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地理課題開題報告

學問君 人氣:8.74K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地理課題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理課題開題報告

地理課題開題報告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地圖是地理知識最有效地載體之一,學生一旦掌握了讀取地圖資訊的方法也就等於拿到了開啟地理知識寶庫的一把“金鑰匙”。然而目前的中學地理讀圖的現狀讓人擔憂,一方面是相當多的地理教師滿足於不斷重複地讀圖經驗的傳授,甚至在考試的巨大壓力下,一部分教師讀圖經驗的傳授完全變爲自己多年累積的大量圖形的一個個知識點的傳授,其教學目標爲最大限度地做到以全爲主、以全仿偏,圖圖俱到。

另一方面就是那些可愛的學生,經常會受到近似飽和的圖形知識點轟擊,學生完全無法體會到圖形給他們地理學習帶來的高效和實惠,反而有了“地圖無用”,增加學習負擔的感覺。隨着新一輪地理課程改革的實施,在進一步發展素質教育呼聲愈高的今天,現在的中學地理教育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目前國內對培養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的研究主要特點是從目前地理試題中所涉及知識點出發提出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的方法,很多方法對於提高學生地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大有幫助。

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另一方面良好的讀圖能力還將有助於學生從圖中更好更快的獲取更多的有用資訊,從而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擁有持久的優勢,更好的生活。

隨着世界交往日益密切以及傳媒的發展,初中學生對於中國和世界的瞭解愈來愈多,因此,在中學階段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不僅是課程學習的需要,而且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一步,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基礎。同時培養學生“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及地理圖表的技能”是新《地理課程標準》對學生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探索和總結出一系列在具體教育教學實踐中可操作的有效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學會讀圖,喜歡讀圖,養成良好的讀圖習慣,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針對這一個特點,本研究擬對在中學地理讀圖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應對策略進行研究,並透過日常教學實踐和反思,總結出有效的提高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的方法策略。

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讀圖能力主要包括了識記圖形的能力、理解圖形的能力和應用圖形的能力。識記圖形的能力就是對圖形的記憶和識認的能力;理解圖形的能力是指明瞭由方向、比例尺和圖例構成圖形的意思的能力;應用圖形的能力主要涉及一圖多用能力、多圖並用能力和圖文轉換能力三個方面,主要包括了對每幅地圖,學生能從多角度進行分析、歸納和綜合,從而實現一圖多思、多用,發現地理事物及地理要素的相互聯繫;學生要關注各種地圖間的聯繫,學會用幾種地圖來綜合說明、比較地理事物和問題,達到多圖並用;能根據數據或其他資訊繪製圖表、補圖填圖,實現簡單的圖文轉換。

讀圖能力是衡量現代中學生地理知識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培養中學生的讀圖能力就是使中學生具有正確、高速和有效的識記、理解和應用圖形的能力。特別是在課堂活動中,培養學生地理觀察能力,使用處理地圖、圖表的能力及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及應用地理資訊手段進行交流、表達的能力,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透過本課題研究,探索培養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的有效方法,爲地理教師提供有效的理論和實踐依據,提高學生讀圖與析圖能力,掌握讀圖和析圖一般程序和典型方法,讓學生能夠生動、活潑、主動發展,讓教師能夠輕鬆、快樂工作,實現個人專業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舉措和步驟

課題研究的舉措:

1、文獻法:進行文獻查閱、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及測試分析,瞭解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現狀。

2、個案法:組織開展集體學習交流,透過部分學生讀圖、用圖個案研究,找出規律,形成培養學生地理基本素養的方法與策略。

3、總結歸納法:針對實踐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討、分析,藉以不斷完善操作方法,從中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徑,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4.案例研究法:在課題研究的實踐與探索中,透過撰寫調查報告、教學設計、案例、反思、隨筆、論文、課件,運用媒體、網絡等方式手段,對有代表性的教師進行跟蹤研究,對經驗事實材料進行分析概括,使之上升爲理性認識,形成理論。

課題研究步驟:

本課題計劃從20xx年5月—20xx年5月,研究週期爲一年,共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5月至20xx年8月)爲準備階段。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具體做法:

1、爲課題順利進行,準備理論書籍和學習資料,實驗教師積極自學和參加各種培訓,繼續教育,學術研究,及時瞭解教育教學新動態及可以借鑑成功,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知識,不斷學習,不斷改進,提高理論水平。

