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應屆大學畢業生擇業去國企還是民營:這是個問題

學問君 人氣:1.91W

      進入七八月份,又有一批新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開始陸續入職。而作爲其中選擇文化類工作的畢業生,他們之中有多少選擇了國有文化單位?又有多大比例選擇了民營文化企業?帶着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部分就職文化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教育界人士以及民營企業家。

應屆大學畢業生擇業去國企還是民營:這是個問題

 

國有文化單位是首選

 

呂埴今年7月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現就職於國家博物館某鑑定部門。據呂埴介紹,自己的同班同學中,大部分都去了各大國有文化單位工作,只有少數幾個去了民營文化企業。“我畢業之前也曾去過一些民營拍賣公司實習,對於藝術品這個‘水有點深’的行業也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基於此,我認爲國有單位能給剛工作的自己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和更多打基礎的機會。”呂埴告訴記者,自己的師兄師姐們也多在這些國有單位工作,“校友們的存在,能幫助自己更好更快地適應新工作。”

記者發現,大多數文化相關專業學生中的男女比例也對求職方向比例影響很大。“我們專業的學生大多數是女生,大家都希望畢業之後能夠穩定下來,尤其是在北京這種‘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的大城市,能夠提供一份穩定而又相對清閒工作的,毫無疑問是國有文化單位。”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專業的張同學介紹說,她畢業前也曾在一些民營視頻類網站和創意公司實習過,那些公司超負荷的工作壓力與她未來的結婚生子等一系列生活規劃產生了極大的矛盾,因此,在她看來,寧可回到家鄉的小城市找個事業單位,也不願意在北京的民營文化企業中“拼命”。

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沈哲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國有文化單位工作的待遇比民營文化企業好,而且更加穩定,比如戶口、編制、職稱之類薪水之外的待遇,對於當前現實的大學生來說都是很大的吸引。”在他看來,還有一些間接原因是民營文化企業享受到的資源、政策等不對等以及資金較匱乏,也使得大學畢業生對於民營企業能夠提供的平臺和待遇等抱有懷疑態度。

但記者也注意到,在新興的數字類文化行業中,諸如盛大、百度、新浪、騰訊等優秀民營企業對於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很大。“這些企業能夠提供比國有單位更好的待遇,尤其是企業文化和環境以及競爭機制更爲健全,自己此前在這裏實習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留下來了。”今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進入騰訊遊戲頻道工作的侯俊奇告訴記者。

 

民營文化企業的人才荒

 

文化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是文化行業的新鮮血液和後備力量以及未來所在,因此,他們的求職方向選擇問題也對中國未來文化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爲文化行業中佔多數的.中小民營企業,人才問題也一直是困擾他們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然而目前優秀大學畢業生的求職傾向對於中小民營文化企業來說,並不是一個令人樂觀的消息。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表示:“未來民營文化企業的生存壓力會越來越大,優勝劣汰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隨着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會迅速壯大。此外,隨着大量的資本開始進入文化領域,民營文化企業如果在人才這種核心競爭力方面繼續落後,將很難與之抗衡。”

 

      “雖然我們現在的員工95%都是碩士畢業生,其中還有一些是從法國等海外留學回來的,但是這些高端人才覺得待在民營企業看不到未來。他們希望的不僅僅是賺錢,也包括身份和名頭。”北京環鐵時代美術館館長孫小娟介紹說,即使能夠招到優秀人才,然而卻難以留住人才。據透露,不少民營企業曾傾注了大量心血培養的人才,卻被一些大型文化企業或國有單位直接挖走,而這種民營企業“做嫁衣”的故事仍在不斷髮生。

在一些學者看來,民營文化企業的人才荒,除了先天的政策、資金等劣勢條件所導致,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目前多數民營文化企業商業模式不確定,發展前景不明朗、企業管理不完善等自身的因素。“我們可以選擇騰訊等民營企業甚至是一些創業型文化公司,說明許多學生心中並沒有明顯的國有民營之偏向,只是從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角度出發。”侯俊奇表示。

在沈哲彥看來:“大學畢業生擇業主要看重的還是工作的發展前景。民營文化企業要想吸引到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可以多建立一些實習崗位,讓大學生更深入地瞭解到民營文化企業。入職後,爲年輕人才們制定一些長效激勵機制,激勵年輕員工的積極性。此外,民營企業也要加大公關力度,讓新聞媒體配合宣傳一些大學生在民營文化企業就業的典型事蹟。”

 

人才職稱評定一視同仁 有多大效果

 

爲了解決民營文化企業的人才困境,日前文化部出臺的《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援民營文化企業、民辦機構及民間文化團體人才隊伍建設,在評定職稱、參與培訓、申報項目、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國有文化單位同等對待。這一政策的出臺,也給了民營企業以新的希望。

沈哲彥表示:“人才職稱評定一視同仁,對於應屆大學生進入民營文化機構是一個很好的鼓勵措施。國有和民營文化機構在人才職稱評定方面應同等對待的意見表明政府重視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同時這也帶來了政府將會繼續制定民營文化企業利好政策的預期,對人才的吸引力大大提高了。”

孫小娟對於這一政策也很受鼓舞:“如果民營文化企業能夠享受跟國有企業一樣的評審機制等待遇,這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說非常好。目前民營文化企業留不住人的窘境,不僅跟企業內部的管理有關,也是民營企業的身份缺失所致,如果能夠給他們一個與國企員工同等的職稱評定,這對於民營企業來說將是顆定心丸。”

但一些民營文化企業也提出了新的疑問:民營企業的人才職稱評定,哪些崗位可以參評?由誰來評?需要哪些程序條件?“這些都需要主管部門明確。”

對此,《意見》中提出,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中的服務作用。記者注意到,在一些技術類行業,協會組織均在職稱評定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朱克寧看來,這一嘗試在文化行業實施起來仍存在一定困難。“比如在演藝行業,由於體系不同,很難對民營的演藝人員進行職稱評定。”但據朱克寧透露,目前針對民營演出公司的職稱評定已開始試點嘗試,比如北京、上海和廣東已先行試點,希望由協會來進行職稱評定,與國家的職稱評定銜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