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小學教育類開題報告

學問君 人氣:1.42W

小學教育類開題報告1

本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練習研究》於20xx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學會申報立項,經河南省教育學會評審,准予立項,並被列爲河南省教育學會20xx年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現開始實施研究。

小學教育類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課題的理論價值: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促進有效的反思同時教師可以獲得反饋資訊,及時進行糾錯和指導。具有鞏固、強化、反饋、提升、發展等重要作用,對我們提高教學質量來說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與練習因素有很大的關聯:練習可以出質量,但練習也有可能加重負擔。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提倡“精講多練”、“以練代講”,所以在練習中存在着多、繁、雜的現象,而在我們教師的觀念中又有“不加強練習,不進行重複的練習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的認識,以致於我們很少反思哪些練習對學生的學習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甚至是有負面影響的。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一面要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另一面要加強過程教學,增加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時間,這樣做將大大縮短課堂練習的時間,減少練習的量。因此在傳統的“練習觀”受到極大挑戰的同時,有必要對課堂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傳統的“練習觀”進行反思,確立效率意識,提倡有效練習。

課題的實踐價值:

透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探討有效練習的途徑,尋找根治重複低效的數學課堂練習的方法,讓課堂練習(包括複習練習、對新知的針對性練習、鞏固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拓展性練習等。)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優化課堂練習,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課題研究目標:

1.探索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課堂練習設計的策略,強化教師“預設”意識,促成學生“生成”的達成,提高教師有效教學的策略,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2.探索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合理的練習結構和學生喜歡的課堂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進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3.利用經驗材料的數學組織化、數學知識的邏輯化和數學應用的三個過程中的邏輯思維因素,全面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和形式思維等,優化思維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研究的內容:

1.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的原則。

2.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的內容和形式。

3.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中教師的作用。

4.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中學生的情感體驗。

創新之處:

有效練習的問題基於從形式到內容缺乏整體考慮而產生的低效或無效練習的現狀提出的。我們提出此課題,探索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的策略、練習的結構與層次性、練習的形式、練習的教育價值及教師在練習中的地位等問題。讓學生在數學練習中既要掌握知識又要發展思維能力,更要讓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良好情感,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育人目標。

三、課題研究的過程設計、技術線路和實施步驟

總體實施步驟:

針對不同類型的數學課大家寫出自己的練習設計及實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動時間一起交流、討論,並寫出自己的反思。最終總結出複習課、新授課、練習課、講評課的練習如何設計,新授課中概念性教學、計算教學的課堂練習如何設計,以及組織形式和方法。

技術線路:

主要依據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規律,採取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文獻查閱法、調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則:

1.針對性和層次性原則

2.多樣性和趣味性原則

3.拓展性和開放性原則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則

分階段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定爲二年,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xx年11月——12月):

建立課題組,學習有關理論,構思方案。

第二階段:組織與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課題研究教師在備課、聽課、議課、課後反思四個方面來研究有效練習,備課中着重體現如何設計有效練習,有哪些有效練習題。起到什麼效果?聽課時着重聽這位教師是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練習的,單週寫出練習題的設計及練習方法;議課也圍繞此課題討論有效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否合適,所產生的效果如何來進行評議,並針對“如何設計有效練習?”這一問題進行研討,確實把這一課題落實到實處。課後反思體現出在課堂教學中透過有效練習使學生掌握了什麼知識,起到什麼作用,收到哪些效果?雙週寫反思。

第三階段:整理總結階段(20xx年7月——9月):

1、撰寫有關“有效練習”的小論文。

2、整理、彙總課題實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課堂中有效練習的方法;撰寫結題報告。

四、課題研究的預計成果:

(一)透過有效課堂練習的研究:

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2、改變學生過去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爲知識、方法的探索者和發現者。

3、使學生學得主動、生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4、另外,在培養學生個性、集體觀念、合作精神、參與意識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習氛圍良好,學習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績穩步上升。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透過實驗,探索適用於我校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有效練習的一般模式,優化數學課堂練習的結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五、課題承擔者的科研能力及科研保障條件

1、能力保障:

課題組組長肖豔崢老師,樂於鑽研、勤於探索,曾有多篇論文獲獎,參與課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研究》,現已結題;王磊老師曾擔任市級課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材主題圖的應用研究》的主持人,現已結題,她有着豐富的研究經驗。王豔利教師和王麗萍老師積極上進、喜歡閱讀理論書籍,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組織保障:

課題組成員有志於服務教育實踐,探索在新形式下學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組教師有強烈的科研熱情並渴望科研人員給予具體而有效的指導。

教研組課題有學校教科研室負責人和學校聘請的專家的指導。

2、時間保障:

研究時間爲兩年,實驗教師全部是一線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保證實驗的正常執行。課題組堅持每月開展一次課題研討活動,注重階段性總結與交流,掌握課題研究進程,及時進行調控,爲使課題研究劃上圓滿的句號而努力。

以上是我對本課題的一些想法,有不對的或還需改進的地方,請個位老師多提寶貴經驗。

小學教育類開題報告2

課題研究背景:

帶班多年發現,班級內的單親家庭學生越來越多,這樣的家庭對孩子們的影響還是挺大的,讓我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人的婚姻觀、家庭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離婚率越來越高,單親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家庭的破裂、撫養方式的改變、人際關係的變化以及家庭教育的變異,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課題研究意義:

據我在班裏調查,和各班班主任交流,每個班裏這樣的孩子還不少呢!所以,就這個問題我想研究一下,看看有什麼具體的辦法來幫幫這些孩子,實在不忍心他們長大後一無是處或是人格有缺陷。

這些孩子就學,給了社會、學校,乃至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麼是這些孩子成爲有用的人呢?很多老師發現,班裏的這些孩子生理、心理都在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很多教師也都逐漸發現了這類學生出現的新問題。例如,一部分學生長期受到家庭的冷落,在學校消極,不參加集體活動,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的態度。性格孤僻、灰暗;還有的學生受到家庭暴力的影響,在情緒控制上較爲困難,容易衝動,攻擊性強,等等。這些情況,對於學校管理、教師的教學目標實現都提出了問題,如何更好的去幫助單親家庭學生成長,是不可缺少的學校教育組成。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單親家庭通常指父母離婚的家庭,可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單親家庭的範圍應該是更廣泛的。孩子他們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同的,有父母離婚的、有父母一方或雙方死亡的、有父母一方或雙方監獄服刑或強制戒毒的、有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邊的。我本次課題研究的對象主要指小學生中父母離異、父母離世的孩子,他們由於家庭的原因造成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發展有所缺陷,在學校的活動中也表現出了明顯的不同於他人,造成了他們有自閉、自卑、叛逆等心理問題表現,本次課題研究的方向就是了解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成長情況,尤其是心理髮展方面。瞭解單親家庭在孩子們成長中的影響,從而在教學中多關注這些孩子們的成長,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準備階段:XX.6——XX.8

爲豐富課題研究時的理論基礎,我在學校圖書室找了許多相關的書籍,如《兒童心理與教育漫談》、《簡明心理學辭典》、《小學教育大全》等,爲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奠定思想基礎。其次,走訪班主任、家長、任課教師等途徑,瞭解我校單親家庭中學學生成長現狀,選取六名典型學生爲研究對象。並逐步收集其生理、心理、學業、人際關係的方面資料,因人而異制定研究實施方案。

實施階段:XX.9——XX.4

1、全面瞭解研究對象,透過家訪、電訪、信訪瞭解學生家庭情況,做好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弄清學生的成長背景,家庭成員,父母的教育態度,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

2、課間與學生羣體聊天,掌握全面的情況,透過平時對他們的觀察以及分析有關的各種資料,形成對他們的情況。

3、與任科教師商討交流輔導意見,爭取各任課老師的幫助,從而保證輔導目的的達成。

4、找一些熱心的同學幫忙,主動接近他,吸引他的注意力。

5、對前期研究過程進行階段總結,形成課題階段性總結報告。

6、反思課題研究前半期的成果與不足,完善後半期的研究方案,適當調整研究策略。

總結階段:XX年5月

對課題進行全面總結和評價,撰寫報告,整理研究資料,請有關專家進行課題論證。

小學教育類開題報告3

本學期,教科研工作以學校發展爲宗旨,以學校五年發展規劃爲行動指南,以學校覈心課題《中國傳統兒童養成教育資源應用於現代兒童德育的實踐研究》爲龍頭,積極開展以校爲本的教科研工作,現就這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完善科研製度,確保科研工作順利進行

面對學校的發展和不足,本學期校領導不斷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改善工作細節,調整工作方案,完善制定學校科研製度。

