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醫保個繳比例或升 或因鉅額財政補貼風險

學問君 人氣:1.49W

隨着醫療費用的上漲和保障水平的提高,醫保基金中長期支出壓力加大,居民醫療保險的鉅額財政補貼風險正逐步顯現。記者瞭解到,2016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的個人繳費比例或將上升。專家認爲,從籌資機制來看,財政補助已經佔到籌資總額的四分之三左右,居民醫儲存在“泛福利化”傾向,未來應逐步改變目前個人與財政籌資責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財政補貼與個人繳費的合理分擔機制。

醫保個繳比例或升 或因鉅額財政補貼風險

對此,記者分別向人社部和衛計委發採訪函,截至11日零時尚未得到回覆。

出於對參保積極性等因素的考慮,多年來居民醫保的個人籌資標準一直以很小的幅度上升,居民醫保籌資的增長主要透過財政補貼的增加來實現,財政補貼與個人籌資的比重從最初的1∶1變成了目前的約4∶1。

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六年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貼的增幅一直高於人均個人繳費增幅,從而使得人均籌資總額中財政補貼的比重越來越大,已經由2009年的60.8%增加到了2014年的79.3%,財政補貼與個人繳費之比已接近4∶1。2015年城鎮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爲每人380元,個人繳費爲人均不低於120元。

有業內人士擔心,我國的居民醫保已經出現了“泛福利化”傾向。

隨着個人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的繳費責任並沒有相應提高,這給公衆一種印象:居民醫保主要是靠政府投入,似乎更像一種福利,而不是保險。據瞭解,一些地方政府有過財政投入與居民繳費同步增長的想法,卻擔心提高居民個人籌資會降低參保人的參保積極性,影響參保率。

“只要是保險,都要精算,精算自然是中性概念。原來制度過度依賴財政,好像天經地義,這是不對的,因爲社會保險必須精算平衡,不能把保險當福利。”一位財政部人士表示,財政應該補貼居民醫保,但不應該補貼到這樣高的比例,未來應該降低財政補貼在居民醫保籌資中的比例,“恢復到財政出一塊,個人出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