2、透過問卷調查,基本瞭解學生的能力和現狀。

第二階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1月)爲實踐研究階段。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理論落實到實驗中,形成階段性小結。

第三階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爲彙集總結階段。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彙集統計和分析。

第四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撰寫結題報告階段。

四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以“生活引導學習”爲基本指導思想,着力構建公民需要的、符合中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地理課程教學模式,突出中學地理思想方法,致力於培養學生地理實際運用能力,體現整體性、規範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地理教學方法。

2、使培養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真正成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貫穿用於地理教學的各個環節,尤其是在新課的匯入、新知識的講授、課堂習題的處理、分析歸納等活動中,在今後課堂教學中注意並特別制定、展示一些教學案例。

3、使正確、高速和有效的地理讀圖能力成爲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優化學生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好方法。使讀圖能力成爲激發學生進行思考、獨立探究、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使學生的讀圖能力成爲學生和教師輸送資訊主要途徑,以此獲得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4、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個體或羣體地理讀圖能力的情況,進行個別言談或召開座談會並記錄,獲得第一手資料,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協調教學活動,或及時改變教學內容,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並形成個別訪談記錄。

5、探索培養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的有效方法,爲地理教師提供有效的理論和實踐依據,提高學生讀圖與析圖能力,掌握讀圖和析圖一般程序和典型方法,讓學生能夠生動、活潑、主動發展,讓教師能夠輕鬆、快樂工作,實現個人專業發展。

6、收集整理資料,多進行鍼對性的深入研究,能加強教師自身的素質,提高教學水平。研究時及結束後撰寫相關的階段性論文和總結性論文。

主件:結題報告

附件:教學論文、隨筆、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課堂實錄等。

五完成課題可行性分析

1.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課題組共由五人組成,成員都具有紮實的地理專業知識基礎和一線教學經驗,且分佈在初、高中不同教學階段。

馬朝霞,46歲,一級教師,旬陽縣師訓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員,從事中學地理教學、教研工作26年,陝西教育學院地理教育專業畢業。

黃玉田,36歲,一級教師,旬陽中學教師,從事中學地理教學10年,寶雞文理學院地理教育專業畢業,新疆大學地理教學與課程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

張春亞,34歲,一級教師,旬陽中學教師,從事地理教學10年,寶雞文理學院地理教育專業畢業。

郭景慧,42歲,一級教師,城關二中教師,從事地理教學16年,陝西教育學院地理教育專業畢業。

樑敏,27歲,二級教師,旬陽縣師訓教研中心地理教研員,從事地理教學教研工作5年,渭南師範學院地理教育專業畢業。

2.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對生成課程理論與實踐現狀有充分了解。隨着我國新課改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並構建一種具有開放性、綜合性、變革性的動態生成性課程體系。研究動態生成性課程,既有助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師的專業成長,更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而對比我國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手段,結合動態生成性課程的教學觀、課程觀、師生關係等問題的探討,急需思考的是動態生成課程的實質歸屬問題,因此急待全面而深入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本研究正是從理論方面尋求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依據,從實踐方面驗證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途徑,意圖建立適用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策略,以給一線的地理教師一點參考和幫助。

(2)對自身對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經驗和教研活動經驗的積累反思。本課題主要參加者有經驗豐富的專職地理教研人員、有能力較強的長期從事地理教育教學工作一線骨幹教師,能有效地保證該課題與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效結合。同時本課題的`參與人員中青年相結合,成員年齡結構合理。課題組成員認識統一,明確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參與實驗的積極性高,具有紮實的地理教育理論、教學實踐和教育科研能力,有充足的時間保證,並且他們的參與都得到了其所在單位的大力支援,有能力保證該課題的順利的實施和完成。同時單位以及教育主管部門對教科研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單位教研力量及其氛圍的支援和其他教師的幫助,單位已經有共同做課題研究的經歷和經驗。

3.成員分工:

馬朝霞:主持課題研究工作,負責指導、調整、協調課題組成人員的研究過程,負責課題申請表的設計上報、撰寫開題報告(課題實施方案)、中期報告、監測與指導資料的收集、整理,撰寫結題報告和《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培養》相關性論文。

