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彙總」

學問君 人氣:1.23W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老師也要做好新的準備,反思自己的教學得失!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彙總」

  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一)新學期反思

新的學期開始了,新的挑戰也來臨了。對於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說,一開始就擔任班主任一年級的班主任,的確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雖然在開學前已經做了一些準備,但面對開學時的一大堆繁雜的瑣事,還是使我覺得有些措手不及。每天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短短一星期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學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當老師的辛苦和喜悅。

作爲班主任,一開學就對新生進行學習和生活常規的培養。這一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可能我自己覺得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但學生可能還沒真正記住,或許一時又忘了。所以,我就反覆地嘮叨,時刻提醒。在副班主任的配合幫助下,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如何排隊、收發本子、課前準備做些什麼等。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很開心。

(二)iuü教學反思

一年級小朋友課堂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所以需要在課堂上不斷變換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教學iuü內容我多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習拼音字母無非是要孩子多讀、多記,有些特殊規則如i標上聲調要去點,ü遇y要去兩點,若採用教師講授的方法,可能只會事倍功半。但小朋友對聽故事的興趣特別濃厚,所以我便把那些講授起來枯燥乏味的知識結合故事的方式來表達,學生上課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得特別快。有時個別學生對知識點回憶不起來時,只要提醒他一下故事大概,他就能記起枯燥的知識點來。

iuü教學結合故事講課還有個特點就是可以根據各項知識點的特點把故事連起來,讓學生覺得有完整性而且聽起來有趣味性。根據i,y,yi的特點,我把故事表達爲:小i是個愛漂亮的小姑娘,她的頭上戴着蝴蝶結。當她一戴上聲調帽子的時候,就把蝴蝶結遮住了,她頭上的點就沒有了。星期天,小i一早醒來就吵着要媽媽帶她去遊樂場玩。小i的媽媽是大y。大y媽媽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牽着手出門了(yi)。一路上,大家都和他們打招呼。(大y和小i在一起,還是讀做i)。遊樂場的人可真多,大y媽媽怕小i妹妹走丟了,緊緊地牽着她的手,他們靠得可緊了。u,w,wu可以讓學生在我的故事基礎上進行改編。學生興趣濃厚,而且把很多難用語言表達的東西很自然地就傳達給了學生。至於ü見y要去兩點,我又巧妙地這樣表達:小ü的爸爸媽媽都出差了,沒人帶小ü出去玩,怎麼辦呢?小ü急得大哭起來。大y媽媽看見了,就趕緊來安慰他,大y媽媽答應小ü帶他去玩。小ü一聽,可開心了,趕緊擦掉了眼淚,和大y媽媽一起出去玩了。(yu)並及時提醒兒歌:小ü見大y,擦掉眼淚笑嘻嘻。

故事教學對於一年級小朋友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也要注意故事與教學知識點的緊密結合。

(三)bpmf教學反思

經過bpmf的教學,讓我感觸較深的一點就是肢體語言的運用,這也是在學生身上找到的閃光點,我想我也有必要來學一學。

事情緣起是我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字形而要求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像bpmf。這時很多小腦袋都開始動起來了,也舉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這時,我們班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說:“老師,我能把這幾個字母寶寶都給表演出來。”多有意思的想法啊,我馬上請他上來表演。他就用自己的肢體來比劃出字母的形狀,贏得了班級其他小朋友的掌聲。我曾經想過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肢體語言來加強字形的記憶,但卻沒有實施。今天,我的學生他們自己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性,給我的課堂帶了活力。經過那位同學的表演,其他小朋友也都躍躍欲試,在自己的座位上比劃起來。我想,自己實踐過的事情是最容易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候做的比說出來的更能達到良好效果。

受到小朋友的啓發,我在要求他們讀聲母時要注意輕短便不再用語言來提醒了。我用調節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來表達,學生一看便明白了。在我做這個手勢時,他們便知道我的意圖。我想,無論在教學上還是管理班級方面,有時候肢體的運用往往比語言更有效,所謂“無聲勝有聲”,想必就是這個道理,而且手勢的運用還能增強我和小朋友之間的默契,何樂而不爲呢?

(四)gkh教學反思

在本內容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看圖說話學拼音的模式開始失去新鮮感了,自我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同一個方法用久了會讓學生感覺“疲勞感”,沒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課時學習認字的環節中,我就改變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採用遊戲“摘果子”。方法很簡單,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再在上面畫幾個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寫在果子裏,讓學生來拼讀,讀對了,這個果子就被摘走了。爲了加強學生的`興趣,我還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寫在果子上面。這樣一來,學生可來勁了,都想摘到果子,課堂非常活躍。等到學生音節拼讀得熟練了以後,我再出示字型,讓音節和字一一對應。然後去掉音節,讓學生看着字型來叫出果子的名字。這樣從音——音形結合——形,學生幾個回合下來掌握的情況就比較好。當然在“摘果子”的遊戲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在遊戲過程中整個課堂氣氛好,學生積極性高。但是沒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卻似乎表現得和不高興,有幾個甚至拍打桌子。應該要讓學生明白即使你沒有被請到發言,你也要禮貌、文明地聽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發言。想想自己的答案和他一樣嗎?如果有不一樣的再舉手補充。而不是隻看到自己沒有被邀請到就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這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也是不文明的表現。

(五)zcs教學反思

zcs的教學借鑑了學姐的課例,以“聰”字爲線索,讓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來完成整個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佔據主體地位,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老師只在學生自我發現的基礎上加以點播。發現教學把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精神充分點燃起來,透過發現,還把學生各種感官都調動了起來。再加上老師適時的鼓勵和表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昇華。比如讓學生自己根據情境圖來編兒歌,學生編的兒歌讓人感覺到他們潛力無限。

發現教學,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教會了學生本節課的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他們一種學習的方法。我想以後在發現教學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把“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爲學生提供最適合他們學習和最有利於他們成長的學習方式。正像林樂珍老師說的那樣要尋求“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