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尋找最美教師頒獎典禮晚會

學問君 人氣:2.81W

2016尋找最美教師頒獎典禮晚會直播時間:CCTV12016年9月10日 20:00 電視頻道:CCTV1,中央電視臺“2016尋找最美教師頒獎典禮”,深入學習優秀典型事蹟,不斷激發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創造性。

尋找最美教師頒獎典禮晚會

2016尋找最美教師頒獎典禮晚會_“2016尋找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在線觀看

觀看最美教師頒獎典禮觀後感2016範文一

前幾天看了中央電視臺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頗爲感動,其中幾個鏡頭令我看了之後久久留下思索。其中一個鄉村男教師說:“老師用左手寫字也非常漂亮!”畫外旁白:其實老師右手因患病已擡不起來!還有幾個鏡頭也是如此。另一個鄉村女教師山村支教幾十年如一日,每天揹着孩子淌水過河,冰涼的河水長期浸泡早已使老師的雙腿患上了風溼。老師不得不住着木棒背孩子過河。年幼的孩子說:“老師,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我給老師帶回汽車,飛機讓老師坐着!”孩子天真純樸令觀者動容。看了之後感動加心痛。我們都知道根據以往經驗,凡是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社會各界和當地政府一定會千方百計的爲該校的辦學努力改變教學環境和辦學條件。上節目的幾位老師是幸運的,至少他們的付出會贏來社會的尊重和關注。

在中華大地上其實有千百萬個鄉村教師像他們一樣在爲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默默地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因爲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我想起了那句話“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那句話,多麼感人至深。那教師的苦和窮誰來管?溫總理在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在他最後一屆執政時還債,還教育上的債!中國經濟經過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可謂是飛速發展,現在已經成爲世界第二的經濟實體。在軍事上我們已經擁有了航空的母艦,不久會有我們國產的航空的母艦,我們已經研製出了第五代隱形戰機;在航空上我們已經具備了製造大飛機的能力可以和歐美競爭;在太空技術上神舟九號的飛天使我們成爲世界太空技術的第三大國;北京奧運會的舉行確立了中國體育大國的地位和增強了民族自豪感。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國家在這些領域的鉅額經濟科技的投入,可在教育上的投入呢?在教育上國家投入還達不到國民經濟的百分之二都不到,這也是溫總理要還債的原因。特別是在農村教育這一塊是少之又少!二零零零年時,一個農村中學教師工資是幾百塊錢比當地的農民的收入好不到哪兒去!現在一個農村教師平均工資是一千五六,而一個農民工外出打工能掙三四千塊是教師的兩倍!都知道農民是低收入人羣而教師更是低收入人羣。教師也是人,也食人間煙火,上有老下有小也要養活一大家子。連自己家人都養活不了,老師還能一心只教聖賢書嗎?是的老師可以當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孩子的人生,如果沒有後續支援蠟燭會燒完的一天。

當然現在政府已經開始關注這一點了,爲老師建立醫療保險,每年進行體檢關注教師健康。可是在老師工資待遇上是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已致有些老師已經承受不了巨大的經濟壓力而轉作他行。我們不能說他們不高尚,沒有奉獻精神,不是不高尚而是高尚不起來,不是不奉獻而是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奉獻了。發達國家教師屬於中產階級,而我們教師還處於社會底層。只有國家加大教育資金支援力度提高教師待遇才能讓教育成爲人人想參與的事業,吸收更多更好地人才爲教育服務,爲祖國的教育騰飛插上翅膀!關注教育,關心教師是成爲教育強國的前提!

2016河南省最美教師先進事蹟材料

王西梅

從農村學校到縣城學校,走到哪兒都有她的“編外”兒女。她以微薄的工資資助一個個留守兒童吃飯、穿衣、求學,幫助一個個留守兒童走向陽光、快樂。

今年1月-3月,《教育時報》開設專欄,專題講述她與她的“編外”兒女之間的感人故事,在社會上引進強烈反響。

她,就是被大家稱爲留守兒童的“媽媽老師”的王西梅,鄲城縣實驗小學一名普通教師。

“愛自己孩子的是人,愛別人孩子的是神。王西梅應該能稱得上咱學校的‘女神’!”王西梅得到全校師生的稱讚。很多網友瞭解到王西梅的故事後也紛紛點贊,向王西梅和孩子們送上美好祝福。