樑敏:負責課題研究的前期教師、學生問卷調查工作(包括設計、發放、回收、統計、問卷),撰寫教師問卷調查報告、階段性總結和論文。

黃雨田、張春亞:負責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培養高中生地理讀圖能力的經驗性資料進行收集、分析,(包括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隨筆、課件等);在透過部分學生讀圖,用圖個案研究,找出規律,形成培養學生地理基本素養的方法與策略,撰寫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培養的途徑、方法的論文。

郭景慧:負責學生的問卷調查工作並撰寫調查報告,並撰寫課題研究過程中的階段性總結,收集整理培養初中生地理讀圖能力的經驗性資料,撰寫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和論文。

南家青:在課題研究的中途,發現課題組成員精力不足,也考慮到南家青老師對本課題研究的興趣和強烈願望,同意他加入本課題的研究。主要負責培養初中生地理讀圖能力的經驗性資料的收集整理,撰寫與課題研究相關的論文。

地理課題開題報告2

地理教研組《初中學生地圖使用方法的指導研究》課題,是我校切實開展小課題研究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目的在於以科研促教學,促進全體學生學科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經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指出:掌握閱讀和使用地圖和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隨着課改的深入推進,着眼長遠,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綜合素養是教育教學中核心目標,地圖能力和素養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礎條件:地理教研組人少但具備紮實的地理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教學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基本學習方法並能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能熟練地運用現代資訊技術手段輔助教與學,同時建立了地圖資源庫。

二、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興趣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科興趣的培養和建立是影響學習和研究成效的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課題的開展首先應基於學生“樂學”的前提之下。

2.關於理論問題:關於地圖能力培養還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更多的來自於一線教師的經驗。本課題在實踐中應注意吸收和借鑑成熟的經驗,緊密結合學生實際,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創造性地開展研究工作。

3.技術問題:主要是指教師地理板圖、板畫以及計算機繪圖的水平。如何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幫助和示範作用下掌握基礎的地圖繪製技能,是本課題研究要認真解決好的問題。

4、實踐問題:地圖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堅持不解、勤於總結。怎樣在有限的教學中時間裏實現學習知識和能力提升,必然要求更多的實踐活動。

三、課題界定及理論依據:

地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日常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及現象數不勝數、學不勝學。地理教學新課標也明確要求,地理教學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掌握閱讀和運用地圖、圖表的初步技能.地理事物分佈的範圍很廣,很難直接觀察,教學時必須掌握和運用地圖。

經常運用地圖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而且能啓發學生獲得新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是地理教學的目的之一。在教學中,要始終注意指導學生讀圖、用圖,使他們逐步養成運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

四、選題背景及研究現狀評述:

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突出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本,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地圖的綜合運用成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研究地圖的綜合運用,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技能,透過看圖、讀圖、繪圖等直觀、形象、可操作的活動促進地理教學的迅速提高和發展。地理識圖不是一門純粹的技術性學科,它的許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傳授和簡單的模仿來獲得的,而是在天長日久的地圖識圖析圖實踐中,慢慢地領悟、一點點地積累而形成的。

由於長年來推行應試教育的濃重陰影,我們老師們在進行地理教學時所瞄準的依然是考試的得分點,兩眼盯住的依然是死記課本,這種情況下,地理的第二語言,被譽爲開啓智慧之門的地圖,也就被死記硬背硬生生的被無奈地逼成了“雞肋”,地圖教學也就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地圖的綜合運用成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研究地圖的綜合運用,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技能,透過看圖、讀圖、繪圖等直觀、形象、可操作的活動促進地理教學的迅速提高和發展。

我校很重視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每學期開展一次課外實踐活動,要求每學期每生必須寫出報告一篇,並檢查落實,這一做法值得提倡。但對學生報告的真實性和時效性的落實力度不是很強.因爲它需要把課內與課外、校內和校外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基於此,我提出“以班級爲載體有效開展地圖使用方法的實踐”的實驗研究,並申請課題立項。希望透過這個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培養學生獨立識圖、析圖的能力,鍛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能有效改變學生負擔過重的現狀。

五、課題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1、應用地圖讓學生能確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分佈規律及相互聯繫

2、以班級爲載體有效開展地圖識圖、讀圖、繪圖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識圖析圖的能力,鍛鍊學生的思維。

3、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主要內容:

1、如何培養學生對地圖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利用地圖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克服認知障礙。

