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疾病>

強迫症表現和控制

學問君 人氣:2.38W

如何立刻控制強迫症的發作

強迫症表現和控制

強迫症不分時間、不分地點、不分對象,在任何人身上、任何情境之下都可能爆發。基於這一特點,這一類疾病的患者甚是恐懼和擔憂,“我有強迫症怎麼辦?不分場合的病發怎麼辦?我該怎麼努力進行控制?”,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您可以在下文中找到。

強迫症狀雖然讓患者出現異於常人的表現,但對待強迫思想和強迫動作,不要一味採取剋制、壓抑或忍耐的態度。因爲這樣做往往只能實現短時間控制,以後很可能會引起更大的症狀反跳。那麼,強迫症不分場合地爆發應該怎麼處理呢?精神健康網專家主張,出現強迫症狀時,千萬不要緊張不安,而應利用現有條件去轉移對這些症狀的注意力,如做深呼吸、與人談話、做別的事等。或者在出門前可用一條皮筋套在手腕上,如果感覺強迫症狀即將出現,就彈自己一下,以疼痛的感覺來轉移對強迫的想法和行爲的注意。

另外,遭遇強迫症時不要掙扎。強迫患者之所以陷入痛苦,最重要的是他們內心涌起的一些念頭,他們認爲這些念頭不對並反覆掙扎。其實不必掙扎,任其發展也不會造成嚴重後果。因爲我們之所以認爲不對,是因爲我們內心還有一個正確的想法和概念,我們常常誤以爲自己會做出什麼讓自己害怕和出格的舉動,其實,根本不用擔心,我們內心深處是存在這正確的想法的,內心深處是知道該如何去做的。

此外,越是空閉,強迫的症狀就會越多,所以儘量讓自己忙起來,不要讓自己無所事事、冥思苦想,這也是可以預防強迫症狀出現的方法之一。

總之,當強迫症不分場合地爆發,而您又想對其進行即時控制,最好是透過轉移方法將對症狀的注意力遷至其他事件上。換句話說,越是關注症狀,症狀越囂張,只有忽視其存在其才能迅速消失。囤積,一種對未來的強迫性準備

老公是個IT(shou)達(ji)人(kong),有什麼好用的手機應用他一定是第一個知道,他的手機裏裝了兩三百個APP,琳琅滿目。但我一直有點嫌棄他手機,很長時間他手機都非常非常慢,開個微信的時間都可以去喝杯咖啡了,終於,前兩天他的手機不堪重負,徹底死機,死的妥妥的,連開機都不行了。他一整天都坐在電腦前面,在給他的手機治病,心煩意亂,嘴裏還叨叨着“這搞的,一整天啥也幹不了”。我在旁邊看着他,默默地走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跟他說:“手機的病不難醫,你的病才得趕緊治啊。”他回頭看我:“什麼病?”我一字一頓的說:“囤——積——症。”

囤積手機APP算是囤積症裏比較輕的類型了,但依然是囤積症的一種,那麼多APP其實真正常用的就那麼二三十種,但卻保留那麼多在手機裏不刪掉,還不停的下載新的APP。其實和所有的囤積症患者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關注焦點——“以後”,人們囤積的東西太多了,買一大堆書但幾乎不看的,他們認爲“以後會看的”;購物,覺得好就買一堆,堆在家裏的東西越來越多,舊的沒用完,還在不停買新的,他們認爲“以後會用的”;各種會員卡,優惠卡,那種哪怕真的只會去一兩次的地方,也要辦張卡,他們認爲“總會用得着的”;出去旅個行,見啥拍啥,拍上一大堆照片,認後是美好的記憶,可過後再也沒時間細看;還有囤積文憑的,各種證各種PASS,不管喜不喜歡這個領域,也要咬着牙去考一個,因爲“以後可能會有用”。有些小小的東西囤積起來看起來並沒有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巨大影響,但所有的囤積都會造成我們注意力的牽扯,注意力就是生命力,你關注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分散你注意力的東西越多越瑣碎,你的力量感就喪失的越多。

