發現,在西方工業化國家,人對高密度的反應是消極情緒增加、滿意感下降、生理應激增高並有增加侵犯行爲和減少助人行爲的趨勢。③空間行爲。美國人類學家E.T.霍爾提出人際距離概念,區分了四種不同的人際距離,即親密的、個人的、社交的、公衆的,認爲人際距離與社會文化有關。

環境心理學研究的課題往往是綜合性的,除社會心理學外,還需社會學、人口學、醫學甚至法學等多種學科協同研究。

環境心理學/應用心理學書系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環境知覺和環境認知

第三章 環境應激和環境壓力

第四章 個人空間

第五章 領域性

第六章 噪聲

第七章 擁擠

第八章 環境型式

第九章 空間行爲、環境問題與行爲對策

主要參考書目

環境心理學——城市規劃專業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的大多數章節都有一個經精心安排的相似的結構:1)闡述主題的範疇和性質,併爲其下定義2)介紹這個主題的主要理論;3)整合與該主題有關的研究資料,併爲這些已經積累的知識做總結;4)介紹了幾個如何在環境設計中應用這些知識的實例。

爲使心理學基礎薄弱的建築師、規劃師和其他環境設計人員更好地閱讀本書,我們儘可能用樸素的語言來解釋一些關鍵詞和術語。另外,本書經過合理的安排,做到了每個章節儘可能地獨立與完整,當讀者由於時間有限或是隻對本書的一個部分感興趣時,他就可以只閱讀某可以只讀某一章節的某一段落。譬如當他對理論不感興趣時,便可以跳過理論部分而直接閱讀有關的研究資料,以及面向環境設計的研究實例。

本書保持了我們一貫堅持的實證主義的觀點,並對其他非實證主義的研究持保留和警惕的態度,這可能是本書的一大特點,但也可能是自縛手腳,很多建築學方向的資料就沒有被考慮進去。另一方面,我們不是心理學家,心理學知識非常有限,儘管我們竭力避免,但書中肯定有許多不妥之處,敬請讀者和有關專家指正,我們將深深以爲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環境心理學導論

一 環境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

二 什麼是環境心理學

三 環境心理學的理論和發展

四 環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篇 環境認知

第二章 環境知覺與空間認知

一 環境知覺

二 空間認知

第三章 城市意象和空間指認

一 城市意象

二 鄰里意象與孩子

三 尋路

四 認知距離

TAGS:環境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