現在縣城上學的王夢嬌只要提起王西梅,一臉的幸福感和滿足感。2007年,王西梅還在鄲城縣東風鄉大樹張小學任教。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寄養在外婆家的王夢嬌,正讀小學一年級。王西梅看她時常哭着、流着鼻涕找媽媽,就把帶她到家裏和女兒一起,給她輔導功課,買好吃的,帶她玩。三年級時,夢嬌的姥姥身體不好,王西梅乾脆就把夢嬌接到自己家,吃住在一起,給她洗衣洗澡,買衣服玩具。

到五年級時,夢嬌的父母不好意思再麻煩王西梅,就把夢嬌送到一所寄宿制民辦學校。可夢嬌只待了一個月,便哭着還要跟着王西梅上學。王西梅二話沒說,又騎自行車把她接回了自己的家。

去年,王西梅調到縣實驗小學,又把夢嬌帶進了縣城。晚上,接女兒和夢嬌回家;早上,準時送她們去上學。吃穿住用,兩個孩子一樣看待,夢嬌成了王西梅的又一個女兒。2015年春節,王西梅陪着夢嬌等務工回家的媽媽到凌晨3點,夢嬌媽媽流着淚說:“王老師,您對夢嬌的好,勝過對自己的孩子。等夢嬌長大了,我一定不能讓孩子忘了,也要她爲您盡一個女兒的責任。”

“不管是城裏還是農村的留守孩子,其實最需要的,還是父母的深切關懷。”王西梅說。

她的班務日誌上記滿了每一個孩子的活動軌跡,手機上記滿了學生家長的聯繫電話,QQ好友列表裏都是留守孩子父母的號碼。她還建起了QQ羣,方便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

在王西梅現在的班上,詩詩原是個叫人頭疼的女孩,爲一點小事,就會罵人甚至打人,班上很多男孩子都怕她。她把語文老師的手抓破過,把數學老師氣哭過。王西梅知道,這樣孤僻倔強的孩子,多半是長期缺少父母關愛,想透過自己的暴戾行爲引起大家的關注。王西梅就耐心地開導她,帶她到自己家寫作業,推舉她當“小老師”,讓父母和她時常視頻通話。漸漸地,詩詩成了一個積極、活潑的孩子,再沒有了以前的乖戾。

每到寒假,王西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王曼路。2012年,當時的王西梅還是東風鄉大樹張小學校長。一天,她無意中發現一個孩子從地上撿起其他孩子扔掉的火腿腸包裝皮、餅乾包裝袋舔着吃。這個孩子叫王曼路,母親嚴重智障,父親每天帶着5歲的弟弟外出撿破爛,一走就是一天,曼路有時連飯也吃不上。王西梅減免了曼路的學前班雜費,拿錢讓鄰居給小曼路買吃的。一到寒假,她就和在鄉供電所上班的丈夫商量,買些東西去看望小曼路。丈夫開着三輪車,車上裝着衣服、鞋子、麪包、餅乾等。“你這當的是老師,操的卻是當孃的心啊。咱閨女要是看到你這樣,該‘吃醋’了。”丈夫幽默地說。

學生單桂君,家庭非常貧困,三間破舊的磚瓦房,連個院子都沒有。從2006年起,王西梅就開始資助她,一直到她讀高中了,王西梅每星期還都要給她拿100元的生活費,不時買些衣服送到學校。2014年,單桂君考上了遼寧科技學院,王西梅每年都要給她拿2000元學費。其實,王西梅的家裏也並不富裕。丈夫心臟不好,身體差,去年連續住院一兩個月,加上家裏蓋房子,欠下四五萬元的外債。“不管家裏多困難,只要是你願意幹的事,我都支援你。”丈夫動情地說。

王西梅幫助一個又一個貧困孩子完成了學業,有的已經大學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有的已經踏入社會小有成就,而她仍然在資助的路上默默前行。近年來,她先後獲得河南省關工委先進工作者、周口市文明教師、周口市優質課教師、鄲城縣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西梅好,無私天地寬。愛灑留守兒女心,情暖桃李盼親願。贏得幾多贊。”《教育時報》專題講述王西梅的故事後,一位老師送給王西梅的一首詞。

“作爲教師,有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那就是像王西梅那樣,用愛心給學生輸送溫暖,用奉獻呵護孩子走向快樂、觸摸幸福。”這是一位老師所寫的學習王西梅心

王建平:“知心姐姐”的“心靈之約”

最美教師

王建平

今年44歲的王建平,是鄧州市穰東鎮第一初中的一名鄉村教師。10餘年來,她利用業餘時間,透過“心靈之約”信箱,與學生通信6000多封,照亮了近2000名學生的心靈,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爲“知心姐姐”。