我們不僅會囤積看得見的東西,看不見的東西更容易囤積,比如囤積資訊,我導師班有個準導師敏,她跟我分享過她發現自己的一個模式,她在家帶孩子很久,曾經兒子還沒上學時她總覺得自己很忙,急匆匆地做很多事情,她總覺得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學習,看書等,那時她每次在微信上看到一些不錯的文章,被標題吸引之後,每次都開啟只看看前面一小部分就直接把這篇文章放進收藏夾,告訴自己現在沒時間,等以後有時間了再好好看。而現在兒子已經上小學了,一整個白天她有很多時間,她發現她還是看文章看一半然後就點擊進收藏夾,現在收藏夾裏已經有很多很多文章了,可沒幾篇她有認真安下心來從頭讀到尾,她發現內在已經形成某種習慣了,在翻看那些文章的時候似乎並不是爲了去看文章本身,而是以判斷這篇文章是否有收藏價值爲動力在閱讀,當有一次我們導師班的課程談到關於突破“沒有時間”這種匱乏的幻覺時,她突然意識到她並不是真的沒有時間,而是一直活在對未來的焦慮當中,雖然這種焦慮感是自己的一種習慣性思考路徑創造的感覺,這種感覺是虛假的,但因爲這種焦慮感而錯失掉的卻是每一個實實在在的當下。

還有更隱蔽的囤積症,比如囤積關係,囤積關係的人關注的當然也是“以後”,所以當他們和麪前的任何人相處時從來都沒有真正關注過眼前的這個人,去感受對方,或者去感受大家在一起的感覺。他們只是關注對方做什麼事,認識什麼人,開什麼車,然後判斷要不要把這人放進自己的收藏夾。可眼前這個人有什麼天賦,有怎樣的夢想,正在如何突破自己的障礙,有怎樣的才情……這些關乎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身上真正重要的東西卻被忽視了。你會發現喜歡囤積關係的人你很難單獨和他/她安心吃頓飯,你見他/她時,永遠都是一大桌子人,囤積關係的人可能真的看起來人脈很廣,三教九流無所不識,微信通訊錄裏有幾千個好友,可是凌晨三點突然醒來無法入睡時,手機裏卻找不到一個號碼能無所顧忌地撥過去說說心裏話。忘記生命本質的人就會得到這樣諷刺的人生,越是囤積關係,越感覺孤獨。

這就是囤積帶來的最大問題,當我們總在關注以後時,我們就不停地錯過現在,錯過這一刻的美景,一篇美文,可愛的食物……更可惜的是,錯過來到我們身邊的人或事,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想着工作,和同事在一起的時候又惦記着孩子,吃飯的時候想着報告,寫報告時惦記着逛淘寶,總之好像在做一件件事情,但總是在急着把這件事做完,好做下一件,哪件事情都沒有真正享受過。

很多父母常常很急,對孩子總是不停地催催催,總嫌孩子磨蹭。但並不是孩子真的有多慢,而是自己心裏好像有個人在拿着鞭子抽着自己往前趕,可似乎怎麼趕都到不了頭。

囤積時間大概就是人類最嚴重的囤積症,很多人都把工作當做換取收入的工具,可是,我的老天,你一天有八個小時在工作,如果你沒辦法讓自己真正地享受工作,常常在妥協、煎熬的感覺中度過,試圖用這樣的煎熬換一個美好的未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我記得小時候,家裏如果買了一箱蘋果,老人總是先挑爛的吃,可是往往原來的爛蘋果還沒吃完,新的爛蘋果又出現了,所以就永遠在吃爛蘋果。

你想囤積好蘋果,可最後得到的只有爛蘋果。無論你在囤積什麼,都要記得,越囤積,越匱乏。

而現在我會做的是,永遠都先挑好蘋果吃,所以我永遠都吃好蘋果,我不焦慮未來,我只享受當下。如果你問,如果過去生活中已經有爛蘋果了,怎麼辦?

該扔的扔掉,該送的送走,把已經發生的對自己沒有幫助的東西清理出自己的生活,無論是某樣東西,還是某個人,某段關係,某種過去的自己,統統都送走。帶着祝福和感激,因爲那是你的歷史,厭惡曾經和自己有關的人或事,就是在厭惡曾經那個階段的你,送走的意思就是連這種厭惡感都送走。也不必擔心他們,沒有人需要你的擔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節奏和想體驗的東西,那可以和你不同,但並不意味着你選擇的就是他們想要的。

當然更不用擔心自己的未來,擔心就是在關注“以後”,而我們真正要學會的是關注“現在”,哪裏有什麼未來,所有的未來都是以當下的狀態出現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的,我們真正能擁有的永遠只有此時此刻。當下是沒有煩惱的,所有的煩惱都是因爲要麼我們活在對過去的懊惱和不甘當中,要麼活在對未來的焦慮和恐懼當中,一旦掉進這種狀態,自信,開心,美,行動,享受……所有可以帶來創造性改變的力量就消失掉了。

我非常喜歡電影《重返地球》中威爾·史密斯所飾演的父親對兒子說的話,“你必須意識到恐懼不是真實的,恐懼是對未來的一種自我暗示。雖然危險是真實存在的,但恐懼與否是你的選擇。”

