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明確自己的方向 就業輕鬆搞定

學問君 人氣:2.23W

畢業是否等於失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就業崗位少了,企業要求高了。社會經驗並不豐富的大學生們,到底該做些什麼準備才能找到工作和實習機會。投簡歷和麪試到底追求精準定位,還是全面打擊,張曉楠老師給出了她的答案。

明確自己的方向 就業輕鬆搞定

這個問題要分成兩部分談: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到底想找什麼類型的工作,第二個問題就是在非常明確知道我想做什麼工作的前提下,怎麼去拿到面試機會,這是找工作的前兩個部分。

投簡歷不要怕浪費時間

首先,怎麼去發現自己適合做什麼類型的工作呢?目前很多學生投簡歷是盲目的,只要有工作機會就把簡歷稍做改動投出去了。我是認同這樣做的,尤其是現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真的只有全面撒網纔能有機會,現階段發現你喜歡做的不是最核心的,而是要先找到能做的.。先解決生存再談夢想。現在有的同學存在的問題是太挑剔了,認爲自己喜歡做這個,就只投這個領域相關的。沒去做的工作不一定就不喜歡,很多東西沒有嘗試就直接否定放棄,也許會錯失很多機會。

在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調整好心態,有的同學總害怕投簡歷浪費時間,認爲投了這個公司,人家都不會看我的簡歷,那又何必去投呢?單單投簡歷還好說,可能不需要改動太多。但透過網申的話,需要填很多各種各樣的資訊,有的同學就覺得特別浪費時間,所以也就不願意投入太多的精力。我認爲這是一個極其偏差甚至可能是錯誤的想法,因爲現階段能拿到一個面試機會可能都是挺難的。

爭取面試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所以找工作本身就成了一份“全職工作”,尤其是在即將畢業的時候,建議大家大量地去投簡歷找工作。舉個例子,當年9.11之後,美國從2001年到2002年一段時間內找工作都非常困難,包括美國最好的學校都是一樣的情況,我的好朋友在哈佛商學院讀書,她告訴我說,她和同學們一天投出去100多封簡歷是很正常的情況。反過來想想,在找工作的你,現在一天投出去的簡歷是多少封呢?在找工作階段中,我們要能投就投,從量上也能說明你是否下功夫找了,千萬別怕麻煩!如果最後沒有面試,找不到工作,那纔是真的大的麻煩。

能抓到手的機會先抓到

在美國學習時,我特別認可一個理論,我們老師經常說,你們一定要大量地去面試,這樣你們就成了真正的麪霸,會積累很多面試方面的寶貴經驗和教訓,而當你真正想要的那份工作需要面試你時,你就不會那麼緊張了,因爲之前你已經演習了太多遍了。雖然聽起來有些功利,但是真的很實用。有些同學總想着厚積薄發,想多看面經,多聽別人講經驗,自己在屋裏練習,其實所有這些,都不如直接去實戰來得實在。

找工作時要隨時積累隨時“發”,發現你喜歡什麼的前提是,先要有選擇的權利和機會,把能抓到手的東西抓到手,“我喜歡什麼”是在這之後才進行判斷的,而不能因爲你喜歡什麼纔去抓什麼。我特別想說的就是,很少有一個大學生能在他畢業的時候就清晰的知道他這輩子想做什麼,在畢業的2年之內,5年之內想做什麼,一般都是在做的過程中學習、發現的。

另外,有些同學一開始以爲自己喜歡某個行業,很高興地進去了,有可能2年之後不喜歡了,而另外一個同學一開始進入了自己不喜歡的行業,開始很鬱悶,結果3年之後發現原來這裏纔是自己的真愛。所以,先抓到手裏,然後結合多種因素再去判斷。

工資水平,福利待遇,是否解決戶口,如果是大公司的話有多大的平臺,如果是小公司的話有多大的發展潛力,這些當然是要考慮的,但是其實是後話了。如果一開始不清楚你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有一個好的判斷標準,就是人們常用的方法:拿張紙,左邊列出做這件事的好處,右邊列出缺點,比較着去分析。

其實還應該做另外一件事。當你有幾個選擇的時候,就好好想想,假設3年之後,如果我失去了A,我失去了些什麼;如果失去了B,我又失去了些什麼。前陣子,有一個北大的同學在現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非常幸運地拿到了三個工作機會,一個是公務員,一個是外企,一個是媒體,於是不知道應該怎樣選擇,他來問我。經過交流,我發現他的性格比較有衝勁,但也會有點兒患得患失,這很正常,大學生在這個階段都容易這樣。

最後,我建議他選公務員。因爲做了公務員3年之後如果放棄了,再進入另外兩個行業所承擔的成本,比先選擇其它的,最後想要做穩定的公務員難度相比要小一些。因此,在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的情況下,不妨想想你失去幾個機會的成本和代價分別是多大,這樣比較之後,會更容易做決定。

TAGS: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