“教師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能做的,就是用愛和理解陪孩子們一起成長。”記者近日聯繫到王建平時,她這樣談自己對教師的理解。

在談到“心靈之約”信箱開設的緣由時,王建平老師講了一件令人心酸的往事:2004年4月的一天,她無意間發現班裏的一個留守女孩第一次來例假時竟不知所措,用廢作業本當衛生巾。看到這一幕,王建平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同時,鄧州市穰東鎮第一初中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80%左右都是留守兒童,在他們最需要親情、愛和溫暖的年齡,在他們最需要幫助、交流、溝通的時候,他們卻一天天在孤獨寂寞中成長。

基於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對學生的深切關注,她想到了“寫信”這個最原始最直接但最能打動人心的交流方式。“當學生思念父母孤獨寂寞的時候,當學生苦苦努力成績不好苦悶煩惱的時候,當學生遭遇青春期種種難言的困惑和迷茫的'時候,讓他們用寫信的方式傾訴給教師,教師就能瞭解他們的內心並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助。”王建平說。她的想法得到了校領導的認同,於是她就自制了一個信箱,掛在教學樓前的牆上,併爲它起了一個溫馨的名字——“心靈之約”。

“自那以後,我每週都要爲學生回三四十封信,有時候一天能回十幾封。”王建平告訴記者,爲了保護學生的隱私,她讓學生用化名寫信,再將回信放在信箱下面的窗臺上由學生自己取。慢慢地,信箱裏的信逐漸多了起來。

孩子們的煩惱雪花一樣飄到這個小信箱裏,被王建平一個個地化解。11年時間,她先後回信6000多封。由於能感同身受,理解尊重愛護學生,所以學生們都愛讀她的回信,稱她爲“知心姐姐”“第二母親”。

“她真的太累了。”丈夫袁培權告訴記者,平時回不完的信,她週末就帶回家裏。去年冬天的一天夜裏,爲了給一名“生活太不順了,不想活了”的學生回信,王建平熬到凌晨一點多還沒睡,她的手指都僵硬了。丈夫勸她早點休息,她說“沒辦法,孩子們都等着呢”。

2006年秋季,初三期中考試後,先後有三個學生給她寫信訴說學習的壓力和家裏的貧困,王建平在給他們回信時提出讓他們星期天出去玩玩放鬆心情,又想到他們家貧沒有費用,於是約上他們三個週末一起去南陽,在白河邊的遊樂場,盡情玩了大半天,又帶他們逛了商場、書店。學生們說都是第一次來南陽,這次使他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更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2011年冬,王建平透過“心靈之約”信箱瞭解到,兩名學生因父母在外打工,未能及時穿上棉衣,王建平立即拿出300元爲他們買了冬衣。平時爲學生們買藥、把學生帶回家吃飯,這些事更是數不勝數。

有個叫鄭嘉賓的男孩,從七年級就開始給王建平寫信。有一次,他在信上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多希望在外打工的爸爸能陪我一起過啊。”王建平收到信後,帶領全班同學爲他唱生日歌,中午又給他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餐,陪他度過了一個溫馨的生日。自此,鄭嘉賓每次在信裏都親熱地稱王老師爲“建平媽媽”。

八年級的裴陽同學在來信中訴說他是一個壞學生,打架翻牆上網,自稱是壞蛋,是學校的毒瘤,他想改,可是沒人相信他。王建平在收到信後第一時間給他回信,並且送他一本書《告訴世界我能行》。裴陽收到信後又給她回了信,表示一定不辜負老師對他的期望,要給老師驚喜。後來他改變了所有不良行爲,學習成績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九年級一位同學在作文《感謝王老師》中這樣寫道:加減乘除,算不盡您做出的奉獻 ;詩詞歌賦頌不完對您的敬意……您把自己的愛化作陽光,照亮孩子們心靈的每個角落。您是光明的火種,點亮了學生心靈之光……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我都會在心中珍藏着您給予我的那片燃燒的陽光,我將爲這份擁有而永遠驕傲!王建平贏得了學生的愛戴,同時也先後獲得了“感動南陽十大人物”“中國好人”“河南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隨着王建平“心靈之約”信箱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老師都紛紛加入到“心靈之約”的工作中來,如今規模已擴大至30人。2012年,學校又專門設定了一間“心靈之約”接待室,爲部分有需要的學生開闢了面對面交流溝通的渠道。

無數愛和理解的故事,也將繼續透過“心靈之約”這斑駁的信箱和溫馨的接待室悄悄上演。

王劍麗:助殘獻愛書寫教師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