不要因爲對未來的恐懼而消耗現在的生命,去爲一個虛假的未來做囤積,每時每刻你都站在生命的分叉路口上,這一刻不同的選擇,就決定了你下一個此刻所待的地方。

如何治療強迫症

俗話說久病成醫,很多被強迫症糾纏已久的`朋友對它脾性的瞭解一點都不比精神病學家和臨牀心理學家少,輕而易舉地就能說出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爲在自己身上的表現。可是爲什麼對強迫症的認識已經這麼清楚了,還是無法逃離這個漩渦、反而越陷越深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爲之間的關係,看看是什麼讓我們不斷毫無意義地重複。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強迫症包含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爲。其中強迫思維是那些反覆地闖入頭腦、引起強烈焦慮或痛苦的想法、衝動意向或想象;而強迫行爲指的是爲減輕強迫思維帶來的焦慮或痛苦而被迫做出進行的行爲或心理活動。90%的強迫症朋友告訴我們,他們的強迫行爲就是爲了預防強迫思維的出現或是緩解強迫思維帶來的痛苦。

看到這裏,很多朋友會說,這些我都知道,那又怎樣呢?彆着急,下面我們透過一些問題更全面地勾勒出更多強迫症的細節,花點時間把答案寫下來。

1. 在什麼時間、地點、場合特別想做出強迫行爲(如洗手、檢查、數數等)?

2. 爲什麼這些時間、地點、場合對我來說很特別?會看到、聽到、想到什麼?

3. 我擔心、害怕的是什麼?如果擔心發生了會怎樣?

4. 想到這些真難受,我必須做些什麼來讓心裏舒服?

5. 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麼時間、地點、場合會出現類似情況呢?

下面是一位受困於反覆洗手的中年女性跟我分享的經歷:

我在公園裏散步的時候洗手的願望最強烈,那種地方的動物太多了,不管是活的還是死的。我想那些死的動物一定是得了什麼病,那些病毒隨着雨水流的到處都是,出太陽可能把它們蒸發到半空中、吹吹風更是飄散在每一個角落,我根本不知道那裏會有什麼樣的細菌和病毒。要是我去散步的話,分分鐘都有可能被感染,這種說不清楚的病毒一旦跑到我身上肯定會生重病的。除了洗手我真是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一定要用酒精洗、洗上半個小時纔可以,這樣我才能稍微確定暫時不會感染病毒了。對了,有花圃的街道、有小花園的小區我也不能去,那些地方跟公園差不了多少。

這個心理行爲過程,想必朋友們都很熟悉吧,我們來梳理一下。首先,接近公園或看到死去動物的時候(具有威脅的線索),會出現這樣的想法“死動物身上的病毒會跑到我身上,我會生重病”(強迫思維)。接着,因爲相信這些想法,產生強烈的害怕、緊張、焦慮等情緒,難以忍受,於是一定要用酒精洗手(強迫行爲),這樣心裏就舒服了。從這裏也可以看到,強迫行爲的功能是緩解強迫思維帶來的痛苦。這就是需要我們提高警惕的“強迫思維-強烈情緒-強迫行爲-緩解情緒”的怪圈。

強迫行爲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於是,下次具有威脅的線索出現、強迫思維來臨時,我們會重複這個過程,讓自己的痛苦和焦慮快速下降。可它也埋下了始料未及的隱患,慢慢的,這個過程越來越自動化,強迫想法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花在強迫行爲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不敢去的地方越來越多,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干擾。

強迫行爲就是這樣一種包着糖衣的MiHun藥,剛開始放在嘴裏,甜甜的,忍不住想讓它停留久一些、或者一次性多吃幾個;可當糖衣褪去、我們嚐到越來越多的苦味,而且這顆藥丸讓我們手腳發麻、無法自如地做其他該做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想要把這顆藥丸吐出來,可惜它已經融化在嘴裏、怎麼都擺脫不了了。

現在,歷經千辛萬苦的我們終於瞭解了這顆MiHun藥的真面目。血的教訓告訴我們,不管它長得再好看、表面再甜,都不要把它放進嘴裏。

關於被害妄想

“被害妄想”是指病人整天多疑多慮,胡亂推理和判斷,思維發生障礙,是精神疾病的一個重要症狀。患者可伴有幻覺,但無其他明顯的精神症狀。

關於被害妄想

被害妄想症的病因是什麼?

