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考研>

考研英語備考的複習誤區

學問君 人氣:2.09W

一、詞彙不等於英語

考研英語備考的複習誤區

毫無疑問,詞彙是語言的基石。

毫無疑問,解決詞彙需要花時間。

毫無疑問,解決詞彙要求恆心與毅力。

但過猶不及,如果備考的過程,或者學英語的過程被轉化成了背單詞的過程,則危乎殆哉!

不對,不是危乎殆哉,而是必死無疑。

至少對於考研是如此。

是不是每個單詞都認識了,句子就搞定了,文章就搞定了,題目就迎刃而解了呢?當然不是!請終止將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傾注到詞彙書的做法,請終止這種自殺式的行爲。功夫下得狠,不如方法巧,踏踏實實一篇篇閱讀讀過去,到達每篇都沒有生詞的地步就達到目的了!這種方法對於既想走捷徑,又想達到效果的考生來說,可以嘗試一下。

非要論及原因,主要爲以下兩點:

1、考研句法複雜:

都知道語言除了詞彙,還有語法的問題,而語法的重要性,是隨着語言難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比較簡單的句子,如果詞都認識,加起來大概意思也能明瞭。但句子長了之後,各種關係相應複雜,單個詞義加將起來,常常會不知所云,非得明白箇中組合規律。而考研,正是一門邏輯性達到頂峯的考試,是最講究句法的。所以即使單詞背得滾瓜爛熟,也於考試無大益。實戰過的不少考友當會明白:單獨狂背單詞,第一不一定能記得住,第二記住了之後,不一定能讀得懂句子。

2、詞彙光背不行: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詞無定義,詞義隨語境而變化。註釋的意義,往往跟實用中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如果只是死背那個意思,放到文章中一看:怎麼回事,說出來就不像人話,或者不像正常的人話。再就是用法的問題。所謂用法,就是詞跟詞的搭配關係。一個詞單獨有一個意思,跟另外的詞勾結可能就得有不同的理解。若只知詞義,不懂用法,必然在考研文章中步履艱難。

二、閱讀量不等於進步

是否曾這樣給自己下任務:一天要讀掉幾篇文章?是否曾這樣給自己交代:這一週讀了幾十篇文章?

以所讀文章數量來界定自己的進步,也是導致最終戰原地踏步的根源之一。

閱讀量不等於進步,也絕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如果閱讀量等於進步,但任何一個肯下一定功夫的人都可以達到英語學習的巔峯,都可玩弄考研英語於股掌之中。有的人說:我不只是讀讀而已,我還讀懂了的。同樣,讀懂並不等於進步。如果讀懂指的是知道了一篇文章的'意思。如果懂得一篇文章的漢語意思就算了取得了進步,找英漢對照的材料來狂掃一通,豈不在指顧之間英語可成?懂得漢語意思就能搞定考試,只有一種可能性:所考的文章正是我們所讀過的文章。當然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但任何一個理性的人都知道,這種事情是千年等一回。難道你真要靠這千年一回的機遇的垂青來成功嗎?

三、做題不等於進步

更有人以做題來致勝——一天做多少道題,一天做多少套題——同樣悲哀,如果只是做題而已。

有人說:可是聽很多人說,做了多少題,就把考研搞定了。這是表象。做題本身並不能帶來考試的成功。如果成功,必然是做題的人還做了其它的事情。如果做題本身就自然能搞定考試,有一個條件:考題跟做過的題一樣並且做過的題依然記得答案。我們這種事情同樣是可遇不可求甚至遇也實在難得一遇。要不然出題的人也不用在江湖上混了。這確實是一個常識的問題。做題本是一種測試手段:看你哪兒會,哪兒不會。如果做完就算,再到考試的時候,會的還是會,不會的還是不會。進步從何處來?

四、背誦不等於進步

有人說:把真題背下來,考研就搞定了。不少人照做,結果還是哀鴻遍野。而真正搞定考研的人,很少有人把真題背掉了。

因爲背誦並不必然等於進步——難道這不是常識?如果背誦只是對於原文文字的機械重複的話。

其實機械的背誦,只是臉部肌肉的一種有規律的蠕動。第一,很少有人真題把它背下來;第二,如果單純憑藉記憶力完成這個過程,必然也是無用的。因爲背誦若能產生效果,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就是考到的就是背過的,同上所述,這是千年一遇。第二種就是透過背誦找到了對語言的感覺即所謂的“語感”。但這是一個悖論。如果透過對數十篇文章的背誦能夠產生語感的話,說明這個人天生的語感是比較好的,而如果天生語感比較好的人,就用不着在這裏作“毛毛蟲”的討論,只需要考慮如何去獲取高分了。

五、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知識才是進步

一個弱智得本用不着說但又被忽視得太嚴重以至於不得不舊事重提的一個事實就是:我們平時的學習是爲了解決考試中的問題。現在讀文章是爲了讀懂考試時的文章。現在做題是爲了解決考試時的題目。所以進步與否就得以這一點爲指針與方向。向它靠近了,就是進步;沒有,那就不是進步。

而要架起備考與考試的橋樑,有兩種途徑:一種就是平時學的與考試考的一致;二是平時學的包含考試所考到的。

第一種可能性只存在自己就是命題者,對我們凡夫俗子是根本不可能的理想狀態。第二者要實現也有兩種情形。以閱讀爲例,一種是所讀到的文章正好包含考試中所考的文章,二是所讀文章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包含考到的知識點。這其中的第一種也是極難發生的小概率事件。所以我們能做到的只是最後一種情況,也就是:我們所學習的知識點包含了考試中所可能考到的知識點。只讀文章而沒能抓住知識點,不是進步。抓了知識點而不具有普遍性即不能涵蓋可能考到的點,不是進步。抓了知識點是已會的知識點,也不是進步(這一點屬於公理,應該沒有疑問吧)。做題也是如此。做題而未能去找到不會的知識點,不是進步。找到了知識點未能吃透積累,不是進步。抓了意思而不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識點,不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