1、完善制度,明確職責。結合區科研室《學校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討論稿),完善學校各項科研管理制度。建立課題申報與評審制度,中期檢查制度,結題驗收與成果鑑定制度,成果推廣與科研獎勵制度等。保證各項科研活動和課題研究、成果推廣等工作能順利有效地開展。

2、加強科研隊伍建設。成立科研工作中心組,組長:陸海紅 組員:章曉穎、許竹筠、張輝、黃菊英、楊健、張燕、馬驥、顧談冰、張丹、王冬、蘇曉波、王少平。明確分工和職責。學校科研中心組的成立,保證了學校科研工作有序地開展。

二、加強學習培訓,促進轉變思想觀念

1、教研活動。在學校校本教研活動中,引導教師開展“主題式”討論,增強科研意識,探索符合本校實際的“教—研”一體模式。

2、教師培訓。對了有效地推動學校課題的研究,我們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活動。這學期,我們組織了陸海紅、馬驥、顧談冰、張丹、王冬老師參加了區級的科研培訓班。又組織了陸海紅、陳川華、張燕三位班主任赴南京參加 “中華美德養成教育”的培訓,組織章曉穎、陸海紅老師參加了《如何寫創意活動方案》的培訓。組織了陸海紅、張燕、李綠萍老師參加了區級的課題研究的培訓。

3、邀請專家。此外,我們學校還邀請了我區進修學院科研室崔雲老師作了主題爲《調查研究法》的科研講座。對如何撰寫調查研究報告,老師們有了一定的認識。

三、加強課題研究,規範過程管理

1、繼續做好課題申報工作。今年,陸海紅老師申報的區級課題《小學中年級語文分層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被批准立項。

2、完成了20nn年立項的區級課題的開題彙報工作。

3、做好了課題的結題工作。對於20nn年21項校級課題及時進行了整理,並把資料歸檔。

4、完善了課題實施中的管理。凡立項的校級以上課題,一個課題選用一個檔案袋,把課題申請書、中期彙報資料、結題報告、研究成果、研究附件資料等一一裝入檔案袋,分門別類,做到管理有序,查找方便。已結題的課題,進入檔案室歸檔管理。

3、組織參加了區教科研成果評選。不僅積極幫助結題老師完成課題結題報告,還發動了老師們撰寫學科論文。

四、組織參加論文評選活動,提高反思能力。

本學期,我們根據上級部門及學校的工作安排,組織廣大教師(特別是課題組老師、青年教師)認真撰寫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教學設計、教學案例等,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評比。

1、參加了了區級的《創意活動方案》的評比。

2、開展了“迎曉杯”教學論文評比工作。

3、完成出版了校刊《迎曉教苑》20nn年第二期工作。

小學教育類開題報告4

一、研究或設計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

透過一些心理學知識和實踐意義,闡述教師的個人特長對小學生存在的影響,增強教師提高個人特長素質的意識。讓家長了解到個人特長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及性格塑造有正面影響,打破家長只重視孩子考試成績的舊觀念,讓學生更健康的學習、成長。

意義:

在教師個人特長的薰陶下,給小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有利於激發小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興趣、表現慾望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在特長學習過程中,磨練小學生的意志,培養小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交際能力。學以致用的過程中,讓小學生理論聯繫實踐,融入到校園之外的生活圈,體驗生活,開拓小學生的眼界,讓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促使小學生的身心更健全的成長,充分實現教師有價值的“教”和學生有價值的“學”。

二、研究或設計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

現狀:

目前,國內外開設了許多特長培訓班,但這些班級幾乎都是一些在校外開辦的私立班級,沒有把特長學習和學校裏的書面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無法實現小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裏有特長的教師很少,而且具有的特長比較單一,或者大多數有特長的教師只注重按時授予關於特長的基礎知識,不能充分利用課堂資源來發現和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導致一些小學生對特長所具有的天賦被抹殺,或者一些小學生的家長不瞭解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盲目地把家長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去學習自己並不感興趣的東西,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小學生特長的興趣激發和培養不能與學校課本知識的教學有機結合,忽視了教師的個人特長對小學生的影響,一個身心健康、活潑的孩子才能夠更好的接納和理解教師授予的課本知識,促進其發展,而國內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還是比較少,不夠全面,不夠成熟。

發展趨勢:

當今社會,各類特長文化已經發展到相對沿海城市較落後的小城市,並且得到逐步的完善,特長文化的大量普及將會從生活中影響到家長只注重孩子分數的看法,從而又進一步推動特長文化的大量普及。當今學生的特長學習更加豐富、高質量、多元化,改變了以往單一枯燥乏味的學習模式。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爲小學教師,後一代的小學教師將會是多才多藝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教師,對這一領域的研究也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全面。

三、主要研究或設計內容,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思路:

主要的研究內容有:

1、從教學過程中發現小學生的興趣愛好。

2、特長培養對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

3、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有利於小學生各方面的學習。

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和思路:

1、如何發現小學生的興趣愛好:

a.利用課餘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

b.利用課堂提問、課堂交流。

2、怎樣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特長的價值:

a.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

b.教師帶領學生去校外參加比較大型的比賽。

c.給一些特長比較突出的學生給予鼓勵和獎勵,激勵每個學生不斷進取。

3、爲什麼特長學習會有利於其他學習:

a.特長學習磨練人的意志,讓學生養成做事不半途而廢的良好習慣。

b.特長學習在潛意識中,能讓學生塑造一個活潑開朗的性格,增強交際能力。

c.在長期的演出、比賽中,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四、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條件及解決的辦法:

具備的工作條件:

有:圖書館(書籍、學報)、網絡(中國知網)、與論文相關的文獻等等。

解決的辦法:

1、本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獻查閱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等;

2、積累與該課題相關的知識,借鑑別人成功的經驗,對查閱文獻資料和知識進行整合等,並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本研究。

五、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與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XX年6月—XX年8月 選定論文寫作方向、收集相關資料、閱讀 文獻、擬定論文題目

第二階段:XX年9月1日—XX年10月8日 確定論文題目,擬定寫作提綱、撰寫論文開題報告

第三階段:XX年10月9日—XX年11月28日 整理分析資料,撰寫論文初稿

第四階段:XX年12月1日—1月30日 修改定稿

小學教育類開題報告5

一、課題研究背景:

高效課堂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各地對高效課堂研究由來以久,並總結了一些好的經驗模式。如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山東兗州一中的“循環大課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學的“三轉五讓”等。這些教學模式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高度關注學生,充分相信學生。具體表現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解放學生的學習力,激發學生釋放潛能,在掌握學情的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及時檢測反饋,減輕學生負擔。這些成功經驗爲我們進行小學高效課堂建構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我們也發現,目前各地對高效課堂的研究還有一些值得進一步探討的空間,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課堂操作,更多的是獲得經驗層面的成果,缺乏對高效課堂本質的系統描述,因而難免在研究中出現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而且難以將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初中展開,研究成果多指向高中、初中課堂,小學高效課堂構建的研究則相對薄弱,因此開展小學高效課堂建構研究顯得尤爲重要和緊迫。

我校幾年前就在借鑑全國各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開始嘗試“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當堂訓練、及時反饋”的高效課堂建構的基本策略,各教研組以課例爲載體對高效課堂進行了一些探討,積累了一定的實踐性智慧,如李萍老師執教的《用連乘解決問題》,將解決問題的過程設計成有層次的學習活動,王萍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學生認知衝突引發學生對計算公式的再探討,陳鵬老師執教的《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在問題交流中獲得分數本質的理解,等等。這些爲進一步深入研究高效課堂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㈠生本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雖然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髮育都還很不完善,但他們身上包含着人類千萬年進化所積澱的優秀基因,具備強大的發展動力和潛能。學生學習天性的自由展現,必然帶來學生真正的學習熱情和驚人的學習效率,必然帶來學生學習熱情的高漲,求知慾望的膨脹,學習能力的提升。“充分相信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就是以學生爲主體,就是順應學生的學習天性。

㈡自主學習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習主體都是相對獨立的“人”,具有自我獨立的心理認知系統、具有求得自我獨立的慾望、具有“天賦”的學習潛能和一定的獨立能力。自主學習本質上就是學習主體自我選擇、自我探索、自我建構、自我創造知識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學習主體“自己的”事,任何人都無法代替。教師所能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願學、樂學、會學、善學。

三、課題研究內容:

㈠研究的具體內容:

本實驗立足“高效”,抓住“構建”,開發五種策略、建立三種機制,作爲本實驗的具體研究內容。

1、五種策略

⑴先學後教策略:先學是一種策略,其本質是讓學生經歷一個自主探索的過程,獲得自己的經驗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問題。先學的方式可以是研究例題、閱讀資料、動手操作、提出疑問、當堂訓練、合作探究、小課題研究等。像語文識字教學中的讓學生聯繫生活識字,作文教學中的“先說後寫、先寫後評”,數學發現規律教學中的“觀察—猜想—驗證”,解決問題教學中的學生嘗試等都是“先學”。在“先學”的基礎上,教師採用交流、點撥、拓展等形式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這就是“後教”。 “後教”不是由老師包辦,更不等於老師獨自講解,而是以一種符合學生學情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

⑵問題導學策略:人總是在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中成長,學生的學習過程從一定意義上可以歸納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導學即以問題爲主線,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採用多種途徑去解決問題,並把這種思路具體化爲一定的教學環節,使之成爲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

⑶綜合性學習策略:學習需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認知水平等爲基礎,需要多種感官的參與。綜合性學習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全方位地參與活動,比如閱讀、表達、演示、操作等,既動腦,又動手,既當學生,又當老師。充分發揮已有知識和經驗的作用,強化對新知識的認識與鞏固,並在運用中進行拓展。透過綜合性的學習實踐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⑷生生互動策略:課堂中生生之間的關係比其他任何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更強有力。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生生互動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傾聽、相互表述、相互質疑、相互評價等。

⑸當堂訓練策略:美國緬州國家訓練實驗室的學習金字塔表明:學習後馬上應用的效率是所有學習方式中效率最高的,達到90%。當堂訓練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論,它是對學生遺忘規律和學習規律的運用,是對學生某一階段學習狀況的檢測和評估,是新的問題的生長點,是重要的教學過程,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所以設計訓練、指導訓練以及訓練點評是實驗進程中教師要重點探索的領域。

2、三種機制

⑴學案導學機制:高效課堂構建的一個核心理念,是一切從學生的“學”出發,那麼,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用學案導學就成了十分關鍵的環節。本實驗將學案導學作爲一個重要機制,引導教師全面瞭解學生、正確解讀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合理進行檢測評估,並開展備課組集體設計導學案、師生共同設計導學案等活動,讓導學案真正起到引導學生高效學習的作用。

⑵課內調節機制:學習活動不是盲目的,是有預設的活動。但在高效課堂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現實的學習活動必然對課前預設提出挑戰,甚至“顛覆”。因此,根據學生學習的現實問題對教學預案進行調整或再設計顯得十分重要。課內調節機制重在研究調節活動的產生、時機、方式、效果等問題,增強課堂教學的開放度和有效性。

⑶課後反思機制:高效課堂建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課例的積累,需要老師不斷的反思和感悟,因此,本實驗將着力提高教師的反思意識,幫助教師養成反思習慣,讓教師在反思中成長。

㈡課題研究的目標:

經過五年研究,達到如下實驗目標:

1、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得到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習慣良好、學習品質得到提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基本形成。

2、課堂結構發生根本性轉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結構徹底打破,形成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當堂訓練、及時反饋的課堂教學新結構。學生在課堂上有自主學習、有合作交流、有質疑探索、有當堂訓練、有實踐拓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師的備課方式發生轉變,教學設計從方便教師教轉向利於學生學。圍繞以目標爲激勵、以問題爲導向、以差異爲資源、以互動爲途徑、以訓練爲拓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各年級各學科不同課型的導學備課方式。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因此發生改變。

4、探索並建構各年級各學科不同課型的高效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如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模式,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模式,英語單詞學習教學模式等。

5、歸納整理高效課堂的本質內涵,形成對高效課堂新的認識和理解。

㈢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學生課堂學習面貌發生質的變化,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善於學習,樂於表現。

2、探討實現小學各學科不同課型的高效課堂的途徑和方法,建立各學科不同課型的高效課堂模式。

3、積累各學科不同課型的高效課堂的課例和學案。

4、形成高效課堂建構研究的實驗報告、案例集、論文集。

四、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實施步驟:

㈠研究思路:

採用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邊實踐探索、邊修改完善、邊積累整理。以年級教研組爲單位成立研究小組,確定研究子課題,進行分散研究,積累研究課例。各年級骨幹教師集中整理課例,形成高效課堂的理論成果和操作模式。

㈡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本實驗研究需要學習與之相關的生本教育、嘗試教學、自主學習等教育理論和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學習借鑑各地各學段高效課堂建構研究的成果和經驗。