這種病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內因是每個人的遺傳基因及性格特點,外因就是社會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及腦部器質性變化。 資料顯示,在我國,被害妄想的發病率已經超過總人口的千分之三。但令人擔憂的是,人們的知識水平比過去提高了很多,精神衛生知識卻相當貧乏,相當一部分人感到恐懼、焦慮、鬱悶時找不到恰當的排解方法,精神方面出了問題,家人或朋友都不會把它當成病,本人也不願承認自己有病。輕則沉悶於心偏離了正常生活軌道,重則危及社會治安,造成嚴重的社會事件。

什麼原因導致患上被害妄想症?

“妄想”是指病人整天多疑多慮,胡亂推理和判斷,思維發生障礙,是精神疾病的一個重要症狀。患者可伴有幻覺,但無其他明顯的精神症狀。

爲什麼會患妄想症?

1.主要障礙爲缺乏對其他人的基本信賴,其特點在於使用“否定作用”、“外射作用”來處理其心理困難,而導致系統化之妄想。

2.性格多敏感、容易猜忌,且比較自私自利並以自我享樂爲目的。

3.通常毛病是無法看輕自我界限,分不清自己與他人的看法,也缺乏認識自己動機與態度的能力。

4.有不少妄想的病人,內心可能有一些其他人認爲是不可告人之祕密,內疚感和恐懼感非常強,很怕人知道。

5.妄想內容除受個人因素影響,有些病人發病還因爲所處於特殊環境或長期緊張狀態,受社會文化因素影響。

此外,物質生活富裕且子女配偶都不缺失的老人,在家太寂寞也會患妄想症,這種情況很容易被家人和社會忽視。這種長期精神孤獨的“空巢老人”應引起家庭和社會關注

要避免患病,人們要注重培養健全的人格,培養多種有益愛好,保持思維開闊。除此之外,藥物治療和心理社交治療也是需要的,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如果患有“被害妄想症”,請及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強迫思維的表現與克服

人世間最痛苦的是什麼?絕症?戰爭?生離死別?不,是自己與自己的戰爭,是一個自己與另外一個“自己”的戰爭。而且,很多人戰鬥一生,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患有強迫思維的人就是自己與自己鬥爭,他們不時的有刻板的不隨意地反覆闖入個人腦海的觀念、表象或衝動。常令人不快,患者經常徒勞地努力加以抵制。儘管如此,病人仍將其認作是自己的思想。這隻有患者才能真正地體會到這番痛苦的感受。

強迫思維的表現與克服

強迫思維的表現有:

(1)有衝動思想,反覆的闖入頭腦,引起的煩惱。

(2)這種思想、衝動意念、或想象並不單純是對於現實生活中一些問題的過分擔心。

(3)患者企圖忽視或壓制這些思想、衝動意念、或想象,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動來中和它們;

(4)患者認識到這些強迫性思想、衝動意念、或想象都是他(或他)自己頭腦的)產物(並不是被強加的思想插入)。

患者爲什麼會出現強迫思維,他們爲什麼老是害怕事情沒有做好?

他們的“怕”無非有兩類:1、怕“萬一”。往往盯着萬分之1的可能,而忽略另外萬分之9999的不可能。爲“萬一”、“可能”、“也許”找出種種的理由和藉口,逃避現實,想入非非,想象出 “紙老虎”嚇唬自己。2、怕“不完美”。要求自己一定要十全十美或嚴格按照社會倫理或道德的規範去想、去做,否則,就自責、痛苦。實際上,這些“萬一”和“完美”事實上都是不現實的!

如何克服強迫思維?

第一步,分清是非真假。即認識清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對的、是的,堅決去做,非的、假的,堅決地丟。丟了自己會感到難受,但只要辨別清楚了,難受也要去做,真正按照“習以治驚”的決策做。當你分不清是非真假時,那就隨“大流”,若遇到這個問題,大家是怎麼想的或怎麼處理的,我就向大家學習,也這麼想或這麼做。如果真正能按照兩個“堅決”去做,並堅持下去,不但能夠克服“怕”字,而且同時也改造了個性:改造猶豫不決、不放心,樹立起果斷的個性。

第二步,少想多做。即少想病態的東西,多做“正常的”事情。除了病態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如工作、學習、娛樂等等。只要是正常的,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不等病態思維出現,就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緊湊,做到事先轉移。透過轉移把病態思維消滅在萌芽之中。臨牀上,很多病友都有這樣的體會:當空閒下來或情緒不好時,病態思維出現較多;而工作忙時或情緒好時,病態思維出現的較少甚至完全消失。但這種情況只有不逃避的患者才能做到,逃避者往往會退縮不前。

