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職業規劃中專業不是職場的牢籠

學問君 人氣:2.52W

小剛走進我們編輯部的時候,手裏拿着一本《職場指南》,雜誌正翻到“珠珠熱線”這一頁,並且整齊地從中間一折爲二。他很誠懇地說,希望爲他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其實說爲他“將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可能更恰當,因爲這個1983年出生的小夥子還是個在讀二年級的大學生。

職業規劃中專業不是職場的牢籠

一個20歲的年輕人突然之間把自己的未來交給我們設計,這麼突如其來的壓力讓我們有點不敢接受他的請求。每個人的道路都是透過自己的腳印一步步踩出,前進的方向從來都由自己決定;因此我們在每一期刊出的“職業生涯規劃”時,都只希望他是一個小小的指南針;雖然不能百分之百地告訴朋友們職場中的前進方向,但卻可以讓每一個朋友清晰地判斷自己於人生、社會、職場中所處的準確座標。

小剛:我有三個不滿意

小剛,溫州人,上海大學在讀二年級學生,喜歡閱讀招聘資訊和職業生涯規劃類報刊。激烈的社會競爭已經讓這些尚未邁出校門的大學生關注職場動態,留意人才市場需求,並認真地思考自己未來的道路應該如何前進了。

小剛自覺深陷混沌,未來毫無方向。他口中流露出的隻字片語可以很容易讓別人體會到他的感受。

“我一點兒都不喜歡自己的專業。”

“現在什麼行業比較好啊?”

“我看不到畢業以後能做什麼,我覺得很對不起父母……”

在小剛眼中自己有三個已無法改變的缺點,使他缺乏自信,這就是:性格內向,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沒有興趣和特長。

小剛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他不習慣與陌生人相處——參加聚會,事先一定要了解見面都將是熟識的朋友。而即使是這種聚會,時間一長,他也會不適應。在他眼裏,自己的這種性格簡直糟透了。“內向的人做什麼都吃虧,我又偏偏是內向的人。”

讀中專的時候,小剛和幾個同學曾經在一家廣告公司實習,公司安排他們學着跑市場、拉業務。實習結束後,他的同學都拉到了一兩筆生意,可他卻一筆也沒有。他這樣評價這次實習:“我的性格不適合做市場,當客戶問價格的時候我都會感覺很不自然。”

現在他主修的專業是計算機資訊管理,這個專業是家裏人爲他決定的,而他本來的選擇是電子商務。可是父母覺得電子商務是“虛”的,不如電腦來得“實”。他對計算機原本不感冒,可是父母認爲讀了自然就感興趣了。結果讀了一年多,小剛仍然提不起興趣。沒興趣,成績自然不好;成績不好,覺得對不起父母,前途黯淡;心裏有了陰影,自然就產生了包袱;而揹着包袱成績更無法提高。

小剛想換專業,卻突然發現麻煩的是,他無法找到自己究竟對什麼感興趣,也找不到自己的特長。想改變,卻沒有改變的方向。於是他把目光轉向人才市場,希望向着最緊缺的人才方向發展;但公司招聘廣告中的一條條Requirement、一條條Responsibility又讓他望而卻步,感覺自己和他們簡直相隔着一個太平洋;於是越發迷茫,越發沒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