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疾病>

遊行中容易出現暴行的原因

學問君 人氣:2.39W

遊行就是集合行爲的一種,而在遊行中,往往容易出現暴行,那麼在遊行中容易出現暴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遊行中容易出現暴行的原因

集合行爲,指的是在某種刺激條件下發生的非常態社會集聚現象。遊行,就是集合行爲的一種。而在遊行中,經常會出現羣體模仿與去個體化的社會現象。

模仿是法國心理學家塔爾德提出的概念,他認爲,社會上的一切事物不是發明就是模仿。

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現象”。模仿又分爲有意識地模仿和無意識的模仿。在遊行這種高密度聚集的人羣中的模仿,不同於作爲學習過程中的模仿,集合行爲中的模仿更多地表現爲無意識的、條件反射的模仿。

再者,非理性模仿的發生則基於另一些原理,其中之一就是去個體化:羣體情境可能會使個體失去自我覺察的能力,並導致個體喪失自我和自我約束,做出一些個體單獨時不會做出的事情。

去個體化是由費思廷格等人提出的。

他們認爲,在羣體中,人們有時會感到自己被淹沒在羣體中,於是個人意識和理解評價感喪失,個體的自我認同被羣體的行爲與目標認同所取代,個體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和行爲、自制力變得極低,結果導致人們加入到重複的、衝動的、情緒化的,有時甚至是破壞性的行動中去,這種現象叫做去個體化。

人們在羣體中,一旦面臨羣情高漲,情緒激動,就很容易處於去個體化的狀態,當個體處於去個體化狀態時,個人的行爲就較少的受自己的個性和意志的支配,而傾向於依從整個羣體的狀態,羣體的規模越大,氣氛越強烈,越易於引發人的去個體化狀態。投入羣體暴亂活動的個人,往往忘乎所以,處於去個體化狀態。去個體化狀態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的意識,降低了個人對於社會評價的關注,因而通常的內疚、羞愧、恐懼和承諾等行爲控制力量都被削弱,從而就使平時制約與社會規範下的行爲不受規範的制約,使人表現出通常狀態下不會表現的`行爲,甚至使個人的侵犯行爲增加。

去個體化最直觀的特性就是匿名性。

當一個羣體的所有成員都穿着同樣的制服時,喊着同樣的口號,個人是不容易被識別的,個體就被湮沒了,被匿名了。另外一個原因是個體處在羣體中,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於他人的反應以及周圍所發生的戲劇性的事件上,或者由於藥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個體進入極端的自我捲入,從而降低了自我意識。

研究人員在對一些街頭破壞性騷亂中的越軌者進行調查時發現,他們並不都是劣跡斑斑的壞分子,相反,其中不少都是平時循規蹈矩地常人。他們之所以做出了越軌行爲,是因爲集合行爲使他們淹沒在人羣中,沒有人能夠知道他的姓名或身份,處於一種沒有社會約束力的“匿名”狀態中,這種狀態使他失去社會責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種“法不責衆”心理的支配下,做出種種宣泄原始本能的衝動行爲。

如何去避免:組織時儘量選擇白天,並號召大家不要遮臉。另外,加強監督,第一時間曝光、懲罰過激行爲。

TAGS:遊行 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