第三步,想到就做。當想到正常的事情時,就立即去做,不要有過多的想象或假設

過多的想象只能使自己退縮、逃避;當出現病態思維時,立刻轉移思路或中斷病態想象,不要使自己無限制地想下去,而去做正常的事情。例如,不少患者“怕”出現病態思維,而實際上越“怕”越出現。這時,不要硬頂或者想馬上就中斷或要求自己不能受到任何干擾,更不要緊張,而是不要理會它的存在,帶着症狀繼續做“正常的”事情。這時,它可能對你所從事的事情的干擾會很大,但當你堅持一段時間後,這些干擾就會越來越少。 在採取上述“三步曲”克服“怕”字的過程中,對於強迫思維,可以採取“四不”策略逐步消除——“不怕它、不理它、不硬鬥、不刻意注意它”。

不怕它——實際上,很多人總“怕”強迫思維的出現。實際上,這類思維在正常人也是會偶爾出現的,只不過大家不在意它或偶爾思考一下也就過去了。而強迫思維患者往往由於對於這種誰都可能會有的思維出現“閃念性”的恐懼——“怕”,接着,就怕這種思維的再次出現,結果是,越怕出現越出現,越出現越緊張,不斷把這種“怕”強化和鞏固下來。爲什麼一般人不會形成病態思維,而強迫症患者導致了病態呢?還是“樹根”——個性缺陷在作祟。試想,如果沒有對自己要求完美、倫理道德觀念過強……等一系列“過”的個性,而是對什麼都不在乎,能夠見怪不怪,還會有這種恐懼感嗎?還會有這種思維嗎?因此,對於強迫思維,患者首先要改變思路,“大家都也可能會有這些思維或擔心,只是大家不在乎它而已,自己有也是正常的,之所以自己怕它出現,反而強化了它,爲什麼要求自己一定不能出現呢?出現就出現吧,我不怕你!”對它採取不在乎的態度,不要怕它。只有改變“強迫思維一出現,自己就緊張,還沒看清‘紙老虎’的樣子,自己就先被嚇得癱倒了”的習慣化病態思維方式,才能逐步建立起自信心。有了這個自信心做前提,自己在“紙老虎”面前才能站得住,才能和它進行“韌性”和“策略性”戰鬥。韌性說明它很頑固,策略性說明鬥爭時要採取策略,不要硬鬥。如果怕它,就說明自己的個性改造還不夠——樹根還沒徹底挖掉——“正因爲自己的個性還是太嚴謹、要求太完美、太……,所以它纔出現,還要進一步改造這些個性缺陷”。所以,認清“怕”字——“紙老虎”“欺軟怕硬”的脾氣很重要。否則,被紙老虎吃掉了,自己可能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

對待強迫思維要做到“順其自然”,不管它、不理它,忽視它的存在,這樣才能不被它糾纏,才能擺脫它。

暴飲暴食強迫症的原因

在短短的時間內,吃下大量食物,即使很飽,對食物還是沒有抵抗力,總是不可控制地會把眼前的一切都放進嘴裏。這種暴食的場景如果在你的生活中經常出現,那麼你可能已經成爲病人,你患上的是以暴飲暴食爲典型特徵的暴食強迫症。

暴食強迫症患者暴飲暴食的原因並非出於滿足食慾上的需求,他們這麼做只是爲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緩解心理糾結和壓力。

每當他們心情不好、孤單寂寞或是感覺疲勞時,就會想要一次性大量進食,把所有好東西都吃下去。而且,每次明明都吃得已經很脹了還會強迫自己不停地往嘴裏塞,感覺無法控制自己,就這樣一直吃,吃到感覺把自己的胃快脹裂了再把吃的東西吐出來。

雖然吃完東西又後悔又難受,但吃東西的過程中他們會體會到滿足感,而且感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釋放自己。

除了透過暴飲暴食來發泄自己、滿足自己情感上的需求。暴食強迫症患者的內心常常感覺自卑、覺得自己見不得人;有些完美主義色彩,看到滿足於暴飲暴食的自己就覺得很不堪;他們內心脆弱,外在一有壓力,就很容易感受到焦慮;低自尊,對自己沒有信心,處事萎縮,而且越是這樣認爲,他們越是感覺心理上有壓力,越是令暴飲暴食變得頻繁化。

總之,暴食強迫症不只使當事人生理上經受折磨,心理上也備受矛盾的煎熬,令他們的生活一塌糊塗。

專家建議,暴食強迫症患者要改善暴飲暴食的情況,調節心理環境、提升自尊是一個根本的工作,這項工作可以從改變吃東西的模式、解決心理壓力和改變偏差想法做起。

TAGS:強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