2、行動研究法:高效課堂建構的研究主要是一種實踐性研究,甚至是將已有的模式、經驗、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的驗證性研究。因此。需要每位教師根據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課型,圍繞高效課堂的核心價值進行嘗試實踐,積累大量的課例,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隨筆。

3、案例分析法:根據某一課型高效課堂建構的.思路進行“磨課”,打造典型課例,建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某一課例教學爲載體,透過同課異構、高效課堂觀摩等進行個案對比,分析研究師生的課堂教學行爲,提煉具有共性的特徵,形成對高效課堂新的認識。

4、敘事研究法:組織開展高效課堂研究敘事交流,講述高效課堂研究的故事,在相互交流、相互啓發中感悟高效課堂的本質內涵。

㈢實施步驟:

本實驗研究週期爲五年,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實驗啓動階段

1、學習:①組織學習高效課堂建構實驗方案;

②組織學習高效課堂、生本教育、嘗試學習等相關理論;

2、組建團隊:教師根據自身優勢,選擇研究的子課題,確定子課題研究方案。

3、交流:①交流學習內容、組織形式、學習體會、學習效果等。

②交流子課題研究方案。

4、組織實驗前測。

第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實驗實施階段

1、高效課堂基本模型建構階段

①研究各學科導學案的基本模型

②研究各學科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型

2、高效課堂模型深入研究階段

①學生與文字、學生、教師有效對話的研究。

②當堂訓練題設計研究

③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高效課堂變式研究

3、高效課堂評價研究階段:

①導學案的評價研究

②當堂訓練題的評價研究

③課堂教學的評價研究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實驗結題階段

1、整理實驗成果,初步形成實驗研究報告。

2、進行實驗驗證。

3、全面總結實驗成果,形成結題報告。

4、成果交流、觀摩等。

5、發現問題,初步確定下一輪研究的思路。

五、已有條件和保障措施:

本課題組的核心成員均爲省、市級骨幹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爲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堅實的人力資源保證。課題組成員爲課題開展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收集、調查問卷、諮詢等工作,爲本課題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同時,邀請荊州市教科院專家對課題研究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指導,對階段性研究情況組織考評,保證了課題研究的計劃性、科學性、有效性。

此外,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圖書室、實驗室等各種不同的功能教室,爲課題研究的發展提供了物質的保證。學校高度重視學校教改科研工作,去年下半年出臺了《關於加強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加速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見》,對教育科研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援。

我們有理由相信,本實驗一定會取得預期的成果。

小學教育類開題報告6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個社會對個人能力的要求。“立人”始終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而“作文是‘立言——立人’的途徑。”但一直以來,作文教學方式基本處於無序狀態,老師們教得隨意,教學效果並不理想。不會寫作文、怕寫作文,幾乎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切身感受。作爲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感覺到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的必要性。

我校在泗陽縣是第一批全面使用國家新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的學校。學校積極探索小學生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取得一定的成績和積累了不少的作文教學的經驗。自主管理、課外閱讀是我校的特色,我也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中着力展開研究,以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爲學生創設作文的空間等策略,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和水平,從而培養想學習會學習的學生,這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致的。這也是我開展“培養小學生自主作文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校一直重視教師的科研。認識到教師科研是促進教師發展的最好途徑,是由教書匠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的重要途徑。課題組教師都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從事科研的能力,希望透過教育科研提升自己並構建出有效的促進小學生作文的教學模式。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淡化作文程式,讓學生自由、開放地選材、命題、構思、作文;引導學生“我手寫我心”,寫出兒童的語言、心理特點,解決學生無話可說的問題。

(2)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改革作文評價方案,讓學生享受作文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從而培養學生作文興趣,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解決作文水平差的問題。

(3)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學生觀。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教學設計中來,和教師一起進行習作前的準備,一起設計教和學的內容,使學生真正成爲習作的主人,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轉變教師的教學觀。以往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觀,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項培養。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這種觀點,使教學過程成爲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發展、互幫互學的過程。

(5)透過本課題的研究,轉變教師的角色,教師將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指導者、幫助者、合作者,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

