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景點介紹>

澎湖列島旅遊景點介紹

學問君 人氣:1.85W

澎湖列島,位於臺灣島西部的臺灣海峽中,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靜如湖而得名。本文將爲你介紹澎湖列島主要有哪景點,一起來看看吧!

澎湖列島旅遊景點介紹

澎湖列島簡介

湖列島,位於臺灣島西部的臺灣海峽中,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靜如湖而得名。由臺灣海峽東南部64個島嶼組成,主要島嶼有澎湖本島、漁翁島和白沙島,面積約爲96.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76.1%。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的島嶼還有虎井、吉貝、望安等8個,其餘53個島嶼的面積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其中有44個島嶼無人居住。

澎湖列島居臺灣海峽的中樞,扼亞洲東部的海運要衝,被稱爲“東南鎖匙”。

澎湖的開發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以前。在文化的傳播上,澎湖有着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後來。隨着航海技術的發展,澎湖列島逐漸成爲臺灣海峽兩岸交通的跳板。它有良好的港灣,是臺灣海峽中各種船隻活動的集匯點。澎湖於宋代已正式收入中國版圖,當時福建泉州已有人移居澎湖,臺灣光復後,1946年設澎湖縣。自蔣介石退守臺灣後,一直視澎湖列島爲臺灣本島第一道防禦屏障,在澎湖本島設有一線陣地和二線陣地。

澎湖列島旅遊開發

澎湖縣因開發早,古蹟甚多,加上特殊的地理景觀,使澎湖縣觀光旅遊資源極爲豐富,在全縣農業和工商業難以有較大發展的情況下,80年代初以後,該縣開始注重發展觀光旅遊業。“澎湖漁火”自清代起即爲臺灣“八景”之一,澎湖天后宮、西嶼炮臺、西嶼東谷均爲臺灣省一級古蹟。其他還有觀音亭、順承門、孔廟、施公祠。七美人冢等,以及澎湖跨海大橋、海水浴場,成功水庫、西嶼燈塔。果葉日出、通樑古榕等。近些年到澎湖的遊客每年都在l00萬人次以上,1995年,澎湖被正式劃爲“特定風景區”,設有澎湖旅遊服務中心,觀光旅遊業已成爲澎湖縣最重要的產業。

主要景點景觀有:

天后宮

天后宮,即媽祖宮,爲馬公市一系列古蹟之首,歷史悠久,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是臺灣省最古老的廟宇。天后宮爲四進式建築,供奉媽祖神像,殿宇巍峨,左右護龍的馬背與正門、多重式屋頂,搭配的極爲和諧。廟前屋檐下的樑柱雕刻、石鼓的雕刻、石刻窗欖、牆上的浮雕及殿內門窗等處的刻工,都呈現古樸而精細的風貌。天后宮歷經400年曾重修四次,至今牆垣斑駁,有些石碑已殘破不堪,亟待維護。

蜂巢牆

澎湖田野的周圍,有許多用珊瑚礁石砌成的防風牆。珊瑚礁表面凹凸不平,遇水微溶,然後再膠結起來。用它砌成的.牆,經過長年風吹雨打以後,不僅不會坍塌,反而更緊密地膠結在一起,十分牢固。澎湖海濱一帶的老房子,多用珊瑚礁石砌築而成。這種牆壁是在澎湖建築景觀的一大特色,有人稱此爲“蜂巢牆”。

風櫃洞

在風櫃尾半島北部最外側有個風櫃洞,直徑約達4米左右,每當巨浪涌入洞中,就會聽到從巨洞深處傳來如同驚雷般的海濤迴響聲,人們稱其爲“風櫃聽濤”。風櫃洞的形成和它的地理位置有關,這裏是從太平洋和南海來的暖流經過的地方。每年夏秋之交,猛烈的颱風襲擊澎湖時,風櫃尾半島外側正處在風口上,海蝕作用格外強烈,玄武岩構成的海岸柱狀節理髮育,助長了海浪沿節理侵蝕的威力,終於掏空了巖壁,形成了風櫃洞。

通樑大榕樹

白沙島上有著名的“通樑大榕樹”,樹齡已有300餘年,原來的樹幹已經枯朽,樹枝下沉入土,竟在周圍長出20多條支幹,盤根錯節,枝葉繁茂,其覆蓋面積廣達660多平方米。它猶如撐開的一把巨傘,形成天然涼亭,“涼亭”下設有石桌石椅。相傳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有一艘福建商船經過澎湖,不幸在白沙鄉通樑村遇大風沉沒,只剩下一個內值兩株小榕樹的盆鉢,隨潮流漂到通樑村海邊,爲鄉人拾獲,將其移植到保安宮前面,灌溉培植,想不到竟在植被稀少的澎湖島上活到了今天,成爲不僅是澎湖,也是臺灣全省屈指可數的大榕樹。

