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疾病>

沉溺於幻想世界的跡象

學問君 人氣:1.75W

愛幻想不是錯誤,但沉溺於幻想世界往往容易讓人脫離現實,下面心理網爲大家帶來沉溺於幻想世界的跡象。

沉溺於幻想世界的跡象

  

1.你認爲只有“極好”或者“極糟”兩種狀態。

譬如:

-你覺得你的約會要麼是完美的,要麼就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你覺得自己要麼是個天才,不然就是一個笨蛋;

-你覺得自己要麼像一個禪宗大師那樣淡定自如,否則就是不堪重負,崩潰成碎片;

-你覺得你的事業要麼就成功,要麼就是完全的失敗。

而這種極端的思考方式,會限制我們知覺的範圍,它讓我們無法從生活中學習。

所以,法維拉建議採取一種整合的觀點。他分享了一個例子:“我勝任今年的工作,雖然我沒有因此升職。期待明年升職吧。”

他也建議,形成“有斡旋餘地的自我評價”比死板、剛性的自我分類要好的多。(我們喜歡去將事物、行爲分類,因爲我們需要確定感,他說。)

譬如,在你相信某件事是一個全然而徹底的失敗之前,問問你自己:這其中哪些部分還算進行得不錯?哪些不太好?下一次,我能在哪個環節做得更好一些?

2.你覺得自己一文不值或者遭人厭惡。

或者你認爲自己是個盧瑟,或者一個失敗者,或者用任何糟糕、惡劣的詞彙去描述自己。

然而,正如法維拉所言,“人類是如此的複雜,單單用一個詞去囊括,是不妥的。”

生活充滿了可品嚐的細微分別;我們也是由這些細微處填充起來的。而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擾,去培養自愛心會有所幫助。

3.你以爲成功是不費吹灰之力的,或者任務會很快搞定。

相信自己能獲得成功是極爲重要的。樂觀的期待保護了我們的自尊心,也給我們一種未來盡在掌控的感覺。

然而,“假如我們認爲自己很容易就會獲得成功——這時,你就爲未來的失望埋下了伏筆。”

海蒂·格蘭特·哈沃森博士談道,相信“輕易就能成功”是失敗的開胃菜。畢竟成功之路是由挫折,辛勤工作和毅力鋪就的。

若你保持着自己能夠“輕易成功”的幻想,則當你被現實敲了一記悶棍時,你會更容易地選擇放棄,停下追逐目標的腳步。如果沒有給自己許諾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一項計劃,意味着你在尋找失敗。

如法維拉所說,“要對自己的能力足夠信任,但也得未雨綢繆。”

4.當某人不迴應你或者拒絕你時,你想當然地認爲他們不喜歡你。

當被這樣對待時,一些人總會往最壞處想。因爲被拒絕是痛苦的,而且容易被人以爲是針對自己的。然而,實際上人們可能忙於工作,以及各種各樣的原因以致於他們沒法口頭回復你or回電子郵件,或者謝絕你的邀請or提議。

這通常跟我們沒有關係。此外,某人可能今天拒絕你,但並不意味着以後他不會答應你。

5.你反覆思考着各種糟糕的情境。

“往壞處想”這一點,並不僅限於上述提到的:當我們聽到警笛聲時,我們臆斷爲自己重要的人可能身遭不測;當工作犯錯時,我們臆斷自己會因此丟掉工作,繼而供不起房,繼而家庭破裂。

我們會莫名地認爲自己的生活類似於一組多米諾骨牌,一旦其中一個坍倒時,其餘的部分也會自然地相繼坍塌。

“人類的.天性就是會往最壞處想,”法維拉說。“這會幫助我們做好準備,應對最壞情況的發生,維持自身安全。”然而,這些假想中的最壞事件幾乎從沒發生過。而反覆思考“幻想出來的問題”只會增加我們的壓力,引發不必要的擔憂。

如何停止“災難化”幻想呢?法維拉建議,尋找期待(你的幻想實際是一種期待)與現實相悖的證據。正如他所言,“我們傾向於將自己的情緒投射到外部世界去;如果自身感到焦慮,我們就會在外界尋找引發自己焦慮的證據,以此來確認自己的焦慮確實存在。”

6.當你沒法完成一個目標時,你立馬放棄所有努力。

法維拉提及了一個“WTH”效應:當沒達到預設的目標時,我們傾向於用“要麼完全達標,要麼全然失敗”要求自己。

他分享了一個例子:你決心快速、完全地戒掉煙癮,但有一天你忍不住抽了一根——此時,你感覺所有事都搞砸了,然後伸手去拿整包煙開始抽起來。

你之所以這麼幹,是因爲你沉溺在“全或無”,“黑或白”的分裂幻想中。你可能有這種幻想式的期待,即你要麼完全不抽菸,要麼就是個老煙槍。

重申一點,當你在追逐某個目標時,過程中總是會有挫折、挑戰以及障礙。關鍵是,你得學着去駕馭那些不順利(譬如預估到潛在的障礙,然後制定一個計劃去應對它們)。

整一天時間,我們總有沉溺幻想的時候。其中的一些幻想是毫無助益甚至是有害的。而觀照自己的起念可以獲得一種洞察力,去分辨自己的行動是否與自己的願望和價值評價相匹配。而如果是不相匹配,那麼自我覺察又給了你停下行動,並修正、再調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