(6)提高教師的教案編制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三、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主性作文教學”強調以學生爲中心,教師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學習和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而是着重於創造促進經驗學習的課堂氣氛,以真誠的情感對待學生,給學生以無條件的關注,並能設身處地爲學生着想,產生移情。隨之而來的便是學生自我指向的學習。“自主性”強調作文及作文教學應長期並始終關注、植根、攝取和提煉生活的現實與需求,尊重、理解、珍視並立足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作文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所謂"策略",就是指教師爲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爲方式。據此,我們對小學“自主性”作文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作如下的界定:就是從廣大教師在“自主性”作文教學實施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依據新課程理念與有效教學的理念、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化作文教學的特徵和教學實施要求,透過作文教學內容、形式、方法以及典型作文教學課例的設計、實踐和分析總結,對如何有效開展自主性作文教學進行研究,提出自主性作文教學有效實施的基本策略,爲教師開展作文教學提供指導和支援,提高教學實效。本課題着重小學“自主性”作文教學中有效實施策略的實踐研究。

四、支撐性理論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維果斯基;皮亞傑)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知識不僅僅是透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於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透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

(2)建構主義理論對於我國教育界的現狀特別有針對性——它所強調的“以學生爲中心”、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對於多年來統治我國各級各類學校課堂的傳統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是極大的衝擊。除此以外,還因爲建構主義理論本身是在20 世紀90 年代初期,伴隨着多媒體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日漸普及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它可以對資訊技術環境下的教學(也就是資訊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援。

(3)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學習環境的設計,另一部分是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 環境的設計實際上是要求設計出能提供一種有利於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良好環境,例如創設與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提供必要的資訊資源以及組織合作學習等。

2.行爲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物:巴甫洛夫;華生;桑代克;斯金納;班杜拉)

(1)桑代克的“試誤說”:美國桑代克是聯結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爲學習在於形成一定的情景與反應的聯結。學習是一種漸進的、試探式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隨着錯誤的不斷減少,正確反映逐漸增加,形成固定的“刺激——反應”,即形成刺激反映之間的聯結。

(2)斯金納的“操作條件說”,美國行爲主義學習理論家斯金納依據他創立的反射與強化的理論,提出了“操作條件說”,他認爲,一切行爲都有反射構成,學習在於形成條件反射。他把學習分成兩類,即反射學習與操作學習,反射學習是應答性行爲,它是有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操作學習是自發性行爲,它是由有機體發出的自發的反應。

3.認知學習理論(代表人物:苛勒;托爾曼;布魯納;奧蘇貝爾;加涅)

(1)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布魯納認爲,學習不是在於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在於透過主動發現來形成認知結構。他認爲學習過程就是在頭腦中形成“編碼系統”或“知識結構”的過程,編碼系統的形成主要依賴思維的概念化或類型化。布魯納提倡在教學中運用發現學習,他把學生的學習看作是學生主動地獲得知識和不斷髮展知能的過程。他論述了四條學習原則:主動原則、結構原則、序列原則、反饋原則。

(2)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其理論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意義接受學習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形式。有意義接受學習必須滿足內、外部條件。內部條件指學習者須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同時,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發生聯繫。再有,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其認知結構中有關的舊知識發生相互聯繫,使舊知識得到改造,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3)認知學習論在教育上的應用價值 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在教育應用上有兩大貢獻:其一,發現學習理論爲啓發式教學法確立了理論基礎;其二,布魯納所強調的學習情景結構理念,引起以後教材編制重視結構的實踐。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論對學校教學提示了一個重要的建議:教師對學生經驗能力的瞭解並給予清楚地講解引導,是形成有效教學的必要條件。

小學教育類開題報告7

一、課題的提出

誠信是人類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美德,世界各國均重視國民的誠信教育。中華民族有着數千年文明發展史,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自古以來看重誠信。《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提出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內容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隨着《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佈,“誠信”已經逐步深入到我國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成爲衡量人們日常行爲、道德素養的重要標準。

《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第六條明確規定: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知錯就改,不隨意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及時歸還,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考試不作弊。誠信教育雖然已在社會上蔚然成風,但綜觀小學生的誠信教育,“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風氣和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對學校教育的影響仍不容忽視,部分家長不講誠信成爲學生誠信美德教育的難題,部分家長重文化知識,輕道德情感教育,造成學生誠信的缺失;它們對學校教育的負面影響也是巨大的。

誠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是小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重要內容。樹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於幼。誠信教育應從小抓起。因此,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的實踐與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預期研究目標、內容:

總體目標:

1、透過研究,培養學生形成“擁有誠信”的意識與能力:在實踐中讓學生能做到用真誠的態度處置學習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做到誠實守信。