澎湖跨海大橋

從白沙島去漁翁島,要經過一座長2160米的大橋,猶如一道長虹,凌空飛越,這就是著名的澎湖跨海大橋。橋面寬4.6米,每隔300米有一處回車道,橋墩共76個,據說是遠東地區最長的跨海水泥鋼管大橋。

西嶼落霞

在漁翁島,每當夕陽西下,西嶼與絢麗的彩霞和湛藍的大海互相輝映,景色令人陶醉。“西嶼落霞”是澎湖著名的景緻,在馬公市的觀音亭到澎湖水產學校一帶的新月形海灣。每年夏秋兩季傍晚,這裏的海灘上總是遊人如潮。

西嶼燈塔

爲航海家所熟知的“西嶼燈塔”,高高地聳立在漁翁島的西南角上。過去航行於臺灣、廈門之間的船隻,常以漁翁島作爲尋航的目標。1769年,在屹仔尾附近建了一個古式航標,到1828年改建成燈塔,夜間在塔頂點火,名爲西嶼燈塔,它是臺灣省第一座燈塔。清光緒元年(1875),改爲新式裝備,塔上裝了500燭光四等不動白色燈,光線可射出15海里,既爲在臺灣海峽航行的船隻提供了方便,也爲古樸的漁翁島增添了異彩。

澎湖列島相關傳說

古時候,在祖國大陸東南面的半島上,住着一對夫婦,他們生了一個壯實英俊的男孩。但這個小傢伙一生下來,下巴上就長出一圈蓬蓬鬆鬆的鬍鬚,因此取名叫蓬胡,人們都叫他彭胡。與此同時,隔壁鄰居家生了一個俊俏的女孩,眉宇間有顆白沙狀的白斑痣,取名白沙。兩個孩子從小在一起玩耍,非常親密。長大後,一起划船出海打魚。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相愛了,沒過兩年就成了親。後來,他們一連生了六個胖小子。六個胖小於長大後,就和他們一起下海打魚,全家的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的。

可是有一天,正當他們全家準備出海打魚的時候,突然,天色驟變,烏雲蔽日,狂風大作,海浪翻滾。接着,轟隆一聲巨響,天空中響起一聲炸雷,一下子把半島劈成了兩半,一半留在大陸,一半變成一座巨大的島嶼,慢慢地向海中飄去。他們全家人站在這座巨大的島嶼邊上,急得不知所措。就在這時,瑪祖婆從天上落了下來,對他們說:“這個半島原和大陸地底下一根大石柱相連。由於年代久遠,大石柱中間已有裂痕,現在被地底下一條巨龍用角撞斷,半島中間這才裂開了一個大口子,涌進了海水,使這個半島變成了海島。現在,巨龍正趁機馱着這海島向東海漂去。不過,巨島底下的那半截大石柱,還拖在距離大陸不遠的海底,只要用六十四根大釘把它牢牢釘在海底,這樣島就不會向大海深處漂移了。”彭胡和白沙焦急地說:“這麼大的釘子,可上哪去找啊?”瑪祖婆從衣兜裏掏出64顆楊梅果,遞給他們說:“不難,只要有64個人每人吞下一顆楊梅果,就能變成64根大鐵釘。”

彭胡和白沙聽罷瑪祖婆的話,各自撿了一顆楊梅果,毫不猶豫地吞了下去。他們的6個兒子也各自吞下一顆楊梅果。人數不夠,當地有個老漁翁和55個小夥子也主動跑來,他們也吞下了楊梅果。他們64個人果然變成了64根大釘子,把那半截大石柱牢牢釘在海底。巨島不再往東漂移了。

過了不久,那片海面上鑽出了64座大小不一的島嶼。人們說,這是彭胡、白沙和老翁他們變的。爲了紀念他們捨身釘海固島的壯舉,人們用他們的名字命名這些島嶼:其中最大的叫彭胡島;第二大的島叫漁翁島;第三大的島叫白沙島…後來,人們覺得彭胡島這個名字沒有海島特色,所以就在彭胡兩字旁邊加了三點水,改成“澎湖”島了。這64個島也被稱爲“澎湖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