2、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開展地圖探究教學,讓學生利用地圖積極思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教師備課怎樣精心準備地圖?怎樣選用內容清晰,重點突出,符號醒目,顏色鮮明高質量的地理教學地圖?這是地理教學中運用好地圖的前提。

4、教師如何收集、複製各種有用的地圖?怎樣將學生手中的地圖冊和教學掛圖有機結合起來。

5、教師怎樣才能具備當堂繪製板圖、簡圖的能力?簡單明瞭的板圖板畫,是對課堂掛圖的有利補充。

六、本課題採用的研究方法:

理論研究法:確定課題,加強理論學習,形成以地圖教學爲主的教學思路。

行動研究法:改變課堂教學形式,改變教材呈現方式,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地圖材料,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地圖的綜合運用,形成自主、合作、和諧的課堂教學特色。

個案分析法和對比法:學習課改理論,加強合作交流,向專家請教,加強細節研究,相互促進,更加完善課題研究。

分析總結法:透過觀摩教學形成一定教學模式,上教學觀摩課。

七、、本課題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透過研究,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教學設計要充分展示學生思維過程,透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方法,具備初步的識圖、析圖能力。學會在實踐中提出問題,用地理的思想、知識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釋並解決一些簡單的現實問題。

在生活教育和素質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透過在地理教學中建構一種具有主體性、生活性、情意性、實踐性的學生主體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愛地理、愛生活的熱情,還使學生懂得了地圖的價值,針對現實問題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

創新之處:

1、解決當前我校學生的地理觀片面、陳舊,對地圖應用缺乏瞭解。大多數學生迫於升學的壓力去學習地理,爲了考試的需要去學習解題,忽視地理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逐步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

2、透過本課題的研究,喚發我校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素養,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3、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師真正成爲教材的再設計者和課堂生活的創新者。

八、本課題研究的成果。

本課題研究的報告、總結、論文、案例、教學設計等。

九、本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一)研究週期

兩年,即20xx年3月至20xx年1月

(二)研究步驟分三個階段

接受專家組審查鑑定;根據成果獎勵優秀參研人員。

十、本課題組成員。

朱炳英、趙海波

1、課題負責人

朱炳英:指導、組織日常事務,組織開會討論,研究課題實施計劃,收集教案、論文、課件整理、彙編撰寫課題開題、結題等工作。負責研究課題全過程的工作事務。

2、成員及在課題中的分工

趙海波:負責活動的具體實施,課題實施的記錄,學習效果的檢測,實施過程中的意見反饋,個案材料的蒐集與記錄,形成經驗的實踐與推廣。

地理課題開題報告3

一、課題的提出的背景(課題是如何提出來的)

目前地理新課標已明確提出加大對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並且初考試題也明顯在向這方面傾斜,所以無論是從培養學生的能力,還是從應對初考的角度出發,我們都應當儘快大幅度提初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另外,長期以來地理教學成績一直不理想。反思近幾年的教學,有以下兩方面值得關注:

1、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許多年,可在現實的教學中,理論的灌輸大量存在,教學效果的低下。針對目前的教學現狀,我們迫切需要有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於實際教學。

2、由於招收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嚴重缺陷,單純依靠講授法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無法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二、課題提出的目的和意義

學案教學法,作爲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正在被廣泛而成功的應用於各種教學活動之中,地理學科同樣有着適合於學案教學法生存的土壤,並且地理新課程力倡探究性學習,而學案教學法的主體部分便是探究性學習,所以藉助新課程理念及學校初效課堂的推進,加強學案教學法在地理學科教學應用中的研究,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積極表達的慾望,主動思考,主動參與討論分析的能力,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提初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克服傳統教學低效的弊端,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相信成功的學案教學法的應用,必將更加有利於地理新課標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蒐集並整理相關論文資料,進行理論學習,認真閱讀有關學案教學法的書籍及論文,提初自己的理論水平;

2、個案分析法:廣泛聽取各年級和不同年齡段教師的課,觀察評估課堂教學效果及學生反應或反饋情況,總結培養或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能力。

3、問卷調查法:在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總結學生在學案教學法中存在的問題和成功的經驗,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歸納出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的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參與討論分析的能力和科學探究意識。