2、透過研究,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創設師生的平等地位,營造師生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圍,同時讓誠信的種子在學生們心中紮根,讓誠信的鮮花開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具體目標:

1、在誠實教育方面:培養學生誠實待人,以真誠的言行對待他人、對他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說謊話。端正考風考紀,作業和考試獨自完成,不抄襲、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養學生守時、守信、有責任心,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誤,勇於承擔應有的責任,知錯就改。

3、在法規教育方面:加強遵守法律法規、校規校紀和社會公德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法規意識,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要進一步落實《中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全面培養學生誠信、守紀、公正、文明等良好習慣。

研究內容:

1、小學低年級學生誠信意識現狀的調查研究。

2、小學低年級學生誠信培育策略的行動研究,它包括如何在課堂教學、校內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培育小學生的誠信意識素養。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1、整合性原則:本課題以學校二年級學生爲研究對象,採用個別與集體跟蹤研究。結合學校開展的主題活動,將圍繞改革課堂教學,拓展校內活動,開闢社會大課堂這三條主線,透過各種活動的設計,達到研究目的。

2、主體性原則:本課題的實施需要教師的充分參與,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更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了解學生和反映學生的實際,重視學生的參與,給學生儘可能充分的表現和選擇的機會,還應特別注意學生參與活動的反饋意見和資訊,以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修正和優化研究內容。

3、團結合作原則:育人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僅有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學校與家庭、社會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青少年素質的提高,決定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在資訊媒體日益發達的今天,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教育實踐中,要注意利用一切有效資源開展教育。

四、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透過品德與生活課堂,結合“做誠實的好孩子”這一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力求讓思品科課堂成爲學生掌握、形成“誠信意識”的主陣地。

2、文獻研究法: 透過網絡、教育雜誌、理論書籍等多種渠道查閱文獻資料,瞭解國內外此類研究狀況及成果,蒐集相關理論依據與資料,最大限度地爲課題提供理論支撐,把握研究方向。

3、調查研究法:爭取街道、社區的支援,在社區建立活動基地,在學校、家庭、社區的密切配合下,進行小學生誠信意識現狀的調查研究,找到培育的切入點。同時與社區一塊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育活動。

五、課題研究的價值

誠信教育的重點在知行統一,關鍵在踐行。只有精心安排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誠信活動,學生才能受到薰陶。在課題研究中,將採用收集彙編格言、典故、故事等,透過誦讀、故事會、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寓教於樂中感悟誠信。同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階段測試免監考等塑造學生誠信美德的特色活動,真正使學生做到說誠信話,辦誠信事,做誠信人。

六、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爲準備階段,時間爲XX年9月——11月,主要任務爲:確立課題,對課題進行論證,對學生現有思想道德水平進行實驗前的調查分析,制定實驗方案,爲實驗研究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爲實施階段,時間爲XX年12月——XX年6月,本階段按着實驗方案,有計劃、有組織、全方位地開展研究,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1)搞好調查摸底,對實驗班學生的原有品德狀況及行爲習慣及興趣愛好進行調查摸底,建立實驗班學生檔案。

(2)實驗中對學生的道德知識及道德行爲進行定期測試,並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工作。

(3)定期開展以“創誠信校園,做誠信學生”爲主題的活動,如主題班隊會、誠信故事比賽、誠信格言抄寫比賽、製作誠信手抄報比賽等。

(4)透過家校共育,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形成合力。

(5)利用社會上的專用場所和教育設施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

第三階段爲總結階段,時間爲XX年7月,對調查研究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對研究結果進行評估、對研究過程效果進行總結,撰寫結題報告、成果論文。

十、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小學低年級學生誠信教育的實踐研究》研究報告。

2、教師的論文、經驗總結、優秀教學設計、個案等。

3、學生開展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及文化環境的展示。

4、學生的有關作品。

十一、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本課題爲個人微課題。本人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有從事生本教育課題研究的經歷,對課題實施操作有一定的研究。

(2)圍繞此課題我校已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從早年開始學校就啓動了誠信教育系列活動,本學年擬進行“創誠信校園、做誠信學生”的主題活動,對本課題的開展有很大的幫助。

(3)完成任務的保障條件:我校的領導對教科研工作歷來重視,特別對於德育科研格外重視,在研究經費的籌措上不存在任何問題,課題的研究時間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