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學會做自己情緒的旁觀者

學問君 人氣:2.77W

情緒是認知過程、 生理狀態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在日常中,我們應學會做自己情緒的旁觀者!

學會做自己情緒的旁觀者

這算是一次自我情緒的整理。

從《當下的力量》開始,我發現人能對自己的思維處於旁觀者的狀態。

思維總是能精確地抓住你某一刻最在意的事,並圍繞它展開行動,例如某人說的一句話,你潛意識裏對這句話是在意的,那麼圍繞這句話,思維開始闡述他的觀點,例如這個人是討厭你的,並列出種種理由,甚至搬出一些從前的事例進行驗證。最初這只是你意識裏的一種跡象,到最後你的情緒開始因爲思維的觀點產生變化,例如悲傷,恐懼,擔憂……然後你感覺到難受了,你的潛意識希望尋求一種解脫,思維開始給你製造解脫的理由,例如,其實就算他討厭你也沒關係,這不是什麼重要的人。於是你獲得了暫時的解脫,然而整個過程裏你不自覺成爲了思維控制的對象。

這是思維對我們產生作用的過程,如果你回憶自己剛剛的經歷,不難發現這個現象。

然而如果我們能在這種經歷出現的那一刻感知他,那麼一切都會不一樣。當你看到他此刻正抓住你最在意的事展開其實是不那麼符合現實的渲染,就能阻止他對你的情緒產生作用,或者至少能減弱這種作用。如何描述這種感覺呢?就像是一個人,準備在你最愛的東西上進行破壞,當你不知道是誰弄壞的時候,看到心愛之物損壞會暴跳如雷,如果你親眼看着他正接近你的心愛之物,那麼對他來說就不能那麼順利,即使他勉強達到目的了,因爲是在你的目視下進行這一切,那麼即使心愛之物還是被損壞,也不會激起過於強烈的情緒,至少你在目視他進行破壞之時,就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承受後果

當然,理智上了解這一切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很強的警覺性,也就是一旦思維有這個苗頭你就要能看到他,並且清楚的.意識到他正在這麼幹。

最初你可能會很累,但是這能掐斷你情緒的惡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能產生一定動力的。但是這麼幾次以後,思維會放棄再在這方面下功夫,換而言之,你克服了自身的一個弱點。爲什麼這麼說?例如,你是個對別人的看法很在乎的人,每次出現對你態度惡劣的人,你的思維會編制各種看法來加深你的情緒,甚至造成你深深的自卑感,一旦你能看清楚這只是思維的把戲,你會更願意去探求真相,甚至根本不在乎真相,因爲在你發現思維的把戲那一刻,你的壞情緒就消失了。很多時候某些心理狀態之所以會成爲我們的弱點,是因爲思維把我們在這一部分在乎變爲了一種深深的自卑感,會觸痛我們的自卑感,因此每次這種狀況出現,我們的自我保護心理會觸動我們避免這種狀況,連帶出現其他例如憤怒、逃避等的情緒,甚至產生各種逃避這些情況出現的行爲,而從心理學來說,行爲纔是最終決定我們是否有心理疾病的判斷依據。

當然,深入挖掘,還有更多的因素,現在僅僅就情緒本身來說,我們可以選擇這樣的解決方式。這也是我最近在經歷的,希望對你們有用。

TAGS: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