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會計職業生涯規劃2016

學問君 人氣:3.07W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是關於會計的職業生涯規劃文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會計職業生涯規劃2016

1、怎樣評價“職業規劃”這件事?和成功有必然聯繫嗎?

早些時候看到這麼一句話:對着天空射箭比對着樹枝射箭,會來得更高、更遠。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職業或者人生的規劃應該定一個較高的、明確的目標,這樣職業的道路可能會走得更遠些。

對於職業規劃與成功的聯繫,也許還是用另一句話來表述:潛能的培養依賴於長遠的志向,而潛能的發掘在於機會;職業規劃可能會把一些稍縱即逝的機會留住,從而實現自己的規劃。所以也可以這麼說,光靠職業規劃是不夠,但沒有職業規劃的道路可能行之不遠。

2、如果對自己的職業有規劃,是不是會少走一些彎路?

自己的同學當中,工作六七年換工作5次以上的很多,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是環境因素,一是專科起點。在畢業擇業過程中,常聽到這麼一句話:先就業,再擇業。也正是這樣氛圍,很多的同學都是先就業,然後擇業,而擇業的過程大都也還是爲了“先就業”,這像是一個死循環,越到後面越不知道怎麼“擇業”。

高三年在自己身邊發生了不少的事,影響了自己的學習,但也讓自己去思考一些關於未來的東西,去理解或者嘗試理解成人世界應考慮的立身規則,促使自己在就讀專科時就先試着給自己的未來定個方向——會計師事務所。

找工作的過程自己也面對不少壓力,全班人基本都就業,而自己還在選擇就業機會,這可能也是因爲自己的定位吧,後來很幸運進了自己學校定位的行業,學能所用,上手就相對快些,但期間也同樣遭受不少的挫折和困難。

3、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是否有過很迷茫的階段,如何調整?

我覺得自己算是一個幸運兒吧,在面臨一些選擇的關口,前頭總有幸運之神眷顧。

進事務所第一年,很多考試都沒有成功,包含最簡單的職稱考試和複雜的執業資格考試,非常灰心,自己開始對自己定位的信心開始動搖,很多時候都選擇逃避方式消極面對這些問題,但逃避之餘總是又有點不甘心,覺得自己不應當是這樣,慢慢就堅持下來。後來在行政單位所屬的事務所那段時間裏,也遭受很多挫折,很多時候動過離開的念頭,但大部分還是選擇留下(儘管最終還是離開)。

每次在迷茫的關口,感性的思想總讓自己難受。自己還是會去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最壞的可能是什麼,我原先追求的東西還在不在,是不是還值得自己去堅守?時間一長,感性的東西就慢慢淡了,心就能靜下來,繼續自己該做的事。

4、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你認爲所走出的哪一步是最關鍵的?

說到成績,自己覺得有愧。自己有對自己所走過的路進行反思,這種反思不是去總結自己的得,更多是對挫折的反思,當然,自主選擇跳槽到新單位工作的時間很短,現在去談得失可能爲時過早。

我接觸的很多人(也包括我)在選擇離開或者留下時都很猶豫,我們在選擇本身都徘徊很久,同時這種徘徊無助於選擇,一個朋友換了一份工作,這份工作是他在3年前就能得到的,而這期間他嘗試了很多機會,可最終還是回到三年前的起點。所以我覺得,在自己職業目標明確的情況下,選擇應該儘早,而不能一拖再拖。

朋友講個寓言:一個人爬樹,當爬到樹梢發現到頂時應該怎麼做呢?是向上跳、直接橫竄、抑或往回爬一段再另覓高枝呢?這段話也是自己在選擇跳槽下定決心的`重要理由之一。

5、很多人對自己的工作抱怨多過享受,對他們有什麼好的建議?

對自己工作的抱怨很多人都有,包括我自己,也可能是因爲一些小事,就嘴上說說而已。我是工作主動型的,喜歡去琢磨,對工作遇到的困難有時會提,但“提”也只是就困難本身的一種思考,看了《給加西亞的信》,我對那種“支字不提而直接埋頭去做”的行爲並不怎麼認同,這可能跟工作的性質有關,團隊之間知識共享,可能會事半功倍,當然這裏提到的抱怨只是對工作困難方面。

對於人際關係、同事之間比較的不平,其實我更相信這麼一句話:“和同事之間相比容易造成不好的情緒,真正的競爭是要和自己競爭”。就像前面說到自己迷茫時,會考慮一些東西:比如自己追求的東西還在不在,值不值得去堅守之類的。我覺得,如果裏面還有值得推動自己進步,如果得能大於失,那麼抱怨也只能是讓自己停滯。

6、回想自己的經歷,覺得對職場中人,什麼是最重要的?

談到這裏,突然想起胡適在1932年的演講《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的三個藥方中第三個藥方——“你總得有一點信心”。同時他說了這麼個深信,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這對於我們的職業規劃同樣適用,我們有一點自信,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的判斷,同樣也相信自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