4.觀察法:抽取樣本,兼顧不同年級不同班級,觀察和分析學生對學案教學法的不同表現,對比分析,不斷更新完善。

四、課題研究涉及的主要研究對象

1、周至二中初一年級至初三年級部分班級學生。

2、湘教版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相關課程。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1、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4月,確定課題,組建課題小組,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完成申報工作。確定研究目標,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如透過問卷調查等方式瞭解學生對學案教學法認識情況(調查法、文獻資料法等。)

2、研究實施階段:4月—5月,研究實施第一階段,研究課題開題,實施研究計劃。分工合作研究課題;集中討論研究結果,並對研究中發現的問題集中研討,提出設想,並討論其可行性。主要採取措施:積極向學生宣傳和介紹學案教學法的有關知識,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案教學活動的實踐中來;同時不斷改進完善學案,使其能夠更適合於我們學生的實際水平;在實踐中不斷髮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的予以糾正。

6月—7月,階段性小結(撰寫報告或論文)分組研究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在集中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研究方案,修訂後期實施方案並撰寫報告或論文。

8月—11月,研究實施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基礎上調整實施方案,是研究能得以順利進行,爲課題順利結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3、結題鑑定階段:11月—12月,課題總結。對各種培養效果進行問卷調查,分類彙總,分析總結。撰寫課題結題報告,並申請結題,使研究成果得到認可,並能在全校得到應用和推廣。

六、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透過本次活動以提初教師的教學水平,在全校推廣學案教學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主件:結題報告

附件:教學論文、隨筆、敘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課件等。

注:因爲在課題進行過程中可能會對其進行適當的增減,此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和之前課題申請表中的結果可能有所出入。最終以小課題檔案袋裏所呈現的結果爲準。

地理課題開題報告4

一、研究課題:

初中地理圖冊閱讀方法的指導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說閱讀文章、書籍讀得多了,其中的含義自然就會了解、掌握了。古人對閱讀的理解既獨到又深刻,就是現代的中小學生“聽、說、讀、寫”也是必須具備的基本功。那麼,地理圖冊的閱讀不同於一般的文學書籍,它有特定的範圍和含義,它是地理資訊的最佳載體,是地理教材的補充和延伸,它可替代大量語言文字,既形象直觀,又抽象概括,既是我們學習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覈的重要內容。因此,需要專門的訓練和指導。怎樣閱讀地理圖冊?如何更有效地將圖文結合起來形成系統的地理知識?這將使我們本次研究的主要內容。

從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看,雖然以課本爲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識、具備知識的能力,還必須經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的過程,這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本規律。一幅圖像中有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又有表示各種事物的名稱的圖名、圖例和地圖資料說明,以及圖內各種文字、數字註記等。由此構成地理環境各要素間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因果資訊,抽象的地理事物特徵和一般發展規律的資訊,很容易透過觀察,展示在大腦中,形成整體認識。可見,教會學生讀懂地理圖冊上的地理資訊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對象:

初一年級(1)班、(2)班和初二年級(1)班、(2)班。

四、研究方法:

調查法、合作法、文獻法、反思法。

1、調查法:調查當前學生對地理學習、理解現狀。採用問卷、談話等方法,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2、合作法:根據研究目標利用集體的智慧進行分析研究。各年級地理教師定期進行討論、交流不斷地積累、改進、提高研究的成果。

3、文獻法:學習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論文爲課題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4、反思法:對研究取得的結論進行全面完整地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總結規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具體方法。

五、研究實施計劃:

1、準備階段:20xx年6月—10月①透過文獻資料、上網查閱等途徑蒐集、整理、學習與本課題相關的資料及理論。②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③設計問卷調查,撰寫開題報告。

2、研究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①按時上傳小課題研究資料,交流、討論、分享研究心得體會。

②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課題研究做好記錄設計教學案例,撰寫教學反思。

③按時參加小課題研究培訓學習,及時獲得專家引領、研究方法和理論支援。

④與其他研究人員合作交流,和諧互助,取長補短。

⑤隨時調整研究方法,師生互動,重視研究效果。⑥結合指導教師的幫助,撰寫小課題研究中期報告上報研究情況。

3、總結階段20xx年6月。對研究情況進行分析、歸納,對課題實施效果進行評價。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課題結題報告和論文撰寫,申請課題結題。

六、預期結果及表現形式:

1、預期成果:初步形成一系列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

2、成果形式:論文、學案、課堂實錄、多媒體課件、課題研究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